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IT圈 admin 38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戎竹悦)

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O:16 Al:27 Fe:56 Mg:24 Cu:64 S:32 K:39 Mn:55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强调要落实“减污降碳”的总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将

CO

2

氧化为甲酸

B.

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C.

向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许多杂质并杀灭有害细菌

D.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

碳达峰

碳中和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将

CO

2

甲酸是还原过程,故

A

错误;

B

.根据原子守恒规律,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故

B

错误;

C

.向河水中加入明矾,明矾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悬浮杂质,但不能起到杀灭有害细菌的作

用,故

C

错误;

D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

碳达峰

"

碳中和

,故

D

正确;

故答案

D

2.

反应

COCl

2

+4NH

3

=CO(NH

2

)

2

+2NH

4

Cl

可去除

COCl

2

污染。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 COCl

2

是极性分子

C.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为

SiO

2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COCl

2

的中心原子

C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

,为

sp

2

杂化,孤电子对数为

0

,形成三角形结构,

三角形三个顶点上有三个原子,分别是两个

Cl

原子和一个

O

原子,它们形成的键合力不为

0

,所以

COCl

2

是极性分子,

A

正确;

B

N

2

H

4

为共价化合物,故电子式为 ,

B

正确;

B. N

2

H

4

的电子式为

D. CO(NH

2

)

2

只含共价键

C

SiO

2

是原子晶体,没有分子式只有化学式,

C

错误;

D

CO(NH

2

)

2

只含共价键,

D

正确;

C

3.

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三氧化硫、硫酸、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也可用作

熏蒸剂、防腐剂、消毒剂、还原剂等。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O

2

SO

3

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B. SO

2

水溶液能导电,

SO

2

是电解质

C.

将过量的

SO

2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无色

D.

向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SO

2

后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SO

2

分子中硫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

=2+

子中硫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

=3+

型为

sp

2

,故

A

正确;

B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导电,是由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发生电离,不是二氧化硫本身电离,

所以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

B

错误;

C

SO

2

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但

SO

2

不能漂白指示剂,所

以溶液一直保持红色,故

C

错误;

D

.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SO

2

气体后溶液褪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体现酸性氧

化物的性质,不是漂白性原因,故

D

错误;

故选:

A

4.

在含有

1mol FeSO

4

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

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 Fe

【答案】

D

【解析】

【详解】

FeSO

4

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钠先与水反应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

Fe(OH)

2

,在空气中

Fe(OH)

2

被氧化为

Fe(OH)

3

,灼烧时最后得到的固体为

Fe

2

O

3

。答案选

D

5.

某无色溶液能溶解

Al

(

OH

)

3

,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Fe

2

+

Cl

-

Na

+

NO

3

C. Na

+

Ba

2

+

Cl

-

NO

3

【答案】

C

-

-

6

2

2

=3

,孤电子对数为

1

,采取

sp

2

杂化,

SO

3

2

6

3

2

=3

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

S

原子杂化类

2

B. FeOC. Fe(OH)

3

D. Fe

2

O

3

B. K

+

Na

+

NO

3

HCO

3

D. Na

+

K

+

AlO

2

SO

4

-

--

2-

【解析】

【分析】

某无色溶液能溶解

Al

(

OH

)

3

,则此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据此解答。

【详解】

A

Fe

2

+

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且亚铁离子在溶液中不是无色的,

A

不选;

B

HCO

3

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B

不选;

C

Na

+

Ba

2

+

Cl

-

NO

3

在溶液中均是无色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

C

选;

D

.在酸性溶液中

AlO

2

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D

不选;答案选

C

6.

