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鹿鸣”文化刍议

IT圈 admin 36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潭国源)

“鹿鸣”文化刍议

摘 要: “鹿鸣”出自《诗经》,本为周王室宴饮嘉

宾之乐。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下移,该词又被赋予了新

的时代内涵,拥有了强烈的人文主义和文化层面的深刻寓意,

其在科举文化中的表现尤为典型。在当下中国国学亟待复兴

之时,鹿鸣文化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大有裨益,并

给予我们深切启迪。

关键词: 《诗经》 鹿鸣 燕飨 鹿鸣宴

一、“鹿鸣”文化的意涵及发展

“鹿鸣”一词,源出《诗经?小雅?鹿鸣》,文曰:“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

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视民不?f,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

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

琴,何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本诗原为西

周时期周王在太庙举行燕飨礼仪,大会贵族宾客时所唱的曲

目,即周天子宴会群臣嘉宾的诗歌。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

分封宗法制的统治秩序,由周公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整

套礼法并施兼顾的礼乐制度,用来维系上至天子诸侯,下到

卿大夫以至士庶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西周王朝统治中国的

近三百年间,“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1](卷四

《周本纪第四》,P133),起到了极为有效的统治作用,而《鹿

鸣》之诗正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品。《史记》云:“《关

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

《大雅》始,《清庙》为《颂》始”[1](卷四七《孔子世家

第十七》,P1936),即把其列入《诗经》所言的“四始”诗

中。按:《小雅》中每十首诗歌被编为一个系列,称为“什”,

《鹿鸣》既为《小雅》全章之首篇,又是《鹿鸣之什》的首

诗,足见其地位之崇。

作为“宴群臣嘉宾”的代表性作品,诗歌充分描绘了君

主与贵族之间欢快舒畅、融融泄泄的场景,国君不但赐宴于

群臣,“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

矣”[1](卷四七《孔子世家第十七》,P1937)。在这种礼乐

文化的约束与引导下,君臣之间?哿ν?心,共同建设江山社

稷的图景由此跃然纸上。

除歌颂君臣之间团结协作、和睦勤勉的深情厚谊的主题

外,对该诗亦有讽喻刺世之解读。司马迁即提出“周道缺……

仁义陵迟,《鹿鸣》刺焉”[1](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序,P509),将其作为对国家大道不行、仁义堕落衰败的哀

刺之作。蔡邕《琴操》也认为由于君主不能礼贤下士,“乃

援琴而刺之,故曰鹿鸣也”[2](卷上,P935)。因《诗经》

内容多古奥晦涩,故对此种解构尚存争议,程俊英就认为单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潭国源)

“鹿鸣”文化刍议

摘 要: “鹿鸣”出自《诗经》,本为周王室宴饮嘉

宾之乐。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下移,该词又被赋予了新

的时代内涵,拥有了强烈的人文主义和文化层面的深刻寓意,

其在科举文化中的表现尤为典型。在当下中国国学亟待复兴

之时,鹿鸣文化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大有裨益,并

给予我们深切启迪。

关键词: 《诗经》 鹿鸣 燕飨 鹿鸣宴

一、“鹿鸣”文化的意涵及发展

“鹿鸣”一词,源出《诗经?小雅?鹿鸣》,文曰:“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

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视民不?f,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

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

琴,何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本诗原为西

周时期周王在太庙举行燕飨礼仪,大会贵族宾客时所唱的曲

目,即周天子宴会群臣嘉宾的诗歌。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

分封宗法制的统治秩序,由周公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整

套礼法并施兼顾的礼乐制度,用来维系上至天子诸侯,下到

卿大夫以至士庶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西周王朝统治中国的

近三百年间,“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1](卷四

《周本纪第四》,P133),起到了极为有效的统治作用,而《鹿

鸣》之诗正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品。《史记》云:“《关

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

《大雅》始,《清庙》为《颂》始”[1](卷四七《孔子世家

第十七》,P1936),即把其列入《诗经》所言的“四始”诗

中。按:《小雅》中每十首诗歌被编为一个系列,称为“什”,

《鹿鸣》既为《小雅》全章之首篇,又是《鹿鸣之什》的首

诗,足见其地位之崇。

作为“宴群臣嘉宾”的代表性作品,诗歌充分描绘了君

主与贵族之间欢快舒畅、融融泄泄的场景,国君不但赐宴于

群臣,“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

矣”[1](卷四七《孔子世家第十七》,P1937)。在这种礼乐

文化的约束与引导下,君臣之间?哿ν?心,共同建设江山社

稷的图景由此跃然纸上。

除歌颂君臣之间团结协作、和睦勤勉的深情厚谊的主题

外,对该诗亦有讽喻刺世之解读。司马迁即提出“周道缺……

仁义陵迟,《鹿鸣》刺焉”[1](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序,P509),将其作为对国家大道不行、仁义堕落衰败的哀

刺之作。蔡邕《琴操》也认为由于君主不能礼贤下士,“乃

援琴而刺之,故曰鹿鸣也”[2](卷上,P935)。因《诗经》

内容多古奥晦涩,故对此种解构尚存争议,程俊英就认为单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