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诊断

IT圈 admin 32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后水风)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诊断

陈星荣,医学博士,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华山临床医学院院

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 影像学诊断 CT MRI

肝硬化结节的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为CT和MRI,其中部分为小HCC和癌前病变,因它们可以根治,

故对其误、漏诊或处理不当将对患者带来巨大不良影响。

一 肝硬化结节的命名和分类

在1994年世界胃肠病变学术会议提出“结节性肝细胞病灶命名法”(以下简称“命名法”)之前,各家对肝

硬化结节的命名颇不一致,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目前大多数有关专家都采用此“命名法”,详见表1。

日本肝癌研究组1992年制订的“肝细胞结节组织学诊断标准和分类法”(简称“日本分类”)将肝细胞结节

分为六类,可与“命名法”对应如下(表2)。

铁质沉着结节:在没有血色素沉着症(Hemochromatosis)和含铁血色素沉着症(Hemosiderosis)的肝硬

化患者,RN和DN中可有铁质沉着,即铁质沉着RN和铁质沉着DN,总称之为铁质沉着结节(Siderotic

Nodule)。铁质沉着结节曾被称之为“铁质沉着再生结节(Siderotic Regenerative Nodule)”,但约25 %的异

形增生结节也为铁质沉着结节,故铁质沉着结节一词不应与铁质沉着RN为同义词。

二 再生结节和异形增生结节的转归

RN可逐步发展为HCC,即RN发展为LGDN和HGDN,再发展为带亚灶性HCC的DN(DN with

Subfocus of HCC),进一步发展为小肝癌(“命名法”规定为小于2 cm,我国传统规定为小于3 cm),最终为

肝癌(巨块、弥漫或大于2~3 cm结节)。此过程也即所谓”多步(Multistep)癌形成过程”。除多步癌形成过程

外,HCC发生的另一途径为新生性(De Novo),即新生性HCC。肝硬化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每年有

3 %~10 %发生HCC,其中大多数为多步癌形成过程而来。新生性肝细胞癌较少见,Seki等38例肝硬化

患者随访4~66个月,21 %(8/38)在肝内结节以外的肝组织内发生HCC,就是所谓新生性HCC。Borzio

等的90例肝硬化患者,随访6~97个月9 %(8/90)发生新生性HCC。

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加长期随访的方法,发现大RN、LGDN和HGDN,总癌变率为12.1 %~31 %。

HGDN的癌变率最高(12 %~69.2 %)。LGDN和大RD的癌变率较低(9.1 %~26.2 %),且二者相仿。在随

访过程中RN、DN增大超过5mm者癌变的机会,远多于小于5 mm者(10/17∶12/137)。RN、LGDN和

HGDN不发生癌变者,随访过程中可变小以至消失,或维持不变。 RN和DN在随访中,以大RN消失率

最高,LGDN次之,而HGDN最低。 Korayashi等的一组154个RN、DN,在平均随访为期2.8年中,

大RN、LGDN和HGDN的消失率分别为37.4 %、11.9 %和7.7 %。少数人认为大RN、DN均为癌前病

变。多数人认为RN不属癌前病变,DN,特别是HGDN,才属癌前病变。HGDN的累积癌变率在1年、2

年、3年和5年分别为3.5 %~46.2 %、15.5 %~61.5 %、31 %~61.5 %和48.5 %~80.8 %。大RN、LGDN

和HGDN三种结节的总癌变率每年为11.3 %,远高于一般肝硬化的每年HCC的发生率(2.5 %~3.7 %)。

三 再生结节、异形增生结节和HCC的血供

一般而论,RN为门静脉供血。DN也大多为门静脉供血,但DN,特别是HGDN,可有动脉(肝动脉

和非配对动脉)供血。非配对动脉与见于正常门道区内的小动脉不同,为一种无纤维组织和胆管伴随的动脉,

也即一种新生动脉或异常动脉。小于3 cm的HCC异常动脉供血增加更多。

肝硬化结节逐步形成HCC结节内血供变化:源于门道区的肝动脉供血和门静脉供血,在RN是与邻

近肝实质相仿的,在LGDN则比邻近肝实质减少,而HGDN则减少更多,与此同时新生异常血管供血逐

渐增多,变为HCC之后基本上或完全为新生异常血管供血。然而,门静脉供血以及门道区肝动脉和异常

动脉的供血对每个个别LGDN,HGDN和早期HCC(<2 cm者)是颇多变异的,以致对个别结节,例如HGDN

可以是动脉供血增多,也可以是静脉供血较多,还可以是二者供血均减少。

病理学界有人认为仅仅根据结节的非配对动脉增加一项,即使没有非典型变化的结节,即一般病理学

家认为属RN者,也应将它们分类为DN。

各家病理诊断组织学标准各异,以致各家对DN,特别是HGDN,与高分化HCC的病理诊断可不一

致,从而造成同一种结节影像学表现出现各家诊断上的不一致的情况。

四 采用CT检查和诊断肝内结节

CT检查和诊断肝内结节的主要方法有:(1)肝动脉造影CT(CTHA);(2)动脉注射造影剂门脉期

CT(CTAP);(3)碘化油CT(Iodised Oil Computed Tomography,IOCT)。(4)CT平扫与2~4期的增强扫描

(4期包括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 其中以2~4期的增强扫描最为重要。

1. 再生结节、异形增生结节的CTHA、CTAP诊断

CTHA对显示肝内结节的动脉供血情况十分有利,CTAP对显示肝内结节门静脉供血情况甚佳,但均

为侵入性检查。目前一般都不会因诊断目的而行这两种检查,而常为HCC行介入栓塞性化疗后从DSA机

房移至CT机房再行此二检查。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后水风)