20mL2mol/LAlCl

3

溶液中,加入

30mL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得

0.78g

沉淀,则

NaOH

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

A. 3mol/L

【答案】

D

【解析】

【详解】由题可知,

AlCl

3

的物质的量为

0.02L

×

2mol/L=0.04mol

AlCl

3

NaOH

反应先生成

Al(OH)

3

淀,存在两种可能,第一

NaOH

不足,

AlCl

3

未完全反应,则生成

0.78gAl(OH)

3

0.01mol

氢氧化铝需要

0.03molNaOH

,则其浓度为

0.03mol

÷

0.03L=1mol/L

,另一种可能为

0.04molAlCl

3

完全生成

Al(OH)

3

沉淀,

则沉淀的量应为

0.04mol

,而现在得沉淀

0.78g

,即

Al(OH)

3

物质的量为

0.1mol

,则说明还有

0.03molAl(OH)

3

NaOH

反应生成了

NaAlO

2

,生成

0.04molAl(OH)

3

消耗

NaOH0.12mol

,与

0.03molAl(OH)

3

反应消耗

NaOH0.03mol

,则共计消耗

NaOH0.15mol

,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15mol

÷

0.03L=5mol/L

。故答案选

D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铝粉投入到

NaOH

溶液中:

2Al+2OH

══ 2AlO

2

+H

2

B. AlCl

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Al

3+

+ 3OH

══ Al(OH)

3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Fe

3

Fe

2Fe

2

D. FeCl

2

溶液跟

Cl

2

反应:

2Fe

2+

+Cl

2

=2Fe

3+

+2Cl

【答案】

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详解】

A

.原子数目不守恒应改为:

2Al+2OH+2H

2

O

2AlO

2

+3H

2

,故

A

错误;

B

.氨水是弱电解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应改为:

Al

3

--

-

-

-

B. 2mol/LC. 4mol/LD. 5mol/L

+3NH

3

H

2

O

Al

OH

3

+3NH

4

,故

B

误;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的反应为:

2Fe

3

+Fe=3Fe

2

,故

C

错误;

D

.氯气能把亚铁离子氧化到最高价,即

2Fe

故答案选

D

8.

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

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

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2

+Cl

2

=2Fe

3

+2Cl

,故

D

正确;

A. Mg

2+

Al

3+

Fe

2+

C. H

+

Ba

2+

Al

3+

【答案】

B

【解析】

B. H

+

Mg

2+

Al

3+

D.

只有

Mg

2+

Al

3+

【分析】在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一开始无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存在

H

+

,继续加

NaOH

溶液产生大量沉淀,当

NaOH

溶液过量后一部分沉淀逐渐溶解,由此进行分析;

【详解】在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一开始无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存在

H

+

,继续加

NaOH

溶液产生大量沉淀,当

NaOH

溶液过量后一部分沉淀逐渐溶解,说明溶液中存在

Al

3+

,且另一种

离子与

OH

-

形成沉淀且沉淀不溶于

NaOH

溶液中,因此溶液中一定存在

H

+

Al

3+

Mg

2+

答案选

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

Al(OH)

3

可以溶解在强酸、强碱中,但不溶于氨水和碳酸,所以围绕

Al

3

与强酸、强碱的反应存在过量问题。解决过量问题常借助

一种思维

两种方法

(1)“

一种思维

”——

极值思维模型

(2)“

两种方法

①一维坐标分析法:结合极值,画出数轴,分段分析;

②二维坐标分析法:横坐标代表反应物的量,纵坐标代表产物的量,结合极值,分析产物的量随反应

物的量的变化情况并画出相应曲线。

9.

下列试剂中可用于鉴别

Fe

2+

Fe

3+

的是

NaOH

溶液

②酸性

KMnO

4

溶液

KSCN

溶液

KI

淀粉溶液

A.

①③

【答案】

D

【解析】

【详解】

Fe

2+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Fe

3+

NaOH

溶液

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故①可以;

Fe

2+

可以被酸性

KMnO

4

溶液氧化,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Fe

3+

能,故②可以;

Fe

2+

不能使

KSCN

溶液变色、

Fe

3+

能使

KSCN

溶液变血红色,故③可以;

Fe

3+

能使

KI

淀粉

溶液变蓝、

Fe

2+

不能,故④可以,选

D

10.

Ba(OH)

2

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

SO

4

全部转化成

BaSO

4

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

AlO

2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B.

