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乙醇胺改性多孔材料吸附电厂烟气中CO2的研究

IT圈 admin 28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天梓珊)

49

卷第

12

2020

12

应用化工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

Vol.

49

No.

12

Dec.

2020

乙醇胺改性多孔材料吸附电厂烟气中

CO2

的研究

韩江则薛志伟

宋可欣

郝京华

1,

1,

1

1.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8

2,

河北科技大学新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北石家庄

050018

要:采用乙醇胺

MEA

对有序介孔氧化铝

OMA)

有机铝

皿口-

53

))

"&丫分子筛进行改性,制备出

3

种吸

附剂

OMA-MEA

MIL-53

Al

-MEA

NaY-MEA)

通过

等温吸附脱附曲线

、红外光谱

IR

透射电镜

TEM)

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表征,探讨吸附压力

、空速及再生时间和次数等对吸附剂吸附

CO?

性能的影响

结果

表明

,3

种吸附剂的表面结构有所差异,最终造成其对

CO?

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

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

,3

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均有所增加

3

种材料的吸附效果和选择性随着空速的增加,均有所减弱

3

种吸附剂经过

再生-吸附连续循环

8

次后,

CO?

饱和吸附量的下降率控制在

5%

以内

吸附性能稳定

关键词:多孔材料;二氧化碳吸附

;

电厂烟气;氨基改性

中图分类号:

TQ

0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3206

2020

12

-3083

-05

Study

on

the

adsorption

of

CO

2

in

the

flue

gas

of

power

plant

by

ethanolamine

modified

porous

material

HAN

Jiang-ze'

2

,XUE

Zhi-wei

,SONG

Ke-xin

,HA0

Jing-hua

(1.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2.

International

Joint

Laboratory

of

New

Energy

,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Shijiazhuang

050018

,

China)

Abstract

:

The

ordered

mesoporous

alumina

(

OMA)

,

organic

aluminum

(

MIL-53(Al)

)

and

NaY

molecular

sieves

were

modified

by

ethanolamine

to

prepare

the

C0

2

adsorbent

(

OMA-MEA

,

MIL-53

(Al)

-MEA

,

NaY-MEA

)

The

ad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

2

isotherm

adsorption

desorption

apparatus

(

BET

,

BJH)

,

infrared

spectroscopy

(

IR

)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TEM

)

The

effect

of

adsorption

pressure

,

space

velocity

and

the

regeneration

time

and

frequency

on

the

C0

2

adsorption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dsorbents

was

varied

with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three

adsorbents.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ll

three

adsorbents

was

increased

with

the

adsorp

­

tion

pressure

increasing

,

while

the

adsorption

effect

and

selectivity

was

decreased

with

the

space

velocity

increasing.

After

the

three

adsorbents

were

regenerated-adsorbed

for

8

consecutive

cycles

,

the

decrease

rate

of

C0

2

saturation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controlled

within

5%

,

which

indicated

the

adsorption

per

­

formance

of

the

adsorbents

was

stable.

Key

words

:

porous

material

C0

2

adsorption

power

plant

flue

gas

amino-modification

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多种危害

3],

CO2

的排

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总比的

60%

[3'

5]

,

因此对

列成果⑼切

本实验以有序介孔氧化铝

0MA

机铝

(MIL-53

Al

NaY

分子筛为吸附材料

,

用乙

CO?

气体捕集的研究有很现实的意义

变压吸附

工艺具备流程简单

易于操控

投资低等优点

适合

醇胺

MEA

对其进行改性

制成

3

种不同的吸附

并通过对比

3

种吸附剂对

CO?

的吸附性能

筛选

排放量大

浓度低的

CO?

气体的脱除[

]

目前

吸附法脱除

CO?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适用

出一种价格低廉

对环境友善

吸附性能好且易于实

现工业化生产应用的吸附剂

,来实现对电厂烟道尾

气中

CO?

的捕集回收

于不同气体体系吸附材料的开发

并已取得了一系

收稿日期

2019-12-06

修改稿日期

=2020-01-15

基金项目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B2018208127

作者简介:韩江则

1984

-

,

河北石家庄人,

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能源化工方面的研究

电话

152****9981,E-

mail

hanj^)

3@

126.

com

通讯联系人:韩江则

1984

-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能源化工方面的研究

E-mail

***************

3084

应用化工

49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乙醇胺

硝酸铝

聚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

、偏铝酸

硅酸钠

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

BSM120.4

型电子天平

101-2

型电热恒温干燥

箱;

DTC-10

型超声波清洗器

K1

型水热反应釜;

DZF-6030A

型真空干燥箱

SX

G30103

型节能箱式

电炉

1.2

多孔材料制备和改性

1.2.1

多孔材料制备

1.2.1.

1

OMA

制备

分别称取定量的硝酸铝和聚

乙二醇

加入到三口烧瓶中

70

尤恒温水浴中剧

烈搅拌

同时恒速滴入

(NH

4

)

2

CO

3

溶液

混合完毕

静置老化

6

h

0

过滤混合溶液并进行锻烧得

OMA

1.2.1.

