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豆惜蕊)
中心静脉导管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中心静脉导管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
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培养。
3. 标本
中心静脉导管标本。
4. 试剂、仪器
4. 1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
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
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
阳性菌药敏卡(GPS)、真菌鉴定卡(YBC)、药敏纸片、TBA
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
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
用无菌镊子将5cm导管(近心端)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
凯平板上交叉滚动四次,然后弃之,在35°C,5%-10%CO2
孵育箱培养18-24小时,根据菌落及染色形态特点,作出初
步判断,再按各类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
7. 结果报告
7.1 若48小时无细菌生长,报告“培养2日无细菌生长”。
7.2 报告菌名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
8. 注意事项
8.1 如血琼脂平板上生长≥15个菌落,提示有潜在导管
相关性感染,应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建议抽血作
血培养。
8.2 若为2种细菌生长,且菌落计数均≥15个菌落/平板,
均应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建议作血培养确证。
9 临床意义
判断中心静脉导管是否有细菌生长,指导临床医师是否
拔除导管还是保留导管。
参
[1]吴爱武主编.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三版. 北
京:人民卫士出版社,2007
[2]中华医学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2007
考文献
编写人: 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
批准人:
2024年4月4日发(作者:豆惜蕊)
中心静脉导管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中心静脉导管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
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培养。
3. 标本
中心静脉导管标本。
4. 试剂、仪器
4. 1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
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
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
阳性菌药敏卡(GPS)、真菌鉴定卡(YBC)、药敏纸片、TBA
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
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步骤
用无菌镊子将5cm导管(近心端)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
凯平板上交叉滚动四次,然后弃之,在35°C,5%-10%CO2
孵育箱培养18-24小时,根据菌落及染色形态特点,作出初
步判断,再按各类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
7. 结果报告
7.1 若48小时无细菌生长,报告“培养2日无细菌生长”。
7.2 报告菌名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
8. 注意事项
8.1 如血琼脂平板上生长≥15个菌落,提示有潜在导管
相关性感染,应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建议抽血作
血培养。
8.2 若为2种细菌生长,且菌落计数均≥15个菌落/平板,
均应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建议作血培养确证。
9 临床意义
判断中心静脉导管是否有细菌生长,指导临床医师是否
拔除导管还是保留导管。
参
[1]吴爱武主编.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三版. 北
京:人民卫士出版社,2007
[2]中华医学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2007
考文献
编写人: 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
批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