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发(作者:江绮梅)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五篇)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精选篇1
景海鹏最初的梦想,是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小学五年级的他,因为个子
矮,只能做篮球队的.替补队员,给正式队员拎包。
“那时候心里委屈极了,”景海鹏说,但他不服输。于是,他借来一个篮球,篮
球是瘪的,篮筐是在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的,他不介意,只是没日没夜地练习。
努力终于换来了机会。在一次关键比赛中的最后时刻,景海鹏替换受伤的主力,
他一上场就迅速扭转落后7分的局势,还在最后时刻投出一记压哨球,绝杀对方。
从此,他就成为了篮球场上的主力,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航天员中的篮球“钢铁
前锋”。
那场比赛之后,景海鹏去供销社买东西,供销社阿姨对他说:“你不就是那个
‘海鸥五号’吗?球打得好,不收钱!”。
“那就像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景海鹏说,“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
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梦想成真的感觉,
原来这么好!”
梦想没有停止。高三那年,景海鹏在报栏看到了一张照片——一名叫张海鹏的飞
行员精神抖擞地站在一架战斗机旁边。海鹏,这个跟他同样名字、神采飞扬的飞
行员燃起他了对飞行的向往,他从此下定决心成为一名飞行员。
梦想却又一次遭到了挫折,第一次报考飞行员景海鹏落选了。但他怎么能服
输?“如果再考不上飞行员,我就不活了”,他对父母撂下这句话后,用一年的拼
命努力证明自己,如愿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在此后的训练生涯
中,景海鹏也从未松懈。
游泳是飞行员的必备技能。媒体报道称,在一次游泳考试前,中队长认为景海鹏
的动作达不到优秀水平,简单介绍游泳动作后,他让景海鹏自行练习。结果,景
海鹏在考试时候,一口气游了200米。
一天之前还不太会游泳的他,一夜之间就达到了优秀。景海鹏也由此获得了入伍
以来第一个嘉奖。
景海鹏妹妹景艳芳说:“哥哥虽然性格内向,但很倔强,凡事不服输,认准的事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经过不懈努力,景海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后来,
部队要在飞行员中招一批宇航员,景海鹏成为了第一批入选者。
从此飞天成为了景海鹏的又一个梦想。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精选篇2
陈冬,_年12月出生,河南郑州人,党员,大学本科,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
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他是第二批5名男
航天员中首位实现飞天梦的人。机遇来了,你躲都躲不过。面试之后,更加坚定
了我为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
_年,我25岁,刚分配到飞行部队。有一天飞行归来看直播,杨利伟出征时穿着
航天服的身影那么雄壮。当时真是热血澎湃:这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后来听说他
和我一样,飞的都是强击机,心里不由一动:有一天我会不会当航天员?
飞强击机在低空,我一直想飞得高些、再高些,想冲出大气层看看。但我很清楚,
当航天员没那么容易,需要机会。但_年9月27号下午,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
英雄在太空挥舞国旗的身影真正触动了我。我就想,我该为此做些准备了。没想
到,第二年,我国就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了。
我总是说: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人生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都与这
个国家大时代脉动同频共振。尤其是这一次,本来以为错过了,但机遇来了,你
躲都躲不过。
当时航天员选拔体检的时候,我正带部队在西北参加军事演习,根本赶不回来。
当时我觉得太遗憾了。没想到,演习结束回部队后,又接到体检的通知。原来,
上面知道演习的消息后,又给了一次机会。当时真是开心极了。
很多战友都非常优秀,但飞行员训练强度大,很多人的颈椎、腰椎都有伤。我身
体条件还不错,顺利通过了初试。
我非常非常幸运,竟然是英雄杨利伟面试的我。他那么亲切,问我愿不愿意成为
航天员,怎么看到这个职业。我说:要把它当成事业干,不但要干好,还要把全
身心投入进来。他对此非常肯定、赞许。那次面试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为梦想付
出努力的决心。
做最好的自己,把能使的劲都使出来。
进入航天员大队之后,我先后经历了“神八”“神九”和“神十”的发射,与我
一起加入航天员大队的刘洋和王亚平,先后加入了“神九”和“神十”的乘组,
飞向太空执行任务。因为“神九”和“神十”男航天员只在第一批航天员里选拔,
我只能等待机会。这一等就是6年。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精选篇3
10月15日上午8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走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
伟在飞船舱内待命起飞。舱内的摄像机镜头,把他的画面传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
京。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指挥大厅里,4名特殊的“观众”面
对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轻声叫出声来:“孩子!”“利伟!”“爸爸!”……
他们,是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
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前为亲人杨利伟送行。
魏桂兰大妈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嘴唇上还
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老人说:“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咱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张玉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丈夫,把儿子杨宁康的手紧紧攥在手里,仿佛生
怕调皮的儿子干扰了利伟。小宁康瞪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穿着乳白色航
天服的爸爸,高兴地叫起来:“爸爸今天最精神!”
