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宿州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IT圈 admin 41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巨朝雨)

宿州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这纷繁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g)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

在天空里自由遨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B . 《乡土中国》一书源自作者费孝通对中国社会的犀利洞察与扎(zhā)实调研,其中的分析鞭辟(pì)入

里,为了解中国社会的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C . 蔓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gǔ)惑;病变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ào)疹,丑

陋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

D . 宋代以后,一般科举出身的士大夫,都不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huì),改天换日,只有老百姓实在穷而无

告,才会铤而走险,揭(jiē)竿而起。

2. (2分) (2016高一下·南阳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

尤为深刻。

B . 联通版Iphone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

乐此不疲 , 久久不愿离去。

C .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

读。

D . 导演张艺谋把《山楂树之恋》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两位新人,而其他有实力的名演员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

角色。

3. (2分)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防止H7N9禽流感病毒传播,上海卫生部门呼吁市民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在食用鸡、鸭、蛾等家禽时一

定要确保长时间蒸煮(包括禽蛋)。

B . 当年,有人批评撒切尔夫人漠视失业劳工的生存状况,认为她“应该具有同情心”,她的丈夫对此反应是

第 1 页 共 13 页

“‘同情’这个词从来就没有出现在她的字典里。”

C . 一场春雪给烟台的城市居民带来了惊喜,却让广大农民担忧正处于复苏期的小麦等农作物?

D . 对雅安地震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没有条件照镜子,群众的眼睛就是一面镜子;没有条件去洗澡,流

出的汗水就是最好的洗澡水。

4.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如何才能把学习抓好呢?关键的问题是态度和习惯起决定性的作用,态度端正,学习自 然用心,良好的

习惯有了,学习就成为自觉的行为。

B . 也许老师会说我幼稚,可是我就是爱看漫画,从骨子里喜欢。

C . 他的父亲已走了半年了,他家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困难了。

D . 现代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他们要具备专业的科学素质,而且要有优良的人 文素质。

5. (2分) (2019高三上·南通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江南的田野上,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

绵。 。面对整个世界的金黄,我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

呼吸。

①转眼间那金黄又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了金色的骇浪。

②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③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

④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⑤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

A . ②①③⑤④

B . ②③①⑤④

C . ⑤④②③①

D . ⑤④②①③

第 2 页 共 13 页

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3分)

6. (1分) (2017高二上·嘉兴期末) 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

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三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

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80字。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

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7. (2分)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是《红楼梦》史湘云和林黛玉对的一副妙联。请结合人物的身

世分析其“妙”在何处。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8. (6分) (2019高二下·滨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诗歌史上,盛唐诗歌何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究其原因,在南朝齐梁宫体诗绮靡之风甚嚣尘上的

境况下,唐代的陈子昂、李贺、李白、杜甫等诗人相继倡导恢复并高扬“风骨”传统,尤其是盛唐诗人对“风骨”

崇尚有加,使“诗具风骨”成为盛唐诗歌的共同特征。

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大量低

俗、恶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这些诗显然缺乏“风骨”。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

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是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古语云:“诗者,天地

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

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

诗人本应怀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应有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

清气满乾坤”的正气,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

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

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感叹,写的大量忧国忧民的诗作,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

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

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

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

第 3 页 共 13 页

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与道德,一些作品将“诗”本来应该拥有的典雅、崇高彻底解

构,其恶俗轻艳令人生厌。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

信念……,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风骨”不仅属于内容层面的诉求,更是审美范畴的艺术标准。

刘勰曾指出:“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圈。”他清楚地阐释了“风骨”与“采”之间的密

切关联,又如瓦雷里所说,诗的语言如跳舞,是要讲究舞姿与步法的,新诗语言依然需要以跳跃性、非逻辑性、写

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在不断的锤炼、锻造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能重

新建构诗歌的语言风骨,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

(摘编自罗小凤《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反躬自省倡导“风骨”传统,诗歌创作中就能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B . 诗人怀有“天地之心”,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作品才能继承、发扬和延续中国风骨。

