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侧面柱碰试验与一般侧面碰撞试验的对比研究

IT圈 admin 28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粘兴生)

侧面柱碰试验与一般侧面碰撞试验的对比研究

李向荣 龙海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 300162)

摘要:交通事故统计中,侧面碰撞占到相当的比例。目前国外已经将侧面碰撞试验作为强制法规执行。

较普遍的方式是用可变形的移动壁障以一定的速度撞击试验车辆,分析车辆对乘员的保护情况。随着侧面碰

撞试验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特殊形式的侧面碰撞会对车身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对乘员形成更大的威

胁,侧面柱碰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的侧面碰撞。本文通过两种形式的侧面碰撞试验的对比,从乘员伤害指标,

车身变形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这两种形式侧面碰撞对人体伤害的差异,提出更深一步的思考。

1 概述

随着汽车碰撞试验研究的深入,为尽可能多的

分析不同类型事故对人体的伤害,碰撞试验的形式

侧面碰撞试验(SIDE IMACT TEST)的研究日趋深

入。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欧洲就开始从

事侧面碰撞试验技术的研究。1990年10月,美国在

联邦法规FMVSS214车门静强度试验方法中,追加

了实车侧面碰撞试验方法的要求。1995年10月,欧

洲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正式纳入ECE法规中,颁布

晚,90年代初开始,于1998年正式纳入日本保安基

准。以美国和欧洲的侧面碰撞法规为例,其内容见

表1,具体形式如图1所示:

也越来越多。除了我们通常进行的正面碰撞试验外,

了ECE R95。日本在侧碰撞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

表 1 美国和欧洲侧面碰撞法规对照

侧面碰撞法规对照

法规名称 美国FMVSS214 欧洲ECE R95

使用欧洲侧面碰撞假人EURO

试验内容 适用于轿车。使用美国侧面碰撞假人SID,可变形

适用于M1和N1类车辆。

-SID,可变形移动壁障,质量950Kg,有避免二次碰

移动壁障,质量为1356Kg,速度33.5mph

(53.9Km/h),移动壁障以27°碰撞试验车辆,变

撞的装置,移动壁障中心线与汽车的中心线垂直,碰撞

形壁障垂直接触试验车辆。变形移动壁障左边缘距

点为R点。碰撞速度50Km/h

离轴距中心点37 in(940mm),若车轴距大于114

碰撞点:移动壁障的中心通过座椅的R点。

in(2896mm),则为前轴后面20in(508mm)。

碰撞速度为50±1 Km/h

离地间隙 11 in(279mm)。

图 1

虽然这两种法规对试验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

图 2

TEST )试验开始出现,对车辆的侧面碰撞保护

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欧洲新车评价(Euro

NCAP)中引入了侧面柱碰,其碰撞形式如图2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与ECE R95侧面碰撞试

验不同,试验中试验车是运动的,它以

异,但都是移动壁障(MDB)以一定的速度,一

定的角度撞击试验车辆,目的都是为了更加有效

的考核车辆的侧面碰撞保护性能。

随着侧面碰撞研究的深入,为进一步提升车

辆的保护性能,侧面柱碰(SIDE POLE IMPACT

29km/h(18mph)的速度撞击静止的柱壁障。美国新

车评价(US NCAP)还没有规定侧面柱碰试验,

但在美国联邦法规FMVSS 201中有相关的内容。

50

40

30

Driver Rib Upper Disp

.

我国侧面碰撞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侧面碰撞

法规很快就会实施。

2 试验研究

2.1 两种形式侧面碰撞试验参考的法规

一般形式侧面碰撞参考ECE R95进行,试验

速度

50 km/h

;侧面柱碰撞参考Euro NCAP-SIDE

POLE IMPACT的试验方法,试验速度

30 km/h

试验中均使用

EURO-SID Ⅰ

型侧碰假人

2.2 假人伤害情况分析

2.2.1 头部伤害指数HIC

Driver Head Acc.

