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休素华)
瑜伽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摘要:“瑜伽”来自古老的印度,是梵文“Yoga”的译音,来自词根“尤
之(yuj)”,意思是“连接、使有密切的关系联系”,后引申为统一”、“归一”,
特别是“拓展灵性的方法”等含义。瑜伽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印度古
老的典籍《犁俱吠陀》中,原意是“连接”、“结合”,英语中的“Yoke”与
瑜伽(yoga)词源相同,含义是“轭”,指用农具轭将两头牛连在一起耕地,
驾驭牛马之意。
关键词:瑜伽 起源 发展史
古圣贤帕谭佳里所著的《瑜伽经》,对瑜伽的定义为:“瑜伽是控制
心的意识波动”。瑜伽的结合、连接的含义,即把精神、智慧和肉体完
美的结合起来,使内心平和与身体健康更为和谐统一,从而把生命和自
然结合到最完美的境界[1]。这也是瑜伽的目的和宗旨,就是达到冥想
而集中意识之义。同时也意味着和最高的宇宙万物相同化,把自己从
痛苦和灾难中解脱出来。
1 瑜伽的起源
瑜伽是印度哲学六大正统体系之一,广义上来讲瑜伽是哲学的范
畴;狭义上来讲瑜伽是精神和肉体结合的一种运动。现代人所指的瑜
伽则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性方法,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
法、调心的冥想法等。通过瑜伽体式对身体的伸、拉、挤、压、拧,
帮助人们舒展身体、调理内脏器官、改善人体机能代谢。通过冥想呼
吸的练习,来调节心智、改善不良情绪。瑜伽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拉
伸练习,在练习瑜伽体位时,要配合上呼吸的节奏,意识要关注自己身
心的感受,保持身心协调一致。
瑜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河文明时期,有
着渊源的历史。5000年前,一群修行者曾静坐在印度喜马拉雅山麓地
带的原始森林中,思索人类的痛苦和烦恼的根源[2]。在冥想中他们明
白,只有回到真实的自我,才会获得永恒的安宁。他们无意中发现各种
动物患病时能够不经过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姿
态,将这些方法运用于人体,这就是瑜伽体式法的源头[2]。此外,他们发
现能控制呼吸,就能控制生命,于是瑜伽的呼吸法也随之产生。同时他
们解析精神如何左右健康,探索出控制心里的手段,追求使身体、心灵
和自然和谐统一的方法,这便是瑜伽静坐冥想法的起源。
瑜伽修持者开始只有很少人,一般集中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
拉雅山洞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
门徒。以后瑜伽逐步才流传在印度普通人中[3]。修行者通过修行逐
渐深化自己内在的精神,从内而外,从感官到精神、理性,再到意识,最后
把握恢复原本灵性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 即与至尊神连接的境
界。传统意义上瑜伽是灵魂层面的,它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修习瑜伽,
解决内心的冲突,发挥自身的潜力,并通过灵魂的修炼超越肉体,达到
“小我”(个体自我)与“大我”(自然、宇宙、宇宙创造者)的结合[4]。现
在的瑜伽,已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不再是仅
限于少数隐士的修持方式。它不仅只属于哲学和宗教的范畴,还有着
更广泛的含义。瑜伽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更是一个帮助人类充分发
挥潜能的体系。
2 瑜伽的发展史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现代人把瑜伽当成一种健身的手段。现代社
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瑜伽的身体练习层面更注重实用,如健康养
生、美容减肥等;而注重心灵的瑜伽修炼也走出深奥和苦修,成为现代
人修身养性的“心灵鸡汤”。作为一种控制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生活哲学,
瑜伽的目的欲使人的身体和精神之间得到完美平衡发展。作为印度悠
久历史文化与智慧的结晶,目前瑜伽己逐步传入世界各国,成为人们的
一种生活时尚。
对于瑜伽发展的历史阶段,一般根据瑜伽主要经典的出现及瑜伽
体系的建立情况,分为原始发展、韦达、前经典、后经典和经现代共
六个时期[5]。
原始发展时期(约公元前30000年—公元前15世纪):这是瑜伽原
