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发(作者:廉恬谧)
兄弟之间情深谊长 艰辛创建大生三厂
海门市张謇研究会 施耀平 徐晓石
张詧为张謇之叔兄,1851年生于海门长乐镇,长张謇二岁,世称张三先生。今年是其诞辰160
周年。
张詧幼年与张謇一同拜师读经,学业也不错。后因家境拮据,其母金氏病重之际嘱曰:“人子当
先知服劳,汝父辛苦,无有替者,汝兄弟可一人读书,一人治生产”。 张詧仁爱明义,为保四弟继
续读书,主动作出牺牲,废学业治生计。[1]
张家是步商兼薄有田产,张詧既读过书,又早早操持生计,又务农又经商,生活铸就了他能写
会算,踏实能干的品质。1883年又被张謇荐往吴长庆营赴朝鲜任军中帮办,更练就了他出色的办
事能力。[2]1883年张詧在张謇资助下由捐纳入士得花翎五品衔知县,[3]后来历任江西贵溪、
宜春、东乡知县等职,因政绩卓著,受到上谕嘉奖。可见张詧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能干人物。张謇
实业做大,亟需左臂右膀,几次促兄辞官回通协办实业。张詧上司舍不得放他,直到1902年这位
江西巡抚调粤,张詧才得以脱身辞官回乡。
张詧回到南通时,张謇已办成大生纱厂,并开创了通海垦牧公司为棉花原料基地,又举办了南
通师范学校,渐次展开他“父实业,母教育”的强国理想。此年大生厂创办董事沈敬夫因脚病辞职,
蒋书箴因中风辞世,他们留下的职责全由张詧一人兼任。时张謇名为大生厂总理,主要精力放在外
联和开拓上,张詧职务为协理,还同时兼任银钱、帐目、进出货、杂务等具体各职,除厂工归高清
管辖外,大生厂的全面管理协调和各具体部门的事务都压在张詧一个身上,而直至大生三厂创办之
前的1914年这13年间,大生一厂获利355万两,相当于原资本的3倍,其间于1907年还在启
东久隆镇办成了大生二厂,张詧又任大生二厂董事长。[4]可见其精力过人,能力超群。
关于创办大生第三纺织厂,由张謇与张詧商议共同决策,张詧受张謇全权委托,历时八年创建
成功。
动议 大生一厂创办成功以后,就有上海商人朱幼鸿等拟在海门设立纱厂。张謇以“百里之内
不得重设纺厂”为提案,禀请官府不予批准。,后来大生一厂,工厂盈利可观,仅1913年就获利
36.8万两。而且弟兄俩沿海垦荒植棉亦已不下五六十万亩。棉源充裕,通海乡民喜用机纱织布,供
不应求。张詧说:“海门者,通崇中间空气吸嘘之地也,置而不营,不足以发展地方之实业,犬不足
为两厂收指臂相使,胶背相顾之益。故由两厂挈合组,就海门县常乐镇南,水陆交便之地设立第三
纺厂,为两厂合营,无戾于相距百里之原案。”[5]筹划创办大生三厂,设立地点有郑州与海门之
研究,郑州虽为产棉之地,但出于企业竞争,发展之考虑,出于弟兄俩的家乡情结,最终选址定在
海门县常乐镇南陈仓球湾。1913年张謇由杨梅汀、陈芳伯陪同视察厂基,当年这里茫茫一片农田,
没有村镇,但青龙河穿此而过,北通四甲运盐河,南抵长江,向西15华里,为海门县城,棉花和
纱布代销两便。于是就拍板定下。
启动 1913年10月至1915年9月张謇赴北京出任民国政府农商总长。公历1914年底1915
初,张謇南下回家过年,与张詧商定启动大生三厂建设。首先召开大生一、二两厂临时股东大会,
动员集资。只有取得股东支持后方可向省、部呈文备案,张謇本想亲临会议,“为诸君披沥陈说,会
有采薪之有(生病。作者注),不能莅会……谨请叔兄代表与诸君握手,一切由叔兄代陈。诸君幸辱
教子,不胜大愿。”[6]过了春节张謇回京赴任,创建大生三厂由此启动,并委托张詧领衔操办。
动手 张詧是办实事之人,作风雷厉风行,1915年初,春节一过,他就上报了《创设大生三
厂 禀请立案稿》,恳请省、部批准成立大生三厂,同时他又是个心细之人,仔细斟酌拟就了《大生
