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毒理笔记2

IT圈 admin 33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3日发(作者:庞哲)

1. 最大耐受剂量MTD或LD0: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2. 大多数外源化学物代谢中,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代谢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

3.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联合作用分为交互作用和非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包括:协同作

用、拮抗作用、加强作用;非交互作用:相加、独立。

4. 目前体外致突变试验中常用的代谢活化系统是S9

5. 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 阈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MEL)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

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准确测定困难,在毒理学

试验中获得的类似参数是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最大无作用剂量ED0指

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

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不能通过试验获得,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

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NOAEL

6. 何谓化学物的蓄积作用accumulation:外源化学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

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

这种现象就叫蓄积作用。蓄积作用包括哪两个方面:①物质蓄积:当实验动物反复多次

接触化学毒物后可以用分析方法在体内测出物质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时。②功能蓄积:

但有的化学毒物在长期接触后,机体内虽不能测出其原型或代谢产物,却出现了慢性毒

性作用。研究化学物蓄积作用的意义是评价该化学物慢性毒性的依据之一,也是卫生标

准制定时选择安全系数的主要依据。蓄积毒性试验的目的是求出外源化学毒物的蓄积系

数,了解蓄积毒性的强弱,并为慢性毒性试验及其他有关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常用方法有:蓄积系数法和生物半减期法。

7. 蓄积系数法是以生物效应为指标,用经验系数K评价蓄积作用的方法,即将多次染毒

与一次染毒所产生的毒性效应或死亡进行比较。蓄积系数K是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

现效应或死亡的蓄积剂量ED50(n)与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相同效应或死亡的剂量

ED50(1)的比值。K越小表示蓄积性越大

蓄积系数K

<1

1—

3—

蓄积毒性分级

高度蓄积(过敏现象)

明显蓄积

中等蓄积

5— 轻度蓄积

8. 危险度管理:是以危险度评价的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公共卫

生、经济、工程、法律、政治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确定可接受的危险

度,制定有效地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予以实施,以达到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目的。

9. 不确定系数UF即安全系数SF(外推系数或转换系数):由于人对于许多化学毒物的毒

性反应比动物敏感,在把动物试验结果向人外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故在计算

RFD时应把试验动物的NOAEL或LOAEL缩小一定倍数来校正误差,确保安全。 在

危险度评价中如何选择不确定系数?UF又可以分为标准化不确定系数UFS×修正系数

MF组成。①人群中个体敏感性的变异带来的不确定性取10倍系数。②从试验动物资料

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取10倍系数。③从亚慢性毒性试验资料推导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的

不确定性最大可取10倍系数④当以LOAEL替代NLAEL计算RFD时最大可取10倍系数⑤

用于推导的资料库不完整(如受试物种太少,缺乏生殖毒性资料等)最大可取10倍系

数⑥MF取值小于10,主要考虑研究的科学性以及上面各项未能包括的不确定因素,如

无作用机制方面的资料。待测物质所致试验动物的损害作用是否与人类相似。当研究中

不确定因素可由UFS予以充分估计时,MF取值1。 如果上述都取10 其乘积达106,

数字太庞大,实际上美国EPA发表的大多数UFS为2—1000,UFS太大说明毒性资料搜

集的不完全,不确定因素过多,计算所得RFD精确性差,缺乏可信度。

10. 何谓外来化学物的危险度?危险度: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

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危险度大小与化学物毒性大小并非同一

概念,危险度还要考虑接触的可能性、接触剂量、吸收量、吸收速率和频率等因素

11. 可接受的危险度?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毒物,因多种原因无法限制在绝对无

危险的水平上,尤其是致突变和致癌物在零以上都有引起损害的可能性可接受的危险度

是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当接触人群和非接触人群发病

率相比基本一致或略有增高时即可将该水平的发病率视为这种化学物对人体健康危害

的可接受危险度。

12. 什么叫危险度评价?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

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做定性和定量的评

估。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

重程度。目的是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和VSD为政府管理部门正确的做出卫生和环保决

策、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其基本步骤:危害认定、剂量-反应

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13. 如何评价化学物的危险度?其基本步骤:①危害认定,定性评价阶段,包含待评化学物

的资料、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毒理学试验资料,危害效应的分类:有阈值和无阈值

效应。②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定量阶段,(RFD UF BMD)由高剂量向低剂量、由动物向

人外推。③接触评定④危险度特征分析。

14.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应遵循分阶段试验的原则。

15. 无阈值效应:目前认为,化学毒物的致癌作用以及致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突变的作用在零

以上的任何剂量均可发生,即具有零阈剂量—反应关系。

16. 实际安全剂量:VSD是指与可接受的危险度相对应的化学毒物的接触剂量,在此剂量

下致癌物和致畸物引起人群中肿瘤发生率或畸胎率分别不会超过10-6 或10-3

17. 急性毒作用带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Zac越小,说明化学物从产生

轻微损害到导致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18. 慢性毒作用带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Limac/Limch. Zch越大说明

Limac和Limch.之间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

展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19. 引发剂:initiator本身无致癌作用,在与化学致癌物一起作用时可增强遗传毒性致癌物

的致癌作用,不可逆的将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的起始步骤。

20. 简述毒物、毒性和中毒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

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毒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21. 参考剂量RFD

22. 毒性发生发展的几个阶段????