“30分钟准备!”发射场上,指挥员的口令传来。魏桂兰大妈好似有点紧张,不
由自主地抓住了杨大伯的手。杨德元大伯拍拍老伴的手背,安慰她说:“放心,
放心!”
“20分钟准备!”这时,魏桂兰大妈好像一下子坚强起来。她挺直腰板告诉记者:
“利伟这孩子,从小就胆子大,大人们问他长大了想干啥,他总是把脑袋瓜一歪
说‘开飞机!’后来他真的开上了飞机,今天又要去开飞船,他心里不定怎么高兴
呢,咱们都得为他高兴不是?”
“15分钟准备!”这时,前方首长与杨利伟对话的声音传来,杨利伟大声说:
“我在舱内感觉非常好,保证坚决完成任务!”说完,利伟面对摄像机镜头说了一
句:“明天见!”
指控大厅里,顿时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大家都被航天员充满信心的告白感
动了。
“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大厅里,空气好像骤然凝固了,两位老人眉头紧
锁,张玉梅一手捂住了嘴巴,一手把小宁康的手攥得更紧了。
飞船发射进入最后10秒钟倒计时,飞船舱内的杨利伟突然抬起手,对着镜头敬了
一个军礼!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精选篇4
从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从战国时期的屈原面对长
空发出的“天问”到明代幻想家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四十七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
飞向空中的尝试。今天,悠远沧桑的历史,遥远的飞天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个航天英雄杨利伟带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期待
开始遨游太空。
航天英雄杨利伟凯旋归来,不仅圆了中华儿女的千年之梦,而且为中国航天事业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利伟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使中
国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踏访太空的国家。在航空技术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
重要标志时,全世界都会从杨利伟--这位航天英雄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发现,中
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中国,这发展中国家,曾被多少外国人歧视、嘲笑,使我们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
受到了侮辱,失去了尊严。但我们中华民族却站起来了!这次,我们中国第一位航
天英雄以及中国航天技术的先进,为我们换回了我们的尊严,赢得了外国人羡慕
的眼光。“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成功,证明了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说明了
中国科技发展已经远远领先继俄、美之后的国家。中国已经渐渐强大起来了,渐
渐换回了异国人的尊敬。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意味着中国已经进步起来了。飞
速的.发展,辉煌的成就,中国已不再落后,终会赢得全人类的赞叹。
这是一项科技的奇迹,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将永远记载在历史的
光荣册上,让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都来学习杨利伟的好精神,让每个中华儿女都
为这位航天英雄而骄傲,而自豪!
然而,在杨利伟成功的背后,在杨利伟成长的道路上,感人的故事数之不尽。幼
时的杨利伟文弱、内向、胆怯,连仅有不到十五米的木梯都不敢爬。而今,这个
不敢爬梯子的孩子竟能乘坐飞船遨游太空。为了锻炼杨利伟的胆量,杨爸爸经常
带他去爬树、爬山、游泳。夜以继日的训练,每一步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杨利
伟也用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了重重难关,突破成为了一个勇敢、坚强、刚
毅、不畏艰难险阻的爱国航天英雄。
幼时的梦想是他成功的根源。每当听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时,他就会对太空产
生许多出乎意料的遐想。他的好奇、他的幻想,使他如今成为赫赫有名的“航天
英雄”,人们敬仰他,崇拜他。人们为他的成功而自豪,祖国为他的成功而骄傲。
杨利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了个辉煌的开端,为中国航天历史创造了一个惊
人的奇迹。他勇敢,他无私,他爱国,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好榜样。杨利伟冒着
巨大的风险,为中华民族续写了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在中国的千年历史上写下
了辉煌的一页。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精选篇5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
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
到调姿回到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
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
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
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我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
里面的各种设备---此刻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
做。做完以后,给教员带给信息:哪个地方不适宜,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
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回到舱分离,然后立
刻切换到回到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务必完成动作,研制
人员最快6秒种能够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3个100分,
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
出征时刻,杨利伟情绪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
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角度思考,这毕竟是一次冒
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那里来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
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江绮梅)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五篇)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精选篇1
景海鹏最初的梦想,是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小学五年级的他,因为个子
矮,只能做篮球队的.替补队员,给正式队员拎包。
“那时候心里委屈极了,”景海鹏说,但他不服输。于是,他借来一个篮球,篮
球是瘪的,篮筐是在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的,他不介意,只是没日没夜地练习。
努力终于换来了机会。在一次关键比赛中的最后时刻,景海鹏替换受伤的主力,
他一上场就迅速扭转落后7分的局势,还在最后时刻投出一记压哨球,绝杀对方。
从此,他就成为了篮球场上的主力,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航天员中的篮球“钢铁
前锋”。
那场比赛之后,景海鹏去供销社买东西,供销社阿姨对他说:“你不就是那个
‘海鸥五号’吗?球打得好,不收钱!”。
“那就像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景海鹏说,“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
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梦想成真的感觉,
原来这么好!”