三厂招股启并简章》,对厂名、厂址、股额、息率、利润分配、纳税、用人、附则等十个方面作了详
尽切实设想汇报,江苏省巡按使公署见里当今农商总长之兄申办企业,不敢怠慢,1月23日便批下
来,“准予备案,并饬海门县知事保护矣。“北京农商部1915年1月28日下163批文,不但批准
快而且提出了股息余利等细节的修改意见,盖出自张謇总长之意。[7]
早在省、部批准之前,张謇因在北京任职,张詧就着手做创建大生三厂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征
地和规划。张詧于1914年在海门常乐南湾购地621余亩,规划一半建厂区,一半建三厂镇区。1915
年初省部批文下来,张詧即派海门下沙曹家镇人郁芑生去英国麻风好华特纺纱机3万锭,迭更生布
机200台,1000匹兰开夏蒸汽引擎1台,以及发电机等附属设备。[8]张詧要求所订机器必须是
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设备,“全厂规划,就一、二厂之老式加以改良而订。凡前此经验觉有局促
难以舒展之处,均廓而大之,俾适于用。意在他日修理上,扩张上可以省却许多手续,有一劳永逸
之美,无枝枝节节之嫌,犹人家之治产,取其久长受用者也。“[9]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张詧
对建造大生三厂的规划,仍感觉到他是创建现代化企业的大手笔,实践证明,大生三厂增加到纱锭
近10万锭,布机近2千台,厂区空间仍绰绰有余。
由于时代在前进,张詧在大生三厂招股上也较张謇大生一厂集股有所创新,大生一厂由官商合
股,商股也仅限于几个董事,而大生三厂拓股“规银120万圆,每股100圆,共1万2千股。通
崇两厂及两厂旧股东认入三千股,不足则由发起人分任招集。新股款分两期缴足。先缴五成,由收
股处给予收据、清缴之日,换填股票息折。收股期以厂工告竣日截止……。“[10]张詧的这种做法
说明:大生三厂的股份纯属商股,先由通崇两厂公款入股若干,又照顾两厂老股东冗入若干,其余
就由发起人向社会广泛招集。为了减轻入股入负担,张詧决定先让他们缴五成,待厂建成,其余五
成缴清。俗话说,见了兔儿才撒鹰,正是这一着使大生三厂投股人大为轻松放心,认股者踊跃。
张謇对此做法大为欣赏,他说:“今通崇两厂可各认20万两,两厂股东之最热心者交独认20
万两。但得各股东更分认20万两,则视所约之足数已得四分之三,便可刻定、备料、兴工建筑。“[11]
动静 大生三厂的创建也并非一帆风顺。征地、申办、集股、规划、订机诸事俱备,只等一声
号令,即可破土动工。哪知世界上闹出一些意外的动静来。1915年申办前后,国内纱布市场一片
向好,其机遇来自于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无暇与顾,给中国民族工业一个发展的空
隙。但张詧所订立英国纱机亦因战争不能如期交货,大生三厂的建设也就搁置起来。这一仗一直打
到1919年(我国爆发五.四运动这一年),张詧到英国工厂恢复原状,立即部署开工建筑。又派人
去英国增订纱机6000锭,布机400台,而此时的价格较战前涨了二三倍,一向精打细算的张詧叹
道:“此亦时会所趋,无可如何者也。”
1920年底大生三厂土建告成,开始安装机器。而此次机器交货之零碎滞缓,颠倒错乱,尤为
从事所未存。庚申秋季,锅炉先到,冬季引擎缓到,而总水门管独缺,即产酉(1921年)八月方
克抵厂……即于纱机,则一部一交,一芝亦一高,有钢丝东而缺清花,有粗纱车而缺棉条,难以衔
接,棘手十分,与昔日之一万锭或数万锭尽一次交员迥异。“[12]机器交货如此,安装上又给张詧
出了一道更大的难题。1920年经上海慎昌洋行介绍,聘请以惠灵顿为首的几个英国工程师到三厂,