始发展、文字记载较少的时期,瑜伽以静坐、冥想及苦行的形式出现。
韦达时期(公元前15世纪—前8世纪):公元前15世纪,在婆罗门
教的宗教经典《韦达》中提出了瑜伽的概念,是瑜伽有系统的记载的
开始[6]。
前经典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5世纪):在《奥义书》(《韦达》
圣典的最后部分)中,瑜伽是指一种可以彻底摆脱痛苦的具体的修行方
法。
经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2世纪):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瑜伽历
史上最重要的两本经典著作:《薄伽梵歌》和《瑜伽经》。公元前5世
纪,《薄伽梵歌》的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韦丹塔哲学的合一,由强调
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约公元2世纪,印度圣哲帕
谭佳里创作了《瑜伽经》,阐述瑜伽的理论,意在传播瑜伽的智慧精髓。
这是第一本系统阐述瑜伽的专著[7]。
后经典时期(公元2世纪—19世纪):这一时期的早期,对现代瑜伽
影响深厚的密教(坦多罗)瑜伽得到蓬勃发展,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哈
他瑜伽。《瑜伽奥义书》是此时期的重要著作,共有21部。后经典瑜
伽不再渴求摆脱我们身处的物质世界,而是强调捕捉现在的时刻,接受
现实。
近现代时期(19世纪—):近现代的印度,名族资本主义兴起,传统的
瑜伽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19世纪的罗摩克里希那创立了现代瑜伽,
被称为“现代瑜伽之父”。
3 结论
随着瑜伽体系与理论的逐步发展,以其独特的健身、教育、娱乐
价值深受练习者的喜爱。在运动健身、心理治疗、美容美体等诸多领
域被广泛运用。瑜伽是一种古朴又时尚的健身方式,把p[4] 国际瑜伽
协会导师培训初级教材[Z].国际瑜伽协会,2007,9:11.
[5] 冯颖.女子瑜伽消费行为研究—— 以深圳女性消费为例[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
[7]
胡月香.瑜伽运动流行原因探析[J].青年文化,2010(3).
曾琦,何耀昕,胡跃梅.瑜伽课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休素华)
瑜伽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摘要:“瑜伽”来自古老的印度,是梵文“Yoga”的译音,来自词根“尤
之(yuj)”,意思是“连接、使有密切的关系联系”,后引申为统一”、“归一”,
特别是“拓展灵性的方法”等含义。瑜伽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印度古
老的典籍《犁俱吠陀》中,原意是“连接”、“结合”,英语中的“Yoke”与
瑜伽(yoga)词源相同,含义是“轭”,指用农具轭将两头牛连在一起耕地,
驾驭牛马之意。
关键词:瑜伽 起源 发展史
古圣贤帕谭佳里所著的《瑜伽经》,对瑜伽的定义为:“瑜伽是控制
心的意识波动”。瑜伽的结合、连接的含义,即把精神、智慧和肉体完
美的结合起来,使内心平和与身体健康更为和谐统一,从而把生命和自
然结合到最完美的境界[1]。这也是瑜伽的目的和宗旨,就是达到冥想
而集中意识之义。同时也意味着和最高的宇宙万物相同化,把自己从
痛苦和灾难中解脱出来。
1 瑜伽的起源
瑜伽是印度哲学六大正统体系之一,广义上来讲瑜伽是哲学的范
畴;狭义上来讲瑜伽是精神和肉体结合的一种运动。现代人所指的瑜
伽则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性方法,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
法、调心的冥想法等。通过瑜伽体式对身体的伸、拉、挤、压、拧,
帮助人们舒展身体、调理内脏器官、改善人体机能代谢。通过冥想呼
吸的练习,来调节心智、改善不良情绪。瑜伽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拉
伸练习,在练习瑜伽体位时,要配合上呼吸的节奏,意识要关注自己身
心的感受,保持身心协调一致。
瑜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河文明时期,有
着渊源的历史。5000年前,一群修行者曾静坐在印度喜马拉雅山麓地
带的原始森林中,思索人类的痛苦和烦恼的根源[2]。在冥想中他们明
白,只有回到真实的自我,才会获得永恒的安宁。他们无意中发现各种
动物患病时能够不经过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姿
态,将这些方法运用于人体,这就是瑜伽体式法的源头[2]。此外,他们发