Al

3

C.

Al(OH)

3

D.

Al

3

Al(OH)

3

【答案】

A

【解析】

【分析】设硫酸铝钾的物质的量为

1mol

,然后分别计算出铝离子、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硫酸根离

子的物质的量得出

SO

4

全部转化成

BaSO

4

沉淀

时需要消耗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出氢氧化钡提供

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后判断反应产物。

【详解】明矾的化学式为

KAl(SO

4

)

2

•12H

2

O

,设明矾为

1mol

,则溶液中含有

1molAl

3+

2mol

SO

4

,由反

SO

4

+Ba

2+

=BaSO

4

可知,使

SO

4

全部转化成

BaSO

4

沉淀,需要

2molBa(OH)

2

,则加入

4molOH

-

,则发

Al

3+

+4OH

-

=

AlO

2

+2H

2

O

,所以最后溶液中存在

AlO

2

答案选

A

11. 2022

6

17

日,我国成功发射

神舟十二号

载人飞船,飞船以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

料,其中高氯酸铵的反应为:

2NH

4

ClO

4

=N

2

↑+Cl

2

↑+2O

2

↑+4H

2

O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B.

上述反应瞬间能产生大量高温,高温是推动飞船飞行的主要因素

C.

铝粉的作用是点燃时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D.

在反应中

NH

4

ClO

4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

B

【解析】

【分析】反应

2NH

4

ClO

4

═N

2

↑+Cl

2

↑+2O

2

↑+4H

2

O

中,

N

元素化合价由

-3

价升高到

0

价,

O

元素化合价由

-2

价升高到

0

价,

Cl

元素化合价由

+7

价降低到

0

价,则反应中

N

O

元素被氧化,

Cl

元素被还原,



2-

2-

2-2-

NH

4

ClO

4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

.反应的特点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为分解反应,反应中

N

O

Cl

化合价发生变化,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

正确;

B

.推动飞船飞行的主要因素是生成气体,不是高温的原因,故

B

错误;

C

.铝粉在点燃条件下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反应的引发剂,故

C

正确;

D

.反应中

N

O

元素被氧化,

Cl

元素被还原,

NH

4

ClO

4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

D

正确;

故选:

B

12.

现有

100mL3mol/L

NaOH

溶液和

100mL1mol/L

氯化铝溶液,①将

NaOH

溶液分多次加到

AlCl

3

溶液

中;②将

AlCl

3

溶液分多次加到

NaOH

溶液中。比较两种操作的结果是

A.

现象相同,沉淀质量不等

B.

现象相同,沉淀质量也相等

C.

现象不同,沉淀质量相等

D.

现象不同,沉淀质量不等

【答案】

C

【解析】

【详解】

100mL 3mol•L

-1

NaOH

溶液中

n(NaOH)=0.3mol

100mL 1mol•L

-1

AlCl

3

溶液中

n(AlCl

3

)=0.1mol

则:

①将

NaOH

溶液分多次加到

AlCl

3

溶液中,只发生反应:

Al

3+

+3OH

-

═Al(OH)

3

,且0.1mol

AlCl

3

最后都全

部转化成

0.1molAl(OH)

3

,现象为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②将

AlCl

3

溶液分多次加到

NaOH

溶液中,依次发生反应:

Al

3+

+4OH

-

=AlO

2

-

+2H

2

O

Al

3+

+3AlO

2

-

+6H

2

O=4Al(OH)

3

,且0.1mol

AlCl

3

最终全部转化成

0.1molAl(OH)

3

,观察到的现象为先没有沉淀后出现沉

淀;

所以二者现象不同,最终均生成

0.1molAl(OH)

3

沉淀,则沉淀质量相等,故答案为

C

13. 1 mol

过氧化钠与

2 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

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 Na

2

CO

3

C. NaOH

Na

2

CO

3

【答案】

A

【解析】

【分析】

B. Na

2

O

2

Na

2

CO

3

D. Na

2

O

2

NaOH

Na

2

CO

3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戎竹悦)

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O:16 Al:27 Fe:56 Mg:24 Cu:64 S:32 K:39 Mn:55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强调要落实“减污降碳”的总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将

CO

2

氧化为甲酸

B.

