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置之死地而后生——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思考

IT圈 admin 23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胥嘉树)

第l卷第4期 长 安 学 刊 

2010年12月 

Vo1.1,No.4 CHANG’AN Science Periodical 

Dec..2010 

置之死地而后生 

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思考 

马 静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它为人 

类打开了选择的可能性”,是一个“乐观的”“行动的学说”,并把存在主义称为一种人道主义。笔者试就《存在主义 

是一种人道主义》对萨特的人道主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存在;自由选择;行动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054—03 

萨特的存在主义由于把人看作一种“虚无”,因 

在,才把世界上杂乱无章的东西联系起来,统一起 

而“曾被指责为鼓励人们对人生采取无所作为的绝 

来。由此可见,在存在主义者那里,“发现人”,“探究 

望态度”;也由于它强调人可以而且应该自由地选择 人”,“关心人的g"r值”是他们的中心任务。 

自己的未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风格,因而也被 而“人”一直是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传统的人道 

指责为一种不负责任的,悲观的哲学。针对这些责 

主义所关心的中心问题。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 

难,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 中强调,他的 

者推崇古希腊的普罗塔戈拉的一句名言“人是衡量 

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它为人 

切事物的的尺度”。歌德也曾说过,“人类根本的研 

类打开了选择的可能性”,是一 ‘乐观的”,“行动的 

究对象是人”,“我们不认识任何世界,除非它对人有 

学说”,并由此把存在主义称为一种人道主义。笔者 关系;我们也不需要任何艺术,除非它是对人的关系 

试就《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对萨特的人道主义 

的摹仿。” 

进行阐述。 表面上看来,存在主义与人道主义都以“人”为 

起——关心“人的存在” 

基点,貌似契合。实际上,这两者是从一个点出发引 

存在主义者认为其他哲学往往从“世界”着眼, 

出的两条方向相反的射线。人道主义肯定人的价值, 

而存在主义则把“人”作为思考的焦点,正如雅斯贝 

推崇人性的崇高;莎士比亚说“人是宇宙的精华,万 

尔斯所说“人是一切事物在其中和通过它完全成为 

物的灵长”,雨果说“人是自由的天使,光明的巨人”, 

真实的那种东西,……排除了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就 

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艾丝美拉达慷慨无私地把自 

意味着陷入虚无。’’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也有这样 

己的美献给所有人,出于救人而结婚,并且用善良的 

的表述,“世界就是人,人的深处就是世界。 电认为 

举动——送水给卡西莫多——以德报怨,深深感动 

哲学应该表现关于人的真理。加缪则说“判断人值不 

了卡西莫多那个迟钝、枯寂的心灵,促成了其觉醒。 

值得活着,就是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以上这些话, 

冉阿让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塑造的改恶从善的理 

集中反映了存在主义如下的两个基本观点:第一,个 

想化英雄,体现了他主张的人性能够淘汰污秽而不 

人的存在是主体性的,一切其他存在都是从属性的, 

断自我完善的人道主义观点。而存在主义认为“人面 

世界上一切其他事物的存在都取决于个人的存在 

对着人的非人性”,人渺小孱弱、猥琐低能、微不足 

第二,世界其他事物的存在统一于个人的存在,个人 

道、人的存在不过是“荒诞”。在《恶心》中,萨特通过 

存在是世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他们强调,离开了个 

主人公罗康丹之口,宣称“人活在世界上是多余的”, 

人,世界上万事万物就失去了联系,就失去了统一, 

“永生永世都是多余的”,人不过是“一堆柔软的、怪 

就是~堆杂乱的、说不上是什么的东西,只有人的存 

模怪样的形体,乱七八糟,赤裸裸…一种可怕的猥 

收稿日期:2010—1】一24 

作者简介:马静(1986一),女,陕西澄城人,陕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 

54 ・ 

亵的赤裸”,“我们这些人都在这里又吃又喝来保存 

我们宝贵的生命,实际上我们没有、丝毫没有任何生 

存的理由”,人的存在无聊透顶,“一旦你认识到这一 

点,就会使你反胃,晕头转向,这就是恶心”。 

二、承——肯定“人”的自由选择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通过对意识的描述推 

论出人的绝对自由,把自由抬高到本体论的高度,提 

出“人就是自由本身”的观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 

道主义》中,萨特首先否定了上帝造人,进而否定先 

天的性善论和性恶论,从而推论出他的自由观,认为 

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本身。他认为人的存在 

先于人的本质,人应该勇敢地去设计自己的未来,自 

由地去创造自己的本质。他认为英雄和懦夫不是天 

生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 

英雄。”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是这样阐述的: 