因招待所未竣工,张詧便把他们安置到自己家中,每日美酒佳肴,热情接待,但洋工程师还提出了
许多苛刻要求,有些一时难办,他们便拂袖而去,再不业三厂。幸而早在1913年张謇创办了”南
通纺织专门学校“,培养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张詧与张謇商量,决定大生三厂的机器安装和调试
由纺样毕业生马季漠、开石国等6人为骨干,另抽调资生铁厂和大生一厂的技术工人组成安装队伍。
在零件零碎混乱,设备比大生一厂先进的巨大困难面前,这些中国第一批纺织技术工人攻克了一道
道难关,夜以继日,终于不负众望,把这套世界先进的纺机安装调试成功,于1921年9月初10
开车成功。张詧在创建大生三厂战役中打胜了一个硬仗。
动土 设备上出现的这些动静是张詧打造大生三厂过程中的一个插曲,大生三厂真正破土动工,
是在1919年7月,土建结束于1920年12月,仅用18个月时间便在一片农田上矗起了一座现代
化工厂,据张詧报告说,统计所建大小房屋2365间,车间、宿舍、办公室、仓库、门房、警卫室
等无不考虑周全。三厂生产管理、生活、安全各项功能全部到位,可以想见张詧的心思多么慎密,
并为此倾注多少巨大的心血。不仅如此,张詧办事的精明和效率也是令人钦佩的,他说:“白甲寅民
辛酉(1914-1921)经历八载。其初购地订机,用款大丰由调汇而来,折息之数近18万两,股款
官利计19万5千余两。以回息租余各项相抵,开办费净支15万7千余两,其属于副食、杂用、津
贴、应酬、警队各项开支者,不足5万两也。”而“欧战之后,外国材料莫不信于曩昔,我国生活
程度日示,物价腾贵,人工大昂,决非一二厂建筑时可比。”[13]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能看到当年
创建大生三厂时的张詧是一个多么廉洁、精明、强干之人。
张詧创建大生三厂就象指挥一场战役的大将,他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厂房机器等工厂内部建设,
他还把目光投身工厂的外部环境,他说:“工厂营业,莫次于运输便利。茅镇为销纱之地,距厂十五
里,无河通之,不便孰甚,其时海门水利会倡议开河,而苦费无着。本厂因势利导允为垫款。1919
年10月兴工,翌年3月河成,而滨河之马路亦成,近来本厂送纱赴市销售一小时即可达矣。”垫款
不等于出资,日后仍由海门水利会还钱,张詧的贡献在于抓住机遇,大将风度,果断决策,促成地
方和企业双赢。海门四甲坝到青龙港的青龙河。河道淤塞弯曲,水小混浊,不利于大生三厂的原棉
运输和锅炉用水,张詧也采用垫款的方式疏漫了青龙河,并在青龙港建成船闸一座,他说:“水涸港
淤,引擎有停车三虞。故垫款建设船闸一座,对外虽云便利行旅,其实则供给引擎之所需而已。“当
年的大生三厂建设真是一场大兴土木的大战役,厂房在建设,机器在安装,厂河在开挖,茅镇在工
厂的河道马路也在动工。四甲到青龙的河道在疏峻,会云闸在建造,港口码头黄砂石子水泥、钢筋、
机器设备堆积如山,各个工地人山人海,热火朝天,而这场战役的前线总指挥张詧没有被这番热闹
景象所陶醉,他创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工厂便把目光冷静地投身世界,“时闻欧美大工厂多获轻便铁
道之利者。为促工程之速峻,得永远之传输起点,计议再三,不得已,遂有轻便铁路辅设。”这段铁
路本来计划南起青龙港,北至四扬坝,集股筹建一个铁路运输公司,因岁歉未集款,只修建了青龙
港到厂区的3公里多的铁路,引进英国产小火车头一个及多节货车厢,于1919年修成通车。[14]
从此海门上空有了三种汽笛声:青龙港至上海的轮船汽笛声,大生三厂的上工汽笛声和小火车的汽
