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孟清雅)
乡村振兴战略
专栏专版
xiangcunzhenxingzhanlüe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9〕12号
是解决农村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
以农业农村资
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
,
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
业态类型丰
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
、
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新
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
,
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
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
效,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
、
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
,亟须加强引导和扶持。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
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落实高质量
发三中全会精神
,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
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为总抓手
,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
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
聚
集资源要素,
强化创新引
领,价值,聚焦重点产业,
延
长产业链、
培育发展新
突出集群成链
,
提升价值链
,
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
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
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依托
种养
田
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
,发展优势
明业、绿水青山
、
承
载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
、
体现乡
土气息。乡村价值
、
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
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
企业带
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
、
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
全价值链建
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加快全产业链
、
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
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
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
绿色引领、创新驱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节约资源,保护环
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
,
推动科技、业态
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
和模式创新,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
。
农村
一二三(三)目标任务。力争用5~10年时间
,
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
乡
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乡
村产业大幅度提高
,
体系健全完备
,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
绿
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
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
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二、突出优势特色,
推动
(四)做强现代种养业。
创新产业组织方式,
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不断提高
延伸拓展产业链,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全面落实永
加
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
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推
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
进奶业振兴和渔业转型升级
。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
自然资源部、国
济。(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家林草局等负责
)
(五)做精乡土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
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
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
发。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
设
。
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
、
010
2019·17
专栏专版
乡村振兴战略
xiangcunzhenxingzhanlüe
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充分挖
促
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传统工艺,
工业和信息
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
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
支持粮食主产区和
(六)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建设一批农产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
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
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一批专业村镇
。统筹农
加强农产品物
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
,
(农业农村部、国家
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和储
备局、国家邮政局等负责
)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
(七)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功能多样的休闲
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
、
培育一批
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
建设一批休闲农业
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
国家卫生健康
示范县。(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
委、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
(八)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
土地托管、代
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
、
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改
小集市等,发展批发零
造农村传统小商业、小门店
、
(农业
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
商务部、国家邮政
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供
销合作总社等负责
)
局、
深入推进“互联网
+”(九)发展乡村信息产业。现
加强
代农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
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
。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
户,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推动农村
(农业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
。
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
邮政局等负责
)
三、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
(十)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
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
,形成县城、中心镇
(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
实现
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完善县
人才培训和产品营
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
、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
销等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
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乡)上连县、
(十一)推进镇域产业聚集
。发挥镇
(乡)
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镇
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
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
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乡)
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
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
。
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
(十二)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
加工车间等,实现加
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
(乡)发展劳动
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支持镇
(国
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
商务部等负责)
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
(十三)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持续加大资金、
支
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巩固和扩大产业扶贫成果
。
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发
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民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
投融资企业与贫困地
引导大型加工流通、采购销售
、
鼓励农业产业
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
。
有机农产
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
(农
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
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
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扶贫办等负责)
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
(十四)培育多元融合主体
。
企业发展,引导其向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
集聚。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
,
提升行动。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
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
2019·17
011
乡村振兴战略
专栏专版
xiangcunzhenxingzhanlüe
辐射带动
合体。支持发展县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
、
实现优势互补、风险
力强、多种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
共担、利益共享。(农业农村部、
政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跨界配置农业和现
(十五)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
。
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
发展
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
,
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
,
推进农业与文
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
。
发展创意农业、功能
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
,
发展数字农业、智
农业等。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
,
教育部、
慧农业等。(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
家林草局等负责)
(十六)打造产业融合载体
。立足县域资源禀赋,
突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
形成多主
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农业农村
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
。
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十七)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
把利益分
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
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完善
推广“订单收购
+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
,
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开
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
。
(农业
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
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
五、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
长力
实施国家质量兴
(十八)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
。
农产品加工业、农村
农战略规划,制修订农业投入品、
建立统一的绿色农
新业态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
推进
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
,
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获得国际
通行的农产品认证,拓展国际市场。(农业农村部、市
场监管总局等负责
)
引导各类农业经营
(十九)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农药、兽药及饲
整县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强化肥
、
料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
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
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
,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
产业链监管。(农业农村部、
局等负责
)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
(二十)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
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
动,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
特色鲜
理和农业品牌保护。鼓励地方培育品质优良
、
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
培
育一批
产品品牌。(农业农
牌,“土字号”、“乡字号
”
村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负责
)
(二十一)强化资源保护利用
。大力发展节地节能
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
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
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
推进种养循环一体
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推进加工副产
物
工业和信息化部、
综合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
