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首晗昱)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
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到这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
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一: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AC=BD=a,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1)求证:EF是AB和CD的公垂线;
(2)求AB和CD间的距离;
【规范解答】 (1)证明:连结AF,BF,由已知可得AF=BF.
又因为AE=BE,所以FE⊥AB交AB于E.
同理EF⊥DC交DC于点F.
所以EF是AB和CD的公垂线.
1
3
a
,BE=
a
,
2
2
1
2
所以EF
2
=BF
2
-BE
2
=
a
2
,即EF=
a
.
2
2
(2)在Rt△BEF中,BF=
例1题图
2
a
.
2
【例2】 如图,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B、CD之间的距离.
设AB中点为E,连CE、ED.
∵AC=BC,AE=EB.∴CD⊥AB.同理DE⊥AB.
∴AB⊥平面CED.设CD的中点为F,连EF,则AB⊥EF.
同理可证CD⊥EF.∴EF是异面直线AB、CD的距离.
由(1)知EF是AB、CD的公垂线段,所以AB和CD间的距离为
例2题图
1
3
∵CE=,∴CF=FD=,∠EFC=90°,EF=
2
2
∴AB、CD的距离是
2
3
1
2
.
2
2
2
2
2
.
2
【解后归纳】 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图形性质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如果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内,可以转化为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二: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3】 如图(1),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求:A到平面BCD的距离;
过A作AO⊥平面BCD于O,连BO并延长与CD相交于E,连AE.
∵AB=AC=AD,∴OB=OC=OD.∴O是△BCD的外心.又BD=BC=CD,
∴O是△BCD的中心,∴BO=
2
233
BE=
.
323
3
2
例3题图
3
6
6
22
又AB=1,且∠AOB=90°,∴AO=
ABBO1
.∴A到平面BCD的距离是.
3
3
3
【例4】 在梯形ABCD中,AD∥BC,∠ABC=
5
,AB=a,AD=3a且sin∠ADC=,又PA⊥平面ABCD,PA=a,
5
2
求:(1)二面角P—CD—A的大小; (2)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规范解答】 (1)作AF⊥DC于F,连结PF,
∵AP⊥平面ABCD,AF⊥DC,∴PF⊥DC,
∴∠PFA就是二面角P—CD—A的平面角.
在△ADF中,∠AFD=90°,∠ADF=arcsin
3a
5
,AD=3a,∴AF=,
5
5
PAa555
,∴∠PFA=arc tan.
AF3a33
(2)∵PA⊥平面ABCD,∴PA⊥BC,又BC⊥AB,
∴BC⊥平面PAB,作AH⊥PB,则BC⊥AH,∴AH⊥平面PBC,∵PA⊥AB,PA=AB=a,
在Rt△PAF中tan∠PFA=
∴PB=
2
a,∴AH=
【例5】
2
a
.
2
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C
1
F所截面而得到的,其中AB=4,
BC=2,CC
1
=3,BE=1.(Ⅰ)求BF的长;(Ⅱ)求点C到平面AEC
1
F的距离.
解法1:(Ⅰ)过E作EH//BC交CC
1
于H,则CH=BE=1,EH//AD,且EH=AD.
∵AF∥EC
1
,∴∠FAD=∠C
1
EH. ∴Rt△ADF≌Rt△EHC
1
.
∴DF=C
1
H=2.
BFBDDF26.
(Ⅱ)延长C
1
E与CB交于G,连AG,
则平面AEC
1
F与平面ABCD相交于AG.
过C作CM⊥AG,垂足为M,连C
1
M,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AG⊥C
1
M.由于AG⊥面C
1
MC,
且AG
面AEC
1
F,所以平面AEC
1
F⊥面C
1
MC.
在Rt△C
1
CM中,作CQ⊥MC
1
,垂足为Q,则CQ的长即为C到面AEC
1
F的距离.
22
由
EBBG
可得,BG1,从而AG
CC
1
CG
AB
2
BG
2
17.
4
17
12
,
17
由GABMCG知,CM3cosMCG3cosGAB3
3
2
12
17
433
.
11
CQ
CMCC
1
MC
1
12
2
3
17
解法2:(I)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B(2,4,0),
A(2,0,0),C(0,4,0),E(2,4,1),C
1
(0,4,3).设F(0,0,z).
