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思无邪,无邪乎

IT圈 admin 35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营英纵)

思无邪,无邪乎?

——论《诗经》与周礼的冲突

马丽丽

(巢湖学院 中文系, 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对于“思无邪”的理解,后世

研究者有多种说法,总的说来有三种主要的观点,一、思想纯正,没有邪曲 二、真实,不

虚伪 三、具有劝善惩恶的伦理教化作用的发于内心的思想。对于纷纭的众说,本文从孔子

的思想倾向方面把“思”理解为“符合孔子所崇尚的周礼的思想”,并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诗和政治讽刺诗进行具体分析,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究《诗

经》的思想内涵。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是:《诗经》与周礼的确有很多冲突的地方,在爱情诗

和政治讽刺诗这两方面表现最为明显。。

关键词:诗经 思无邪 周礼 冲突

The Thought is Innocent or Not ?

——Talking about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Ceremony of Zhou

Dynasty

Ma Lili

( Chinese department of Chaohu college , Chaihu Anhui 238000)

Abstract: Kongzi said that the Book of Songs, in a word, the thought is innocent. About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innocent thought. the researchers had many kinds of ides in the later ages. In

general, there were three important opinions. The first is the thought is pure and not abnormal, The

second is authentics and not hypocritical , The third is the thought from heart 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pushing evil-doers and encouraging people to do good in ethics teaching. About the

different ideas, In this article, we say that the thought is fit to the think of the ceremony in Zhou

Dynasty which Kongzi upheld to, After all, the period in Kongzi’s life, the ceremony of Zhou still

hol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as a person praised highly of the ceremony of Zhou, all the

thoughts of his can’t leave the ceremony, From this, the saying of Kongzi is taking a part for the

whole. In this article, we choose the love poems and the satirical poems of politics, combine the

ceremony of serving emperor and marriage, to talk about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m one by one.

After analyzing, we can see the conflicts clearly. And then, we can obtain a result: not every sheet

is innocent in the Book of songs.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the innocent thought;the ceremony of zhou dynasty;

conflicts.

前 言

关于“思无邪”的研究,历来有很多人。郑玄、孔颖达、朱熹把“思”解释为思想。后世也

有很多文人学者继承了这一观点。还有的学者把“思”理解为语气助词,没有意义;理解为

思想纯真的也不乏其人。大致来说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思想纯正,没有邪曲。二、真实,

不虚伪。三、具有劝善惩恶的伦理教化作用的发于内心的思想。我选择这一论题就是为了进

一步探究《诗经》的思想内涵,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本文浅显的分析和讨论,能

够使《诗经》的思想内涵更加明确。

一、历代《诗经》研究者眼中的“思无邪”

关于诗经的研究,自孔子始,从未间断,较有成就的有三家,《毛诗郑笺》、《毛诗正义》、《诗

集传》。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P14)

“思无邪”一语,本来是出自《诗经•鲁颂•羽》:“思无邪,思马斯徂。”孔子把它拿过来用

来评《诗经》。对于“思无邪”的理解有很多种,魏何晏《论语注疏》引东汉包咸语曰:“归

于正。”[2](P14)后人因为包咸的这句话,以为“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的意思。宋代邢

昺《论语集解》,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今人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权威注本都沿用了这一观点。但是运用这一观点来评价《诗经》时,却又有许多不合之处,

具体来说,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诗经》既然是孔子删定的,应该每篇都是思想纯正的,没有邪曲之说。东汉

至隋唐的那些经学家们大都坚信这一点,直到南宋的张戒,也还是坚持这一观点 。孔子删

诗的说法是否属实我们也不必去管它了,这种说法本身就明显得不符合《诗经》的实际情况,

《诗经》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周代500年社会的百科全书式的文艺作品,它所表现的

思想内容是丰富驳杂的,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有《十月之交》、《巷伯》、《节南山》一

类言辞非常激烈、嫉恶如仇的诗篇,也有像《新台》、《墙有茨》、《相鼠》、《株林》之类讥刺

嘲讽、嬉笑怒骂的篇目,更有大量的男欢女爱、幽会私奔的情歌的咏唱,这些篇章在主张“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P157)的孔子的眼里应该是“有邪”的了。

