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发(作者:僪安萱)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
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
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仅供参
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1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
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
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
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
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
=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
(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
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
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
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
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V1=(g地r地)1/2=(GM/r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
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
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
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
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
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
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 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 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 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 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 {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 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 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 位移}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 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 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 (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 mv12/2+mgh1=mv22/2+mgh2 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 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 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 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 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 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 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 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 〔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 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 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 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 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 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 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 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 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 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 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 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 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 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 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 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 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 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 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 (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L/S{: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 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 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 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 (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 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 =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 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 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十三、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 Δ/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BS {: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 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 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 册P17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 1H=103mH=106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 P180〕。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 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 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 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 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 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 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 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2 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或瞬时感应电动势为零的位置。 中性面的特点:a.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最大,但=0; 产生: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与磁场垂直的轴匀速转动。 变化规律e=NBSωsinωt=Emsinωt;i=Imsinωt;(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最大值 Em=NBSω 四值:①瞬时值 ②最大值③有效值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对于正弦式交流 U==0.707Um ④平均值不对称方波:不对称的正弦波 求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IΔt=εΔt/R=ΔΦ/R 我国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表达式:e=e=220sin100πt=311sin100πt=311sin314t 线圈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变压器两个基本公式:① ②P入=P出,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 远距离输电:一定要画出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来, 包括发电机、两台变压器、输电线等效电阻和负载电阻。并按照规范在图中标出相应 的物理量符号。一般设两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1/ n2、n2/,相 应的电压、电流、功率也应该采用相应的符号来表示。 功率之间的关系是:P1=P1/,P2=P2/,P1/=Pr=P2。 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求输电线上的电流往往是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分析和计算时都必须用,而不能用。 特别重要的是要会分析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3 一、 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错误认识(古希腊) 1.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到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 2.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有质量决定:质量越大,下落越快 二、 伽利略(意大利) 1.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惯性----小球斜面实 验 2.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只与高度有关(从理论上推翻了亚里 士多德的观点) 3. 开创了近代物理学的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及规律的方法 4. 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三、 牛顿(英国) 1.发现了重力、万有引力的规律(没有得到万有引力常量的值) 2.提出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运动学三大定律 3.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光是一束粒子流(错误的理论) 4.牛顿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 四、 胡克(德国) 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弹簧弹力的规律----胡克定律 五、 开普勒(德国) 发现太阳系天体运动三定律 六、 卡文迪许(英国) 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G=6.67x10-11N?m2/kg2 七、 惠更斯(荷兰) 1.从理论上成功的解释了波的反射、折射现象----惠更斯原理 2.得到了单摆的周期公式 3.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光是波 八、 富兰克林(美国) 通过风筝证实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并发明了避雷针;命名了正负电荷 九、 密立根(美国) 通过带电油滴实验发现了基本电荷量--—元电荷e=1.60x10-19C 十、 库仑(法国) 发明了库仑扭秤,利用扭秤,他根据实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把 同样的结果推广到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标志着电学和磁学研究从定性进人了定量 研究; 十一、 安培(法国) 1.发现了电流的规律 2.电流周围磁场的判断方法—--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3.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任何物质内都存着一种环形电流即分子电流 4.得到了安培力的规律 十二、 奥斯特(丹麦) 发现了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电流磁效应 十三、 法拉第(英国) 1.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并且第一个利用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形式来描述电场和磁场 2.提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十四、 特斯拉(美国) 1. 交流电的发明者 2.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 十五、 韦伯(德国) 磁通量单位命名者 十六、 洛伦兹(荷兰) 发现了运动电荷在磁场的受力规律----洛伦兹力 十七、 麦克斯韦(英国) 1.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2.