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龙友琴)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第 1 页 共 12 页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
第 2 页 共 12 页 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
第 3 页 共 12 页 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第 4 页 共 12 页 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第 5 页 共 12 页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
第 6 页 共 12 页 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
1、关于作者。2、关于《水经注》。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二课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第 7 页 共 12 页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第 8 页 共 12 页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3
一、设计思路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十课的短文两篇中。预习提示提示了两个重点:
1、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默读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美和寄寓的情。
2、朗读课文,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概括的说,就是景,情和语言。就两篇文章而言,《答谢中书书》理解起来比《记承天寺夜游》要容易一些。
《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就一句话,而且就写了一种景__月亮,空明,似乎还带着凄清。明月千里,情思万种,谁解其中滋味?千年之前的那个灵魂在这个有月的夜晚到底思想了什么?这是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第 9 页 共 12 页 那怎样才能十几岁的让孩子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呢?经再三思考,我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教学。
通过对比,也许能让学生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比较阅读,感受景物描写和语言节奏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刚学过的《三峡》一文写道: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而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者都写到猿啼,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二者传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凄凉,一个愉悦),是啊,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里,因心境不同而色彩不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景物描写中又会传达出怎样的情感呢?
(二)、朗读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个读小组赛读
2、读讲结合,同桌互讲,借助课下注释,梳理文章内容
3、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文言积累
第 10 页 共 12 页 念,想到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变读理清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反复朗读,说说这样变的理由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
(四)、比读体会情感
比较两段写景的文字:
第 11 页 共 12 页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两段文字所写景物有什么不同?
2、两段文字句式有何不同?
(五)、背景知人论世
出示背景资料,体会景中所寓的情感
作者:氤氲兰香
第 12 页 共 12 页
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龙友琴)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第 1 页 共 12 页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
第 2 页 共 12 页 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
第 3 页 共 12 页 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第 4 页 共 12 页 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第 5 页 共 12 页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
第 6 页 共 12 页 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
1、关于作者。2、关于《水经注》。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二课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第 7 页 共 12 页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第 8 页 共 12 页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3
一、设计思路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十课的短文两篇中。预习提示提示了两个重点:
1、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默读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美和寄寓的情。
2、朗读课文,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概括的说,就是景,情和语言。就两篇文章而言,《答谢中书书》理解起来比《记承天寺夜游》要容易一些。
《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就一句话,而且就写了一种景__月亮,空明,似乎还带着凄清。明月千里,情思万种,谁解其中滋味?千年之前的那个灵魂在这个有月的夜晚到底思想了什么?这是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第 9 页 共 12 页 那怎样才能十几岁的让孩子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呢?经再三思考,我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教学。
通过对比,也许能让学生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比较阅读,感受景物描写和语言节奏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刚学过的《三峡》一文写道: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而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者都写到猿啼,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二者传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凄凉,一个愉悦),是啊,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里,因心境不同而色彩不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景物描写中又会传达出怎样的情感呢?
(二)、朗读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个读小组赛读
2、读讲结合,同桌互讲,借助课下注释,梳理文章内容
3、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文言积累
第 10 页 共 12 页 念,想到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变读理清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反复朗读,说说这样变的理由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
(四)、比读体会情感
比较两段写景的文字:
第 11 页 共 12 页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两段文字所写景物有什么不同?
2、两段文字句式有何不同?
(五)、背景知人论世
出示背景资料,体会景中所寓的情感
作者:氤氲兰香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