120

100

80

g

60

40

20

0

-20

ms

SIDE IMAPCTSIDE POLE IMPACT

图 3

头部伤害指数HIC是评价碰撞对乘员头部伤

害的主要指标,其限值通常为1000,HIC值越小,

头部伤害越小。图3显示了SIDE IMPACT 和

SIDE POLE IMPACT 头部加速度曲线。很明显,

侧面柱碰试验乘员头部加速度值高出许多,头部

受到冲击的时刻也较早。通过计算,侧面碰撞试

验假人头部HIC值为:181,侧面柱碰试验假人头

部HIC值为:499 。从数值上看柱碰试验头部伤害

指数高出很多。

2.2.2 肋骨变形量

侧面碰撞试验中肋骨的变形量是重要考核指

标,ECE R95中给出的限值为42mm。 两种形

式侧碰的上肋骨变形情况如图4所示:

在所进行的侧面柱碰试验中,假人上、中、下

三根肋骨的变形均大于一般侧面碰撞试验,并且

上、中、下三根肋骨的变形量都超过了42mm。

可见柱碰试验对乘员肋骨的伤害相当严重。

2.2.3 腹部力和骨盆加速度

m

m

20

10

0

-10

ms

SIDE IMPACTSIDE POLE IMPACT

图 4

腹部力和骨盆加速度在两种形式侧面碰撞试

验中比较接近,没有太大区别,其中腹部力对比

如图5所示。

Driver Abdominal Force

1400

1200

1000

800

N

600

400

200

0

-200

ms

SIDE IMPACTSIDE POLE IMPACT

图 5

2.2.4 脊柱加速度

比较两组试验中假人脊柱上、下部位所受

到的冲击,侧面柱碰中的冲击略大于一般的侧面

碰撞试验。

2.2.5 耻骨力

与前面几组数据不同,侧面柱碰试验中耻骨

力比一般侧面碰撞试验耻骨力小(图 6),耻骨受

到较小的冲击。

Driver Pubic Force

500

0

-500

N

-1000

-1500

-2000

-2500

ms

SIDE IMAPCTSIDE POLE IMPACT

图 6

2.2.6 综合结果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来看,侧面柱碰试验较一

般侧面碰撞试验而言,对头部和肋骨的伤害更为

严重。在交通事故中,头部和肋骨伤害对人体的

危害很大,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侧面

柱碰对人体的伤害。

2.3 车辆情况分析

2.3.1 车身数据分析

图 7中曲线为试验车辆车身加速度对比,两种试

验车身加速度最大值相差不是很大,但在侧面柱

碰试验中,车身加速的持续时间却多出许多。从

能量角度来分析,车辆在撞击过程中所吸收的能

量会更多一些,受到的破坏更大。

4

2

0

-2

-4

g

-6

-8

-10

-12

-14

-16

250300

ms

SIDE IMPACTSIDE POLE IMPACT

车身非撞击侧加速度

图 7

对一般侧面碰撞试验中MDB和试验车的冲击

加速度波形进行积分,对侧面柱碰试验中试验车

辆冲击加速度波形进行积分,得到试验中车辆的

速度变化曲线

(如图 8所示),在一般侧面碰撞试验中,

MDB与试验车在碰撞后短暂的时间内速度趋于一

致,冲击过程结束,试验车辆还保持一定的速度。

在侧面柱碰试验中,试验车辆的速度由30km/h降

至0。如果将试验车辆速度变化主要过程近似看成

是线形的话,两种试验中试验车速度曲线的斜率

相差并不太大。

对车辆速度进行再次积分,可得到车辆位移

及侵入量变化曲线。对于一般侧面碰撞试验,侵

入量的组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变形壁障

的变化,另一部分是试验车辆变形。在侧面柱碰

试验中,柱壁障是刚性的,可以视为不变形,车

辆位移曲线直接反映了碰撞中车辆的变形过程。

图9给出两种试验侵入量的变化曲线,最大侵入

量在数值上相差不大,但侧面柱碰中变形全部由

试验车辆来承担,因而对车身的破坏更为严重。

2.3.2 车身变形情况

从试验后的照片中很容易看到两种形式侧面

碰撞后,车身变形的差异。图10是一般侧面碰撞

16

14

12

10

s

/

8

m

6

4

2

0

-2

250300350

ms

Test CarMDB

SIDE IMPACT

试验车辆速度变化

10

8

6

s

4

/

m

2

0

-2

250300350

-4

ms