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存在—提出光是电磁波理论 十八、 赫兹(德国) 1.从实验上(赫兹的电火花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相关链接:(1)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各自独立发明 了无线电波。马可尼使他的发明发展为完整系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应用。1897年 5月18日马可尼的横跨海峡的无线通信取得成功。1901年无线电波越过大西洋… (2)1927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3)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十九、 托马斯〃杨(英国) 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成功的证明了光是波 二十、 菲涅耳(法国) 光的衍射现象----泊松亮斑 二十一、 伦琴(德国) 发现伦琴射线(也叫X射线,是一种频率介于紫外线与γ射线的电磁波 重 点 波粒二象性(按时间顺序大体排列) 1.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的概念并给出了量子常数即普朗克常量,成功的解释了黑体辐射 规律,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量子物理学 量子物理学的特点:①微观;②高速(大于光速一半);③不连续 2. 1887年赫兹偶然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3.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物理的观点提出“光子说”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并给出 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注: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与牛顿的“微粒说”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为了研究方便 我们统称为“粒子性” 4. 丹麦物理学家波尔结合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提出了波尔原子理论(也叫波尔氢 原子理论),但该理论是错误的理论它只能解释氢原子或类氢原子的不连续发光现象(也 叫轨道量子化现象),不过由于该理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需要掌握 5.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的“粒 子性” 康普顿效应----X射线照射晶体后部分波长变长的现象 6.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并给出波长公式:λ=h/p 7. 1927年戴维孙和J〃J汤姆孙的儿子G〃P汤姆孙成功的做出了电子的衍射实验证 明了物质波的存在 8. 量子的不确定性关系: 1927年海森堡发现了量子的“不确定性关系”:在经典力学中,质点的运动总存在 一个确定的可以预测的轨迹,因此我们可以同时确定其坐标和动量(或速动)并以此来描 述它的运动状态。而实物微粒的运动具有波动性,所以它没有确定的轨迹,也就意味着它 不能同时具有准确的坐标和确定的动量,这称为测不准原理。 原子物理 1. 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证明了原子具 有复杂结构,并 给出了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枣糕式模型 2. 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氦核)散射实验中的大角度偏转现象推翻了“枣 糕式”模型,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证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4. 贝克勒尔的学生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5. 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利用α粒子(氦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提出了中 子的概念 6. 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利用α粒子(氦核)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 7.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 8. 爱因斯坦19世纪30年代提出划时代的理论---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①光速不变原理----无论以任何物体为参考系光的速度 都是一样的。②相对性原理----时间、空间、质量都具有相对性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4 运动的描述 1. 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 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 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 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 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 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 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力 1. 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 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 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 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 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 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 多力合力合另边。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 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 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 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牛顿运动定律 1. 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 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 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 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 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 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 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 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 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 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机械能与能量 1. 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 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 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电场 1. 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 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3.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qU ,动能定理不能忘。 4. 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恒定电流 1. 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 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 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 l比s 等电阻。 电流做功U I t , 电热I平方R t 。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 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 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磁场 1. 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 F比I l是场强,φ等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 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 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电磁感应 1. 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感应电动 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 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 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 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 则知i 向。 交流电 1. 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 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 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 I值,次级U 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气态方程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热力学定律 1. 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 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机械振动 1. 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大小正比 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 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 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 时性。 3. 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 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5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 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 (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 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 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 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 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 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总结:以上就是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力学和电磁学的全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 巩固学过的知识,店铺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6 一、初中物理知识回顾 1、 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2、 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 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3、 密度 4、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5、浮力 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7、光 :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8、热学: 包括温度、内能 牛顿第一 9、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 、电功 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11、能量和能 二、高中物理知识概览 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如说我们要研究 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 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热学 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 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 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两极电压是变化的。这 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更深更广,由定性分析变为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 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 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 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转变 (一)概念性转变 1.