C . 新诗创作呈现出的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使现代诗歌失去了原有的教化和启迪作用。

D . 新诗提高审美范畴的标准,才可重新建构语言风骨,因为语言可以掩盖内容层面的不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由唐代诗歌鼎盛的原因与当下一些诗坛乱相比较,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论证。

B . 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古诗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有对新诗创作的思考。

C . 文章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并且都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分别举例论证,具有辩证意味。

D . 文章末段引用刘勰的话从正面论证了诗歌语言风骨是新诗审美范畴重要的艺术标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绮靡之风甚嚣尘上,充斥着大量三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

使当时新诗缺乏“风骨”。

B . 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日常琐碎,或为出名,或为赚取眼球、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等,原因在于缺

乏使命感与责任心。

第 4 页 共 13 页

C . 当代诗歌中,如梨花体的“一只蚂蚁又一只蚂蚁”、乌青体的“白云真白啊真白”等,用词直白随意,失

去美感,诗歌风骨荡然无存。

D . 新时代诗歌“重塑风骨”向新的诗歌高峰挺进,就需要继承与发扬古奥诗歌传统与中华传统精神延续下来

的“中国风骨”。

9. (15分) (2019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各题。

蕙兰芫荽

木莲

不喜欢芫荽,或者叫不重视芫荽,全因了那香。

芫荽不像葱,爆锅时,细细地一股干香气窜出,长驱直入,进了肠胃;也不像姜,煮出的汤喝时平淡,不过数

分钟,七窍全部打通,尽情地欢畅;甚至不像辣椒,噼里啪啦一阵拳打脚踢,一上场就将人打翻,那份火爆干脆利

索,像海湾战争的地毯式轰炸,一点都不隐瞒,直率率逼得你泪水横飞。

芫荽的香,浓重,烈性,怪异,鬼魅,阴沉,像捂在被窝里的汗气,借着热腾腾的食物,妖冶地上升。那香气,

是芫荽嫩弱单纯的相貌无以承担的,太浓烈了,压了食物的原汁原味,显得歪门邪道。宗教信仰者忌讳食用浓烈气

味的蔬菜,比如道家就忌韭菜、蒜、胡荽。胡荽即是芫荽,因了张骞从西域引进,汉人称作胡荽,道家不食它,认

为它身上有荤气。《罗氏会约医镜》中有芫荽辟一切不正之气的说法。我倒以为它本身就不正气,何来辟了别人的

不正气?

单说芫荽,是餐桌上的配角,摆盘时的装饰材料,煲汤时的提味用料,它不单独成菜,豪放的师傅在做好的鱼

汤里抓一大把芫荽撒下,厚厚的一层,虽然骇人,但即便再多,食客也明白,那不过是调料之一,顶多是个配菜而

已。但,去除气味浓重,入口的怪异外,单作为植物的芫荽,我是欣赏的。

周末,菜市场的芫荽青碧碧的,携带着夜里的露水,即使放在众多的蔬菜之中,它依旧是显眼的,它嫩,嫩的

出水,它绿,绿成碧色,它看似细小,不占位子,却散发出一股股早春气息,使人爱怜。芫荽两个字,草字头,与

草木关联,草木在新疆尤其珍贵,满目黄沙,苍凉大地,嶙峋山脊中忽然跳出个葱葱郁郁,大脑被绿波涤荡,整个

身体都跟着鲜绿起来,人也变得阴柔起来,婉转起来。而芫荽两字,又不常见常用,偶尔遇见一次,像邂逅的梦中

情人,心底一亮,想说的话太多,竟无从说起。这也是我欣赏作为植物的芫荽的一个理由。

记得当年读三毛,读到结婚时,三毛说,找了一件淡蓝细麻布长衣衫,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穿凉鞋。头发

