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发(作者:以觅儿)
伊犁河流域与费尔干纳彩陶文化之交流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手制陶,它不仅是制陶艺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也是当时人们某种情感、观念和精神的体现。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
我国的彩陶出土量很大,分布地域很广,各类彩陶文化几乎遍及整个中华大地,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像张网纵横交错。
我国最西部的彩陶文化是**伊犁河流域文化。伊犁河流域的彩陶文化属于
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也是我国与** 地区相邻最近的彩陶文化。而与**毗邻最近
的** 彩陶文化当属费尔干纳盆地的楚斯特彩陶文化。两者在地理位置上相继毗
邻,因而存在相互交流的可能性。
伊犁河谷出土的上百件精美彩陶,主要分布在昭苏县夏塔墓地、新源县黑
山头墓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索墩布拉克墓地、特克斯县叶什克列克墓地和
恰甫其海墓地、尼勒克县穷科克墓地和奇仁托海墓地、尼勒克县加勒克斯卡茵
墓地及巩留县山口水库墓地等。从这些彩陶的形制看,有高颈壶、梨形罐、彩
陶杯、彩陶钵等,其中尤以无耳、圜底的彩陶器最多且最具地方特色。
彩绘多为红色陶衣红褐色彩或黑彩,少数施浅黄色和白色陶衣。纹饰以几
何纹为主,不见动植物纹,主要有三角纹、斜线纹、网格纹、棋盘格纹构成繁
复的几何纹样式,另外还有逗号形纹、垂带纹等。
伊犁河流域的彩陶,在形制上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如圜底无耳彩陶
钵、梨形彩陶罐以及圜底无耳彩陶壶等,在**其他地区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
而彩绘纹饰与**及** 地区的彩陶有着类似的面貌,均以几何形纹为主,但是在
纹饰构成方面显得较为复杂。
费尔干纳盆地与中国西部边界相邻,是** 最重要的绿洲之一。它位于锡尔
河上游的纳伦河及其支流地区,河网密布。四周几乎都被天山和吉萨尔—阿赖
山两大山系所围绕,地区面积大约有7800平方公里,处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交界地带。由于降水量稀少,这里绿洲文明的繁荣和
发展主要依赖高山积雪融水,楚斯特文化就是这片地区孕育出来的著名的彩陶
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后期,费尔干纳盆地兴起了一种明确的定居文明,这
种文明因最早发现于费尔干纳北部的楚斯特而命名为“楚斯特文化”。目前发
现的遗址有80多个,主要分布在费尔干纳盆地的东部和**部,目前已对楚斯特、
达维尔津、钦贝、阿什卡尔、奥什等聚落遗址进行了充分考察。
陶器是楚斯特文化最重要的文化特征,目前已出土了大约50万件碎片及完
整的器物,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彩陶。陶器类型包括陶杯、折腹钵、直壁深腹罐、
圆锥形罐、壶等。彩陶均为手制,多数有红色陶衣、黑色彩绘。也有少量彩陶
为灰色陶衣褐色彩绘和黄白色陶红褐色彩绘。纹饰主要包括三角纹、菱形纹、
斜线纹、网格纹、棋盘格纹及这些纹饰相互组合的几何纹饰,鲜有动植物纹饰
及曲线纹。
通过对这两地出土彩陶情况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发现两地彩陶文化确有
很多相似之处。如彩陶均为手制、纹饰都是直线几何纹饰、鲜有动植物纹饰和
曲线纹。如果再把视野稍稍放大一些,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整个**的彩陶也是
以这种几何形的装饰纹样为主。
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两者的相似性,但却疏于详尽的讨论。如陈戈早在20世
纪80年代就认识到楚斯特彩陶与**彩陶的年代比较接近,二者可能有一定的联
系。另有学者认为伊犁河流域出土的圜底彩陶钵、梨形彩陶罐的造型和纹饰都
与楚河流域的彩陶风格相似,这可能与当时活动于广大** 和中国伊犁河谷的塞
人文化有关。**考古研究人员也发现楚斯特文化的彩陶与**察吾乎沟文化的彩
陶有很多相似性,认为楚斯特文化可能影响到了库车、和静等西中部天山一带。
而韩建业则认为,就彩陶而言,察吾乎沟文化曾对楚斯特文化产生过强烈影响。
察吾乎沟文化位于**天山中部南麓,**盆地北缘,最主要的遗址是和静县
的察吾乎沟古墓群,它在地理位置上与楚斯特文化还有一定距离,两地彩陶文
化的交流目前还存在缺环。
对**彩陶文化与楚斯特彩陶文化之交流关系在认知上有这样的分歧,问题
症结在于我们目前对楚斯特文化面貌及其与伊犁河流域文化交流的状况尚不清
晰。其次,中国相关学者一致认为**彩陶文化是由东向西发展的,时代递减,
最终到达伊犁河流域,文化发展和传播过程清晰。倘若从伊犁河流域以西的角
度看,伊犁河流域文化也晚于楚斯特论,彩陶装饰风格相似,朝代递减,也存
在一个可能的发展和传播过程。这样就使伊犁河流域彩陶文化的源流陷入一个
悖论之中。
参考资料:《伊犁河谷地与费尔干纳盆地彩陶文化之交流》,作者吕恩国、
魏久志。
作者:卢钟