从标量到矢量的转变。从标量到矢量的转变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 的境界。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 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 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 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引入。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 接受这些内容。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 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 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更 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 理,都是很难接受的。 (二)规律上的升级。 概念上的升级必然导致规律上的升级,规律上的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 问题不知所措。 2.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 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要注意各量的矢量 性。 (三)方法上的升级 1.从定性到定量。初中物理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物理现象的定性说明和简单的定量描 述,进入高中后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 2.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初中只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而在高中不仅要学习匀变速直线 运动,还要学习二维的曲线运动,并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引入坐标法,把平面上的曲线运动(如平 抛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处理。3.引入平均值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研究非 均匀变化的物理量的规律是很重要的科学简化法,如变速运动的快慢、变力做的功、变力 的冲量等。 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 四、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 很多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们大部分知识是经过自学获得的。自学能力表现在 自己会认真阅读、会独立思考、会查找资料,自己能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自学能力是一个 人能获得知识、能理解与运用知识的基本保证。同学们上高中要增强自学意识,学会自学, 对学好高中各门学科都非常有利。 在预习中,对于第一次接触的概念、规律要认真分析。 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有意识地注重三个方向的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什么问题? (2)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怎样写? (3)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 对于物理规律,也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 (1)它是怎么得到的? (2)规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怎样? (3)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这样去学习新概念,新规律,可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的掌握,同时也能改掉死记硬背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学好物理,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 能一遇到问题就问,要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若还不能解答,再去问老师。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 物理解题规范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 解题规范化训练要从高一抓起,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力学中有些习题,如果不画受力图,就不知从何处着手, 就不能得出正确结果。画出受力分析图,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因此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快捷途径。运动学中画出运动过程示 意图,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2)字母 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受力分析图 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 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 ν0、νt,等等。 (3)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 美。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写出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 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 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没有字母的说 明,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 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 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 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计算的具体过程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 4.注意总结归纳 物理的题目千变万化,但物理的规律是相对稳定的。掌握了物理规律,就可以以不变 应万变。要有意识地对物理试题或练习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该类试题(或问题)的二级 或三级规律或解题方法。比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求出若干时间后物体的位移,很多同 学在解这类题时总是出错,因为所给出的时间可能超过了物体从初始状态到停止运动(速 度减为零)的时间。这类题就可以总结出一个便捷的通用的解题方法出来,今后凡是遇到 此类题目,根本不需要深入考虑,直接运用总结出来的这类题的通用解法,一气呵成。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僪安萱)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
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
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仅供参
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1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
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
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
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
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
=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
(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
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
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
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
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V1=(g地r地)1/2=(GM/r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
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
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
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
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
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
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 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 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 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 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 {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 P173〕。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 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 位移}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 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 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 (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 mv12/2+mgh1=mv22/2+mgh2 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 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 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 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 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 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 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 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 〔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 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 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 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 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 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 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 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 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 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 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 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 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 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 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 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 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 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 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 (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L/S{: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 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 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 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 (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 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 =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 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 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十三、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 Δ/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BS {: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 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 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 册P17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 1H=103mH=106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 P180〕。