放下来,戴一顶草编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荷西打量着说,很好,田园风味,这么

简单反而好看。他们锁了门,走进沙漠里。香菜就是芫荽,一把芫荽点缀的三毛,给荷西带来了一股田园风味,简

第 5 页 共 13 页

单反而好看。芫荽作植物时,是有这个特点的,增辉添色,却不过分,适时又适宜,更何况是在沙漠里,在黄沙茫

茫的天地间。

我母亲读芫荽时,很动听,她把芫读做盐,我以为是方言的读法,后来查《植物图谱》得知,芫荽也叫盐荽,

延荽,盐是北方发音,读的时候不如芫字委婉,像含在嘴里打了个转又出来,盐是把舌头摊一下,嘴型成一字,很

朴素很厚道地吐出来。据此,每当她说,放点盐荽吧,我都学着她的样子,心里重复一遍盐荽,再看一眼质朴的她。

她在出锅前的面条汤里撒上芫荽花,嘴里说,放点盐荽吧。手撒下去,像天上下了绿草,整个一碗面条都成了早春

的颜色。

青碧碧的芫荽入诗、入歌,才叫出神入化。

早先听《斯卡波罗集市》,旋律幽婉,心动了好多年。一个苏格兰男子,借着象征爱情的欧芹、鼠尾草、迷迭

香、百里香四种植物,思念心中的女子。你去斯卡波罗集市吗?那遍布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的小山坡,

代我向那儿一位姑娘问好,他曾经是我的爱人,请叫她为我做件麻布衣衫。

绝妙的译者,借了《诗经》的风格,译出蕙兰芫荽。歌词中那四种象征爱情的植物,并无芫荽,译者却生生地

写出个芫荽来,并为题,是看中了芫荽的青碧,细嫩,还是草字头,要么是喜欢这两个组合在一起的汉字吧。

问尔所之,是否如适?蕙兰芫荽,郁郁香芷。彼方淑女,凭君寄辞。伊人曾在,与我相知。嘱彼佳人,备我衣

辎。竟有这般清雅的译者,坐在孤昏的油灯下,听着歌者声声倾述,顺手牵来一纸,饱蘸墨汁,提笔落案,问尔所

之,是否如适?一字一字,字字珠玑,隽永的笔迹微微倾斜,一首千年后的诗经歌咏印到纸张上,她又加了诗名,

不再是《斯卡波罗集市》,而是集市中常出现的蕙兰芫荽。

后来,传唱,诵咏,译者隐没了自己。因为隐没,诗的美质在译的程度上再次被放大,更加地接近了《诗经》

本身。而我脑海中的译者肖像该是:女性,清瘦,美目,蓄着齐眉刘海,穿棉布素色旗袍,对着手中的书,书中的

诗,谦和地微笑着。

(《新疆经济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章开头,使用浓墨重彩的语言,酣畅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葱、姜和辣椒给予我们的味觉体验,借以

对比映衬芫荽那种浓重怪异的香气给人的强烈刺激。

B . 在描写了芫荽的颜色、香气之后,作者通过写三毛以芫荽作装饰和母亲对芫荽的特别读音,表现了作为植

物的芫荽所具有的“适时又适宜”的“简单反而好看”的“田园风味”。

第 6 页 共 13 页

C . 本文对熟词的创造性使用别具特色。例如“直率率”、“青碧碧”,还有“嶙峋山脊中忽然跳出个葱葱郁

郁”,除了叠字所具有的强调之意与音韵之美,也别有旧词翻新的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妙趣。

D . 不同民族文学的翻译有时甚至是一种不亚于原作的再创造,由《斯卡波罗集市》到《蕙兰芫荽》就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

(2) 欲扬先抑是散文写作的常见手法。请简要梳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具体解说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的

应用及其表达效果。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0. (13分) (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

才于温,转西曹主簿 , 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

乃止。异日,送絹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

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絹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

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絹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

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

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

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 , 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