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
六、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二十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培育乡村产业
创新主体。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
联合攻
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
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
建设一批农
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种业企业集团
。
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
式。(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
实施乡村就业创业
(二十三)促进农村创新创业。
退役军人、科
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
、
“土专家”“乡
创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
田秀才”
客”创新创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
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
(农业农村部、
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
。
国
退役
军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负责
)
012
2019·17
专栏专版
乡村振兴战略
xiangcunzhenxingzhanlüe
七、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二十四)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
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
,
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
全部用于巩固脱贫
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收益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
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
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
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
农
术创新。鼓励地方按规定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
、
村残疾人就业的农业企业给予相关补贴,落实相关税
农业农村部、税
收优惠政策。(财政部、自然资源部、
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等负责
)
(二十五)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引导县域金融机构
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支
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
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和农村创
鼓励地方
新创业。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
,
通过实施担保费用补助、业务奖补等方式支持乡村产
业贷款担保,拓宽担保物范围
。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
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
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
、
加大乡村产业项目融资担保力度。支持地方政府发行
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的纯公益性项目建
设。鼓励地方政府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
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
不得借乡村振兴
建设。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
,
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
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
市融资。(人民银行、财政部、
证监会等负责
)
(二十六)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互惠互
利
,
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
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
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和其
开展职业培训和就
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吸纳农民就业、
要依法依规开发利用
业服务等。工商资本进入乡村,
不
农业农村资源,不得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产业,
能侵害农民财产权益。(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等负责)
耕地占补平衡以县
(二十七)完善用地保障政策
。
加大
域自行平衡为主,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
,
探索针对乡村
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
。
推动制修订相关法律
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
法规,完善配套制度,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改革,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
。有序开展县域乡
村庄空闲地、厂矿
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
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
荒丘、荒滩)等土地综
用地及“四荒地”(荒山、荒沟
、
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
(自
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
。
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司法部、
各类创业扶持政策
(二十八)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
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覆盖,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
产业。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学校扩大农
开展面向农技
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
,
推广人员的评审。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
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
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
、
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
动。(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
全国妇联等负责)
村部、退役军人部、共青团中央
、
八、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乡村产业振兴落地见效
(二十九)加强统筹协调。各地要落实五级书记抓
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
务,摆上突出位置。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
农民群众广泛参
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
、
与的推进机制。(农业农村部牵头负责
)
(三十)强化指导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
各类服务机构作用,为从事乡村产业的各类经营主体
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完善乡村产业监测体系,研究开
(农业农村部、
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统计
。
国家统计局等负责
)
(三十一)营造良好氛围。宣传推介乡村产业发展
家庭农场和农村创
鲜活经验,推广一批农民合作社
、
倡导
新创业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
(农
诚信守法,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环境
。
业农村部、广电总局等负责
)
(省新农村办供稿)
2019·17
013
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孟清雅)
乡村振兴战略
专栏专版
xiangcunzhenxingzhanlüe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9〕12号
是解决农村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
以农业农村资
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
,
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
业态类型丰
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
、
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新
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
,
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
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
效,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
、
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
,亟须加强引导和扶持。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
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落实高质量
发三中全会精神
,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
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为总抓手
,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
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
聚
集资源要素,
强化创新引
领,价值,聚焦重点产业,
延
长产业链、
培育发展新
突出集群成链
,
提升价值链
,
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
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
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依托
种养
田
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
,发展优势
明业、绿水青山
、
承
载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
、
体现乡
土气息。乡村价值
、
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
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
企业带
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
、
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
全价值链建
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加快全产业链
、
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
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
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
绿色引领、创新驱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节约资源,保护环
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
,
推动科技、业态
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
和模式创新,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益
。
农村
一二三(三)目标任务。力争用5~10年时间
,
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
乡
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乡
村产业大幅度提高
,
体系健全完备
,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
,
绿
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
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
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二、突出优势特色,
推动
(四)做强现代种养业。
创新产业组织方式,
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不断提高
延伸拓展产业链,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全面落实永
加
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
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推
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
进奶业振兴和渔业转型升级
。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
自然资源部、国
济。(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家林草局等负责
)
(五)做精乡土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
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
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
发。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
设
。
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
、
010
2019·17
专栏专版
乡村振兴战略
xiangcunzhenxingzhanlüe
品、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充分挖
促
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传统工艺,
工业和信息
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
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
支持粮食主产区和
(六)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建设一批农产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
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
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一批专业村镇
。统筹农
加强农产品物
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
,
(农业农村部、国家
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和储
备局、国家邮政局等负责
)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
(七)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功能多样的休闲
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
、
培育一批
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
建设一批休闲农业
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
国家卫生健康
示范县。(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
委、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
(八)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
土地托管、代
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
、
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改
小集市等,发展批发零
造农村传统小商业、小门店
、
(农业
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
商务部、国家邮政
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供
销合作总社等负责
)
局、
深入推进“互联网
+”(九)发展乡村信息产业。现
加强
代农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
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
。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
户,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推动农村
(农业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
。
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
邮政局等负责
)
三、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
