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荣晓彤)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5分)
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海安文脉流淌千年,文化“家底”深厚。从yōu jiǔ璀璨的青墩文化、粮丰盐富的漕
运文化,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独具mèi lì的里下河文化、内
涵厚重的红色文化 A多元文化集于一身,融于一城。而今,奋进中的海安人将以文化软
实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赋能加码。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ōu jiǔ
mèi lì
赋能
.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3)下面加点词与“枢纽海安”中的“枢纽”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流淌千年
..
B.建设城市
..
C.阳光保险
..
2.(3分)整本书阅读与思考。
ㅤㅤ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读鲁迅,谈谈读经典、读鲁迅
对你的积极影响。
3.(3分)读《西游记》,适合精读和跳读并用。其中,精读就是精思,沙僧、猪八戒、唐
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人物
沙僧
猪八戒
唐僧
对话内容
“进退两难”
“拣无火处走”
“只欲往有经处走”
心理
4.(4分)学校《经典朗读》午间电声栏目,拟邀请你担任本期朗读者,请你从七年级上册
课本中选择一篇散文
示例:我选择朗读莫怀戚的《散步》。
分享理由:作品记录了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点滴,笔触细腻温柔,饱含真情深意,担负
家庭责任。
我选择朗读 (作 者)的 (篇名)
分享理由:
5.(9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ㅤㅤ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这志,是“海日生残夜,(1) ”的自然之理(王湾
《次北因山下》);是“夜发清溪向三峡,(2) ”的离乡之愁(李白《峨眉山月歌》);
是“(3)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团圆之盼(李商隐《夜雨寄北》);是“(4) ,
应傍战场开”的故园之思(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5) ,铁马冰河
入梦来”的报国之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诸葛亮“(6) ,(7) ”
的谆谆叮咛,淡泊宁静(《诚子书》);是郭沫若“(8) ,(9) ”的以灯喻
星,美好向往(《天上的街市》)。
二、阅读。(60分)
6.(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①嗾(sōu):这里是“使”的意思。
(1)“试上高楼清入骨”一句中的“清”在诗中理解为
(2)本诗中“岂如春色嗾人狂”与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有
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中的《方正》篇)
【乙】
ㅤㅤ胡田村胡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遇巨蟒,见兄被噬,遂怒出樵斧,然头虽已
没,幸肩际不能下。弟急极无计,竟曳兄出。蟒亦负痛去。视兄,则鼻耳俱化肩负以行
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医养半年方愈。噫!农人中乃有悌弟如此哉!或言:“蟒不为害,
乃德义所感。”信然!
(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
(1)用斜线(/)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
乃两手持兄足与蟒争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期日中:
.
②下车引之:
.
③兄在前为所吞:
.
①
④急极无计: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
(4)甲文中元方的“方正”形象主要通过 描写和 描写来刻画。
(5)《聊斋志异》中描述人与动物关系的作品不少,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为了
反衬人的渺小具体说说。
..
8.(16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
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
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材料二]
ㅤㅤ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
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
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ㅤㅤ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
净的农舍,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流淌着源源不断
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
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
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
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ㅤㅤ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人的力
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感到无
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节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材料三]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ㅤㅤ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
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
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
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
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
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
ㅤㅤ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
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把重担子推
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
自吹,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
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
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
ㅤㅤ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
ㅤㅤ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
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
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请分别写出三则材料中画线句的主要表达方式。
①
②
③
(2)按要求回答。
①那年,他已经(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87岁了。
②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
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写出画线内容的言外之意。)
(3)材料二结尾处强调“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是否多余?为什么?