笛声,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在张詧手上历时八年终于大功告成,把海门社会的现代化大大地向前进了
一步。
动情 大生三厂于1921年9月初10开车出纱,张詧被推为董事长。当时仅纺八千锭,但由
于机器新,装车得法,高度合格,所纺之纱色白匀洁,产量又高,照例初次开盘价格应稍低一些,
以图打开销路。但大生三厂的三星牌机纱一出现在上海市场即以质佳而抢手,买户不惜增价以求,
反较老厂每箱多买了10元。1922年4月18日大生三厂开创之会,张詧向股东们作创办以过情形
报告,得到股东们的高度认可,有12名股东提议:“本厂由1914年创办以迄今日,历经八载。退
公及公事同人异常辛苦,而未受分文之益,今届观成,应如何酬报?”全体通过酬报退公二万元。
各办事出力人员请退公作主,公司再分别酬报。张詧对股东们的理解关爱深表感谢,但他也和张謇
一样有创办实业服务于社会的高尚境界,他当场动情地表示:公司刚成立毫无成绩,金融不振,待
有盈余再议。他本人不过薄尽绵力,至于办事同人辛苦,请给他们酌量报酬。股东们坚持酬报,张
詧推却不过,最后把其中14560两拨给第二养老院(即常乐镇老人院),7061.6两分配给工程办事
诸君,既照顾到办事同人历年的辛勤付出,又为公司省了这笔钱,他自己分文未取。[15]
大生三厂开纺以后,国内棉纺业的黄金时期已过,西方列强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国内军阀连
年混战,风涝旱灾导致棉花歉收,形成纱贱花贵的倒挂,很根奇紧,公司运转十分困难,幸赖董事
长张詧多方调汇,及时购花,在老厂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三厂还略有盈余,张詧对企业加强管理,
对公司职员严格要求,严爱分明。他在1922年发表“对于责备者之感言”,重申:“今年起,凡养
资业同人,自总理以次,与豫生,大同,万生,通泰往来不得逾千,皆用实在抵押品。(防止经理、
职员自作主张借款于上述盐垦公司。作者注)不如此不得谓之有效,各经理负其责任。愚兄北与实
业诸君子患难相处,不得不有切实之通告,以示之儆戒。”他在1921年8月“通告各公司同人”中
提出“隶吾实业范围者,今与谆约,不得营交易所之买卖,如不听劝戒,无论何人概予解职。此皆
防患未然,即所以爱诸君处,幸毋玩忽,特此通告。”他把工厂管生产,交易所管供销,职权分清,
防小工厂经理自销产品,以权谋私。他这番通告有爱护下属,预防腐败发生的一片苦心和爱心。[16]
可以说张詧在一位精明强干的企业家的外表下,藏有一颗爱国爱人的儒家长者之心。
张詧最后一次出现在大生三厂董事会上是1927年7月29日。当初1923年大生三厂以工厂为
押白永聚钱庄借70万两,钱庄派费姜本为经理大生三厂的生产经营就奖行经理负责制,张謇退居
幕后。1926年张謇逝世后,大生一、二厂以张考若为董事长,1927年张詧避战乱先住大道后移居
上海,此后大生一、二、三厂召开董事职席会议,张詧均未出席,由张考若为代表,到1931年张
考若被先为大生一、二、三厂董事长。张詧彻底退出大生集团管理层,于1939年1月26日在上
海寓所逝世。终年88岁。[17]
张謇晚年总结说:“謇之詧元以致其深,詧之謇之以致其大”[18]张謇这番话是十分深刻精当
的,一方面张謇依赖张謇的精明强广把实业强国,教育强国的事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张詧在张謇这
面大旗下才华得以施展,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核心是兄弟俩情同手足,志同道合,同声相应,同气
相求,互为依靠,突出的是叔兄张詧是张謇伟业中一位特别能战斗的主力大将。
让我们永远记住先贤张詧的业绩和他的风采!