首先,由于人是绝对自由的,不被任何东西限制 

和决定,也不能依赖于任何东西,他只能而且必须依 

靠自我选择才能存在:必须自己谋划未来,自己设计 

自己,通过自我选择才能确定自己的本质。《墙》中的 

伊比埃塔选择过宁死不屈,也选择了玩弄敌人,出于 

保护的心理却造成了实际上出卖战友的举动,他的 

本质就是4tg的一系列自由选择决定的结果。《禁闭》 

中的三个鬼魂之所以堕入地狱,就是因为他们生前 

选择了“恶”,选择了犯罪。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 

他们用自己的自由意志,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定 

了他们“恶”的行为和本质。 

其次,正因为人是绝对自由的,任何东西都限制 

不了他的自由选择,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 

责,因为只有他才能对自己的未来作出定夺。而且, 

他应该知道,4tg:f:模铸自己时,也模铸了他人,因为 

他在选择时,“总是在创造一种我希望人人都如此的 

人的形象”,不然就会给别人造成不良影响。在加缪 

的《客人》中,校长达鲁在决定要罪犯自己选择自己 

生活之路的时候,他实际上也为罪犯做出了选择。罪 

犯最后选择了死亡,选择勇敢地承担自己的罪行,而 

不是满怀恐惧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虽然存在主义也肯定人的自由选择,但这与人 

道主义的自由选择还是有区别的。前者的“自由”不 

过是人处于荒诞的境地中被迫作出的进退两难的选 

择,它实际上意味着“选择的自主”而已,萨特还说 

“它毫无支撑点”,“一切都没有根据”,只能“听凭自 

己的本能”去选择,反正都要受制于荒诞的命运。后 

者却是一种理性的行动,比如卢梭说“自由即能够用 

自己的力量满足自己的需要”,弥尔顿也说“真正的 

自由和理性是.双胞胎”。 

三、转——“世界虚无。人生荒诞” 

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也是荒 

诞的。“人与世界的遭遇中便会产生荒诞”,从存在主 

义的角度看,荒诞是社会、自然和人之间矛盾的必然 

产物,因此人对现实充满恐惧,最严重的是人的存在 

本身具有了根本的荒诞性,不仅世界不合理,而且存 

在本身也变得毫无理由r。 

在萨特的《墙》中,主人公伊比埃塔无疑就生活 

在荒诞的世界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以及必死的 

命运,他宁死不屈,主观上处之泰然,并且以玩弄的 

心态说战友格里藏在墓地里。他清楚格里躲在郊外 

的兄弟家,料想敌人在墓地搜索之后肯定暴跳如雷。 

然而事实是敌人在墓地里找到了格里,伊比埃塔却 

从鬼门关逃了出来。等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禁不住 

“狂笑起来,笑声如嚎哭一样凄厉”。他本意是牺牲自 

己,保护同志,结果却是出卖了同志,变成了“叛徒”, 

整个斗争过程一下子失去了意义,变得不可理喻。面 

对死亡,一切信仰都不再具有意义,他不供出格里, 

不是因为“友谊”,起先是觉得格里对西班牙“更有 

用”,随后又认为这仅仅是由于他的“固执”,因为一 

个人的生命并不比另一个人的生命更有价值,即使 

是生命本身也不值得过分留恋,生命终究是要消亡 

的。4tg由此破了生与死 ‘墙”,玩笑成了事实,合理 

的推断成了荒谬的现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由于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生 

死,人生就是一种向死的被动存在;并且人与人之间 

互相视为“对象物”,“他人即地狱”,所以人与人之间 

的沟通是不可能的,世界是荒诞的。而传统的人道主 

义虽然也发现了人和环境的矛盾,但更多的是看到 

人和环境的一致,即人能适应环境,支配环境,比如 

洛克所 ‘人能君临自然”,雪莱的“支配自然该是人 

天赋的特性”。在人际关系方面,传统的人道主义强 

调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一致,至少是可以达到和谐一 

致,正如蒲伯所说:“爱自我和爱社会合而为一。”英 

国作家亨利・葛罗夫也说,“人性有两条行动准则:爱 

己并爱人。一条叫人不忘一己的利益,另一条叫人竭 

力扶助追求一己利益的4tg人。”甚至车尔尼雪夫斯基 

都倡导“合理的利己主义”,说“只须稍加留意那些表 

现为大公无私的行为和感情,我们便可以看到,它们 

的基础依然是那种关于个人利益、个人快乐、个人福 

利的思想,即依然是称作利己主义的情感。” 