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

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

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

第 7 页 共 13 页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巨朝雨)

宿州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这纷繁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g)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

在天空里自由遨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B . 《乡土中国》一书源自作者费孝通对中国社会的犀利洞察与扎(zhā)实调研,其中的分析鞭辟(pì)入

里,为了解中国社会的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C . 蔓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gǔ)惑;病变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ào)疹,丑

陋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

D . 宋代以后,一般科举出身的士大夫,都不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huì),改天换日,只有老百姓实在穷而无

告,才会铤而走险,揭(jiē)竿而起。

2. (2分) (2016高一下·南阳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

尤为深刻。

B . 联通版Iphone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

乐此不疲 , 久久不愿离去。

C .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

读。

D . 导演张艺谋把《山楂树之恋》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两位新人,而其他有实力的名演员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

角色。

3. (2分)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防止H7N9禽流感病毒传播,上海卫生部门呼吁市民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在食用鸡、鸭、蛾等家禽时一

定要确保长时间蒸煮(包括禽蛋)。

B . 当年,有人批评撒切尔夫人漠视失业劳工的生存状况,认为她“应该具有同情心”,她的丈夫对此反应是

第 1 页 共 13 页

“‘同情’这个词从来就没有出现在她的字典里。”

C . 一场春雪给烟台的城市居民带来了惊喜,却让广大农民担忧正处于复苏期的小麦等农作物?

D . 对雅安地震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没有条件照镜子,群众的眼睛就是一面镜子;没有条件去洗澡,流

出的汗水就是最好的洗澡水。

4.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如何才能把学习抓好呢?关键的问题是态度和习惯起决定性的作用,态度端正,学习自 然用心,良好的

习惯有了,学习就成为自觉的行为。

B . 也许老师会说我幼稚,可是我就是爱看漫画,从骨子里喜欢。

C . 他的父亲已走了半年了,他家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困难了。

D . 现代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他们要具备专业的科学素质,而且要有优良的人 文素质。

5. (2分) (2019高三上·南通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江南的田野上,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

绵。 。面对整个世界的金黄,我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

呼吸。

①转眼间那金黄又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了金色的骇浪。

②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③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

④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⑤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

A . ②①③⑤④

B . ②③①⑤④

C . ⑤④②③①

D . ⑤④②①③

第 2 页 共 13 页

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3分)

6. (1分) (2017高二上·嘉兴期末) 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

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三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

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80字。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

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7. (2分)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是《红楼梦》史湘云和林黛玉对的一副妙联。请结合人物的身

世分析其“妙”在何处。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8. (6分) (2019高二下·滨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诗歌史上,盛唐诗歌何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究其原因,在南朝齐梁宫体诗绮靡之风甚嚣尘上的

境况下,唐代的陈子昂、李贺、李白、杜甫等诗人相继倡导恢复并高扬“风骨”传统,尤其是盛唐诗人对“风骨”

崇尚有加,使“诗具风骨”成为盛唐诗歌的共同特征。

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大量低

俗、恶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这些诗显然缺乏“风骨”。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

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是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古语云:“诗者,天地

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

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

诗人本应怀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应有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

清气满乾坤”的正气,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

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

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感叹,写的大量忧国忧民的诗作,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

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

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

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

第 3 页 共 13 页

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与道德,一些作品将“诗”本来应该拥有的典雅、崇高彻底解

构,其恶俗轻艳令人生厌。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

信念……,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风骨”不仅属于内容层面的诉求,更是审美范畴的艺术标准。

刘勰曾指出:“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圈。”他清楚地阐释了“风骨”与“采”之间的密

切关联,又如瓦雷里所说,诗的语言如跳舞,是要讲究舞姿与步法的,新诗语言依然需要以跳跃性、非逻辑性、写

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在不断的锤炼、锻造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能重

新建构诗歌的语言风骨,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

(摘编自罗小凤《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反躬自省倡导“风骨”传统,诗歌创作中就能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B . 诗人怀有“天地之心”,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作品才能继承、发扬和延续中国风骨。