∵AEC
1
F为平行四边形,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首晗昱)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
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到这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
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一: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AC=BD=a,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1)求证:EF是AB和CD的公垂线;
(2)求AB和CD间的距离;
【规范解答】 (1)证明:连结AF,BF,由已知可得AF=BF.
又因为AE=BE,所以FE⊥AB交AB于E.
同理EF⊥DC交DC于点F.
所以EF是AB和CD的公垂线.
1
3
a
,BE=
a
,
2
2
1
2
所以EF
2
=BF
2
-BE
2
=
a
2
,即EF=
a
.
2
2
(2)在Rt△BEF中,BF=
例1题图
2
a
.
2
【例2】 如图,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B、CD之间的距离.
设AB中点为E,连CE、ED.
∵AC=BC,AE=EB.∴CD⊥AB.同理DE⊥AB.
∴AB⊥平面CED.设CD的中点为F,连EF,则AB⊥EF.
同理可证CD⊥EF.∴EF是异面直线AB、CD的距离.
由(1)知EF是AB、CD的公垂线段,所以AB和CD间的距离为
例2题图
1
3
∵CE=,∴CF=FD=,∠EFC=90°,EF=
2
2
∴AB、CD的距离是
2
3
1
2
.
2
2
2
2
2
.
2
【解后归纳】 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图形性质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如果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内,可以转化为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二: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3】 如图(1),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求:A到平面BCD的距离;
过A作AO⊥平面BCD于O,连BO并延长与CD相交于E,连AE.
∵AB=AC=AD,∴OB=OC=OD.∴O是△BCD的外心.又BD=BC=CD,
∴O是△BCD的中心,∴BO=
2
233
BE=
.
323
3
2
例3题图
3
6
6
22
又AB=1,且∠AOB=90°,∴AO=
ABBO1
.∴A到平面BCD的距离是.
3
3
3
【例4】 在梯形ABCD中,AD∥BC,∠ABC=
5
,AB=a,AD=3a且sin∠ADC=,又PA⊥平面ABCD,PA=a,
5
2
求:(1)二面角P—CD—A的大小; (2)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规范解答】 (1)作AF⊥DC于F,连结PF,
∵AP⊥平面ABCD,AF⊥DC,∴PF⊥DC,
∴∠PFA就是二面角P—CD—A的平面角.
在△ADF中,∠AFD=90°,∠ADF=arcsin
3a
5
,AD=3a,∴AF=,
5
5
PAa555
,∴∠PFA=arc tan.
AF3a33
(2)∵PA⊥平面ABCD,∴PA⊥BC,又BC⊥AB,
∴BC⊥平面PAB,作AH⊥PB,则BC⊥AH,∴AH⊥平面PBC,∵PA⊥AB,PA=AB=a,
在Rt△PAF中tan∠PFA=
∴PB=
2
a,∴AH=
【例5】
2
a
.
2
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长方体被截面AEC
1
F所截面而得到的,其中AB=4,
BC=2,CC
1
=3,BE=1.(Ⅰ)求BF的长;(Ⅱ)求点C到平面AEC
1
F的距离.
解法1:(Ⅰ)过E作EH//BC交CC
1
于H,则CH=BE=1,EH//AD,且EH=AD.
∵AF∥EC
1
,∴∠FAD=∠C
1
EH. ∴Rt△ADF≌Rt△EHC
1
.
∴DF=C
1
H=2.
BFBDDF26.
(Ⅱ)延长C
1
E与CB交于G,连AG,
则平面AEC
1
F与平面ABCD相交于AG.
过C作CM⊥AG,垂足为M,连C
1
M,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AG⊥C
1
M.由于AG⊥面C
1
MC,
且AG
面AEC
1
F,所以平面AEC
1
F⊥面C
1
MC.
在Rt△C
1
CM中,作CQ⊥MC
1
,垂足为Q,则CQ的长即为C到面AEC
1
F的距离.
22
由
EBBG
可得,BG1,从而AG
CC
1
CG
AB
2
BG
2
17.
4
17
12
,
17
由GABMCG知,CM3cosMCG3cosGAB3
3
2
12
17
433
.
11
CQ
CMCC
1
MC
1
12
2
3
17
解法2:(I)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B(2,4,0),
A(2,0,0),C(0,4,0),E(2,4,1),C
1
(0,4,3).设F(0,0,z).
∵AEC
1
F为平行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