121t、合——“行动”的重要性,置之死地而 

后生 

存在先于本质,因此人的本质要由自己的行动 

来决定,正如萨特所 ‘现实只存在于行动之中”。一 

个人,不是别的,只是自我设计,只存在于自我实现 

的过程中,除了全部行动,除了生命,就一无所有。这 

种“行动”观念促使人们敢于谋划自己的未来,即使 

面对着荒诞的世界和渺茫的前途,总要迈出一步,是 

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和“置 

之死t,g而后生”的英雄主义。在加缪的《西西弗斯神 

话》中就表现了这种行动的观点。西西弗斯是希腊神 

话传说中的科林斯王,死后降入地狱,天帝罚他推一 

块巨石上山,每当快要到达山顶时巨石便滚落下来, 

如此反复。西西弗斯知道自己面对的荒诞的现 

实——永远不能成功,但他没有停止,而是反复推 

石,用自己的行动勇敢地挑战这种无理性的惩罚。虽 

然到头来徒劳无功,但是西西弗斯进行的挣扎和反 

抗却有着行动的意义——过程远比(下转第73页) 

. 

55 . 

究所设计了《云南拉祜族文字方案》之后,广大拉祜 

口碑文学中,还是在其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迁徙史 

族人民积极学习自己的母语,并结合原先的口头文 

《根古》中,拉祜族人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扎迪和娜迪 

学、创世史诗、宗教信仰,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语言 

是从葫芦里生出来的,并认为“厄莎”神乃万物缔造 

和文字。在此期间,党和政府也出台各种措施,帮助 

者。有着这些共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基于这种 

和扶持广大拉祜族人民学习拉祜语,为拉祜语的繁 共同的族群文化认同,他们才认为同属于一个族群。 

荣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从社会历史条件来 

因此,族群认同的表层特征是该族群的语言亲近感, 

看的。从语言的本体状态来看,拉祜语由原来没有文 而族群的深层特征是该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其外在 

字到现在发展成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众 

表现形式是该族群的语言活力度。 

所周知,语言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现象,它无时无 

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始终与其它语言或文化发生交 

参考文献: 

融。但是让我们感到疑惑的是,在人类语言发展的历 

[1]张海洋.浅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族群认同与跨文化相同 

史长河中,为什么有些语言如流星般消逝,而有些语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言却不断发展壮大,且特色更加鲜明,语言更具活 

[2]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力?拉祜语的发展便是一个例证。笔者认为,语言的 

1988(3). 

融合和文化的自觉(认同)是其活力之所在。从拉祜 

[3]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评述[J].兰州学报,2005(4). 

语新词(Ca net bur采访)、(tiet ni测量)、(mid 

[4]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M].民族研究,1995. 

qhad个体)来看,外来词主要来自汉语、傣语、缅甸 

[5]扎拉.拉祜语基础教程[蝴.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语、英语,如汉语(锁shawd)、傣语(hed学习)、英语 

[6]黄勇.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Amilliqkal美国)、缅甸语(dat电)。拉祜语能够 

2007(3). 

保持其活力的一个原因,即保持母语词汇的新造能 

[7]戴庆厦,田静.濒危语言的语言状态——仙仁土家语个案研 

力,同时借用外来词汇来丰富本族语的表达能力。当 

究之二[J].思想战线,2003(5). 