C . 新诗创作呈现出的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使现代诗歌失去了原有的教化和启迪作用。

D . 新诗提高审美范畴的标准,才可重新建构语言风骨,因为语言可以掩盖内容层面的不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由唐代诗歌鼎盛的原因与当下一些诗坛乱相比较,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论证。

B . 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古诗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有对新诗创作的思考。

C . 文章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并且都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分别举例论证,具有辩证意味。

D . 文章末段引用刘勰的话从正面论证了诗歌语言风骨是新诗审美范畴重要的艺术标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绮靡之风甚嚣尘上,充斥着大量三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

使当时新诗缺乏“风骨”。

B . 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日常琐碎,或为出名,或为赚取眼球、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等,原因在于缺

乏使命感与责任心。

第 4 页 共 13 页

C . 当代诗歌中,如梨花体的“一只蚂蚁又一只蚂蚁”、乌青体的“白云真白啊真白”等,用词直白随意,失

去美感,诗歌风骨荡然无存。

D . 新时代诗歌“重塑风骨”向新的诗歌高峰挺进,就需要继承与发扬古奥诗歌传统与中华传统精神延续下来

的“中国风骨”。

9. (15分) (2019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各题。

蕙兰芫荽

木莲

不喜欢芫荽,或者叫不重视芫荽,全因了那香。

芫荽不像葱,爆锅时,细细地一股干香气窜出,长驱直入,进了肠胃;也不像姜,煮出的汤喝时平淡,不过数

分钟,七窍全部打通,尽情地欢畅;甚至不像辣椒,噼里啪啦一阵拳打脚踢,一上场就将人打翻,那份火爆干脆利

索,像海湾战争的地毯式轰炸,一点都不隐瞒,直率率逼得你泪水横飞。

芫荽的香,浓重,烈性,怪异,鬼魅,阴沉,像捂在被窝里的汗气,借着热腾腾的食物,妖冶地上升。那香气,

是芫荽嫩弱单纯的相貌无以承担的,太浓烈了,压了食物的原汁原味,显得歪门邪道。宗教信仰者忌讳食用浓烈气

味的蔬菜,比如道家就忌韭菜、蒜、胡荽。胡荽即是芫荽,因了张骞从西域引进,汉人称作胡荽,道家不食它,认

为它身上有荤气。《罗氏会约医镜》中有芫荽辟一切不正之气的说法。我倒以为它本身就不正气,何来辟了别人的

不正气?

单说芫荽,是餐桌上的配角,摆盘时的装饰材料,煲汤时的提味用料,它不单独成菜,豪放的师傅在做好的鱼

汤里抓一大把芫荽撒下,厚厚的一层,虽然骇人,但即便再多,食客也明白,那不过是调料之一,顶多是个配菜而

已。但,去除气味浓重,入口的怪异外,单作为植物的芫荽,我是欣赏的。

周末,菜市场的芫荽青碧碧的,携带着夜里的露水,即使放在众多的蔬菜之中,它依旧是显眼的,它嫩,嫩的

出水,它绿,绿成碧色,它看似细小,不占位子,却散发出一股股早春气息,使人爱怜。芫荽两个字,草字头,与

草木关联,草木在新疆尤其珍贵,满目黄沙,苍凉大地,嶙峋山脊中忽然跳出个葱葱郁郁,大脑被绿波涤荡,整个

身体都跟着鲜绿起来,人也变得阴柔起来,婉转起来。而芫荽两字,又不常见常用,偶尔遇见一次,像邂逅的梦中

情人,心底一亮,想说的话太多,竟无从说起。这也是我欣赏作为植物的芫荽的一个理由。

记得当年读三毛,读到结婚时,三毛说,找了一件淡蓝细麻布长衣衫,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穿凉鞋。头发