现能控制呼吸,就能控制生命,于是瑜伽的呼吸法也随之产生。同时他
们解析精神如何左右健康,探索出控制心里的手段,追求使身体、心灵
和自然和谐统一的方法,这便是瑜伽静坐冥想法的起源。
瑜伽修持者开始只有很少人,一般集中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
拉雅山洞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
门徒。以后瑜伽逐步才流传在印度普通人中[3]。修行者通过修行逐
渐深化自己内在的精神,从内而外,从感官到精神、理性,再到意识,最后
把握恢复原本灵性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 即与至尊神连接的境
界。传统意义上瑜伽是灵魂层面的,它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修习瑜伽,
解决内心的冲突,发挥自身的潜力,并通过灵魂的修炼超越肉体,达到
“小我”(个体自我)与“大我”(自然、宇宙、宇宙创造者)的结合[4]。现
在的瑜伽,已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不再是仅
限于少数隐士的修持方式。它不仅只属于哲学和宗教的范畴,还有着
更广泛的含义。瑜伽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更是一个帮助人类充分发
挥潜能的体系。
2 瑜伽的发展史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现代人把瑜伽当成一种健身的手段。现代社
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瑜伽的身体练习层面更注重实用,如健康养
生、美容减肥等;而注重心灵的瑜伽修炼也走出深奥和苦修,成为现代
人修身养性的“心灵鸡汤”。作为一种控制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生活哲学,
瑜伽的目的欲使人的身体和精神之间得到完美平衡发展。作为印度悠
久历史文化与智慧的结晶,目前瑜伽己逐步传入世界各国,成为人们的
一种生活时尚。
对于瑜伽发展的历史阶段,一般根据瑜伽主要经典的出现及瑜伽
体系的建立情况,分为原始发展、韦达、前经典、后经典和经现代共
六个时期[5]。
原始发展时期(约公元前30000年—公元前15世纪):这是瑜伽原
始发展、文字记载较少的时期,瑜伽以静坐、冥想及苦行的形式出现。
韦达时期(公元前15世纪—前8世纪):公元前15世纪,在婆罗门
教的宗教经典《韦达》中提出了瑜伽的概念,是瑜伽有系统的记载的
开始[6]。
前经典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5世纪):在《奥义书》(《韦达》
圣典的最后部分)中,瑜伽是指一种可以彻底摆脱痛苦的具体的修行方
法。
经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2世纪):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瑜伽历
史上最重要的两本经典著作:《薄伽梵歌》和《瑜伽经》。公元前5世
纪,《薄伽梵歌》的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韦丹塔哲学的合一,由强调
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约公元2世纪,印度圣哲帕
谭佳里创作了《瑜伽经》,阐述瑜伽的理论,意在传播瑜伽的智慧精髓。
这是第一本系统阐述瑜伽的专著[7]。
后经典时期(公元2世纪—19世纪):这一时期的早期,对现代瑜伽
影响深厚的密教(坦多罗)瑜伽得到蓬勃发展,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哈
他瑜伽。《瑜伽奥义书》是此时期的重要著作,共有21部。后经典瑜
伽不再渴求摆脱我们身处的物质世界,而是强调捕捉现在的时刻,接受
现实。
近现代时期(19世纪—):近现代的印度,名族资本主义兴起,传统的
瑜伽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19世纪的罗摩克里希那创立了现代瑜伽,
被称为“现代瑜伽之父”。
3 结论
随着瑜伽体系与理论的逐步发展,以其独特的健身、教育、娱乐
价值深受练习者的喜爱。在运动健身、心理治疗、美容美体等诸多领
域被广泛运用。瑜伽是一种古朴又时尚的健身方式,把p[4] 国际瑜伽
协会导师培训初级教材[Z].国际瑜伽协会,2007,9:11.
[5] 冯颖.女子瑜伽消费行为研究—— 以深圳女性消费为例[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
[7]
胡月香.瑜伽运动流行原因探析[J].青年文化,2010(3).
曾琦,何耀昕,胡跃梅.瑜伽课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