Test Car

SIDE POLE IMACT

试验车辆速度变化

图 8

600

500

400

m

m

300

200

100

0

250300350

ms

SIDE IMPACTSIDE POLE IMPACT

车辆综合变形

图 9

试验和侧面柱碰撞试验照片对比,一般侧面碰撞

试验后,撞击侧车身结构侵入面积较大,车身下

部及车门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现象。侧面柱碰试

验后,车身由B柱附近向内塌陷,车身上部轮廓

在撞击位置发身较大变形。

3 侧面碰撞试验研究的发展

3.1 侧面碰撞交通事故

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以平面交叉为主,

侧面碰撞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表2为交通事故的

统计情况。

图 10

表2 各类交通事故形态的伤亡人数分布(中国,1998年)

合计

正面碰撞

侧面碰撞

追尾碰撞

翻车

其他

次数

数量 百分比%

346129 100

82653 23.88

109552 31.65

66145 19.11

14191 4.1

73588 21.26

死亡人数

数量 百分比%

78067 100

24786 31.75

18127 23.22

9641 12.35

5106 6.54

20407 26.14

受伤人数

数量 百分比%

222721 100

64367 28.9

67150 30.15

29711 13.34

15591 7.0

45902 20.61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汽车侧面碰撞交

通事故的发生率,占整个交通事故的31.65%,严

重受伤人数占30.15%,这两项指标都超过了正面

碰撞事故相应的数据。因此进行侧面碰撞的研究

分析很有必要。目前,为进一步提高国产车辆的

安全性,我国正准备实施侧面碰撞法规。

3.2 侧面碰撞试验的发展情况

国外交通事故的统计表明,车辆与树木发生

碰撞的交通事故伤害指数达到AIS3+级(即重度

伤害)的比率较高,因此引入侧面柱碰试验是有

必要的。Euro NCAP率先采用 侧面柱碰试验,目

前正准备将侧面柱碰试验的碰撞速度从29km/h提

高到32 km/h ~40km/h。美国IIHS已经施行侧面

柱碰试验。 美国NHTSA 正准备引入75度侧面

柱碰(oblique pole test)试验,由交通事故统计,在

侧面碰撞导致重度伤害的事故中,前部角度碰撞

占到相当的比例,因此考虑到用一定的角度来进

行侧面柱碰试验。试验速度为20 mph(32.2km/h)。

现有的侧面柱碰试验可以理解为碰撞角度为90度

的侧面柱碰试验。75度柱碰试验是为了更加真实

的再现交通事故情况而进行的。

3.3 减小侧面柱碰对人体伤害的技术发展

以上的试验结果分析及国外大量试验表明,

侧面柱碰事故的发生,主要会对乘员的头部及肋

骨造成很大的伤害。目前采用的保护措施是加装

气帘(Curtain),例如 Saturn这款车在没有加装气

帘的试验中,头部伤害指数在75度柱碰试验时超

过1400,在加装气帘后HIC值降到200以下,效

果十分显著。

除气帘以外,还有可以加装侧面气囊,形成联合

保护。如何更好的利用侧面气囊和气帘还在进一

步研究中,以求发挥更好的效果。

4 结论

4.1 现有的侧面碰撞试验形式主要为可变形移

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及侧面柱碰撞试验。

4.2 侧面柱碰试验与一般侧面碰撞试验相比,车

身受到的冲击时间更长,车身吸收冲击能量更多。

4.3 侧面柱碰试验中驾驶员头部伤害HIC较大,

可能是因为碰撞中与车内刚度较大部位发生接触

所造成的。同时驾驶员肋骨变形量也增大。

4.4 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与侧面柱碰

试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侧面碰撞试验。侧面柱碰

试验对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5 我国的侧面碰撞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