2

MIL-53(A1

)

制备

分别称取定量的对苯

二甲酸和硝酸铝

与水混匀后

搅拌

20

min,

倒进反

应釜中

放置在马弗炉中于

220

%

下反应

72

h

o

过滤后得到白色粉末。

再于

330

乜锻烧

72

h,

到土黄色

MIL

53(A1)

1.2.1.3

NaY

分子筛制备

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

硅酸钠与偏铝酸钠溶液

将偏铝酸钠溶液缓慢加入

到氢氧化钠中

滴加硅酸钠溶液

搅拌

30

min,

放置

24

h,

得到导向剂

用同样的制备方法(不需要长时

间放置)得到母液

将导向剂恒速滴加到母液中,

搅拌

20

min,

放置

24

h,

转移至烘箱

100

咒晶化

22

h

洗涤并烘干

置于

350

尤马弗炉焙烧

3

h,

得到

NaY

分子筛

1.2.2

多孔材料改性

将乙醇胺

(

MEA)

与无水乙

醇混合配制成

MEA

浸渍液

3

种载体加入到

MEA

浸渍液中

常温条件下超声振荡

3

h,

抽滤

燥后

得到

3

种改性吸附剂

X-MEA(X

=

OMA,MIL-

53

(Al),NaY)

1.3

样品表征

采用

NOVA2000

型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

分析仪分析孔结构

计算比表面积

平均孔径和孔

容;采用变换红外光谱仪

(

FMR)

检测样品改性剂

负载程度;通过透射电镜

(TEM)

观察改性前后样品

孔道形貌;通过红外气相分析仪实时监测吸附装置

出口混合气中

CO?

体积浓度;吸附后气体中

CO?

N

2

的浓度采用气相色谱进行检测

o

1.4

吸附剂吸附性能评价

将瓶装高纯

N

2

(

M

99.

99%)

CO

2

(

399.

99%

)

气体按照

:

Ug

=85

15

的比例混

合模拟电厂烟道气

将模拟烟道气以

100

-

500

h-

1

的空速通入放置一定量吸附剂的固定床反应器

,

料气体经吸附剂吸附后

,

采用红外气相分析仪实时

检测尾气中

CO?

体积浓度

当CO?

体积浓度达到

15%

时即为吸附饱和

尾气的体积采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进

行测量

原料气中

CO?

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剂对

CO?

的选择性由下式进行计算

=

(

a,

X

Q

X

0.

15

-

V

x

C

平均

(1)

(

x

Q

-

V

x

100%

(2)

式中

^co2

-----

吸附剂对

CO?

的饱和吸附量,

mL

----

混合气的体积流量

,

mL/min

t

吸附剂对

CO

2

的饱和吸附时间

,

min

V

----

尾气总体积

,

mL

;

C

平均

尾气中

CO2

的体积浓度

0.

15

混合气中

CO2

的体积浓度

S

选一吸附剂对

CO2

的选择性

1.5

吸附剂再生

0.09

MPa

常温条件下

利用真空干燥箱将

吸附饱和的吸附剂再生

1

~5

h

再生

1

用于

重复实验的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研究表明

3

种吸附材料在

MEA

浸渍浓度为

50%

,298

K

下超声浸渍

3

h

条件下所得的改性吸附

剂对

CO?

的吸附效果最好

因此,本文采用该条

件下制备的吸附剂进行相关研究

2.1

吸附剂的分析表征

2.1.1

不同吸附剂的表面结构分析

1

OMA

MIL

53(AL)

NaY

3

种吸附剂改性前后的氮

等温吸附•脱附曲线

500

4

400

I

.

300

200

100

OMA

―•

OMA-MEA

A-MIL-53(A1)

t-

MIL-53(A1)-MEA

-♦-NaY

Y-

NaY-MEA

0

0.0

1

------------

0.2

1

------------

0.4

1

------------

0.6

------------

0.8

1

-------------

1.0

相对压力

P7

1

不同吸附剂氮气等温吸附曲线

Fig.

1

N

2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porous

materials

由图

1

可知

改性后

,3

种材料的吸附曲线特征

基本不变

0MA

改性前后样品均出现特有

H1

型迟

滞环,表明样品为介孔材料

;MIL-53(A1)

改性前后

样品的吸附平衡等温线为

I

但在相对压力为

0.

8

~1

处出现

H4

型迟滞环

表明含有少量介孔

样品

为微孔材料;

NaY

改性前后样品的吸附平衡等温线

I

,表明样品为微孔材料

根据

BJH

方法计算出

3

种吸附剂的结构参数,

12

韩江则等;乙醇胺改性多孔材料吸附电厂烟气中

CO?

的研究

3085

见表

1

由表

1

可知

,OMA

OMA-MEA

的平均孔径为

3.5

nm

左右

属于介孔材质范围

;

MIL-53

(

A1)

MIL-53(AL)-MEA

的平均孔径为

1

nm

左右,属于微

孔材质范围

NaY

NaY-MEA

的平均孔径为

0.64

nm

左右

经过

MEA

改性后

,3

种材料的比表

面积

平均孔径与孔容均略微降低

MEA

会使材料

的部分孔道被堵塞

从而引起了上述变化

1

不同吸附剂改性前后的结构参数

Table

1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porous

materials

before

and

after

ethannlamine

modifii^

吸附剂

比表面秘

平均孔矽

孔容

/

W

-g-

1

)

nm

(cm

3

-

g

1

)

0MA

285.377

9

3.894

5

0.221

3

OMA-MEA

168.689

7

3.119

7

0.177

0

M1-53(A1)

1

229.573

2

1.04

0.139

8

Ml-53(

A1)-MEA

999.526

6

0.97

0.099

5

NaY

657.778

9

0.68

0.462

2

NaY-MEA

53

&

645

1

0.60

0.386

5

2.1.2

不同吸附剂的

TEM分析图

2

OMA

MIL-53(Al).NaY

3

种吸附剂改性前后的透射电

镜图

(a)OMA

(b)OMA-MEA

(c)

MIL-53

(Al)

(町

MIL-53

(Al)-MEA

(e)NaY

(f)

NaY-MEA

2

不同材料

50%

MEA

改性前后

TEM

图像

Fig.