孔子本人就曾明确指出“郑声淫”,进而高呼“放郑声”。 [4] (P211)怎么会肯定它们为“思

想纯正”呢?可见,以“思无邪”总括《诗经》所有诗篇的思想内容实为孔子所不取。

第二种说法最早见于朱熹《论语集注》引程颐的话:“思无邪者,诚也。”[5](P127)“诚”意

思是诚正、信实,也就是真实,是与虚伪、虚妄相对立的价值判断。程子以为《诗》三百的

所有诗篇全是诗人真实情感的流露和抒发,这在文学批评史上可以算得上是极有价值的见解

了,它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实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那个时代

和那个时代的孔子,都难以达到这种认识水平。

第三种说法的提出者也是朱熹,他在《诗集传序》中说:“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

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6](P1)在大胆公开地承认《诗》“有邪”的基础

上,朱熹又对孔子“思无邪”说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他认为“无邪”之作和“有邪”之作共

同担当起了“劝善惩恶”的伦理教化作用,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7](P2)

朱熹以作诗、编诗人的动机为出发点揭示《诗》三百内蕴的伦理导向,这在方法论上前进了

一大步;但是他对孔子生活的社会背景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也不能真正认识到孔子“思无

邪”真正的思想内涵。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孔子“思无邪”的说法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他

们认为所谓的“淫奔之诗”和讥讽笑骂之作都在“无邪”的涵盖下,“有邪”的不过是怪、

力、乱、神而已。甚至还有人把“思无邪”理解为评论一切诗歌的审美标准,等等。

二、“思无邪”之思

我们把“思无邪”释为“符合孔子所推崇的周礼的思想。”孔子是周礼的推崇者、传播者,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8](P104)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总是以礼来严格要

求自己,他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都有着个人的显著特征,这就是恭谨、讲礼。冬夏早晚的

穿衣,必按一定的规矩,“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

厚以居。去丧,无丧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9](P131-132)

居家进食,也很讲究。定时进餐,定量进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P134)在生活起

居上,“席不正,不坐”、“食不语,寝不言”。[11](P135)参加地方上的活动,特别尊重乡中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营英纵)

思无邪,无邪乎?

——论《诗经》与周礼的冲突

马丽丽

(巢湖学院 中文系, 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对于“思无邪”的理解,后世

研究者有多种说法,总的说来有三种主要的观点,一、思想纯正,没有邪曲 二、真实,不

虚伪 三、具有劝善惩恶的伦理教化作用的发于内心的思想。对于纷纭的众说,本文从孔子

的思想倾向方面把“思”理解为“符合孔子所崇尚的周礼的思想”,并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诗和政治讽刺诗进行具体分析,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究《诗

经》的思想内涵。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是:《诗经》与周礼的确有很多冲突的地方,在爱情诗

和政治讽刺诗这两方面表现最为明显。。

关键词:诗经 思无邪 周礼 冲突

The Thought is Innocent or Not ?

——Talking about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Ceremony of Zhou

Dynasty

Ma Lili

( Chinese department of Chaohu college , Chaihu Anhui 238000)

Abstract: Kongzi said that the Book of Songs, in a word, the thought is innocent. About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innocent thought. the researchers had many kinds of ides in the later ages. In

general, there were three important opinions. The first is the thought is pure and not abnormal, The

second is authentics and not hypocritical , The third is the thought from heart 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pushing evil-doers and encouraging people to do good in ethics teaching. About the

different ideas, In this article, we say that the thought is fit to the think of the ceremony in Zhou

Dynasty which Kongzi upheld to, After all, the period in Kongzi’s life, the ceremony of Zhou still

hol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as a person praised highly of the ceremony of Zhou, all the

thoughts of his can’t leave the ceremony, From this, the saying of Kongzi is taking a part for the

whole. In this article, we choose the love poems and the satirical poems of politics, combine the

ceremony of serving emperor and marriage, to talk about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m one by one.

After analyzing, we can see the conflicts clearly. And then, we can obtain a result: not every sheet

is innocent in the Book of songs.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the innocent thought;the ceremony of zhou dynasty;

conflicts.