2011.9.17三稿于海门
注释:
[1]《张謇的道德人格》吕安著 第156页
[2]《张謇先生年谱》 庄安飞著 第72页
[3]《张謇先生年谱》 庄安飞著 第72页
[4]《大生三厂的技术进步推动了海门的近代化》陆仰渊 徐文明著 《第五届比赛国际马术
研讨会议文集》第226页
[5]《大生工厂拈胶启并简章》张謇著《大生纺织公司年鉴》第144页
[6]《致通、崇两厂临时股东会公启》张謇著《大生纺织公司年鉴》第186页
[7]《创设大生三厂,禀请主案稿》、《大生三厂招股启并简章》 作者张謇 见《大生纺织公
司年鉴》第143页、144页
[8]同[4]张337页
[9]《大生三厂创办经过情形扣告书》张謇著《大生纺织公司年鉴》第165页
[10]同[5]
[11]同[6]
[12]同[9]第166页
[13]同[9]第166、167页
[14]同[4]第230页
[15]《海门大生第三纺织公司档案解绩》江苏社会科学院 顾红瑞《第五届张謇国际研讨会
论文集》第289页
[16]同[15]
[17]《大生纺织公司年鉴》第128页
[18]同[1]第158页
2024年6月2日发(作者:廉恬谧)
兄弟之间情深谊长 艰辛创建大生三厂
海门市张謇研究会 施耀平 徐晓石
张詧为张謇之叔兄,1851年生于海门长乐镇,长张謇二岁,世称张三先生。今年是其诞辰160
周年。
张詧幼年与张謇一同拜师读经,学业也不错。后因家境拮据,其母金氏病重之际嘱曰:“人子当
先知服劳,汝父辛苦,无有替者,汝兄弟可一人读书,一人治生产”。 张詧仁爱明义,为保四弟继
续读书,主动作出牺牲,废学业治生计。[1]
张家是步商兼薄有田产,张詧既读过书,又早早操持生计,又务农又经商,生活铸就了他能写
会算,踏实能干的品质。1883年又被张謇荐往吴长庆营赴朝鲜任军中帮办,更练就了他出色的办
事能力。[2]1883年张詧在张謇资助下由捐纳入士得花翎五品衔知县,[3]后来历任江西贵溪、
宜春、东乡知县等职,因政绩卓著,受到上谕嘉奖。可见张詧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能干人物。张謇
实业做大,亟需左臂右膀,几次促兄辞官回通协办实业。张詧上司舍不得放他,直到1902年这位
江西巡抚调粤,张詧才得以脱身辞官回乡。
张詧回到南通时,张謇已办成大生纱厂,并开创了通海垦牧公司为棉花原料基地,又举办了南
通师范学校,渐次展开他“父实业,母教育”的强国理想。此年大生厂创办董事沈敬夫因脚病辞职,
蒋书箴因中风辞世,他们留下的职责全由张詧一人兼任。时张謇名为大生厂总理,主要精力放在外
联和开拓上,张詧职务为协理,还同时兼任银钱、帐目、进出货、杂务等具体各职,除厂工归高清
管辖外,大生厂的全面管理协调和各具体部门的事务都压在张詧一个身上,而直至大生三厂创办之
前的1914年这13年间,大生一厂获利355万两,相当于原资本的3倍,其间于1907年还在启
东久隆镇办成了大生二厂,张詧又任大生二厂董事长。[4]可见其精力过人,能力超群。
关于创办大生第三纺织厂,由张謇与张詧商议共同决策,张詧受张謇全权委托,历时八年创建
成功。
动议 大生一厂创办成功以后,就有上海商人朱幼鸿等拟在海门设立纱厂。张謇以“百里之内
不得重设纺厂”为提案,禀请官府不予批准。,后来大生一厂,工厂盈利可观,仅1913年就获利
36.8万两。而且弟兄俩沿海垦荒植棉亦已不下五六十万亩。棉源充裕,通海乡民喜用机纱织布,供
不应求。张詧说:“海门者,通崇中间空气吸嘘之地也,置而不营,不足以发展地方之实业,犬不足
为两厂收指臂相使,胶背相顾之益。故由两厂挈合组,就海门县常乐镇南,水陆交便之地设立第三
纺厂,为两厂合营,无戾于相距百里之原案。”[5]筹划创办大生三厂,设立地点有郑州与海门之
研究,郑州虽为产棉之地,但出于企业竞争,发展之考虑,出于弟兄俩的家乡情结,最终选址定在
海门县常乐镇南陈仓球湾。1913年张謇由杨梅汀、陈芳伯陪同视察厂基,当年这里茫茫一片农田,
没有村镇,但青龙河穿此而过,北通四甲运盐河,南抵长江,向西15华里,为海门县城,棉花和
纱布代销两便。于是就拍板定下。
启动 1913年10月至1915年9月张謇赴北京出任民国政府农商总长。公历1914年底1915
初,张謇南下回家过年,与张詧商定启动大生三厂建设。首先召开大生一、二两厂临时股东大会,
动员集资。只有取得股东支持后方可向省、部呈文备案,张謇本想亲临会议,“为诸君披沥陈说,会