肝硬化结节的CT和MRI诊断

陈星荣,医学博士,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华山临床医学院院

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 影像学诊断 CT MRI

肝硬化结节的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为CT和MRI,其中部分为小HCC和癌前病变,因它们可以根治,

故对其误、漏诊或处理不当将对患者带来巨大不良影响。

一 肝硬化结节的命名和分类

在1994年世界胃肠病变学术会议提出“结节性肝细胞病灶命名法”(以下简称“命名法”)之前,各家对肝

硬化结节的命名颇不一致,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目前大多数有关专家都采用此“命名法”,详见表1。

日本肝癌研究组1992年制订的“肝细胞结节组织学诊断标准和分类法”(简称“日本分类”)将肝细胞结节

分为六类,可与“命名法”对应如下(表2)。

铁质沉着结节:在没有血色素沉着症(Hemochromatosis)和含铁血色素沉着症(Hemosiderosis)的肝硬

化患者,RN和DN中可有铁质沉着,即铁质沉着RN和铁质沉着DN,总称之为铁质沉着结节(Siderotic

Nodule)。铁质沉着结节曾被称之为“铁质沉着再生结节(Siderotic Regenerative Nodule)”,但约25 %的异

形增生结节也为铁质沉着结节,故铁质沉着结节一词不应与铁质沉着RN为同义词。

二 再生结节和异形增生结节的转归

RN可逐步发展为HCC,即RN发展为LGDN和HGDN,再发展为带亚灶性HCC的DN(DN with

Subfocus of HCC),进一步发展为小肝癌(“命名法”规定为小于2 cm,我国传统规定为小于3 cm),最终为

肝癌(巨块、弥漫或大于2~3 cm结节)。此过程也即所谓”多步(Multistep)癌形成过程”。除多步癌形成过程

外,HCC发生的另一途径为新生性(De Novo),即新生性HCC。肝硬化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每年有

3 %~10 %发生HCC,其中大多数为多步癌形成过程而来。新生性肝细胞癌较少见,Seki等38例肝硬化

患者随访4~66个月,21 %(8/38)在肝内结节以外的肝组织内发生HCC,就是所谓新生性HCC。Borzio

等的90例肝硬化患者,随访6~97个月9 %(8/90)发生新生性HCC。

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加长期随访的方法,发现大RN、LGDN和HGDN,总癌变率为12.1 %~31 %。

HGDN的癌变率最高(12 %~69.2 %)。LGDN和大RD的癌变率较低(9.1 %~26.2 %),且二者相仿。在随

访过程中RN、DN增大超过5mm者癌变的机会,远多于小于5 mm者(10/17∶12/137)。RN、LGDN和

HGDN不发生癌变者,随访过程中可变小以至消失,或维持不变。 RN和DN在随访中,以大RN消失率

最高,LGDN次之,而HGDN最低。 Korayashi等的一组154个RN、DN,在平均随访为期2.8年中,

大RN、LGDN和HGDN的消失率分别为37.4 %、11.9 %和7.7 %。少数人认为大RN、DN均为癌前病

变。多数人认为RN不属癌前病变,DN,特别是HGDN,才属癌前病变。HGDN的累积癌变率在1年、2

年、3年和5年分别为3.5 %~46.2 %、15.5 %~61.5 %、31 %~61.5 %和48.5 %~80.8 %。大RN、LGDN

和HGDN三种结节的总癌变率每年为11.3 %,远高于一般肝硬化的每年HCC的发生率(2.5 %~3.7 %)。

三 再生结节、异形增生结节和HCC的血供

一般而论,RN为门静脉供血。DN也大多为门静脉供血,但DN,特别是HGDN,可有动脉(肝动脉

和非配对动脉)供血。非配对动脉与见于正常门道区内的小动脉不同,为一种无纤维组织和胆管伴随的动脉,

也即一种新生动脉或异常动脉。小于3 cm的HCC异常动脉供血增加更多。

肝硬化结节逐步形成HCC结节内血供变化:源于门道区的肝动脉供血和门静脉供血,在RN是与邻

近肝实质相仿的,在LGDN则比邻近肝实质减少,而HGDN则减少更多,与此同时新生异常血管供血逐

渐增多,变为HCC之后基本上或完全为新生异常血管供血。然而,门静脉供血以及门道区肝动脉和异常

动脉的供血对每个个别LGDN,HGDN和早期HCC(<2 cm者)是颇多变异的,以致对个别结节,例如HGDN

可以是动脉供血增多,也可以是静脉供血较多,还可以是二者供血均减少。

病理学界有人认为仅仅根据结节的非配对动脉增加一项,即使没有非典型变化的结节,即一般病理学

家认为属RN者,也应将它们分类为DN。

各家病理诊断组织学标准各异,以致各家对DN,特别是HGDN,与高分化HCC的病理诊断可不一

致,从而造成同一种结节影像学表现出现各家诊断上的不一致的情况。

四 采用CT检查和诊断肝内结节

CT检查和诊断肝内结节的主要方法有:(1)肝动脉造影CT(CTHA);(2)动脉注射造影剂门脉期

CT(CTAP);(3)碘化油CT(Iodised Oil Computed Tomography,IOCT)。(4)CT平扫与2~4期的增强扫描

(4期包括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 其中以2~4期的增强扫描最为重要。

1. 再生结节、异形增生结节的CTHA、CTAP诊断

CTHA对显示肝内结节的动脉供血情况十分有利,CTAP对显示肝内结节门静脉供血情况甚佳,但均

为侵入性检查。目前一般都不会因诊断目的而行这两种检查,而常为HCC行介入栓塞性化疗后从DSA机

房移至CT机房再行此二检查。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