然,最重要的是有不断持续传承这种语言的族群主 

体的存在。 

(责任编校:王琪玖) 

如果说一个族群的语言在相互接触中,不断吸 

纳其他语言来增强其活力,那么该族群文化的自觉 

(认同)才是其族群根基之所在。无论是在拉祜族的 

(上接第55页)结果重要的多。 

的挣于L。 

另外在《鼠疫》中,当奥兰的一所城市突然暴发 总的来说,存在主义有继承人道主义的方面,尤 

了鼠疫,灾难来临之后,很多人失去了自主,他们把 其是二战后,存在主义者的著作和言论越来越带上 

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希望能够有上帝出来拯救他 明显的人道主义色彩。他们开始强调“博爱”,要求 

们。而里厄医生则站出来告诉大家,根本没有什么救 “所有人的团结”;他们提出“尊重别人的自由”,提出 

世主,人最后只能自我拯救,只有具有自我意识和敢 

“保卫一切人的自由”;强调对社会的责任,如萨特所 

于担当的人才能拯救自己,拯救城市。里厄医生就是 说,“人注定是自由的,因而他肩负着整个世界的重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范,他把死视为一种体验和认 担;他要对世界,也要对作为存在方式的自己负责”。 

识,在死亡意识中感受到一切皆空,唯有自己是真实 存在主义以关注人为起点,肯定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的,进而使自己摆脱世俗关系的束缚,把自己与他 指出世界的荒诞,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尤其是行动, 

人、社会区别开来,从而避免了麻木不仁和沉沦。他 使得拥有自由选择权利的人,能够直面眼前的荒诞 

用自己的行动把死亡引向最终超越的不可能,把死 世界,以最后的归宿“死”为前景来作为自我实现的 

亡视为实现人生必不可少的阶段,视为人的本质的 鞭策,重新发现生命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因为在死亡 

最终实现加以承受,就真正形成了对死-r_2的“自由” 面前,人只能背水一战,才能开辟出真正的生存之 

和“自觉”,从而不再因为死而陷入极度的恐惧和焦 

地,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存在主义中 

虑中,而是去正:规死亡,把死亡自觉承受下来.,进一 

人道主义色彩的最闪光之处。 

步用行动自由地展现人生的各种可能性,自由地选 

择自己富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行动”是存在主义中不可或缺的人道主义内 

f1]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涵。人道主义十分重视行动,启蒙运动以后尤其明 

2005 

显。伏尔泰说,“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象火光总是向 

f2]萨特.存在与虚无[M].上海 三联出版社,2007 

上腾,石头总往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 

他并不存在。”不过,人道主义的行动是相信有志者 

(责任编校:赵润利) 

事竟成,而存在主义的行动有时候表现出一种无望 

・ 

73 ・ 

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胥嘉树)

第l卷第4期 长 安 学 刊 

2010年12月 

Vo1.1,No.4 CHANG’AN Science Periodical 

Dec..2010 

置之死地而后生 

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思考 

马 静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它为人 

类打开了选择的可能性”,是一个“乐观的”“行动的学说”,并把存在主义称为一种人道主义。笔者试就《存在主义 

是一种人道主义》对萨特的人道主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存在;自由选择;行动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054—03 

萨特的存在主义由于把人看作一种“虚无”,因 

在,才把世界上杂乱无章的东西联系起来,统一起 

而“曾被指责为鼓励人们对人生采取无所作为的绝 

来。由此可见,在存在主义者那里,“发现人”,“探究 

望态度”;也由于它强调人可以而且应该自由地选择 人”,“关心人的g"r值”是他们的中心任务。 

自己的未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风格,因而也被 而“人”一直是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传统的人道 

指责为一种不负责任的,悲观的哲学。针对这些责 

主义所关心的中心问题。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 

难,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 中强调,他的 

者推崇古希腊的普罗塔戈拉的一句名言“人是衡量 

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它为人 

切事物的的尺度”。歌德也曾说过,“人类根本的研 

类打开了选择的可能性”,是一 ‘乐观的”,“行动的 

究对象是人”,“我们不认识任何世界,除非它对人有 

学说”,并由此把存在主义称为一种人道主义。笔者 关系;我们也不需要任何艺术,除非它是对人的关系 

试就《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对萨特的人道主义 

的摹仿。” 

进行阐述。 表面上看来,存在主义与人道主义都以“人”为 

起——关心“人的存在” 