放下来,戴一顶草编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荷西打量着说,很好,田园风味,这么

简单反而好看。他们锁了门,走进沙漠里。香菜就是芫荽,一把芫荽点缀的三毛,给荷西带来了一股田园风味,简

第 5 页 共 13 页

单反而好看。芫荽作植物时,是有这个特点的,增辉添色,却不过分,适时又适宜,更何况是在沙漠里,在黄沙茫

茫的天地间。

我母亲读芫荽时,很动听,她把芫读做盐,我以为是方言的读法,后来查《植物图谱》得知,芫荽也叫盐荽,

延荽,盐是北方发音,读的时候不如芫字委婉,像含在嘴里打了个转又出来,盐是把舌头摊一下,嘴型成一字,很

朴素很厚道地吐出来。据此,每当她说,放点盐荽吧,我都学着她的样子,心里重复一遍盐荽,再看一眼质朴的她。

她在出锅前的面条汤里撒上芫荽花,嘴里说,放点盐荽吧。手撒下去,像天上下了绿草,整个一碗面条都成了早春

的颜色。

青碧碧的芫荽入诗、入歌,才叫出神入化。

早先听《斯卡波罗集市》,旋律幽婉,心动了好多年。一个苏格兰男子,借着象征爱情的欧芹、鼠尾草、迷迭

香、百里香四种植物,思念心中的女子。你去斯卡波罗集市吗?那遍布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的小山坡,

代我向那儿一位姑娘问好,他曾经是我的爱人,请叫她为我做件麻布衣衫。

绝妙的译者,借了《诗经》的风格,译出蕙兰芫荽。歌词中那四种象征爱情的植物,并无芫荽,译者却生生地

写出个芫荽来,并为题,是看中了芫荽的青碧,细嫩,还是草字头,要么是喜欢这两个组合在一起的汉字吧。

问尔所之,是否如适?蕙兰芫荽,郁郁香芷。彼方淑女,凭君寄辞。伊人曾在,与我相知。嘱彼佳人,备我衣

辎。竟有这般清雅的译者,坐在孤昏的油灯下,听着歌者声声倾述,顺手牵来一纸,饱蘸墨汁,提笔落案,问尔所

之,是否如适?一字一字,字字珠玑,隽永的笔迹微微倾斜,一首千年后的诗经歌咏印到纸张上,她又加了诗名,

不再是《斯卡波罗集市》,而是集市中常出现的蕙兰芫荽。

后来,传唱,诵咏,译者隐没了自己。因为隐没,诗的美质在译的程度上再次被放大,更加地接近了《诗经》

本身。而我脑海中的译者肖像该是:女性,清瘦,美目,蓄着齐眉刘海,穿棉布素色旗袍,对着手中的书,书中的

诗,谦和地微笑着。

(《新疆经济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章开头,使用浓墨重彩的语言,酣畅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葱、姜和辣椒给予我们的味觉体验,借以

对比映衬芫荽那种浓重怪异的香气给人的强烈刺激。

B . 在描写了芫荽的颜色、香气之后,作者通过写三毛以芫荽作装饰和母亲对芫荽的特别读音,表现了作为植

物的芫荽所具有的“适时又适宜”的“简单反而好看”的“田园风味”。

第 6 页 共 13 页

C . 本文对熟词的创造性使用别具特色。例如“直率率”、“青碧碧”,还有“嶙峋山脊中忽然跳出个葱葱郁

郁”,除了叠字所具有的强调之意与音韵之美,也别有旧词翻新的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妙趣。

D . 不同民族文学的翻译有时甚至是一种不亚于原作的再创造,由《斯卡波罗集市》到《蕙兰芫荽》就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

(2) 欲扬先抑是散文写作的常见手法。请简要梳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具体解说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的

应用及其表达效果。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0. (13分) (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

才于温,转西曹主簿 , 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

乃止。异日,送絹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

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絹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

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絹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

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

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

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 , 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

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

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

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

第 7 页 共 13 页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