有采薪之有(生病。作者注),不能莅会……谨请叔兄代表与诸君握手,一切由叔兄代陈。诸君幸辱
教子,不胜大愿。”[6]过了春节张謇回京赴任,创建大生三厂由此启动,并委托张詧领衔操办。
动手 张詧是办实事之人,作风雷厉风行,1915年初,春节一过,他就上报了《创设大生三
厂 禀请立案稿》,恳请省、部批准成立大生三厂,同时他又是个心细之人,仔细斟酌拟就了《大生
三厂招股启并简章》,对厂名、厂址、股额、息率、利润分配、纳税、用人、附则等十个方面作了详
尽切实设想汇报,江苏省巡按使公署见里当今农商总长之兄申办企业,不敢怠慢,1月23日便批下
来,“准予备案,并饬海门县知事保护矣。“北京农商部1915年1月28日下163批文,不但批准
快而且提出了股息余利等细节的修改意见,盖出自张謇总长之意。[7]
早在省、部批准之前,张謇因在北京任职,张詧就着手做创建大生三厂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征
地和规划。张詧于1914年在海门常乐南湾购地621余亩,规划一半建厂区,一半建三厂镇区。1915
年初省部批文下来,张詧即派海门下沙曹家镇人郁芑生去英国麻风好华特纺纱机3万锭,迭更生布
机200台,1000匹兰开夏蒸汽引擎1台,以及发电机等附属设备。[8]张詧要求所订机器必须是
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设备,“全厂规划,就一、二厂之老式加以改良而订。凡前此经验觉有局促
难以舒展之处,均廓而大之,俾适于用。意在他日修理上,扩张上可以省却许多手续,有一劳永逸
之美,无枝枝节节之嫌,犹人家之治产,取其久长受用者也。“[9]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张詧
对建造大生三厂的规划,仍感觉到他是创建现代化企业的大手笔,实践证明,大生三厂增加到纱锭
近10万锭,布机近2千台,厂区空间仍绰绰有余。
由于时代在前进,张詧在大生三厂招股上也较张謇大生一厂集股有所创新,大生一厂由官商合
股,商股也仅限于几个董事,而大生三厂拓股“规银120万圆,每股100圆,共1万2千股。通
崇两厂及两厂旧股东认入三千股,不足则由发起人分任招集。新股款分两期缴足。先缴五成,由收
股处给予收据、清缴之日,换填股票息折。收股期以厂工告竣日截止……。“[10]张詧的这种做法
说明:大生三厂的股份纯属商股,先由通崇两厂公款入股若干,又照顾两厂老股东冗入若干,其余
就由发起人向社会广泛招集。为了减轻入股入负担,张詧决定先让他们缴五成,待厂建成,其余五
成缴清。俗话说,见了兔儿才撒鹰,正是这一着使大生三厂投股人大为轻松放心,认股者踊跃。
张謇对此做法大为欣赏,他说:“今通崇两厂可各认20万两,两厂股东之最热心者交独认20
万两。但得各股东更分认20万两,则视所约之足数已得四分之三,便可刻定、备料、兴工建筑。“[11]
动静 大生三厂的创建也并非一帆风顺。征地、申办、集股、规划、订机诸事俱备,只等一声
号令,即可破土动工。哪知世界上闹出一些意外的动静来。1915年申办前后,国内纱布市场一片
向好,其机遇来自于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无暇与顾,给中国民族工业一个发展的空
隙。但张詧所订立英国纱机亦因战争不能如期交货,大生三厂的建设也就搁置起来。这一仗一直打
到1919年(我国爆发五.四运动这一年),张詧到英国工厂恢复原状,立即部署开工建筑。又派人
去英国增订纱机6000锭,布机400台,而此时的价格较战前涨了二三倍,一向精打细算的张詧叹
道:“此亦时会所趋,无可如何者也。”
1920年底大生三厂土建告成,开始安装机器。而此次机器交货之零碎滞缓,颠倒错乱,尤为
从事所未存。庚申秋季,锅炉先到,冬季引擎缓到,而总水门管独缺,即产酉(1921年)八月方
克抵厂……即于纱机,则一部一交,一芝亦一高,有钢丝东而缺清花,有粗纱车而缺棉条,难以衔
接,棘手十分,与昔日之一万锭或数万锭尽一次交员迥异。“[12]机器交货如此,安装上又给张詧
出了一道更大的难题。1920年经上海慎昌洋行介绍,聘请以惠灵顿为首的几个英国工程师到三厂,
因招待所未竣工,张詧便把他们安置到自己家中,每日美酒佳肴,热情接待,但洋工程师还提出了