基点,貌似契合。实际上,这两者是从一个点出发引 

存在主义者认为其他哲学往往从“世界”着眼, 

出的两条方向相反的射线。人道主义肯定人的价值, 

而存在主义则把“人”作为思考的焦点,正如雅斯贝 

推崇人性的崇高;莎士比亚说“人是宇宙的精华,万 

尔斯所说“人是一切事物在其中和通过它完全成为 

物的灵长”,雨果说“人是自由的天使,光明的巨人”, 

真实的那种东西,……排除了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就 

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艾丝美拉达慷慨无私地把自 

意味着陷入虚无。’’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也有这样 

己的美献给所有人,出于救人而结婚,并且用善良的 

的表述,“世界就是人,人的深处就是世界。 电认为 

举动——送水给卡西莫多——以德报怨,深深感动 

哲学应该表现关于人的真理。加缪则说“判断人值不 

了卡西莫多那个迟钝、枯寂的心灵,促成了其觉醒。 

值得活着,就是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以上这些话, 

冉阿让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塑造的改恶从善的理 

集中反映了存在主义如下的两个基本观点:第一,个 

想化英雄,体现了他主张的人性能够淘汰污秽而不 

人的存在是主体性的,一切其他存在都是从属性的, 

断自我完善的人道主义观点。而存在主义认为“人面 

世界上一切其他事物的存在都取决于个人的存在 

对着人的非人性”,人渺小孱弱、猥琐低能、微不足 

第二,世界其他事物的存在统一于个人的存在,个人 

道、人的存在不过是“荒诞”。在《恶心》中,萨特通过 

存在是世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他们强调,离开了个 

主人公罗康丹之口,宣称“人活在世界上是多余的”, 

人,世界上万事万物就失去了联系,就失去了统一, 

“永生永世都是多余的”,人不过是“一堆柔软的、怪 

就是~堆杂乱的、说不上是什么的东西,只有人的存 

模怪样的形体,乱七八糟,赤裸裸…一种可怕的猥 

收稿日期:2010—1】一24 

作者简介:马静(1986一),女,陕西澄城人,陕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 

54 ・ 

亵的赤裸”,“我们这些人都在这里又吃又喝来保存 

我们宝贵的生命,实际上我们没有、丝毫没有任何生 

存的理由”,人的存在无聊透顶,“一旦你认识到这一 

点,就会使你反胃,晕头转向,这就是恶心”。 

二、承——肯定“人”的自由选择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通过对意识的描述推 

论出人的绝对自由,把自由抬高到本体论的高度,提 

出“人就是自由本身”的观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 

道主义》中,萨特首先否定了上帝造人,进而否定先 

天的性善论和性恶论,从而推论出他的自由观,认为 

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本身。他认为人的存在 

先于人的本质,人应该勇敢地去设计自己的未来,自 

由地去创造自己的本质。他认为英雄和懦夫不是天 

生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 

英雄。”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是这样阐述的: 

首先,由于人是绝对自由的,不被任何东西限制 

和决定,也不能依赖于任何东西,他只能而且必须依 

靠自我选择才能存在:必须自己谋划未来,自己设计 

自己,通过自我选择才能确定自己的本质。《墙》中的 

伊比埃塔选择过宁死不屈,也选择了玩弄敌人,出于 

保护的心理却造成了实际上出卖战友的举动,他的 

本质就是4tg的一系列自由选择决定的结果。《禁闭》 

中的三个鬼魂之所以堕入地狱,就是因为他们生前 

选择了“恶”,选择了犯罪。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 

他们用自己的自由意志,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定 

了他们“恶”的行为和本质。 

其次,正因为人是绝对自由的,任何东西都限制 

不了他的自由选择,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 

责,因为只有他才能对自己的未来作出定夺。而且, 

他应该知道,4tg:f:模铸自己时,也模铸了他人,因为 

他在选择时,“总是在创造一种我希望人人都如此的 

人的形象”,不然就会给别人造成不良影响。在加缪 

的《客人》中,校长达鲁在决定要罪犯自己选择自己 

生活之路的时候,他实际上也为罪犯做出了选择。罪 

犯最后选择了死亡,选择勇敢地承担自己的罪行,而 

不是满怀恐惧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虽然存在主义也肯定人的自由选择,但这与人 

道主义的自由选择还是有区别的。前者的“自由”不 

过是人处于荒诞的境地中被迫作出的进退两难的选 

择,它实际上意味着“选择的自主”而已,萨特还说 

“它毫无支撑点”,“一切都没有根据”,只能“听凭自 

己的本能”去选择,反正都要受制于荒诞的命运。后 

者却是一种理性的行动,比如卢梭说“自由即能够用 

自己的力量满足自己的需要”,弥尔顿也说“真正的 

自由和理性是.双胞胎”。 

三、转——“世界虚无。人生荒诞” 