(4)材料二是绘本《植树的男人》的节选内容,材料一是该绘本绘画作者对读者的寄语。
如果将材料三改编成绘本《白求恩大夫》,请你仿照材料一
9.(1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
闫敏哲
ㅤㅤ①“算黄算割,一割就落……”夏收前这神奇的鸟一叫,关中地区的小麦就成熟了,
早已锈迹斑斑,每到麦黄的季节,门前老槐树上挂着的那半片铁铃也在风中轻轻地摇响,
树下有孩子的身影跳起来在够
ㅤㅤ②搭镰割麦的清早,热气就开始在头顶上蒸腾,草帽下磨镰刀的父亲穿个背心汗衫
敞着怀圪蹴在地上,用手试试他磨好的刀刃,感觉还不够嚓嚯,继续磨。麻雀站在树上、
①
院墙、房檐上叽叽喳喳地凑热闹,锅头前做饭的母亲
ㅤㅤ③村头不再有婆娘们聚堆说别人的闲话,都早早做好了饭,吃完跟在男人后头
ㅤㅤ④平时乱跑的狗,都乖乖地卧在门口,吐着舌头看家里人出来进去地忙活,“欧啊欧
啊……”叫得不情不愿。
ㅤㅤ⑤忙活的人们都赶着去了地里,老槐树守着的村子就异常的安静了,除了身体不行
的他爷他婆还有几个碎娃比较悠闲,撅着屁股哈着腰散落在金色麦浪翻滚的地里。
ㅤㅤ⑥割麦人手脚并用,身后是倒下的被顺手捆扎齐整的麦捆,站了一冬一春的麦子,
也有波辣的婆娘冲到前面,急性子和慢性子这时在麦地让人一目了然。
ㅤㅤ⑦草帽下的脸都热成了红芋蛋,挂在脖子上的毛巾能拧下汗。麦芒刺痛着黝黑的胳
膊。顺着裤腿有时还给里面窜,这些。累了直起腰,如果能有一股风吹来正好,喝一口
提来的凉茶或者白糖水,吹掉麦芒混杂的麦壳,一把扔进嘴里嚼嚼,只觉得有个好收成
心里比啥都甜。
ㅤㅤ⑧家家急着抢收,“蚕老一时,麦熟一晌”,让这一年白忙活了,割完的麦都急着拉
回到麦场上去。要说这架子车上装麦可是个技术活,一捆压着一捆,被骨叉挑起的麦捆
又高高地扔到车顶,结果车辕前只能容下一个人,隐约还能看见两个轱辘的边边。 拉车
的人要跳起来才能压下车辕,肩上拉车的绳子几乎嵌入骨头里,后腿用力蹬,脖子暴着
青筋探着脑袋奋力地向前。婆娘和娃在架子车后面连推带掀,这满满高山似的架子车,
装不好走半路倒了可就叫苦连天。
ㅤㅤ⑨提前统一碾得光溜溜的麦场,每家都会分到一块地方,长方形、圆形或者不规则
的麦积子在麦场堆成一座座山,你看头顶帕帕的婆抽烟锅的爷就开始帮忙晾晒了,不停
的用竹耙耙去阳坡里来回搅和,累了就圪蹴在树荫下或者麦积子的凉坡歇着,娃们光着
脚在滚烫的麦场上疯跑耍闹,掏洞然后藏在里边,洞小人多,我挤你,一起咯咯咯地傻
笑。
ㅤㅤ⑩晚上,麦场里发电机的灯泡前,成群的飞蛾直眯人的眼。那时的父母都年轻,半
夜回家歇上一觉,第二天就又有了力气。晒干的麦子把它一袋一袋扛着入仓,这夏收芒
种才算收场。
ㅤㅤ⑪一到这个季节,那火辣辣的夏收就萦绕在心头,那时干活不干活的人都用大老碗
吃饭,他端一老碗搅团,吃啥饭谁也不会笑话谁,圪蹴在挂着半片铁铃的老槐树下,男
女老少的老碗会围成了一圈圈。
ㅤㅤ⑫远离了多少个日夜啊,多么想念蹲在地头汗如雨下的那个夏天,想那满眼都是金
色麦浪翻滚一望无际的麦田,好让父母握在年轻有力的手里边。
ㅤㅤ⑬那时总觉得长大的过程太慢,在想逃离的年龄,突然就有了烦恼,走远了,才知
大槐树下鸡飞狗跳的烟火成了我再也回不去的遗憾。
ㅤㅤ⑭贫穷的日子早已时过境迁,朦胧的记忆成了白片,忘不了门前挂着半片铁铃的那
个老槐树,日渐模糊的记忆里也都变得慈眉善眼。
ㅤㅤ⑮站在北方的边城看长安,漫漫长夜我又走入那个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
(选自《齐鲁文学》)
[注释]①圪蹴(gē jiu):方言,蹲。
(1)作者记忆中的“夏收”氛围很浓烈,主要通过哪些场景来展现?请简要概括。
(2)随文批注是良好的阅读习惯。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批注内容。
①草帽下的脸都热成了红芋蛋,挂在脖子上的毛巾能拧下汗,麦芒刺痛着助黑的胳膊,
这些,割麦的人早已习惯。
从这里我读出了三点:农人割麦的天气酷热、 、
②拉车的人要跳起来才能压下车辕,肩上拉车的绳子几乎嵌入骨头里,后腿用力蹬,脖
子暴着青筋探着脑袋奋力地向前。
此处细节描写极为传神:
(3)朗读文章第⑪和⑫段,在语速、感情处理上你有怎样的朗读建议?请根据对文段的
理解说一说。
(4)本文题为《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其实作者的记忆里有很多标识性的东西,如果
另选一种代表物来拟题
重拟标题:
改写结尾:
三、作文。(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10.(65分)作文。
ㅤㅤ请以“这朴素的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①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25分)
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海安文脉流淌千年,文化“家底”深厚。从yōu jiǔ璀璨的青墩文化、粮丰盐富的漕
运文化,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独具mèi lì的里下河文化、内
涵厚重的红色文化 A多元文化集于一身,融于一城。而今,奋进中的海安人将以文化软
实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赋能加码。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ōu jiǔ 悠久
mèi lì 魅力
赋能 fù
.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省略号。
(3)下面加点词与“枢纽海安”中的“枢纽”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C
A.流淌千年
..