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C.

向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许多杂质并杀灭有害细菌

D.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

碳达峰

碳中和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将

CO

2

甲酸是还原过程,故

A

错误;

B

.根据原子守恒规律,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故

B

错误;

C

.向河水中加入明矾,明矾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悬浮杂质,但不能起到杀灭有害细菌的作

用,故

C

错误;

D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

碳达峰

"

碳中和

,故

D

正确;

故答案

D

2.

反应

COCl

2

+4NH

3

=CO(NH

2

)

2

+2NH

4

Cl

可去除

COCl

2

污染。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 COCl

2

是极性分子

C.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为

SiO

2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COCl

2

的中心原子

C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

,为

sp

2

杂化,孤电子对数为

0

,形成三角形结构,

三角形三个顶点上有三个原子,分别是两个

Cl

原子和一个

O

原子,它们形成的键合力不为

0

,所以

COCl

2

是极性分子,

A

正确;

B

N

2

H

4

为共价化合物,故电子式为 ,

B

正确;

B. N

2

H

4

的电子式为

D. CO(NH

2

)

2

只含共价键

C

SiO

2

是原子晶体,没有分子式只有化学式,

C

错误;

D

CO(NH

2

)

2

只含共价键,

D

正确;

C

3.

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三氧化硫、硫酸、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也可用作

熏蒸剂、防腐剂、消毒剂、还原剂等。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O

2

SO

3

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B. SO

2

水溶液能导电,

SO

2

是电解质

C.

将过量的

SO

2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无色

D.

向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SO

2

后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SO

2

分子中硫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

=2+

子中硫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

=3+

型为

sp

2

,故

A

正确;

B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导电,是由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发生电离,不是二氧化硫本身电离,

所以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

B

错误;

C

SO

2

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但

SO

2

不能漂白指示剂,所

以溶液一直保持红色,故

C

错误;

D

.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SO

2

气体后溶液褪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体现酸性氧

化物的性质,不是漂白性原因,故

D

错误;

故选:

A

4.

在含有

1mol FeSO

4

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

淀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A. Fe

【答案】

D

【解析】

【详解】

FeSO

4

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钠先与水反应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

Fe(OH)

2

,在空气中

Fe(OH)

2

被氧化为

Fe(OH)

3

,灼烧时最后得到的固体为

Fe

2

O

3

。答案选

D

5.

某无色溶液能溶解

Al

(

OH

)

3

,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Fe

2

+

Cl

-

Na

+

NO

3

C. Na

+

Ba

2

+

Cl

-

NO

3

【答案】

C

-

-

6

2

2

=3

,孤电子对数为

1

,采取

sp

2

杂化,

SO

3

2

6

3

2

=3

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

S

原子杂化类

2

B. FeOC. Fe(OH)

3

D. Fe

2

O

3

B. K

+

Na

+

NO

3

HCO

3

D. Na

+

K

+

AlO

2

SO

4

-

--

2-

【解析】

【分析】

某无色溶液能溶解

Al

(

OH

)

3

,则此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据此解答。

【详解】

A

Fe

2

+

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且亚铁离子在溶液中不是无色的,

A

不选;

B

HCO

3

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B

不选;

C

Na

+

Ba

2

+

Cl

-

NO

3

在溶液中均是无色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

C

选;

D

.在酸性溶液中

AlO

2

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D

不选;答案选

C

6.