2

Surface

topographies

from

TEM

for

the

ethanolamine

modified

porous

materials

由图

2

可知

改性前

OMA

MIL-53

(Al)

NaY3

种材料的孔道排列均匀且规整有序;改性后,

变化不大,但由于负载的

MEA

占据了一部分孔道结

造成孔道明显有变小的趋势

2.1.3

不同吸附剂的红外分析

3

0MA

MIL-53

(AL)

NaY3

种吸附剂改性前后的红外光

谱图

3

不同材料

50%

MEA

改性前后红外光谱图像

Fig*

3

FTIR

spectra

for

the

ethanolamine

modified

porous

materials

由图

3

可知

改性后,

OMA-MEA

3

300

cm

-1

处出现

N

H

键的吸收峰

1

250

cm"

处出现

C

N

键的特征峰

MIL-53(A1)-MEA

3

308

cm

-1

处出现

N

H

键的吸收峰;

NaY-MEA

1

550

cm

-1

处出现

N

H

的吸收峰

1

070

cm"

处出现

C

N

键的特征峰

以上都是

MEA

典型的特征峰

这些峰

的出现证明了

MEA

已经成功负载到相应的吸附

剂上

2.2

不同材料吸附

CO?

性能研究

2.2.

1

吸附压力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在温度

298

K,

空速

300

IT

条件下

考察吸附压力对

OMA-

MEA

MIL

53(Al)

MEA

NaY

MEA3

种材料吸附效

果的影响结果见图

4

由图

4

可知

吸附压力在

0.1-0.

4

MPa

范围内

,OMA-MEA

CO?

饱和吸附量最小

且当吸附压

力达到

0.

4

MPa

时,其吸附量维持稳定

MIL-53

(Al)-MEA

NaY

MEA

0.1~0.3

MPa

范围内

CO?

的饱和吸附量随压力的增加变化比较明显,

当吸附压力到达

0.3

MPa

后,其吸附量的增加变化

缓慢

这是由于压力的增加有利于气体与吸附剂的

充分接触,从而使吸附量增加。

3

种吸附剂中,

0MA-MEA

的比表面积最小

表面的活性位点最少

因此

在同样吸附条件下

受压力的影响最大

且其

饱和吸附量小于其他两种吸附剂

3

种材料对

CO?

的吸附选择性均呈现先增加后平缓的趋势

且平均

孔径最小的

NaY-MEA

CO?

的吸附选择性随着压

力的增大

增加量最大

选择性最大达到

99.

75%

3086

应用化工

49

吸附剂对

CO?

吸附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吸附剂表面

活性位点的多少和传质阻力的大小

吸附压力较低

传质推动力较小

传质阻力对

CO?

吸附效果的影

响最大

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

气体与吸附剂能够

实现充分接触

此时压力对

CO?

传质效果的影响逐

渐减弱

吸附剂表面活性位点的多少则决定了吸附

剂最终对

CO?

的吸附选择性的大小

NaY-MEA

平均孔径最小

比表面积最大

传质阻力最大

压力增加对

CO?

吸附过程传质效果的影响最明

从而促进吸附剂对

CO?

的选择性吸附

180

c

bo

160

tao

E

)

140

120

100

0.1

0.2

03

0.4

0.5

吸附压力

/MPa

100

9

6

9

2

88

84

0.1

0.2

0.3

0.4

0.5

吸附压力

/MPa

4

不同吸附压力对

CO?

吸附敷果的影响

Fig.

4

The

effect

of

pressure

on

CO

2

adsorption

2.2.2

空速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在温度

298

K,

附压力

0.

3

MPa

条件下

考察空速对

0MA-MEA

MIL-53

(

Al)-MEA,NaY-MEA3

种材料吸附效果的影

响,结果见图

5

0

由图

5

可知

随着空速的增加

,3

种材料的吸附

效果逐渐减弱

其中

MIL

53(

A1)

MEA

对CO?

吸附

效果的变化最明显,

NaY

MEA

CO?

吸附效果的变

化最小

这是由于空速的增加

大量气体不能与吸

附剂的活性位点充分接触,造成对

CO?

的吸附量减

3

种材料对

CO?

吸附的选择性呈现逐渐下降的

趋势

当空速较低时,

CO?

气体和吸附剂的可以实

现充分接触

有助于吸附剂对

CO?

的选择性吸附;随

着空速增加

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气体量增大,导致其

CO?

吸附选择性逐渐降低

在所有吸附剂中

径较大的

0MA-MEA

由于其传质阻力最小

因此空

速的变化造成其对

CO?

吸附选择性的变化最小

1

(

M

L1

E

)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空速

100

98

96

94

100

200

300

400

500

空速/('

5

不同空速对

CO?

吸附效果的影响

Fig.

5

The

efifect

of

space

velocity

on

C0

2

adsorption

2.2.3

3

种材料再生对吸附的影响

选取吸附饱

和后的

OMA

MEA

MIL

53(Al)

MEA

NaY

MEA3

吸附剂置于真空干燥箱中

在常温

真空度为

0.09

MPa

条件下

考察再生时间和再生次数对

3

材料吸附效果的影响

结果见图

6

0

180

120

2

3

4

5

再生时间

/h

180

176

172

168

164

160

156

152

再生次数

/

6

再生时间与次数对

CO?