B.建设城市
..
C.阳光保险
..
【解答】答案:
(1)悠久 魅力
(2)省略号
(3)C
2.(3分)整本书阅读与思考。
ㅤㅤ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读鲁迅,谈谈读经典、读鲁迅
对你的积极影响。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根据名著的内容。《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
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
这些都在为做铺垫,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郁闷之极,得以去看五猖会;表达
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答案:
通过对迎神赛会和五猖会的回忆,表现了儿时的鲁迅对到东关去看五猖会的喜悦之情、
五猖会的神像的描绘,刻批判了摧残儿童心灵的封建家庭教育。
3.(3分)读《西游记》,适合精读和跳读并用。其中,精读就是精思,沙僧、猪八戒、唐
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人物
沙僧
猪八戒
对话内容
“进退两难”
“拣无火处走”
心理
深为取经前途担忧
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
燃
唐僧 “只欲往有经处走” 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
心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沙僧认为“进退两难”;猪八戒想“拣无火
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答案:
深为取经前途担忧 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
4.(4分)学校《经典朗读》午间电声栏目,拟邀请你担任本期朗读者,请你从七年级上册
课本中选择一篇散文
示例:我选择朗读莫怀戚的《散步》。
分享理由:作品记录了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点滴,笔触细腻温柔,饱含真情深意,担负
家庭责任。
我选择朗读 泰戈尔 (作 者)的 《金色花》 (篇名)
分享理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
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解答】答案:
示例:泰戈尔《金色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
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5.(9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ㅤㅤ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这志,是“海日生残夜,(1) 江春入旧年 ”的自然之理
(王湾《次北因山下》);是“夜发清溪向三峡,(2) 思君不见下渝州 ”的离乡之愁
(李白《峨眉山月歌》);是“(3)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团圆之盼
(李商隐《夜雨寄北》);是“(4)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的故园之思(岑参《行
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5)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报国之情(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诸葛亮“(6) 非淡泊无以明志 ,(7) 非宁静无以
致远 ”的谆谆叮咛,淡泊宁静(《诚子书》);是郭沫若“(8) 请看那朵流星 ,(9)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的以灯喻星,美好向往(《天上的街市》)。
【解答】答案:
(1)江春入旧年
(2)思君不见下渝州(重点字:渝)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遥怜故园菊(重点字:怜)
(5)夜阑卧听风吹雨(重点字:阑)
(6)非淡泊无以明志
(7)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字:致)
(8)请看那朵流星
(9)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二、阅读。(60分)
6.(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①嗾(sōu):这里是“使”的意思。
(1)“试上高楼清入骨”一句中的“清”在诗中理解为 清爽。
(2)本诗中“岂如春色嗾人狂”与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有
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试上高楼清入骨”一句意思是登上高楼,借此颂
赞人的情操清白。
(2)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我言秋日胜春朝”
的意思是我却说秋天比春天的早晨还要好。“岂如春色嗾人狂”一句的意思是:才不会象
春色那样使人发狂,写出了春色的迷人、反问句式,点出诗旨、喜秋之情尽付笔端,富
有哲理意蕴。
答案:
(1)清爽。
(2)两句都运用对比手法,将秋景与春色作对比。
译文:
秋天了,山明水净;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四望清秋入骨。
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中的《方正》篇)
【乙】
①
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荣晓彤)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5分)
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海安文脉流淌千年,文化“家底”深厚。从yōu jiǔ璀璨的青墩文化、粮丰盐富的漕
运文化,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独具mèi lì的里下河文化、内
涵厚重的红色文化 A多元文化集于一身,融于一城。而今,奋进中的海安人将以文化软
实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赋能加码。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ōu jiǔ
mèi lì
赋能
.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3)下面加点词与“枢纽海安”中的“枢纽”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流淌千年
..