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也是荒 

诞的。“人与世界的遭遇中便会产生荒诞”,从存在主 

义的角度看,荒诞是社会、自然和人之间矛盾的必然 

产物,因此人对现实充满恐惧,最严重的是人的存在 

本身具有了根本的荒诞性,不仅世界不合理,而且存 

在本身也变得毫无理由r。 

在萨特的《墙》中,主人公伊比埃塔无疑就生活 

在荒诞的世界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以及必死的 

命运,他宁死不屈,主观上处之泰然,并且以玩弄的 

心态说战友格里藏在墓地里。他清楚格里躲在郊外 

的兄弟家,料想敌人在墓地搜索之后肯定暴跳如雷。 

然而事实是敌人在墓地里找到了格里,伊比埃塔却 

从鬼门关逃了出来。等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禁不住 

“狂笑起来,笑声如嚎哭一样凄厉”。他本意是牺牲自 

己,保护同志,结果却是出卖了同志,变成了“叛徒”, 

整个斗争过程一下子失去了意义,变得不可理喻。面 

对死亡,一切信仰都不再具有意义,他不供出格里, 

不是因为“友谊”,起先是觉得格里对西班牙“更有 

用”,随后又认为这仅仅是由于他的“固执”,因为一 

个人的生命并不比另一个人的生命更有价值,即使 

是生命本身也不值得过分留恋,生命终究是要消亡 

的。4tg由此破了生与死 ‘墙”,玩笑成了事实,合理 

的推断成了荒谬的现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由于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生 

死,人生就是一种向死的被动存在;并且人与人之间 

互相视为“对象物”,“他人即地狱”,所以人与人之间 

的沟通是不可能的,世界是荒诞的。而传统的人道主 

义虽然也发现了人和环境的矛盾,但更多的是看到 

人和环境的一致,即人能适应环境,支配环境,比如 

洛克所 ‘人能君临自然”,雪莱的“支配自然该是人 

天赋的特性”。在人际关系方面,传统的人道主义强 

调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一致,至少是可以达到和谐一 

致,正如蒲伯所说:“爱自我和爱社会合而为一。”英 

国作家亨利・葛罗夫也说,“人性有两条行动准则:爱 

己并爱人。一条叫人不忘一己的利益,另一条叫人竭 

力扶助追求一己利益的4tg人。”甚至车尔尼雪夫斯基 

都倡导“合理的利己主义”,说“只须稍加留意那些表 

现为大公无私的行为和感情,我们便可以看到,它们 

的基础依然是那种关于个人利益、个人快乐、个人福 

利的思想,即依然是称作利己主义的情感。” 

121t、合——“行动”的重要性,置之死地而 

后生 

存在先于本质,因此人的本质要由自己的行动 

来决定,正如萨特所 ‘现实只存在于行动之中”。一 

个人,不是别的,只是自我设计,只存在于自我实现 

的过程中,除了全部行动,除了生命,就一无所有。这 

种“行动”观念促使人们敢于谋划自己的未来,即使 

面对着荒诞的世界和渺茫的前途,总要迈出一步,是 

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和“置 

之死t,g而后生”的英雄主义。在加缪的《西西弗斯神 

话》中就表现了这种行动的观点。西西弗斯是希腊神 

话传说中的科林斯王,死后降入地狱,天帝罚他推一 

块巨石上山,每当快要到达山顶时巨石便滚落下来, 

如此反复。西西弗斯知道自己面对的荒诞的现 

实——永远不能成功,但他没有停止,而是反复推 

石,用自己的行动勇敢地挑战这种无理性的惩罚。虽 

然到头来徒劳无功,但是西西弗斯进行的挣扎和反 

抗却有着行动的意义——过程远比(下转第73页) 

. 

55 . 