梦想没有停止。高三那年,景海鹏在报栏看到了一张照片——一名叫张海鹏的飞
行员精神抖擞地站在一架战斗机旁边。海鹏,这个跟他同样名字、神采飞扬的飞
行员燃起他了对飞行的向往,他从此下定决心成为一名飞行员。
梦想却又一次遭到了挫折,第一次报考飞行员景海鹏落选了。但他怎么能服
输?“如果再考不上飞行员,我就不活了”,他对父母撂下这句话后,用一年的拼
命努力证明自己,如愿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在此后的训练生涯
中,景海鹏也从未松懈。
游泳是飞行员的必备技能。媒体报道称,在一次游泳考试前,中队长认为景海鹏
的动作达不到优秀水平,简单介绍游泳动作后,他让景海鹏自行练习。结果,景
海鹏在考试时候,一口气游了200米。
一天之前还不太会游泳的他,一夜之间就达到了优秀。景海鹏也由此获得了入伍
以来第一个嘉奖。
景海鹏妹妹景艳芳说:“哥哥虽然性格内向,但很倔强,凡事不服输,认准的事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经过不懈努力,景海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后来,
部队要在飞行员中招一批宇航员,景海鹏成为了第一批入选者。
从此飞天成为了景海鹏的又一个梦想。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精选篇2
陈冬,_年12月出生,河南郑州人,党员,大学本科,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
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他是第二批5名男
航天员中首位实现飞天梦的人。机遇来了,你躲都躲不过。面试之后,更加坚定
了我为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
_年,我25岁,刚分配到飞行部队。有一天飞行归来看直播,杨利伟出征时穿着
航天服的身影那么雄壮。当时真是热血澎湃:这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后来听说他
和我一样,飞的都是强击机,心里不由一动:有一天我会不会当航天员?
飞强击机在低空,我一直想飞得高些、再高些,想冲出大气层看看。但我很清楚,
当航天员没那么容易,需要机会。但_年9月27号下午,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
英雄在太空挥舞国旗的身影真正触动了我。我就想,我该为此做些准备了。没想
到,第二年,我国就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了。
我总是说: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人生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都与这
个国家大时代脉动同频共振。尤其是这一次,本来以为错过了,但机遇来了,你
躲都躲不过。
当时航天员选拔体检的时候,我正带部队在西北参加军事演习,根本赶不回来。
当时我觉得太遗憾了。没想到,演习结束回部队后,又接到体检的通知。原来,
上面知道演习的消息后,又给了一次机会。当时真是开心极了。
很多战友都非常优秀,但飞行员训练强度大,很多人的颈椎、腰椎都有伤。我身
体条件还不错,顺利通过了初试。
我非常非常幸运,竟然是英雄杨利伟面试的我。他那么亲切,问我愿不愿意成为
航天员,怎么看到这个职业。我说:要把它当成事业干,不但要干好,还要把全
身心投入进来。他对此非常肯定、赞许。那次面试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为梦想付
出努力的决心。
做最好的自己,把能使的劲都使出来。
进入航天员大队之后,我先后经历了“神八”“神九”和“神十”的发射,与我
一起加入航天员大队的刘洋和王亚平,先后加入了“神九”和“神十”的乘组,
飞向太空执行任务。因为“神九”和“神十”男航天员只在第一批航天员里选拔,
我只能等待机会。这一等就是6年。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精选篇3
10月15日上午8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走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
伟在飞船舱内待命起飞。舱内的摄像机镜头,把他的画面传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
京。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指挥大厅里,4名特殊的“观众”面
对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轻声叫出声来:“孩子!”“利伟!”“爸爸!”……
他们,是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
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前为亲人杨利伟送行。
魏桂兰大妈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嘴唇上还
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老人说:“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咱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张玉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丈夫,把儿子杨宁康的手紧紧攥在手里,仿佛生
怕调皮的儿子干扰了利伟。小宁康瞪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穿着乳白色航
天服的爸爸,高兴地叫起来:“爸爸今天最精神!”