B.建设城市
..
C.阳光保险
..
2.(3分)整本书阅读与思考。
ㅤㅤ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读鲁迅,谈谈读经典、读鲁迅
对你的积极影响。
3.(3分)读《西游记》,适合精读和跳读并用。其中,精读就是精思,沙僧、猪八戒、唐
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人物
沙僧
猪八戒
唐僧
对话内容
“进退两难”
“拣无火处走”
“只欲往有经处走”
心理
4.(4分)学校《经典朗读》午间电声栏目,拟邀请你担任本期朗读者,请你从七年级上册
课本中选择一篇散文
示例:我选择朗读莫怀戚的《散步》。
分享理由:作品记录了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点滴,笔触细腻温柔,饱含真情深意,担负
家庭责任。
我选择朗读 (作 者)的 (篇名)
分享理由:
5.(9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ㅤㅤ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这志,是“海日生残夜,(1) ”的自然之理(王湾
《次北因山下》);是“夜发清溪向三峡,(2) ”的离乡之愁(李白《峨眉山月歌》);
是“(3)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团圆之盼(李商隐《夜雨寄北》);是“(4) ,
应傍战场开”的故园之思(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5) ,铁马冰河
入梦来”的报国之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诸葛亮“(6) ,(7) ”
的谆谆叮咛,淡泊宁静(《诚子书》);是郭沫若“(8) ,(9) ”的以灯喻
星,美好向往(《天上的街市》)。
二、阅读。(60分)
6.(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①嗾(sōu):这里是“使”的意思。
(1)“试上高楼清入骨”一句中的“清”在诗中理解为
(2)本诗中“岂如春色嗾人狂”与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有
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中的《方正》篇)
【乙】
ㅤㅤ胡田村胡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遇巨蟒,见兄被噬,遂怒出樵斧,然头虽已
没,幸肩际不能下。弟急极无计,竟曳兄出。蟒亦负痛去。视兄,则鼻耳俱化肩负以行
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医养半年方愈。噫!农人中乃有悌弟如此哉!或言:“蟒不为害,
乃德义所感。”信然!
(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
(1)用斜线(/)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
乃两手持兄足与蟒争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期日中:
.
②下车引之:
.
③兄在前为所吞:
.
①
④急极无计: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
(4)甲文中元方的“方正”形象主要通过 描写和 描写来刻画。
(5)《聊斋志异》中描述人与动物关系的作品不少,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为了
反衬人的渺小具体说说。
..
8.(16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
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
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材料二]
ㅤㅤ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
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
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ㅤㅤ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
净的农舍,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流淌着源源不断
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
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
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
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ㅤㅤ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人的力
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感到无
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节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材料三]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ㅤㅤ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
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
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
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
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
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
ㅤㅤ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
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把重担子推
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
自吹,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
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
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
ㅤㅤ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
ㅤㅤ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
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
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请分别写出三则材料中画线句的主要表达方式。
①
②
③
(2)按要求回答。
①那年,他已经(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87岁了。
②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
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写出画线内容的言外之意。)
(3)材料二结尾处强调“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是否多余?为什么?