吸附效果的影响

Fig.

6

The

effect

of

regeneration

time

and

frequency

on

C0

2

adsorption

由图

6

可知

,

OMA-MEA

NaY-MEA

再生时间

3

h,MIL

53(Al)

MEA

再生时间为

4

h

后,对

CO?

12

韩江则等:乙醇胺改性多孔材料吸附电厂烟气中

C0

2

的研究

3087

的饱和吸附量变化极小

此时

再生后的吸附剂对

CO?

的吸附能力基本趋于稳定

吸附剂的再生效果

几乎不再发生改变

所有吸附剂每次吸附饱和后再

经过

3

h

再生

再生

8

次后

,

CO

2

的饱和吸附量均有

少量下降

但总体吸附效果是

MIL-53(A1)-MEA

>

NaY-MEA

>

OMA-MEA

o

3

种吸附剂经过再生-吸附

连续循环

8

次后

饱和吸附量最小的

OMA-MEA

CO?

的饱和吸附量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变化最小,

其最终吸附量由初次吸附的

162.

5

mg/g

降低为

157.7

mg/g

MIL-53(A1)-MEA

的饱和吸附量由

初次吸附的

177.

3

mg/g

的降低为

16

&

7

mg/g,

其饱

和吸附量的下降率都在

5%

以内

3

结论

(1)

改性后

3

种吸附剂

OMA-MEA

MIL-53

(Al)-MEA

NaY-MEA

的表面结构有所差异

造成其

CO?

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

(2)

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3

种吸附剂的饱和吸

附量均有所增加

其中

OMA-MEA

的饱和吸附量最

MIL-53(A1)-MEA

的饱和吸附量最大

NaY-

MEA

CO?

的吸附选择性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大

加量最大

达到

99.75%

随着空速的增加

,3

种材

料的吸附效果和选择性均有所减弱

(3)

吸附饱和的

OMA-MEA

NaY-MEA

经过

3

h

再生

,

MIL-53

(

Al)

-MEA

经过

4

h

再生后

吸附效

果达到最佳

3

种吸附剂经过再生-吸附连续循环

8

次后

,

CO?

饱和吸附量的下降率控制在

5%

以内

参考文献

[

1

]

CHEN

Z

,

DENG

S,

WEI

H,

et

al.

Polyethylenimine-im-

pregnated

resin

for

high

CO

2

adsorption:

an

efficient

ad

­

sorbent

for

CO

2

capture

from

simulated

flue

gas

and

am

­

bient

air[

J]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lute

ces,

2013,

5(15)

6937-6945.

[2]

STEWART

C

,

HESSAMI

M.

A

study

of

methods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the

sustainability

of

a

photosynthetic

bioreactor

approach

[

J

].

Fuel

&

Energy

Abstracts

,2005,46(3)

403^20.

[3]

BEN

R,HABIB

M,BAMIDELE

O,et

al.

Carbon

capture

by

physical

adsorption

:

materials

,

experimental

investiga

­

tion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a

review

[J].

Applied

Energy,

2016,161(1)

225-255.

[4]

ANDERSON

T,HAWKINS

E,

JONES

P.

CO

2

the

green

­

house

effect

and

global

warming

from

the

pioneering

work

of

Arrhenius

and

Callendar

to

today

s

Earth

System

Mod

­

els

[

J

]

.

Endeavour

,2016,40(3)

178-187.

[5]

刘冰

孙伟娜,安亚雄

等•带循环的二阶变压吸附碳

捕集工艺模拟

实验及分析

[J]

•化工学报

,2018,69

(11):4788

4797.

[6]

LEPERI

K

,

SNURR

R,YOU

F.

Optimization

of

two-stage

pressure/vacuum

swing

adsorption

with

variable

dehydra

­

tion

level

for

postcombustion

carbon

capture

[

J]

.

Industri

­

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

2016,55

(

12

)

3338-3350.

[7]

桂霞,王陈魏

云志

等.燃烧前

CO?

捕集技术研究进

[J]

•化工进展

,2014,33(7):1895-1901.

[8]

YOUNES

M,JAMAL

A,NIASS

T,el

al.

Oil

heavy

resi

­

dues

oxy-combustion

with

CO

2

capture

[

J

]

.

Energy

Proce-

dia,2017(114)

505-521.

[9]

陆诗建

黄凤敏,李清方

等•燃烧后

CO?

捕集技术与

工程进展

[J]

■现代化工

,2015,35(6):48-52.

[10]

AUDE

D

,

DEANNA

M

,

MAW

L,et

al.

Strong

CO

2

binding

in

a

water-stable

,

triazolate-bridged

metal-organic

frame

­

work

functionalized

with

ethylenediamine

[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09,

131

(

25

)

8784-8786.

[11]

蒋晓萍

周锤

许琦•四乙烯五胺功能化有序介孔氧化

铝的合成及其

CO?

选择吸附性能研究

[J].

硅酸盐通

,2016,35(9)

2798-2803.

[12]

YAN

Q

,

LIN

Y

,

KONG

C,et

al.

Remarkable

CO

2

/CH

4

se

­

lectivity

and

C0

2

adsorption

capacity

exhib

ed

by

poly-

amine-decor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dsorbents

[

J

].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3

,49(61)

6873-6875.

[13]

郝京华

韩江则,李宣民

等•乙醇胺改性有机铝吸附

电厂烟道气中二氧化碳性能研究

[J].