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 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 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 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 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 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 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 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2 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或瞬时感应电动势为零的位置。 中性面的特点:a.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最大,但=0; 产生: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与磁场垂直的轴匀速转动。 变化规律e=NBSωsinωt=Emsinωt;i=Imsinωt;(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最大值 Em=NBSω 四值:①瞬时值 ②最大值③有效值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对于正弦式交流 U==0.707Um ④平均值不对称方波:不对称的正弦波 求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IΔt=εΔt/R=ΔΦ/R 我国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表达式:e=e=220sin100πt=311sin100πt=311sin314t 线圈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变压器两个基本公式:① ②P入=P出,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 远距离输电:一定要画出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来, 包括发电机、两台变压器、输电线等效电阻和负载电阻。并按照规范在图中标出相应 的物理量符号。一般设两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1/ n2、n2/,相 应的电压、电流、功率也应该采用相应的符号来表示。 功率之间的关系是:P1=P1/,P2=P2/,P1/=Pr=P2。 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求输电线上的电流往往是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分析和计算时都必须用,而不能用。 特别重要的是要会分析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3 一、 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错误认识(古希腊) 1.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到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 2.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有质量决定:质量越大,下落越快 二、 伽利略(意大利) 1.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惯性----小球斜面实 验 2.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只与高度有关(从理论上推翻了亚里 士多德的观点) 3. 开创了近代物理学的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及规律的方法 4. 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三、 牛顿(英国) 1.发现了重力、万有引力的规律(没有得到万有引力常量的值) 2.提出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运动学三大定律 3.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光是一束粒子流(错误的理论) 4.牛顿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 四、 胡克(德国) 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弹簧弹力的规律----胡克定律 五、 开普勒(德国) 发现太阳系天体运动三定律 六、 卡文迪许(英国) 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G=6.67x10-11N?m2/kg2 七、 惠更斯(荷兰) 1.从理论上成功的解释了波的反射、折射现象----惠更斯原理 2.得到了单摆的周期公式 3.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光是波 八、 富兰克林(美国) 通过风筝证实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并发明了避雷针;命名了正负电荷 九、 密立根(美国) 通过带电油滴实验发现了基本电荷量--—元电荷e=1.60x10-19C 十、 库仑(法国) 发明了库仑扭秤,利用扭秤,他根据实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把 同样的结果推广到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标志着电学和磁学研究从定性进人了定量 研究; 十一、 安培(法国) 1.发现了电流的规律 2.电流周围磁场的判断方法—--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3.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任何物质内都存着一种环形电流即分子电流 4.得到了安培力的规律 十二、 奥斯特(丹麦) 发现了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电流磁效应 十三、 法拉第(英国) 1.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并且第一个利用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形式来描述电场和磁场 2.提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十四、 特斯拉(美国) 1. 交流电的发明者 2.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 十五、 韦伯(德国) 磁通量单位命名者 十六、 洛伦兹(荷兰) 发现了运动电荷在磁场的受力规律----洛伦兹力 十七、 麦克斯韦(英国) 1.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2.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存在—提出光是电磁波理论 十八、 赫兹(德国) 1.从实验上(赫兹的电火花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相关链接:(1)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各自独立发明 了无线电波。马可尼使他的发明发展为完整系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应用。1897年 5月18日马可尼的横跨海峡的无线通信取得成功。1901年无线电波越过大西洋… (2)1927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3)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十九、 托马斯〃杨(英国) 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成功的证明了光是波 二十、 菲涅耳(法国) 光的衍射现象----泊松亮斑 二十一、 伦琴(德国) 发现伦琴射线(也叫X射线,是一种频率介于紫外线与γ射线的电磁波 重 点 波粒二象性(按时间顺序大体排列) 1.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的概念并给出了量子常数即普朗克常量,成功的解释了黑体辐射 规律,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量子物理学 量子物理学的特点:①微观;②高速(大于光速一半);③不连续 2. 1887年赫兹偶然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3.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物理的观点提出“光子说”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并给出 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注: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与牛顿的“微粒说”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为了研究方便 我们统称为“粒子性” 4. 丹麦物理学家波尔结合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提出了波尔原子理论(也叫波尔氢 原子理论),但该理论是错误的理论它只能解释氢原子或类氢原子的不连续发光现象(也 叫轨道量子化现象),不过由于该理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需要掌握 5.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的“粒 子性” 康普顿效应----X射线照射晶体后部分波长变长的现象 6.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并给出波长公式:λ=h/p 7. 1927年戴维孙和J〃J汤姆孙的儿子G〃P汤姆孙成功的做出了电子的衍射实验证 明了物质波的存在 8. 量子的不确定性关系: 1927年海森堡发现了量子的“不确定性关系”:在经典力学中,质点的运动总存在 一个确定的可以预测的轨迹,因此我们可以同时确定其坐标和动量(或速动)并以此来描 述它的运动状态。而实物微粒的运动具有波动性,所以它没有确定的轨迹,也就意味着它 不能同时具有准确的坐标和确定的动量,这称为测不准原理。 原子物理 1. 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证明了原子具 有复杂结构,并 给出了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枣糕式模型 2. 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氦核)散射实验中的大角度偏转现象推翻了“枣 糕式”模型,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证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4. 贝克勒尔的学生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5. 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利用α粒子(氦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提出了中 子的概念 6. 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利用α粒子(氦核)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 7.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 8. 爱因斯坦19世纪30年代提出划时代的理论---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①光速不变原理----无论以任何物体为参考系光的速度 都是一样的。②相对性原理----时间、空间、质量都具有相对性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4 运动的描述 1. 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 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 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 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 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 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 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力 1. 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 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 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 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 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 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 多力合力合另边。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 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 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 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牛顿运动定律 1. 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 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 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 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 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 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 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 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 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 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机械能与能量 1. 