(4)材料二是绘本《植树的男人》的节选内容,材料一是该绘本绘画作者对读者的寄语。
如果将材料三改编成绘本《白求恩大夫》,请你仿照材料一
9.(1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
闫敏哲
ㅤㅤ①“算黄算割,一割就落……”夏收前这神奇的鸟一叫,关中地区的小麦就成熟了,
早已锈迹斑斑,每到麦黄的季节,门前老槐树上挂着的那半片铁铃也在风中轻轻地摇响,
树下有孩子的身影跳起来在够
ㅤㅤ②搭镰割麦的清早,热气就开始在头顶上蒸腾,草帽下磨镰刀的父亲穿个背心汗衫
敞着怀圪蹴在地上,用手试试他磨好的刀刃,感觉还不够嚓嚯,继续磨。麻雀站在树上、
①
院墙、房檐上叽叽喳喳地凑热闹,锅头前做饭的母亲
ㅤㅤ③村头不再有婆娘们聚堆说别人的闲话,都早早做好了饭,吃完跟在男人后头
ㅤㅤ④平时乱跑的狗,都乖乖地卧在门口,吐着舌头看家里人出来进去地忙活,“欧啊欧
啊……”叫得不情不愿。
ㅤㅤ⑤忙活的人们都赶着去了地里,老槐树守着的村子就异常的安静了,除了身体不行
的他爷他婆还有几个碎娃比较悠闲,撅着屁股哈着腰散落在金色麦浪翻滚的地里。
ㅤㅤ⑥割麦人手脚并用,身后是倒下的被顺手捆扎齐整的麦捆,站了一冬一春的麦子,
也有波辣的婆娘冲到前面,急性子和慢性子这时在麦地让人一目了然。
ㅤㅤ⑦草帽下的脸都热成了红芋蛋,挂在脖子上的毛巾能拧下汗。麦芒刺痛着黝黑的胳
膊。顺着裤腿有时还给里面窜,这些。累了直起腰,如果能有一股风吹来正好,喝一口
提来的凉茶或者白糖水,吹掉麦芒混杂的麦壳,一把扔进嘴里嚼嚼,只觉得有个好收成
心里比啥都甜。
ㅤㅤ⑧家家急着抢收,“蚕老一时,麦熟一晌”,让这一年白忙活了,割完的麦都急着拉
回到麦场上去。要说这架子车上装麦可是个技术活,一捆压着一捆,被骨叉挑起的麦捆
又高高地扔到车顶,结果车辕前只能容下一个人,隐约还能看见两个轱辘的边边。 拉车
的人要跳起来才能压下车辕,肩上拉车的绳子几乎嵌入骨头里,后腿用力蹬,脖子暴着
青筋探着脑袋奋力地向前。婆娘和娃在架子车后面连推带掀,这满满高山似的架子车,
装不好走半路倒了可就叫苦连天。
ㅤㅤ⑨提前统一碾得光溜溜的麦场,每家都会分到一块地方,长方形、圆形或者不规则
的麦积子在麦场堆成一座座山,你看头顶帕帕的婆抽烟锅的爷就开始帮忙晾晒了,不停
的用竹耙耙去阳坡里来回搅和,累了就圪蹴在树荫下或者麦积子的凉坡歇着,娃们光着
脚在滚烫的麦场上疯跑耍闹,掏洞然后藏在里边,洞小人多,我挤你,一起咯咯咯地傻
笑。
ㅤㅤ⑩晚上,麦场里发电机的灯泡前,成群的飞蛾直眯人的眼。那时的父母都年轻,半
夜回家歇上一觉,第二天就又有了力气。晒干的麦子把它一袋一袋扛着入仓,这夏收芒
种才算收场。
ㅤㅤ⑪一到这个季节,那火辣辣的夏收就萦绕在心头,那时干活不干活的人都用大老碗
吃饭,他端一老碗搅团,吃啥饭谁也不会笑话谁,圪蹴在挂着半片铁铃的老槐树下,男
女老少的老碗会围成了一圈圈。
ㅤㅤ⑫远离了多少个日夜啊,多么想念蹲在地头汗如雨下的那个夏天,想那满眼都是金
色麦浪翻滚一望无际的麦田,好让父母握在年轻有力的手里边。
ㅤㅤ⑬那时总觉得长大的过程太慢,在想逃离的年龄,突然就有了烦恼,走远了,才知
大槐树下鸡飞狗跳的烟火成了我再也回不去的遗憾。
ㅤㅤ⑭贫穷的日子早已时过境迁,朦胧的记忆成了白片,忘不了门前挂着半片铁铃的那
个老槐树,日渐模糊的记忆里也都变得慈眉善眼。
ㅤㅤ⑮站在北方的边城看长安,漫漫长夜我又走入那个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
(选自《齐鲁文学》)
[注释]①圪蹴(gē jiu):方言,蹲。
(1)作者记忆中的“夏收”氛围很浓烈,主要通过哪些场景来展现?请简要概括。
(2)随文批注是良好的阅读习惯。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批注内容。
①草帽下的脸都热成了红芋蛋,挂在脖子上的毛巾能拧下汗,麦芒刺痛着助黑的胳膊,
这些,割麦的人早已习惯。
从这里我读出了三点:农人割麦的天气酷热、 、
②拉车的人要跳起来才能压下车辕,肩上拉车的绳子几乎嵌入骨头里,后腿用力蹬,脖
子暴着青筋探着脑袋奋力地向前。
此处细节描写极为传神:
(3)朗读文章第⑪和⑫段,在语速、感情处理上你有怎样的朗读建议?请根据对文段的
理解说一说。
(4)本文题为《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其实作者的记忆里有很多标识性的东西,如果
另选一种代表物来拟题
重拟标题:
改写结尾:
三、作文。(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10.(65分)作文。
ㅤㅤ请以“这朴素的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①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25分)
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海安文脉流淌千年,文化“家底”深厚。从yōu jiǔ璀璨的青墩文化、粮丰盐富的漕
运文化,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独具mèi lì的里下河文化、内
涵厚重的红色文化 A多元文化集于一身,融于一城。而今,奋进中的海安人将以文化软
实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赋能加码。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ōu jiǔ 悠久
mèi lì 魅力
赋能 fù
.