应用化工

2018,47(5):888-891.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天梓珊)

49

卷第

12

2020

12

应用化工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

Vol.

49

No.

12

Dec.

2020

乙醇胺改性多孔材料吸附电厂烟气中

CO2

的研究

韩江则薛志伟

宋可欣

郝京华

1,

1,

1

1.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8

2,

河北科技大学新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北石家庄

050018

要:采用乙醇胺

MEA

对有序介孔氧化铝

OMA)

有机铝

皿口-

53

))

"&丫分子筛进行改性,制备出

3

种吸

附剂

OMA-MEA

MIL-53

Al

-MEA

NaY-MEA)

通过

等温吸附脱附曲线

、红外光谱

IR

透射电镜

TEM)

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表征,探讨吸附压力

、空速及再生时间和次数等对吸附剂吸附

CO?

性能的影响

结果

表明

,3

种吸附剂的表面结构有所差异,最终造成其对

CO?

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

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

,3

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均有所增加

3

种材料的吸附效果和选择性随着空速的增加,均有所减弱

3

种吸附剂经过

再生-吸附连续循环

8

次后,

CO?

饱和吸附量的下降率控制在

5%

以内

吸附性能稳定

关键词:多孔材料;二氧化碳吸附

;

电厂烟气;氨基改性

中图分类号:

TQ

0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3206

2020

12

-3083

-05

Study

on

the

adsorption

of

CO

2

in

the

flue

gas

of

power

plant

by

ethanolamine

modified

porous

material

HAN

Jiang-ze'

2

,XUE

Zhi-wei

,SONG

Ke-xin

,HA0

Jing-hua

(1.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2.

International

Joint

Laboratory

of

New

Energy

,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Shijiazhuang

050018

,

China)

Abstract

:

The

ordered

mesoporous

alumina

(

OMA)

,

organic

aluminum

(

MIL-53(Al)

)

and

NaY

molecular

sieves

were

modified

by

ethanolamine

to

prepare

the

C0

2

adsorbent

(

OMA-MEA

,

MIL-53

(Al)

-MEA

,

NaY-MEA

)

The

ad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

2

isotherm

adsorption

desorption

apparatus

(

BET

,

BJH)

,

infrared

spectroscopy

(

IR

)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TEM

)

The

effect

of

adsorption

pressure

,

space

velocity

and

the

regeneration

time

and

frequency

on

the

C0

2

adsorption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dsorbents

was

varied

with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three

adsorbents.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ll

three

adsorbents

was

increased

with

the

adsorp

­

tion

pressure

increasing

,

while

the

adsorption

effect

and

selectivity

was

decreased

with

the

space

velocity

increasing.

After

the

three

adsorbents

were

regenerated-adsorbed

for

8

consecutive

cycles

,

the

decrease

rate

of

C0

2

saturation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controlled

within

5%

,

which

indicated

the

adsorption

per

­

formance

of

the

adsorbents

was

stable.

Key

words

:

porous

material

C0

2

adsorption

power

plant

flue

gas

amino-modification

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多种危害

3],

CO2

的排

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总比的

60%

[3'

5]

,

因此对

列成果⑼切

本实验以有序介孔氧化铝

0MA

机铝

(MIL-53

Al

NaY

分子筛为吸附材料

,

用乙

CO?

气体捕集的研究有很现实的意义

变压吸附

工艺具备流程简单

易于操控

投资低等优点

适合

醇胺

MEA

对其进行改性

制成

3

种不同的吸附

并通过对比

3

种吸附剂对

CO?

的吸附性能

筛选

排放量大

浓度低的

CO?

气体的脱除[

]

目前

吸附法脱除

CO?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适用

出一种价格低廉

对环境友善

吸附性能好且易于实

现工业化生产应用的吸附剂

,来实现对电厂烟道尾

气中

CO?

的捕集回收

于不同气体体系吸附材料的开发

并已取得了一系

收稿日期

2019-12-06

修改稿日期

=2020-01-15

基金项目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B2018208127

作者简介:韩江则

1984

-

,

河北石家庄人,

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能源化工方面的研究

电话

152****9981,E-

mail

hanj^)

3@

126.

com

通讯联系人:韩江则

1984

-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能源化工方面的研究

E-mail

***************

3084

应用化工

49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乙醇胺

硝酸铝

聚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

、偏铝酸

硅酸钠

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

BSM120.4

型电子天平

101-2

型电热恒温干燥

箱;

DTC-10

型超声波清洗器

K1

型水热反应釜;

DZF-6030A

型真空干燥箱

SX

G30103

型节能箱式

电炉

1.2

多孔材料制备和改性

1.2.1

多孔材料制备

1.2.1.

1

OMA

制备

分别称取定量的硝酸铝和聚

乙二醇

加入到三口烧瓶中

70

尤恒温水浴中剧

烈搅拌

同时恒速滴入

(NH

4

)

2

CO

3

溶液

混合完毕

静置老化

6

h

0

过滤混合溶液并进行锻烧得

OMA

1.2.1.