更快地跟上其它国家的脚步。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05-09-22)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粘兴生)

侧面柱碰试验与一般侧面碰撞试验的对比研究

李向荣 龙海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 300162)

摘要:交通事故统计中,侧面碰撞占到相当的比例。目前国外已经将侧面碰撞试验作为强制法规执行。

较普遍的方式是用可变形的移动壁障以一定的速度撞击试验车辆,分析车辆对乘员的保护情况。随着侧面碰

撞试验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特殊形式的侧面碰撞会对车身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对乘员形成更大的威

胁,侧面柱碰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的侧面碰撞。本文通过两种形式的侧面碰撞试验的对比,从乘员伤害指标,

车身变形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这两种形式侧面碰撞对人体伤害的差异,提出更深一步的思考。

1 概述

随着汽车碰撞试验研究的深入,为尽可能多的

分析不同类型事故对人体的伤害,碰撞试验的形式

侧面碰撞试验(SIDE IMACT TEST)的研究日趋深

入。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欧洲就开始从

事侧面碰撞试验技术的研究。1990年10月,美国在

联邦法规FMVSS214车门静强度试验方法中,追加

了实车侧面碰撞试验方法的要求。1995年10月,欧

洲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正式纳入ECE法规中,颁布

晚,90年代初开始,于1998年正式纳入日本保安基

准。以美国和欧洲的侧面碰撞法规为例,其内容见

表1,具体形式如图1所示:

也越来越多。除了我们通常进行的正面碰撞试验外,

了ECE R95。日本在侧碰撞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

表 1 美国和欧洲侧面碰撞法规对照

侧面碰撞法规对照

法规名称 美国FMVSS214 欧洲ECE R95

使用欧洲侧面碰撞假人EURO

试验内容 适用于轿车。使用美国侧面碰撞假人SID,可变形

适用于M1和N1类车辆。

-SID,可变形移动壁障,质量950Kg,有避免二次碰

移动壁障,质量为1356Kg,速度33.5mph

(53.9Km/h),移动壁障以27°碰撞试验车辆,变

撞的装置,移动壁障中心线与汽车的中心线垂直,碰撞

形壁障垂直接触试验车辆。变形移动壁障左边缘距

点为R点。碰撞速度50Km/h

离轴距中心点37 in(940mm),若车轴距大于114

碰撞点:移动壁障的中心通过座椅的R点。

in(2896mm),则为前轴后面20in(508mm)。

碰撞速度为50±1 Km/h

离地间隙 11 in(279mm)。

图 1

虽然这两种法规对试验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

图 2

TEST )试验开始出现,对车辆的侧面碰撞保护

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欧洲新车评价(Euro

NCAP)中引入了侧面柱碰,其碰撞形式如图2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与ECE R95侧面碰撞试

验不同,试验中试验车是运动的,它以

异,但都是移动壁障(MDB)以一定的速度,一

定的角度撞击试验车辆,目的都是为了更加有效

的考核车辆的侧面碰撞保护性能。

随着侧面碰撞研究的深入,为进一步提升车

辆的保护性能,侧面柱碰(SIDE POLE IMPACT

29km/h(18mph)的速度撞击静止的柱壁障。美国新

车评价(US NCAP)还没有规定侧面柱碰试验,

但在美国联邦法规FMVSS 201中有相关的内容。

50

40

30

Driver Rib Upper Disp

.

我国侧面碰撞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侧面碰撞

法规很快就会实施。

2 试验研究

2.1 两种形式侧面碰撞试验参考的法规

一般形式侧面碰撞参考ECE R95进行,试验

速度

50 km/h

;侧面柱碰撞参考Euro NCAP-SIDE

POLE IMPACT的试验方法,试验速度

30 km/h

试验中均使用

EURO-SID Ⅰ

型侧碰假人

2.2 假人伤害情况分析

2.2.1 头部伤害指数HIC

Driver Head Acc.