(2)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省略号。
(3)下面加点词与“枢纽海安”中的“枢纽”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C
A.流淌千年
..
B.建设城市
..
C.阳光保险
..
【解答】答案:
(1)悠久 魅力
(2)省略号
(3)C
2.(3分)整本书阅读与思考。
ㅤㅤ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读鲁迅,谈谈读经典、读鲁迅
对你的积极影响。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根据名著的内容。《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
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
这些都在为做铺垫,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郁闷之极,得以去看五猖会;表达
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答案:
通过对迎神赛会和五猖会的回忆,表现了儿时的鲁迅对到东关去看五猖会的喜悦之情、
五猖会的神像的描绘,刻批判了摧残儿童心灵的封建家庭教育。
3.(3分)读《西游记》,适合精读和跳读并用。其中,精读就是精思,沙僧、猪八戒、唐
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人物
沙僧
猪八戒
对话内容
“进退两难”
“拣无火处走”
心理
深为取经前途担忧
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
燃
唐僧 “只欲往有经处走” 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
心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沙僧认为“进退两难”;猪八戒想“拣无火
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答案:
深为取经前途担忧 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
4.(4分)学校《经典朗读》午间电声栏目,拟邀请你担任本期朗读者,请你从七年级上册
课本中选择一篇散文
示例:我选择朗读莫怀戚的《散步》。
分享理由:作品记录了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点滴,笔触细腻温柔,饱含真情深意,担负
家庭责任。
我选择朗读 泰戈尔 (作 者)的 《金色花》 (篇名)
分享理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
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解答】答案:
示例:泰戈尔《金色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
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5.(9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ㅤㅤ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这志,是“海日生残夜,(1) 江春入旧年 ”的自然之理
(王湾《次北因山下》);是“夜发清溪向三峡,(2) 思君不见下渝州 ”的离乡之愁
(李白《峨眉山月歌》);是“(3)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团圆之盼
(李商隐《夜雨寄北》);是“(4)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的故园之思(岑参《行
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5)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报国之情(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诸葛亮“(6) 非淡泊无以明志 ,(7) 非宁静无以
致远 ”的谆谆叮咛,淡泊宁静(《诚子书》);是郭沫若“(8) 请看那朵流星 ,(9)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的以灯喻星,美好向往(《天上的街市》)。
【解答】答案:
(1)江春入旧年
(2)思君不见下渝州(重点字:渝)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遥怜故园菊(重点字:怜)
(5)夜阑卧听风吹雨(重点字:阑)
(6)非淡泊无以明志
(7)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字:致)
(8)请看那朵流星
(9)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二、阅读。(60分)
6.(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①嗾(sōu):这里是“使”的意思。
(1)“试上高楼清入骨”一句中的“清”在诗中理解为 清爽。
(2)本诗中“岂如春色嗾人狂”与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有
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试上高楼清入骨”一句意思是登上高楼,借此颂
赞人的情操清白。
(2)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我言秋日胜春朝”
的意思是我却说秋天比春天的早晨还要好。“岂如春色嗾人狂”一句的意思是:才不会象
春色那样使人发狂,写出了春色的迷人、反问句式,点出诗旨、喜秋之情尽付笔端,富
有哲理意蕴。
答案:
(1)清爽。
(2)两句都运用对比手法,将秋景与春色作对比。
译文:
秋天了,山明水净;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四望清秋入骨。
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中的《方正》篇)
【乙】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