20mL2mol/LAlCl

3

溶液中,加入

30mL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得

0.78g

沉淀,则

NaOH

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

A. 3mol/L

【答案】

D

【解析】

【详解】由题可知,

AlCl

3

的物质的量为

0.02L

×

2mol/L=0.04mol

AlCl

3

NaOH

反应先生成

Al(OH)

3

淀,存在两种可能,第一

NaOH

不足,

AlCl

3

未完全反应,则生成

0.78gAl(OH)

3

0.01mol

氢氧化铝需要

0.03molNaOH

,则其浓度为

0.03mol

÷

0.03L=1mol/L

,另一种可能为

0.04molAlCl

3

完全生成

Al(OH)

3

沉淀,

则沉淀的量应为

0.04mol

,而现在得沉淀

0.78g

,即

Al(OH)

3

物质的量为

0.1mol

,则说明还有

0.03molAl(OH)

3

NaOH

反应生成了

NaAlO

2

,生成

0.04molAl(OH)

3

消耗

NaOH0.12mol

,与

0.03molAl(OH)

3

反应消耗

NaOH0.03mol

,则共计消耗

NaOH0.15mol

,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15mol

÷

0.03L=5mol/L

。故答案选

D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铝粉投入到

NaOH

溶液中:

2Al+2OH

══ 2AlO

2

+H

2

B. AlCl

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Al

3+

+ 3OH

══ Al(OH)

3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Fe

3

Fe

2Fe

2

D. FeCl

2

溶液跟

Cl

2

反应:

2Fe

2+

+Cl

2

=2Fe

3+

+2Cl

【答案】

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详解】

A

.原子数目不守恒应改为:

2Al+2OH+2H

2

O

2AlO

2

+3H

2

,故

A

错误;

B

.氨水是弱电解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应改为:

Al

3

--

-

-

-

B. 2mol/LC. 4mol/LD. 5mol/L

+3NH

3

H

2

O

Al

OH

3

+3NH

4

,故

B

误;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的反应为:

2Fe

3

+Fe=3Fe

2

,故

C

错误;

D

.氯气能把亚铁离子氧化到最高价,即

2Fe

故答案选

D

8.

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

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

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2

+Cl

2

=2Fe

3

+2Cl

,故

D

正确;

A. Mg

2+

Al

3+

Fe

2+

C. H

+

Ba

2+

Al

3+

【答案】

B

【解析】

B. H

+

Mg

2+

Al

3+

D.

只有

Mg

2+

Al

3+

【分析】在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一开始无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存在

H

+

,继续加

NaOH

溶液产生大量沉淀,当

NaOH

溶液过量后一部分沉淀逐渐溶解,由此进行分析;

【详解】在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一开始无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存在

H

+

,继续加

NaOH

溶液产生大量沉淀,当

NaOH

溶液过量后一部分沉淀逐渐溶解,说明溶液中存在

Al

3+

,且另一种

离子与

OH

-

形成沉淀且沉淀不溶于

NaOH

溶液中,因此溶液中一定存在

H

+

Al

3+

Mg

2+

答案选

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

Al(OH)

3

可以溶解在强酸、强碱中,但不溶于氨水和碳酸,所以围绕

Al

3

与强酸、强碱的反应存在过量问题。解决过量问题常借助

一种思维

两种方法

(1)“

一种思维

”——

极值思维模型

(2)“

两种方法

①一维坐标分析法:结合极值,画出数轴,分段分析;

②二维坐标分析法:横坐标代表反应物的量,纵坐标代表产物的量,结合极值,分析产物的量随反应

物的量的变化情况并画出相应曲线。

9.

下列试剂中可用于鉴别

Fe

2+

Fe

3+

的是

NaOH

溶液

②酸性

KMnO

4

溶液

KSCN

溶液

KI

淀粉溶液

A.

①③

【答案】

D

【解析】

【详解】

Fe

2+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Fe

3+

NaOH

溶液

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故①可以;

Fe

2+

可以被酸性

KMnO

4

溶液氧化,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Fe

3+

能,故②可以;

Fe

2+

不能使

KSCN

溶液变色、

Fe

3+

能使

KSCN

溶液变血红色,故③可以;

Fe

3+

能使

KI

淀粉

溶液变蓝、

Fe

2+

不能,故④可以,选

D

10.

Ba(OH)

2

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

SO

4

全部转化成

BaSO

4

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

AlO

2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B.