120

100

80

g

60

40

20

0

-20

ms

SIDE IMAPCTSIDE POLE IMPACT

图 3

头部伤害指数HIC是评价碰撞对乘员头部伤

害的主要指标,其限值通常为1000,HIC值越小,

头部伤害越小。图3显示了SIDE IMPACT 和

SIDE POLE IMPACT 头部加速度曲线。很明显,

侧面柱碰试验乘员头部加速度值高出许多,头部

受到冲击的时刻也较早。通过计算,侧面碰撞试

验假人头部HIC值为:181,侧面柱碰试验假人头

部HIC值为:499 。从数值上看柱碰试验头部伤害

指数高出很多。

2.2.2 肋骨变形量

侧面碰撞试验中肋骨的变形量是重要考核指

标,ECE R95中给出的限值为42mm。 两种形

式侧碰的上肋骨变形情况如图4所示:

在所进行的侧面柱碰试验中,假人上、中、下

三根肋骨的变形均大于一般侧面碰撞试验,并且

上、中、下三根肋骨的变形量都超过了42mm。

可见柱碰试验对乘员肋骨的伤害相当严重。

2.2.3 腹部力和骨盆加速度

m

m

20

10

0

-10

ms

SIDE IMPACTSIDE POLE IMPACT

图 4

腹部力和骨盆加速度在两种形式侧面碰撞试

验中比较接近,没有太大区别,其中腹部力对比

如图5所示。

Driver Abdominal Force

1400

1200

1000

800

N

600

400

200

0

-200

ms

SIDE IMPACTSIDE POLE IMPACT

图 5

2.2.4 脊柱加速度

比较两组试验中假人脊柱上、下部位所受

到的冲击,侧面柱碰中的冲击略大于一般的侧面

碰撞试验。

2.2.5 耻骨力

与前面几组数据不同,侧面柱碰试验中耻骨

力比一般侧面碰撞试验耻骨力小(图 6),耻骨受

到较小的冲击。

Driver Pubic Force

500

0

-500

N

-1000

-1500

-2000

-2500

ms

SIDE IMAPCTSIDE POLE IMPACT

图 6

2.2.6 综合结果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来看,侧面柱碰试验较一

般侧面碰撞试验而言,对头部和肋骨的伤害更为

严重。在交通事故中,头部和肋骨伤害对人体的

危害很大,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侧面

柱碰对人体的伤害。

2.3 车辆情况分析

2.3.1 车身数据分析

图 7中曲线为试验车辆车身加速度对比,两种试

验车身加速度最大值相差不是很大,但在侧面柱

碰试验中,车身加速的持续时间却多出许多。从

能量角度来分析,车辆在撞击过程中所吸收的能

量会更多一些,受到的破坏更大。

4

2

0

-2

-4

g

-6

-8

-10

-12

-14

-16

250300

ms

SIDE IMPACTSIDE POLE IMPACT

车身非撞击侧加速度

图 7

对一般侧面碰撞试验中MDB和试验车的冲击

加速度波形进行积分,对侧面柱碰试验中试验车

辆冲击加速度波形进行积分,得到试验中车辆的

速度变化曲线

(如图 8所示),在一般侧面碰撞试验中,

MDB与试验车在碰撞后短暂的时间内速度趋于一

致,冲击过程结束,试验车辆还保持一定的速度。

在侧面柱碰试验中,试验车辆的速度由30km/h降

至0。如果将试验车辆速度变化主要过程近似看成

是线形的话,两种试验中试验车速度曲线的斜率

相差并不太大。

对车辆速度进行再次积分,可得到车辆位移

及侵入量变化曲线。对于一般侧面碰撞试验,侵

入量的组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变形壁障

的变化,另一部分是试验车辆变形。在侧面柱碰

试验中,柱壁障是刚性的,可以视为不变形,车

辆位移曲线直接反映了碰撞中车辆的变形过程。

图9给出两种试验侵入量的变化曲线,最大侵入

量在数值上相差不大,但侧面柱碰中变形全部由

试验车辆来承担,因而对车身的破坏更为严重。

2.3.2 车身变形情况

从试验后的照片中很容易看到两种形式侧面

碰撞后,车身变形的差异。图10是一般侧面碰撞

16

14

12

10

s

/

8

m

6

4

2

0

-2

250300350

ms

Test CarMDB

SIDE IMPACT

试验车辆速度变化

10

8

6

s

4

/

m

2

0

-2

250300350

-4

ms

Test Car

SIDE POLE IMACT

试验车辆速度变化

图 8

600

500

400

m

m