许多苛刻要求,有些一时难办,他们便拂袖而去,再不业三厂。幸而早在1913年张謇创办了”南
通纺织专门学校“,培养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张詧与张謇商量,决定大生三厂的机器安装和调试
由纺样毕业生马季漠、开石国等6人为骨干,另抽调资生铁厂和大生一厂的技术工人组成安装队伍。
在零件零碎混乱,设备比大生一厂先进的巨大困难面前,这些中国第一批纺织技术工人攻克了一道
道难关,夜以继日,终于不负众望,把这套世界先进的纺机安装调试成功,于1921年9月初10
开车成功。张詧在创建大生三厂战役中打胜了一个硬仗。
动土 设备上出现的这些动静是张詧打造大生三厂过程中的一个插曲,大生三厂真正破土动工,
是在1919年7月,土建结束于1920年12月,仅用18个月时间便在一片农田上矗起了一座现代
化工厂,据张詧报告说,统计所建大小房屋2365间,车间、宿舍、办公室、仓库、门房、警卫室
等无不考虑周全。三厂生产管理、生活、安全各项功能全部到位,可以想见张詧的心思多么慎密,
并为此倾注多少巨大的心血。不仅如此,张詧办事的精明和效率也是令人钦佩的,他说:“白甲寅民
辛酉(1914-1921)经历八载。其初购地订机,用款大丰由调汇而来,折息之数近18万两,股款
官利计19万5千余两。以回息租余各项相抵,开办费净支15万7千余两,其属于副食、杂用、津
贴、应酬、警队各项开支者,不足5万两也。”而“欧战之后,外国材料莫不信于曩昔,我国生活
程度日示,物价腾贵,人工大昂,决非一二厂建筑时可比。”[13]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能看到当年
创建大生三厂时的张詧是一个多么廉洁、精明、强干之人。
张詧创建大生三厂就象指挥一场战役的大将,他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厂房机器等工厂内部建设,
他还把目光投身工厂的外部环境,他说:“工厂营业,莫次于运输便利。茅镇为销纱之地,距厂十五
里,无河通之,不便孰甚,其时海门水利会倡议开河,而苦费无着。本厂因势利导允为垫款。1919
年10月兴工,翌年3月河成,而滨河之马路亦成,近来本厂送纱赴市销售一小时即可达矣。”垫款
不等于出资,日后仍由海门水利会还钱,张詧的贡献在于抓住机遇,大将风度,果断决策,促成地
方和企业双赢。海门四甲坝到青龙港的青龙河。河道淤塞弯曲,水小混浊,不利于大生三厂的原棉
运输和锅炉用水,张詧也采用垫款的方式疏漫了青龙河,并在青龙港建成船闸一座,他说:“水涸港
淤,引擎有停车三虞。故垫款建设船闸一座,对外虽云便利行旅,其实则供给引擎之所需而已。“当
年的大生三厂建设真是一场大兴土木的大战役,厂房在建设,机器在安装,厂河在开挖,茅镇在工
厂的河道马路也在动工。四甲到青龙的河道在疏峻,会云闸在建造,港口码头黄砂石子水泥、钢筋、
机器设备堆积如山,各个工地人山人海,热火朝天,而这场战役的前线总指挥张詧没有被这番热闹
景象所陶醉,他创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工厂便把目光冷静地投身世界,“时闻欧美大工厂多获轻便铁
道之利者。为促工程之速峻,得永远之传输起点,计议再三,不得已,遂有轻便铁路辅设。”这段铁
路本来计划南起青龙港,北至四扬坝,集股筹建一个铁路运输公司,因岁歉未集款,只修建了青龙
港到厂区的3公里多的铁路,引进英国产小火车头一个及多节货车厢,于1919年修成通车。[14]
从此海门上空有了三种汽笛声:青龙港至上海的轮船汽笛声,大生三厂的上工汽笛声和小火车的汽
笛声,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在张詧手上历时八年终于大功告成,把海门社会的现代化大大地向前进了
一步。
动情 大生三厂于1921年9月初10开车出纱,张詧被推为董事长。当时仅纺八千锭,但由
于机器新,装车得法,高度合格,所纺之纱色白匀洁,产量又高,照例初次开盘价格应稍低一些,
以图打开销路。但大生三厂的三星牌机纱一出现在上海市场即以质佳而抢手,买户不惜增价以求,
反较老厂每箱多买了10元。1922年4月18日大生三厂开创之会,张詧向股东们作创办以过情形
报告,得到股东们的高度认可,有12名股东提议:“本厂由1914年创办以迄今日,历经八载。退