2

MIL-53(A1

)

制备

分别称取定量的对苯

二甲酸和硝酸铝

与水混匀后

搅拌

20

min,

倒进反

应釜中

放置在马弗炉中于

220

%

下反应

72

h

o

过滤后得到白色粉末。

再于

330

乜锻烧

72

h,

到土黄色

MIL

53(A1)

1.2.1.3

NaY

分子筛制备

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

硅酸钠与偏铝酸钠溶液

将偏铝酸钠溶液缓慢加入

到氢氧化钠中

滴加硅酸钠溶液

搅拌

30

min,

放置

24

h,

得到导向剂

用同样的制备方法(不需要长时

间放置)得到母液

将导向剂恒速滴加到母液中,

搅拌

20

min,

放置

24

h,

转移至烘箱

100

咒晶化

22

h

洗涤并烘干

置于

350

尤马弗炉焙烧

3

h,

得到

NaY

分子筛

1.2.2

多孔材料改性

将乙醇胺

(

MEA)

与无水乙

醇混合配制成

MEA

浸渍液

3

种载体加入到

MEA

浸渍液中

常温条件下超声振荡

3

h,

抽滤

燥后

得到

3

种改性吸附剂

X-MEA(X

=

OMA,MIL-

53

(Al),NaY)

1.3

样品表征

采用

NOVA2000

型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

分析仪分析孔结构

计算比表面积

平均孔径和孔

容;采用变换红外光谱仪

(

FMR)

检测样品改性剂

负载程度;通过透射电镜

(TEM)

观察改性前后样品

孔道形貌;通过红外气相分析仪实时监测吸附装置

出口混合气中

CO?

体积浓度;吸附后气体中

CO?

N

2

的浓度采用气相色谱进行检测

o

1.4

吸附剂吸附性能评价

将瓶装高纯

N

2

(

M

99.

99%)

CO

2

(

399.

99%

)

气体按照

:

Ug

=85

15

的比例混

合模拟电厂烟道气

将模拟烟道气以

100

-

500

h-

1

的空速通入放置一定量吸附剂的固定床反应器

,

料气体经吸附剂吸附后

,

采用红外气相分析仪实时

检测尾气中

CO?

体积浓度

当CO?

体积浓度达到

15%

时即为吸附饱和

尾气的体积采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进

行测量

原料气中

CO?

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剂对

CO?

的选择性由下式进行计算

=

(

a,

X

Q

X

0.

15

-

V

x

C

平均

(1)

(

x

Q

-

V

x

100%

(2)

式中

^co2

-----

吸附剂对

CO?

的饱和吸附量,

mL

----

混合气的体积流量

,

mL/min

t

吸附剂对

CO

2

的饱和吸附时间

,

min

V

----

尾气总体积

,

mL

;

C

平均

尾气中

CO2

的体积浓度

0.

15

混合气中

CO2

的体积浓度

S

选一吸附剂对

CO2

的选择性

1.5

吸附剂再生

0.09

MPa

常温条件下

利用真空干燥箱将

吸附饱和的吸附剂再生

1

~5

h

再生

1

用于

重复实验的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研究表明

3

种吸附材料在

MEA

浸渍浓度为

50%

,298

K

下超声浸渍

3

h

条件下所得的改性吸附

剂对

CO?

的吸附效果最好

因此,本文采用该条

件下制备的吸附剂进行相关研究

2.1

吸附剂的分析表征

2.1.1

不同吸附剂的表面结构分析

1

OMA

MIL

53(AL)

NaY

3

种吸附剂改性前后的氮

等温吸附•脱附曲线

500

4

400

I

.

300

200

100

OMA

―•

OMA-MEA

A-MIL-53(A1)

t-

MIL-53(A1)-MEA

-♦-NaY

Y-

NaY-MEA

0

0.0

1

------------

0.2

1

------------

0.4

1

------------

0.6

------------

0.8

1

-------------

1.0

相对压力

P7

1

不同吸附剂氮气等温吸附曲线

Fig.

1

N

2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porous

materials

由图

1

可知

改性后

,3

种材料的吸附曲线特征

基本不变

0MA

改性前后样品均出现特有

H1

型迟

滞环,表明样品为介孔材料

;MIL-53(A1)

改性前后

样品的吸附平衡等温线为

I

但在相对压力为

0.

8

~1

处出现

H4

型迟滞环

表明含有少量介孔

样品

为微孔材料;

NaY

改性前后样品的吸附平衡等温线

I

,表明样品为微孔材料

根据

BJH

方法计算出

3

种吸附剂的结构参数,

12

韩江则等;乙醇胺改性多孔材料吸附电厂烟气中

CO?

的研究

3085

见表

1

由表

1

可知

,OMA

OMA-MEA

的平均孔径为

3.5

nm

左右

属于介孔材质范围

;

MIL-53

(

A1)

MIL-53(AL)-MEA

的平均孔径为

1

nm

左右,属于微

孔材质范围

NaY

NaY-MEA

的平均孔径为

0.64

nm

左右

经过

MEA

改性后

,3

种材料的比表

面积

平均孔径与孔容均略微降低

MEA

会使材料

的部分孔道被堵塞

从而引起了上述变化

1

不同吸附剂改性前后的结构参数

Table

1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porous

materials

before

and

after

ethannlamine

modifii^

吸附剂

比表面秘

平均孔矽

孔容

/

W

-g-

1

)

nm

(cm

3

-

g

1

)

0MA

285.377

9

3.894

5

0.221

3

OMA-MEA

168.689

7

3.119

7

0.177

0

M1-53(A1)

1

229.573

2

1.04

0.139

8

Ml-53(

A1)-MEA

999.526

6

0.97

0.099

5

NaY

657.778

9

0.68

0.462

2

NaY-MEA

53

&

645

1

0.60

0.386

5

2.1.2

不同吸附剂的

TEM分析图

2

OMA

MIL-53(Al).NaY

3

种吸附剂改性前后的透射电

镜图

(a)OMA

(b)OMA-MEA

(c)

MIL-53

(Al)

(町

MIL-53

(Al)-MEA

(e)NaY

(f)

NaY-MEA

2

不同材料

50%

MEA

改性前后

TEM

图像

Fig.