“30分钟准备!”发射场上,指挥员的口令传来。魏桂兰大妈好似有点紧张,不
由自主地抓住了杨大伯的手。杨德元大伯拍拍老伴的手背,安慰她说:“放心,
放心!”
“20分钟准备!”这时,魏桂兰大妈好像一下子坚强起来。她挺直腰板告诉记者:
“利伟这孩子,从小就胆子大,大人们问他长大了想干啥,他总是把脑袋瓜一歪
说‘开飞机!’后来他真的开上了飞机,今天又要去开飞船,他心里不定怎么高兴
呢,咱们都得为他高兴不是?”
“15分钟准备!”这时,前方首长与杨利伟对话的声音传来,杨利伟大声说:
“我在舱内感觉非常好,保证坚决完成任务!”说完,利伟面对摄像机镜头说了一
句:“明天见!”
指控大厅里,顿时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大家都被航天员充满信心的告白感
动了。
“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大厅里,空气好像骤然凝固了,两位老人眉头紧
锁,张玉梅一手捂住了嘴巴,一手把小宁康的手攥得更紧了。
飞船发射进入最后10秒钟倒计时,飞船舱内的杨利伟突然抬起手,对着镜头敬了
一个军礼!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精选篇4
从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从战国时期的屈原面对长
空发出的“天问”到明代幻想家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四十七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
飞向空中的尝试。今天,悠远沧桑的历史,遥远的飞天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个航天英雄杨利伟带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期待
开始遨游太空。
航天英雄杨利伟凯旋归来,不仅圆了中华儿女的千年之梦,而且为中国航天事业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利伟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使中
国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踏访太空的国家。在航空技术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
重要标志时,全世界都会从杨利伟--这位航天英雄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发现,中
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中国,这发展中国家,曾被多少外国人歧视、嘲笑,使我们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
受到了侮辱,失去了尊严。但我们中华民族却站起来了!这次,我们中国第一位航
天英雄以及中国航天技术的先进,为我们换回了我们的尊严,赢得了外国人羡慕
的眼光。“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成功,证明了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说明了
中国科技发展已经远远领先继俄、美之后的国家。中国已经渐渐强大起来了,渐
渐换回了异国人的尊敬。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意味着中国已经进步起来了。飞
速的.发展,辉煌的成就,中国已不再落后,终会赢得全人类的赞叹。
这是一项科技的奇迹,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将永远记载在历史的
光荣册上,让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都来学习杨利伟的好精神,让每个中华儿女都
为这位航天英雄而骄傲,而自豪!
然而,在杨利伟成功的背后,在杨利伟成长的道路上,感人的故事数之不尽。幼
时的杨利伟文弱、内向、胆怯,连仅有不到十五米的木梯都不敢爬。而今,这个
不敢爬梯子的孩子竟能乘坐飞船遨游太空。为了锻炼杨利伟的胆量,杨爸爸经常
带他去爬树、爬山、游泳。夜以继日的训练,每一步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杨利
伟也用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了重重难关,突破成为了一个勇敢、坚强、刚
毅、不畏艰难险阻的爱国航天英雄。
幼时的梦想是他成功的根源。每当听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时,他就会对太空产
生许多出乎意料的遐想。他的好奇、他的幻想,使他如今成为赫赫有名的“航天
英雄”,人们敬仰他,崇拜他。人们为他的成功而自豪,祖国为他的成功而骄傲。
杨利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了个辉煌的开端,为中国航天历史创造了一个惊
人的奇迹。他勇敢,他无私,他爱国,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好榜样。杨利伟冒着
巨大的风险,为中华民族续写了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在中国的千年历史上写下
了辉煌的一页。
航天精神典型人物及事迹精选篇5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
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
到调姿回到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
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
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
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我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
里面的各种设备---此刻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
做。做完以后,给教员带给信息:哪个地方不适宜,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
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回到舱分离,然后立
刻切换到回到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务必完成动作,研制
人员最快6秒种能够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3个100分,
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
出征时刻,杨利伟情绪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
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角度思考,这毕竟是一次冒
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那里来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
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