公及公事同人异常辛苦,而未受分文之益,今届观成,应如何酬报?”全体通过酬报退公二万元。
各办事出力人员请退公作主,公司再分别酬报。张詧对股东们的理解关爱深表感谢,但他也和张謇
一样有创办实业服务于社会的高尚境界,他当场动情地表示:公司刚成立毫无成绩,金融不振,待
有盈余再议。他本人不过薄尽绵力,至于办事同人辛苦,请给他们酌量报酬。股东们坚持酬报,张
詧推却不过,最后把其中14560两拨给第二养老院(即常乐镇老人院),7061.6两分配给工程办事
诸君,既照顾到办事同人历年的辛勤付出,又为公司省了这笔钱,他自己分文未取。[15]
大生三厂开纺以后,国内棉纺业的黄金时期已过,西方列强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国内军阀连
年混战,风涝旱灾导致棉花歉收,形成纱贱花贵的倒挂,很根奇紧,公司运转十分困难,幸赖董事
长张詧多方调汇,及时购花,在老厂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三厂还略有盈余,张詧对企业加强管理,
对公司职员严格要求,严爱分明。他在1922年发表“对于责备者之感言”,重申:“今年起,凡养
资业同人,自总理以次,与豫生,大同,万生,通泰往来不得逾千,皆用实在抵押品。(防止经理、
职员自作主张借款于上述盐垦公司。作者注)不如此不得谓之有效,各经理负其责任。愚兄北与实
业诸君子患难相处,不得不有切实之通告,以示之儆戒。”他在1921年8月“通告各公司同人”中
提出“隶吾实业范围者,今与谆约,不得营交易所之买卖,如不听劝戒,无论何人概予解职。此皆
防患未然,即所以爱诸君处,幸毋玩忽,特此通告。”他把工厂管生产,交易所管供销,职权分清,
防小工厂经理自销产品,以权谋私。他这番通告有爱护下属,预防腐败发生的一片苦心和爱心。[16]
可以说张詧在一位精明强干的企业家的外表下,藏有一颗爱国爱人的儒家长者之心。
张詧最后一次出现在大生三厂董事会上是1927年7月29日。当初1923年大生三厂以工厂为
押白永聚钱庄借70万两,钱庄派费姜本为经理大生三厂的生产经营就奖行经理负责制,张謇退居
幕后。1926年张謇逝世后,大生一、二厂以张考若为董事长,1927年张詧避战乱先住大道后移居
上海,此后大生一、二、三厂召开董事职席会议,张詧均未出席,由张考若为代表,到1931年张
考若被先为大生一、二、三厂董事长。张詧彻底退出大生集团管理层,于1939年1月26日在上
海寓所逝世。终年88岁。[17]
张謇晚年总结说:“謇之詧元以致其深,詧之謇之以致其大”[18]张謇这番话是十分深刻精当
的,一方面张謇依赖张謇的精明强广把实业强国,教育强国的事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张詧在张謇这
面大旗下才华得以施展,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核心是兄弟俩情同手足,志同道合,同声相应,同气
相求,互为依靠,突出的是叔兄张詧是张謇伟业中一位特别能战斗的主力大将。
让我们永远记住先贤张詧的业绩和他的风采!
2011.9.17三稿于海门
注释:
[1]《张謇的道德人格》吕安著 第156页
[2]《张謇先生年谱》 庄安飞著 第72页
[3]《张謇先生年谱》 庄安飞著 第72页
[4]《大生三厂的技术进步推动了海门的近代化》陆仰渊 徐文明著 《第五届比赛国际马术
研讨会议文集》第226页
[5]《大生工厂拈胶启并简章》张謇著《大生纺织公司年鉴》第144页
[6]《致通、崇两厂临时股东会公启》张謇著《大生纺织公司年鉴》第186页
[7]《创设大生三厂,禀请主案稿》、《大生三厂招股启并简章》 作者张謇 见《大生纺织公
司年鉴》第143页、144页
[8]同[4]张337页
[9]《大生三厂创办经过情形扣告书》张謇著《大生纺织公司年鉴》第165页
[10]同[5]
[11]同[6]
[12]同[9]第166页
[13]同[9]第166、167页
[14]同[4]第230页
[15]《海门大生第三纺织公司档案解绩》江苏社会科学院 顾红瑞《第五届张謇国际研讨会
论文集》第289页
[16]同[15]
[17]《大生纺织公司年鉴》第128页
[18]同[1]第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