2

Surface

topographies

from

TEM

for

the

ethanolamine

modified

porous

materials

由图

2

可知

改性前

OMA

MIL-53

(Al)

NaY3

种材料的孔道排列均匀且规整有序;改性后,

变化不大,但由于负载的

MEA

占据了一部分孔道结

造成孔道明显有变小的趋势

2.1.3

不同吸附剂的红外分析

3

0MA

MIL-53

(AL)

NaY3

种吸附剂改性前后的红外光

谱图

3

不同材料

50%

MEA

改性前后红外光谱图像

Fig*

3

FTIR

spectra

for

the

ethanolamine

modified

porous

materials

由图

3

可知

改性后,

OMA-MEA

3

300

cm

-1

处出现

N

H

键的吸收峰

1

250

cm"

处出现

C

N

键的特征峰

MIL-53(A1)-MEA

3

308

cm

-1

处出现

N

H

键的吸收峰;

NaY-MEA

1

550

cm

-1

处出现

N

H

的吸收峰

1

070

cm"

处出现

C

N

键的特征峰

以上都是

MEA

典型的特征峰

这些峰

的出现证明了

MEA

已经成功负载到相应的吸附

剂上

2.2

不同材料吸附

CO?

性能研究

2.2.

1

吸附压力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在温度

298

K,

空速

300

IT

条件下

考察吸附压力对

OMA-

MEA

MIL

53(Al)

MEA

NaY

MEA3

种材料吸附效

果的影响结果见图

4

由图

4

可知

吸附压力在

0.1-0.

4

MPa

范围内

,OMA-MEA

CO?

饱和吸附量最小

且当吸附压

力达到

0.

4

MPa

时,其吸附量维持稳定

MIL-53

(Al)-MEA

NaY

MEA

0.1~0.3

MPa

范围内

CO?

的饱和吸附量随压力的增加变化比较明显,

当吸附压力到达

0.3

MPa

后,其吸附量的增加变化

缓慢

这是由于压力的增加有利于气体与吸附剂的

充分接触,从而使吸附量增加。

3

种吸附剂中,

0MA-MEA

的比表面积最小

表面的活性位点最少

因此

在同样吸附条件下

受压力的影响最大

且其

饱和吸附量小于其他两种吸附剂

3

种材料对

CO?

的吸附选择性均呈现先增加后平缓的趋势

且平均

孔径最小的

NaY-MEA

CO?

的吸附选择性随着压

力的增大

增加量最大

选择性最大达到

99.

75%

3086

应用化工

49

吸附剂对

CO?

吸附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吸附剂表面

活性位点的多少和传质阻力的大小

吸附压力较低

传质推动力较小

传质阻力对

CO?

吸附效果的影

响最大

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

气体与吸附剂能够

实现充分接触

此时压力对

CO?

传质效果的影响逐

渐减弱

吸附剂表面活性位点的多少则决定了吸附

剂最终对

CO?

的吸附选择性的大小

NaY-MEA

平均孔径最小

比表面积最大

传质阻力最大

压力增加对

CO?

吸附过程传质效果的影响最明

从而促进吸附剂对

CO?

的选择性吸附

180

c

bo

160

tao

E

)

140

120

100

0.1

0.2

03

0.4

0.5

吸附压力

/MPa

100

9

6

9

2

88

84

0.1

0.2

0.3

0.4

0.5

吸附压力

/MPa

4

不同吸附压力对

CO?

吸附敷果的影响

Fig.

4

The

effect

of

pressure

on

CO

2

adsorption

2.2.2

空速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在温度

298

K,

附压力

0.

3

MPa

条件下

考察空速对

0MA-MEA

MIL-53

(

Al)-MEA,NaY-MEA3

种材料吸附效果的影

响,结果见图

5

0

由图

5

可知

随着空速的增加

,3

种材料的吸附

效果逐渐减弱

其中

MIL

53(

A1)

MEA

对CO?

吸附

效果的变化最明显,

NaY

MEA

CO?

吸附效果的变

化最小

这是由于空速的增加

大量气体不能与吸

附剂的活性位点充分接触,造成对

CO?

的吸附量减

3

种材料对

CO?

吸附的选择性呈现逐渐下降的

趋势

当空速较低时,

CO?

气体和吸附剂的可以实

现充分接触

有助于吸附剂对

CO?

的选择性吸附;随

着空速增加

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气体量增大,导致其

CO?

吸附选择性逐渐降低

在所有吸附剂中

径较大的

0MA-MEA

由于其传质阻力最小

因此空

速的变化造成其对

CO?

吸附选择性的变化最小

1

(

M

L1

E

)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空速

100

98

96

94

100

200

300

400

500

空速/('

5

不同空速对

CO?

吸附效果的影响

Fig.

5

The

efifect

of

space

velocity

on

C0

2

adsorption

2.2.3

3

种材料再生对吸附的影响

选取吸附饱

和后的

OMA

MEA

MIL

53(Al)

MEA

NaY

MEA3

吸附剂置于真空干燥箱中

在常温

真空度为

0.09

MPa

条件下

考察再生时间和再生次数对

3

材料吸附效果的影响

结果见图

6

0

180

120

2

3

4

5

再生时间

/h

180

176

172

168

164

160

156

152

再生次数

/

6

再生时间与次数对

CO?