2024年5月13日发(作者:庞哲)

1. 最大耐受剂量MTD或LD0: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2. 大多数外源化学物代谢中,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代谢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

3.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联合作用分为交互作用和非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包括:协同作

用、拮抗作用、加强作用;非交互作用:相加、独立。

4. 目前体外致突变试验中常用的代谢活化系统是S9

5. 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 阈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MEL)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

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准确测定困难,在毒理学

试验中获得的类似参数是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最大无作用剂量ED0指

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

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不能通过试验获得,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

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NOAEL

6. 何谓化学物的蓄积作用accumulation:外源化学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

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

这种现象就叫蓄积作用。蓄积作用包括哪两个方面:①物质蓄积:当实验动物反复多次

接触化学毒物后可以用分析方法在体内测出物质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时。②功能蓄积:

但有的化学毒物在长期接触后,机体内虽不能测出其原型或代谢产物,却出现了慢性毒

性作用。研究化学物蓄积作用的意义是评价该化学物慢性毒性的依据之一,也是卫生标

准制定时选择安全系数的主要依据。蓄积毒性试验的目的是求出外源化学毒物的蓄积系

数,了解蓄积毒性的强弱,并为慢性毒性试验及其他有关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常用方法有:蓄积系数法和生物半减期法。

7. 蓄积系数法是以生物效应为指标,用经验系数K评价蓄积作用的方法,即将多次染毒

与一次染毒所产生的毒性效应或死亡进行比较。蓄积系数K是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

现效应或死亡的蓄积剂量ED50(n)与一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相同效应或死亡的剂量

ED50(1)的比值。K越小表示蓄积性越大

蓄积系数K

<1

1—

3—

蓄积毒性分级

高度蓄积(过敏现象)

明显蓄积

中等蓄积

5— 轻度蓄积

8. 危险度管理:是以危险度评价的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公共卫

生、经济、工程、法律、政治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确定可接受的危险

度,制定有效地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予以实施,以达到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目的。

9. 不确定系数UF即安全系数SF(外推系数或转换系数):由于人对于许多化学毒物的毒

性反应比动物敏感,在把动物试验结果向人外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故在计算

RFD时应把试验动物的NOAEL或LOAEL缩小一定倍数来校正误差,确保安全。 在

危险度评价中如何选择不确定系数?UF又可以分为标准化不确定系数UFS×修正系数

MF组成。①人群中个体敏感性的变异带来的不确定性取10倍系数。②从试验动物资料

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取10倍系数。③从亚慢性毒性试验资料推导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的

不确定性最大可取10倍系数④当以LOAEL替代NLAEL计算RFD时最大可取10倍系数⑤

用于推导的资料库不完整(如受试物种太少,缺乏生殖毒性资料等)最大可取10倍系

数⑥MF取值小于10,主要考虑研究的科学性以及上面各项未能包括的不确定因素,如

无作用机制方面的资料。待测物质所致试验动物的损害作用是否与人类相似。当研究中

不确定因素可由UFS予以充分估计时,MF取值1。 如果上述都取10 其乘积达106,

数字太庞大,实际上美国EPA发表的大多数UFS为2—1000,UFS太大说明毒性资料搜

集的不完全,不确定因素过多,计算所得RFD精确性差,缺乏可信度。

10. 何谓外来化学物的危险度?危险度: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

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危险度大小与化学物毒性大小并非同一

概念,危险度还要考虑接触的可能性、接触剂量、吸收量、吸收速率和频率等因素

11. 可接受的危险度?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毒物,因多种原因无法限制在绝对无

危险的水平上,尤其是致突变和致癌物在零以上都有引起损害的可能性可接受的危险度

是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当接触人群和非接触人群发病

率相比基本一致或略有增高时即可将该水平的发病率视为这种化学物对人体健康危害

的可接受危险度。

12. 什么叫危险度评价?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

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做定性和定量的评

估。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

重程度。目的是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和VSD为政府管理部门正确的做出卫生和环保决

策、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其基本步骤:危害认定、剂量-反应

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13. 如何评价化学物的危险度?其基本步骤:①危害认定,定性评价阶段,包含待评化学物

的资料、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毒理学试验资料,危害效应的分类:有阈值和无阈值

效应。②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定量阶段,(RFD UF BMD)由高剂量向低剂量、由动物向

人外推。③接触评定④危险度特征分析。

14.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应遵循分阶段试验的原则。

15. 无阈值效应:目前认为,化学毒物的致癌作用以及致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突变的作用在零

以上的任何剂量均可发生,即具有零阈剂量—反应关系。

16. 实际安全剂量:VSD是指与可接受的危险度相对应的化学毒物的接触剂量,在此剂量

下致癌物和致畸物引起人群中肿瘤发生率或畸胎率分别不会超过10-6 或10-3

17. 急性毒作用带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Zac越小,说明化学物从产生

轻微损害到导致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18. 慢性毒作用带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Limac/Limch. Zch越大说明

Limac和Limch.之间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

展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19. 引发剂:initiator本身无致癌作用,在与化学致癌物一起作用时可增强遗传毒性致癌物

的致癌作用,不可逆的将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的起始步骤。

20. 简述毒物、毒性和中毒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

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毒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21. 参考剂量RFD

22. 毒性发生发展的几个阶段????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