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 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 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电场 1. 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 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3.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qU ,动能定理不能忘。 4. 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恒定电流 1. 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 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 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 l比s 等电阻。 电流做功U I t , 电热I平方R t 。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 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 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磁场 1. 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 F比I l是场强,φ等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 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 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电磁感应 1. 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感应电动 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 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 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 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 则知i 向。 交流电 1. 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 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 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 I值,次级U 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气态方程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热力学定律 1. 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 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机械振动 1. 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大小正比 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 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 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 时性。 3. 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 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5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 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 (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 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 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 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 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 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总结:以上就是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力学和电磁学的全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 巩固学过的知识,店铺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6 一、初中物理知识回顾 1、 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2、 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 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 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3、 密度 4、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5、浮力 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7、光 :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8、热学: 包括温度、内能 牛顿第一 9、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 、电功 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11、能量和能 二、高中物理知识概览 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如说我们要研究 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 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热学 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 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 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两极电压是变化的。这 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更深更广,由定性分析变为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 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 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 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转变 (一)概念性转变 1.从标量到矢量的转变。从标量到矢量的转变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 的境界。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 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 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 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引入。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 接受这些内容。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 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 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更 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 理,都是很难接受的。 (二)规律上的升级。 概念上的升级必然导致规律上的升级,规律上的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 问题不知所措。 2.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 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要注意各量的矢量 性。 (三)方法上的升级 1.从定性到定量。初中物理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物理现象的定性说明和简单的定量描 述,进入高中后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 2.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初中只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而在高中不仅要学习匀变速直线 运动,还要学习二维的曲线运动,并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引入坐标法,把平面上的曲线运动(如平 抛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处理。3.引入平均值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研究非 均匀变化的物理量的规律是很重要的科学简化法,如变速运动的快慢、变力做的功、变力 的冲量等。 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 四、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 很多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们大部分知识是经过自学获得的。自学能力表现在 自己会认真阅读、会独立思考、会查找资料,自己能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自学能力是一个 人能获得知识、能理解与运用知识的基本保证。同学们上高中要增强自学意识,学会自学, 对学好高中各门学科都非常有利。 在预习中,对于第一次接触的概念、规律要认真分析。 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有意识地注重三个方向的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什么问题? (2)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怎样写? (3)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 对于物理规律,也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 (1)它是怎么得到的? (2)规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怎样? (3)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这样去学习新概念,新规律,可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的掌握,同时也能改掉死记硬背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学好物理,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 能一遇到问题就问,要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若还不能解答,再去问老师。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 物理解题规范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 解题规范化训练要从高一抓起,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力学中有些习题,如果不画受力图,就不知从何处着手, 就不能得出正确结果。画出受力分析图,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因此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快捷途径。运动学中画出运动过程示 意图,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2)字母 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受力分析图 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 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 ν0、νt,等等。 (3)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 美。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写出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 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 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没有字母的说 明,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 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 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 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计算的具体过程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 4.注意总结归纳 物理的题目千变万化,但物理的规律是相对稳定的。掌握了物理规律,就可以以不变 应万变。要有意识地对物理试题或练习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该类试题(或问题)的二级 或三级规律或解题方法。比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求出若干时间后物体的位移,很多同 学在解这类题时总是出错,因为所给出的时间可能超过了物体从初始状态到停止运动(速 度减为零)的时间。这类题就可以总结出一个便捷的通用的解题方法出来,今后凡是遇到 此类题目,根本不需要深入考虑,直接运用总结出来的这类题的通用解法,一气呵成。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