究所设计了《云南拉祜族文字方案》之后,广大拉祜 

口碑文学中,还是在其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迁徙史 

族人民积极学习自己的母语,并结合原先的口头文 

《根古》中,拉祜族人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扎迪和娜迪 

学、创世史诗、宗教信仰,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语言 

是从葫芦里生出来的,并认为“厄莎”神乃万物缔造 

和文字。在此期间,党和政府也出台各种措施,帮助 

者。有着这些共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基于这种 

和扶持广大拉祜族人民学习拉祜语,为拉祜语的繁 共同的族群文化认同,他们才认为同属于一个族群。 

荣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从社会历史条件来 

因此,族群认同的表层特征是该族群的语言亲近感, 

看的。从语言的本体状态来看,拉祜语由原来没有文 而族群的深层特征是该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其外在 

字到现在发展成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众 

表现形式是该族群的语言活力度。 

所周知,语言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现象,它无时无 

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始终与其它语言或文化发生交 

参考文献: 

融。但是让我们感到疑惑的是,在人类语言发展的历 

[1]张海洋.浅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族群认同与跨文化相同 

史长河中,为什么有些语言如流星般消逝,而有些语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言却不断发展壮大,且特色更加鲜明,语言更具活 

[2]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力?拉祜语的发展便是一个例证。笔者认为,语言的 

1988(3). 

融合和文化的自觉(认同)是其活力之所在。从拉祜 

[3]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评述[J].兰州学报,2005(4). 

语新词(Ca net bur采访)、(tiet ni测量)、(mid 

[4]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M].民族研究,1995. 

qhad个体)来看,外来词主要来自汉语、傣语、缅甸 

[5]扎拉.拉祜语基础教程[蝴.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语、英语,如汉语(锁shawd)、傣语(hed学习)、英语 

[6]黄勇.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Amilliqkal美国)、缅甸语(dat电)。拉祜语能够 

2007(3). 

保持其活力的一个原因,即保持母语词汇的新造能 

[7]戴庆厦,田静.濒危语言的语言状态——仙仁土家语个案研 

力,同时借用外来词汇来丰富本族语的表达能力。当 

究之二[J].思想战线,2003(5). 

然,最重要的是有不断持续传承这种语言的族群主 

体的存在。 

(责任编校:王琪玖) 

如果说一个族群的语言在相互接触中,不断吸 

纳其他语言来增强其活力,那么该族群文化的自觉 

(认同)才是其族群根基之所在。无论是在拉祜族的 

(上接第55页)结果重要的多。 

的挣于L。 

另外在《鼠疫》中,当奥兰的一所城市突然暴发 总的来说,存在主义有继承人道主义的方面,尤 

了鼠疫,灾难来临之后,很多人失去了自主,他们把 其是二战后,存在主义者的著作和言论越来越带上 

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希望能够有上帝出来拯救他 明显的人道主义色彩。他们开始强调“博爱”,要求 

们。而里厄医生则站出来告诉大家,根本没有什么救 “所有人的团结”;他们提出“尊重别人的自由”,提出 

世主,人最后只能自我拯救,只有具有自我意识和敢 

“保卫一切人的自由”;强调对社会的责任,如萨特所 

于担当的人才能拯救自己,拯救城市。里厄医生就是 说,“人注定是自由的,因而他肩负着整个世界的重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范,他把死视为一种体验和认 担;他要对世界,也要对作为存在方式的自己负责”。 

识,在死亡意识中感受到一切皆空,唯有自己是真实 存在主义以关注人为起点,肯定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的,进而使自己摆脱世俗关系的束缚,把自己与他 指出世界的荒诞,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尤其是行动, 

人、社会区别开来,从而避免了麻木不仁和沉沦。他 使得拥有自由选择权利的人,能够直面眼前的荒诞 

用自己的行动把死亡引向最终超越的不可能,把死 世界,以最后的归宿“死”为前景来作为自我实现的 

亡视为实现人生必不可少的阶段,视为人的本质的 鞭策,重新发现生命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因为在死亡 

最终实现加以承受,就真正形成了对死-r_2的“自由” 面前,人只能背水一战,才能开辟出真正的生存之 

和“自觉”,从而不再因为死而陷入极度的恐惧和焦 

地,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存在主义中 

虑中,而是去正:规死亡,把死亡自觉承受下来.,进一 

人道主义色彩的最闪光之处。 

步用行动自由地展现人生的各种可能性,自由地选 

择自己富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行动”是存在主义中不可或缺的人道主义内 

f1]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涵。人道主义十分重视行动,启蒙运动以后尤其明 

2005 

显。伏尔泰说,“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象火光总是向 

f2]萨特.存在与虚无[M].上海 三联出版社,2007 

上腾,石头总往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 

他并不存在。”不过,人道主义的行动是相信有志者 

(责任编校:赵润利) 

事竟成,而存在主义的行动有时候表现出一种无望 

・ 

73 ・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