300

200

100

0

250300350

ms

SIDE IMPACTSIDE POLE IMPACT

车辆综合变形

图 9

试验和侧面柱碰撞试验照片对比,一般侧面碰撞

试验后,撞击侧车身结构侵入面积较大,车身下

部及车门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现象。侧面柱碰试

验后,车身由B柱附近向内塌陷,车身上部轮廓

在撞击位置发身较大变形。

3 侧面碰撞试验研究的发展

3.1 侧面碰撞交通事故

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以平面交叉为主,

侧面碰撞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表2为交通事故的

统计情况。

图 10

表2 各类交通事故形态的伤亡人数分布(中国,1998年)

合计

正面碰撞

侧面碰撞

追尾碰撞

翻车

其他

次数

数量 百分比%

346129 100

82653 23.88

109552 31.65

66145 19.11

14191 4.1

73588 21.26

死亡人数

数量 百分比%

78067 100

24786 31.75

18127 23.22

9641 12.35

5106 6.54

20407 26.14

受伤人数

数量 百分比%

222721 100

64367 28.9

67150 30.15

29711 13.34

15591 7.0

45902 20.61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汽车侧面碰撞交

通事故的发生率,占整个交通事故的31.65%,严

重受伤人数占30.15%,这两项指标都超过了正面

碰撞事故相应的数据。因此进行侧面碰撞的研究

分析很有必要。目前,为进一步提高国产车辆的

安全性,我国正准备实施侧面碰撞法规。

3.2 侧面碰撞试验的发展情况

国外交通事故的统计表明,车辆与树木发生

碰撞的交通事故伤害指数达到AIS3+级(即重度

伤害)的比率较高,因此引入侧面柱碰试验是有

必要的。Euro NCAP率先采用 侧面柱碰试验,目

前正准备将侧面柱碰试验的碰撞速度从29km/h提

高到32 km/h ~40km/h。美国IIHS已经施行侧面

柱碰试验。 美国NHTSA 正准备引入75度侧面

柱碰(oblique pole test)试验,由交通事故统计,在

侧面碰撞导致重度伤害的事故中,前部角度碰撞

占到相当的比例,因此考虑到用一定的角度来进

行侧面柱碰试验。试验速度为20 mph(32.2km/h)。

现有的侧面柱碰试验可以理解为碰撞角度为90度

的侧面柱碰试验。75度柱碰试验是为了更加真实

的再现交通事故情况而进行的。

3.3 减小侧面柱碰对人体伤害的技术发展

以上的试验结果分析及国外大量试验表明,

侧面柱碰事故的发生,主要会对乘员的头部及肋

骨造成很大的伤害。目前采用的保护措施是加装

气帘(Curtain),例如 Saturn这款车在没有加装气

帘的试验中,头部伤害指数在75度柱碰试验时超

过1400,在加装气帘后HIC值降到200以下,效

果十分显著。

除气帘以外,还有可以加装侧面气囊,形成联合

保护。如何更好的利用侧面气囊和气帘还在进一

步研究中,以求发挥更好的效果。

4 结论

4.1 现有的侧面碰撞试验形式主要为可变形移

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及侧面柱碰撞试验。

4.2 侧面柱碰试验与一般侧面碰撞试验相比,车

身受到的冲击时间更长,车身吸收冲击能量更多。

4.3 侧面柱碰试验中驾驶员头部伤害HIC较大,

可能是因为碰撞中与车内刚度较大部位发生接触

所造成的。同时驾驶员肋骨变形量也增大。

4.4 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与侧面柱碰

试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侧面碰撞试验。侧面柱碰

试验对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5 我国的侧面碰撞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

更快地跟上其它国家的脚步。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05-09-22)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