(十)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
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
,形成县城、中心镇
(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
实现
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完善县
人才培训和产品营
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
、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
销等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
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乡)上连县、
(十一)推进镇域产业聚集
。发挥镇
(乡)
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镇
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
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
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乡)
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
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
。
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
(十二)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
加工车间等,实现加
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
(乡)发展劳动
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支持镇
(国
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
商务部等负责)
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
(十三)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持续加大资金、
支
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巩固和扩大产业扶贫成果
。
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发
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民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
投融资企业与贫困地
引导大型加工流通、采购销售
、
鼓励农业产业
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
。
有机农产
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
(农
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
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
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扶贫办等负责)
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
(十四)培育多元融合主体
。
企业发展,引导其向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
集聚。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
,
提升行动。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
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
2019·17
011
乡村振兴战略
专栏专版
xiangcunzhenxingzhanlüe
辐射带动
合体。支持发展县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
、
实现优势互补、风险
力强、多种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
共担、利益共享。(农业农村部、
政部、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跨界配置农业和现
(十五)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
。
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
发展
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
,
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
,
推进农业与文
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
。
发展创意农业、功能
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
,
发展数字农业、智
农业等。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
,
教育部、
慧农业等。(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
家林草局等负责)
(十六)打造产业融合载体
。立足县域资源禀赋,
突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
形成多主
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农业农村
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
。
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十七)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
把利益分
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
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完善
推广“订单收购
+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
,
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开
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
。
(农业
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
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
五、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
长力
实施国家质量兴
(十八)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
。
农产品加工业、农村
农战略规划,制修订农业投入品、
建立统一的绿色农
新业态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
推进
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
,
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获得国际
通行的农产品认证,拓展国际市场。(农业农村部、市
场监管总局等负责
)
引导各类农业经营
(十九)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农药、兽药及饲
整县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强化肥
、
料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
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
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
,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
产业链监管。(农业农村部、
局等负责
)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
(二十)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
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
动,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
特色鲜
理和农业品牌保护。鼓励地方培育品质优良
、
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
培
育一批
产品品牌。(农业农
牌,“土字号”、“乡字号
”
村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负责
)
(二十一)强化资源保护利用
。大力发展节地节能
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
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
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
推进种养循环一体
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推进加工副产
物
工业和信息化部、
综合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
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
六、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二十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培育乡村产业
创新主体。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
联合攻
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
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
建设一批农
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种业企业集团
。
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
式。(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
实施乡村就业创业
(二十三)促进农村创新创业。
退役军人、科
促进行动,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
、
“土专家”“乡
创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
田秀才”
客”创新创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
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
(农业农村部、
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
。
国
退役
军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负责
)
012
2019·17
专栏专版
乡村振兴战略
xiangcunzhenxingzhanlüe
七、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二十四)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
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
,
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
全部用于巩固脱贫
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收益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
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
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
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
农
术创新。鼓励地方按规定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
、
村残疾人就业的农业企业给予相关补贴,落实相关税
农业农村部、税
收优惠政策。(财政部、自然资源部、
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等负责
)
(二十五)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引导县域金融机构
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支
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
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和农村创
鼓励地方
新创业。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
,
通过实施担保费用补助、业务奖补等方式支持乡村产
业贷款担保,拓宽担保物范围
。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
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
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
、
加大乡村产业项目融资担保力度。支持地方政府发行
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的纯公益性项目建
设。鼓励地方政府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
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
不得借乡村振兴
建设。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
,
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
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
市融资。(人民银行、财政部、
证监会等负责
)
(二十六)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互惠互
利
,
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
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
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和其
开展职业培训和就
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吸纳农民就业、
要依法依规开发利用
业服务等。工商资本进入乡村,
不
农业农村资源,不得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产业,
能侵害农民财产权益。(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等负责)
耕地占补平衡以县
(二十七)完善用地保障政策
。
加大
域自行平衡为主,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
,
探索针对乡村
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
。
推动制修订相关法律
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
法规,完善配套制度,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改革,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
。有序开展县域乡
村庄空闲地、厂矿
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
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
荒丘、荒滩)等土地综
用地及“四荒地”(荒山、荒沟
、
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
(自
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
。
国家林草局等负责)
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司法部、
各类创业扶持政策
(二十八)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
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覆盖,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
产业。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学校扩大农
开展面向农技
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
,
推广人员的评审。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
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
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
、
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
动。(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
全国妇联等负责)
村部、退役军人部、共青团中央
、
八、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乡村产业振兴落地见效
(二十九)加强统筹协调。各地要落实五级书记抓
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
务,摆上突出位置。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
农民群众广泛参
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
、
与的推进机制。(农业农村部牵头负责
)
(三十)强化指导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
各类服务机构作用,为从事乡村产业的各类经营主体
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完善乡村产业监测体系,研究开
(农业农村部、
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统计
。
国家统计局等负责
)
(三十一)营造良好氛围。宣传推介乡村产业发展
家庭农场和农村创
鲜活经验,推广一批农民合作社
、
倡导
新创业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
(农
诚信守法,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环境
。
业农村部、广电总局等负责
)
(省新农村办供稿)
2019·17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