Al

3

C.

Al(OH)

3

D.

Al

3

Al(OH)

3

【答案】

A

【解析】

【分析】设硫酸铝钾的物质的量为

1mol

,然后分别计算出铝离子、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硫酸根离

子的物质的量得出

SO

4

全部转化成

BaSO

4

沉淀

时需要消耗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出氢氧化钡提供

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后判断反应产物。

【详解】明矾的化学式为

KAl(SO

4

)

2

•12H

2

O

,设明矾为

1mol

,则溶液中含有

1molAl

3+

2mol

SO

4

,由反

SO

4

+Ba

2+

=BaSO

4

可知,使

SO

4

全部转化成

BaSO

4

沉淀,需要

2molBa(OH)

2

,则加入

4molOH

-

,则发

Al

3+

+4OH

-

=

AlO

2

+2H

2

O

,所以最后溶液中存在

AlO

2

答案选

A

11. 2022

6

17

日,我国成功发射

神舟十二号

载人飞船,飞船以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

料,其中高氯酸铵的反应为:

2NH

4

ClO

4

=N

2

↑+Cl

2

↑+2O

2

↑+4H

2

O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B.

上述反应瞬间能产生大量高温,高温是推动飞船飞行的主要因素

C.

铝粉的作用是点燃时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D.

在反应中

NH

4

ClO

4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

B

【解析】

【分析】反应

2NH

4

ClO

4

═N

2

↑+Cl

2

↑+2O

2

↑+4H

2

O

中,

N

元素化合价由

-3

价升高到

0

价,

O

元素化合价由

-2

价升高到

0

价,

Cl

元素化合价由

+7

价降低到

0

价,则反应中

N

O

元素被氧化,

Cl

元素被还原,



2-

2-

2-2-

NH

4

ClO

4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

.反应的特点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为分解反应,反应中

N

O

Cl

化合价发生变化,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

正确;

B

.推动飞船飞行的主要因素是生成气体,不是高温的原因,故

B

错误;

C

.铝粉在点燃条件下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反应的引发剂,故

C

正确;

D

.反应中

N

O

元素被氧化,

Cl

元素被还原,

NH

4

ClO

4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

D

正确;

故选:

B

12.

现有

100mL3mol/L

NaOH

溶液和

100mL1mol/L

氯化铝溶液,①将

NaOH

溶液分多次加到

AlCl

3

溶液

中;②将

AlCl

3

溶液分多次加到

NaOH

溶液中。比较两种操作的结果是

A.

现象相同,沉淀质量不等

B.

现象相同,沉淀质量也相等

C.

现象不同,沉淀质量相等

D.

现象不同,沉淀质量不等

【答案】

C

【解析】

【详解】

100mL 3mol•L

-1

NaOH

溶液中

n(NaOH)=0.3mol

100mL 1mol•L

-1

AlCl

3

溶液中

n(AlCl

3

)=0.1mol

则:

①将

NaOH

溶液分多次加到

AlCl

3

溶液中,只发生反应:

Al

3+

+3OH

-

═Al(OH)

3

,且0.1mol

AlCl

3

最后都全

部转化成

0.1molAl(OH)

3

,现象为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②将

AlCl

3

溶液分多次加到

NaOH

溶液中,依次发生反应:

Al

3+

+4OH

-

=AlO

2

-

+2H

2

O

Al

3+

+3AlO

2

-

+6H

2

O=4Al(OH)

3

,且0.1mol

AlCl

3

最终全部转化成

0.1molAl(OH)

3

,观察到的现象为先没有沉淀后出现沉

淀;

所以二者现象不同,最终均生成

0.1molAl(OH)

3

沉淀,则沉淀质量相等,故答案为

C

13. 1 mol

过氧化钠与

2 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

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 Na

2

CO

3

C. NaOH

Na

2

CO

3

【答案】

A

【解析】

【分析】

B. Na

2

O

2

Na

2

CO

3

D. Na

2

O

2

NaOH

Na

2

CO

3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