前 言

关于“思无邪”的研究,历来有很多人。郑玄、孔颖达、朱熹把“思”解释为思想。后世也

有很多文人学者继承了这一观点。还有的学者把“思”理解为语气助词,没有意义;理解为

思想纯真的也不乏其人。大致来说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思想纯正,没有邪曲。二、真实,

不虚伪。三、具有劝善惩恶的伦理教化作用的发于内心的思想。我选择这一论题就是为了进

一步探究《诗经》的思想内涵,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本文浅显的分析和讨论,能

够使《诗经》的思想内涵更加明确。

一、历代《诗经》研究者眼中的“思无邪”

关于诗经的研究,自孔子始,从未间断,较有成就的有三家,《毛诗郑笺》、《毛诗正义》、《诗

集传》。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P14)

“思无邪”一语,本来是出自《诗经•鲁颂•羽》:“思无邪,思马斯徂。”孔子把它拿过来用

来评《诗经》。对于“思无邪”的理解有很多种,魏何晏《论语注疏》引东汉包咸语曰:“归

于正。”[2](P14)后人因为包咸的这句话,以为“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的意思。宋代邢

昺《论语集解》,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今人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权威注本都沿用了这一观点。但是运用这一观点来评价《诗经》时,却又有许多不合之处,

具体来说,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诗经》既然是孔子删定的,应该每篇都是思想纯正的,没有邪曲之说。东汉

至隋唐的那些经学家们大都坚信这一点,直到南宋的张戒,也还是坚持这一观点 。孔子删

诗的说法是否属实我们也不必去管它了,这种说法本身就明显得不符合《诗经》的实际情况,

《诗经》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周代500年社会的百科全书式的文艺作品,它所表现的

思想内容是丰富驳杂的,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有《十月之交》、《巷伯》、《节南山》一

类言辞非常激烈、嫉恶如仇的诗篇,也有像《新台》、《墙有茨》、《相鼠》、《株林》之类讥刺

嘲讽、嬉笑怒骂的篇目,更有大量的男欢女爱、幽会私奔的情歌的咏唱,这些篇章在主张“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P157)的孔子的眼里应该是“有邪”的了。

孔子本人就曾明确指出“郑声淫”,进而高呼“放郑声”。 [4] (P211)怎么会肯定它们为“思

想纯正”呢?可见,以“思无邪”总括《诗经》所有诗篇的思想内容实为孔子所不取。

第二种说法最早见于朱熹《论语集注》引程颐的话:“思无邪者,诚也。”[5](P127)“诚”意

思是诚正、信实,也就是真实,是与虚伪、虚妄相对立的价值判断。程子以为《诗》三百的

所有诗篇全是诗人真实情感的流露和抒发,这在文学批评史上可以算得上是极有价值的见解

了,它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实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那个时代

和那个时代的孔子,都难以达到这种认识水平。

第三种说法的提出者也是朱熹,他在《诗集传序》中说:“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

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6](P1)在大胆公开地承认《诗》“有邪”的基础

上,朱熹又对孔子“思无邪”说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他认为“无邪”之作和“有邪”之作共

同担当起了“劝善惩恶”的伦理教化作用,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7](P2)

朱熹以作诗、编诗人的动机为出发点揭示《诗》三百内蕴的伦理导向,这在方法论上前进了

一大步;但是他对孔子生活的社会背景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也不能真正认识到孔子“思无

邪”真正的思想内涵。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孔子“思无邪”的说法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他

们认为所谓的“淫奔之诗”和讥讽笑骂之作都在“无邪”的涵盖下,“有邪”的不过是怪、

力、乱、神而已。甚至还有人把“思无邪”理解为评论一切诗歌的审美标准,等等。

二、“思无邪”之思

我们把“思无邪”释为“符合孔子所推崇的周礼的思想。”孔子是周礼的推崇者、传播者,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8](P104)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总是以礼来严格要

求自己,他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都有着个人的显著特征,这就是恭谨、讲礼。冬夏早晚的

穿衣,必按一定的规矩,“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

厚以居。去丧,无丧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9](P131-132)

居家进食,也很讲究。定时进餐,定量进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P134)在生活起

居上,“席不正,不坐”、“食不语,寝不言”。[11](P135)参加地方上的活动,特别尊重乡中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