吸附效果的影响

Fig.

6

The

effect

of

regeneration

time

and

frequency

on

C0

2

adsorption

由图

6

可知

,

OMA-MEA

NaY-MEA

再生时间

3

h,MIL

53(Al)

MEA

再生时间为

4

h

后,对

CO?

12

韩江则等:乙醇胺改性多孔材料吸附电厂烟气中

C0

2

的研究

3087

的饱和吸附量变化极小

此时

再生后的吸附剂对

CO?

的吸附能力基本趋于稳定

吸附剂的再生效果

几乎不再发生改变

所有吸附剂每次吸附饱和后再

经过

3

h

再生

再生

8

次后

,

CO

2

的饱和吸附量均有

少量下降

但总体吸附效果是

MIL-53(A1)-MEA

>

NaY-MEA

>

OMA-MEA

o

3

种吸附剂经过再生-吸附

连续循环

8

次后

饱和吸附量最小的

OMA-MEA

CO?

的饱和吸附量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变化最小,

其最终吸附量由初次吸附的

162.

5

mg/g

降低为

157.7

mg/g

MIL-53(A1)-MEA

的饱和吸附量由

初次吸附的

177.

3

mg/g

的降低为

16

&

7

mg/g,

其饱

和吸附量的下降率都在

5%

以内

3

结论

(1)

改性后

3

种吸附剂

OMA-MEA

MIL-53

(Al)-MEA

NaY-MEA

的表面结构有所差异

造成其

CO?

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

(2)

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3

种吸附剂的饱和吸

附量均有所增加

其中

OMA-MEA

的饱和吸附量最

MIL-53(A1)-MEA

的饱和吸附量最大

NaY-

MEA

CO?

的吸附选择性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大

加量最大

达到

99.75%

随着空速的增加

,3

种材

料的吸附效果和选择性均有所减弱

(3)

吸附饱和的

OMA-MEA

NaY-MEA

经过

3

h

再生

,

MIL-53

(

Al)

-MEA

经过

4

h

再生后

吸附效

果达到最佳

3

种吸附剂经过再生-吸附连续循环

8

次后

,

CO?

饱和吸附量的下降率控制在

5%

以内

参考文献

[

1

]

CHEN

Z

,

DENG

S,

WEI

H,

et

al.

Polyethylenimine-im-

pregnated

resin

for

high

CO

2

adsorption:

an

efficient

ad

­

sorbent

for

CO

2

capture

from

simulated

flue

gas

and

am

­

bient

air[

J]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lute

ces,

2013,

5(15)

6937-6945.

[2]

STEWART

C

,

HESSAMI

M.

A

study

of

methods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the

sustainability

of

a

photosynthetic

bioreactor

approach

[

J

].

Fuel

&

Energy

Abstracts

,2005,46(3)

403^20.

[3]

BEN

R,HABIB

M,BAMIDELE

O,et

al.

Carbon

capture

by

physical

adsorption

:

materials

,

experimental

investiga

­

tion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a

review

[J].

Applied

Energy,

2016,161(1)

225-255.

[4]

ANDERSON

T,HAWKINS

E,

JONES

P.

CO

2

the

green

­

house

effect

and

global

warming

from

the

pioneering

work

of

Arrhenius

and

Callendar

to

today

s

Earth

System

Mod

­

els

[

J

]

.

Endeavour

,2016,40(3)

178-187.

[5]

刘冰

孙伟娜,安亚雄

等•带循环的二阶变压吸附碳

捕集工艺模拟

实验及分析

[J]

•化工学报

,2018,69

(11):4788

4797.

[6]

LEPERI

K

,

SNURR

R,YOU

F.

Optimization

of

two-stage

pressure/vacuum

swing

adsorption

with

variable

dehydra

­

tion

level

for

postcombustion

carbon

capture

[

J]

.

Industri

­

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

2016,55

(

12

)

3338-3350.

[7]

桂霞,王陈魏

云志

等.燃烧前

CO?

捕集技术研究进

[J]

•化工进展

,2014,33(7):1895-1901.

[8]

YOUNES

M,JAMAL

A,NIASS

T,el

al.

Oil

heavy

resi

­

dues

oxy-combustion

with

CO

2

capture

[

J

]

.

Energy

Proce-

dia,2017(114)

505-521.

[9]

陆诗建

黄凤敏,李清方

等•燃烧后

CO?

捕集技术与

工程进展

[J]

■现代化工

,2015,35(6):48-52.

[10]

AUDE

D

,

DEANNA

M

,

MAW

L,et

al.

Strong

CO

2

binding

in

a

water-stable

,

triazolate-bridged

metal-organic

frame

­

work

functionalized

with

ethylenediamine

[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09,

131

(

25

)

8784-8786.

[11]

蒋晓萍

周锤

许琦•四乙烯五胺功能化有序介孔氧化

铝的合成及其

CO?

选择吸附性能研究

[J].

硅酸盐通

,2016,35(9)

2798-2803.

[12]

YAN

Q

,

LIN

Y

,

KONG

C,et

al.

Remarkable

CO

2

/CH

4

se

­

lectivity

and

C0

2

adsorption

capacity

exhib

ed

by

poly-

amine-decor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dsorbents

[

J

].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3

,49(61)

6873-6875.

[13]

郝京华

韩江则,李宣民

等•乙醇胺改性有机铝吸附

电厂烟道气中二氧化碳性能研究

[J].

应用化工

2018,47(5):888-891.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