2024年7月13日发(作者:以觅儿)
伊犁河流域与费尔干纳彩陶文化之交流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手制陶,它不仅是制陶艺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也是当时人们某种情感、观念和精神的体现。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
我国的彩陶出土量很大,分布地域很广,各类彩陶文化几乎遍及整个中华大地,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像张网纵横交错。
我国最西部的彩陶文化是**伊犁河流域文化。伊犁河流域的彩陶文化属于
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也是我国与** 地区相邻最近的彩陶文化。而与**毗邻最近
的** 彩陶文化当属费尔干纳盆地的楚斯特彩陶文化。两者在地理位置上相继毗
邻,因而存在相互交流的可能性。
伊犁河谷出土的上百件精美彩陶,主要分布在昭苏县夏塔墓地、新源县黑
山头墓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索墩布拉克墓地、特克斯县叶什克列克墓地和
恰甫其海墓地、尼勒克县穷科克墓地和奇仁托海墓地、尼勒克县加勒克斯卡茵
墓地及巩留县山口水库墓地等。从这些彩陶的形制看,有高颈壶、梨形罐、彩
陶杯、彩陶钵等,其中尤以无耳、圜底的彩陶器最多且最具地方特色。
彩绘多为红色陶衣红褐色彩或黑彩,少数施浅黄色和白色陶衣。纹饰以几
何纹为主,不见动植物纹,主要有三角纹、斜线纹、网格纹、棋盘格纹构成繁
复的几何纹样式,另外还有逗号形纹、垂带纹等。
伊犁河流域的彩陶,在形制上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如圜底无耳彩陶
钵、梨形彩陶罐以及圜底无耳彩陶壶等,在**其他地区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
而彩绘纹饰与**及** 地区的彩陶有着类似的面貌,均以几何形纹为主,但是在
纹饰构成方面显得较为复杂。
费尔干纳盆地与中国西部边界相邻,是** 最重要的绿洲之一。它位于锡尔
河上游的纳伦河及其支流地区,河网密布。四周几乎都被天山和吉萨尔—阿赖
山两大山系所围绕,地区面积大约有7800平方公里,处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交界地带。由于降水量稀少,这里绿洲文明的繁荣和
发展主要依赖高山积雪融水,楚斯特文化就是这片地区孕育出来的著名的彩陶
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后期,费尔干纳盆地兴起了一种明确的定居文明,这
种文明因最早发现于费尔干纳北部的楚斯特而命名为“楚斯特文化”。目前发
现的遗址有80多个,主要分布在费尔干纳盆地的东部和**部,目前已对楚斯特、
达维尔津、钦贝、阿什卡尔、奥什等聚落遗址进行了充分考察。
陶器是楚斯特文化最重要的文化特征,目前已出土了大约50万件碎片及完
整的器物,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彩陶。陶器类型包括陶杯、折腹钵、直壁深腹罐、
圆锥形罐、壶等。彩陶均为手制,多数有红色陶衣、黑色彩绘。也有少量彩陶
为灰色陶衣褐色彩绘和黄白色陶红褐色彩绘。纹饰主要包括三角纹、菱形纹、
斜线纹、网格纹、棋盘格纹及这些纹饰相互组合的几何纹饰,鲜有动植物纹饰
及曲线纹。
通过对这两地出土彩陶情况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发现两地彩陶文化确有
很多相似之处。如彩陶均为手制、纹饰都是直线几何纹饰、鲜有动植物纹饰和
曲线纹。如果再把视野稍稍放大一些,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整个**的彩陶也是
以这种几何形的装饰纹样为主。
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两者的相似性,但却疏于详尽的讨论。如陈戈早在20世
纪80年代就认识到楚斯特彩陶与**彩陶的年代比较接近,二者可能有一定的联
系。另有学者认为伊犁河流域出土的圜底彩陶钵、梨形彩陶罐的造型和纹饰都
与楚河流域的彩陶风格相似,这可能与当时活动于广大** 和中国伊犁河谷的塞
人文化有关。**考古研究人员也发现楚斯特文化的彩陶与**察吾乎沟文化的彩
陶有很多相似性,认为楚斯特文化可能影响到了库车、和静等西中部天山一带。
而韩建业则认为,就彩陶而言,察吾乎沟文化曾对楚斯特文化产生过强烈影响。
察吾乎沟文化位于**天山中部南麓,**盆地北缘,最主要的遗址是和静县
的察吾乎沟古墓群,它在地理位置上与楚斯特文化还有一定距离,两地彩陶文
化的交流目前还存在缺环。
对**彩陶文化与楚斯特彩陶文化之交流关系在认知上有这样的分歧,问题
症结在于我们目前对楚斯特文化面貌及其与伊犁河流域文化交流的状况尚不清
晰。其次,中国相关学者一致认为**彩陶文化是由东向西发展的,时代递减,
最终到达伊犁河流域,文化发展和传播过程清晰。倘若从伊犁河流域以西的角
度看,伊犁河流域文化也晚于楚斯特论,彩陶装饰风格相似,朝代递减,也存
在一个可能的发展和传播过程。这样就使伊犁河流域彩陶文化的源流陷入一个
悖论之中。
参考资料:《伊犁河谷地与费尔干纳盆地彩陶文化之交流》,作者吕恩国、
魏久志。
作者:卢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