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义乌县姓氏

IT圈 admin 87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束家欣)

义乌县姓氏

1985年夏,根据本县城乡户口登记册1984年底的人口,逐一作了姓氏调查,并多方查

询其源流。调查对象共587238人,统计有350个姓氏,人数情况如表:

姓氏 人数 姓氏 人数 姓氏

商 472

夏 464

经 454

贝 437

颜 437

倪 399

江 376

卢 365

陆 348

韩 330

林 303

蔡 286

谢 281

邢 250

缪 240

项 233

章 232

熊 226

汪 201

单 195

唐 193

卢 190

姚 189

谭 185

诸葛182

韦 180

柳 179

苗 178

阮 171

人数 姓氏 人数

陈 56445

王 48893

吴 44179

朱 42935

楼 36991

金 25787

何 21691

龚 16877

黄 16781

傅 16662

张 16313

骆 15554

杨 14695

刘 12073

方 11941

丁 10757

叶 9388

蒋 9129

虞 8008

赵 7872

周 7839

李 7288

毛 7197

胡 6643

冯 6201

余 5840

季 5837

徐 5353

贾 5241

宋 2939

孙 2875

吕 2616

许 2613

宗 2456

陶 2308

成 2229

万 1963

喻 1887

马 1799

应 1792

斯 1770

任 1767

童 1693

曹 1623

罗 1491

钱 1475

翁 1332

洪 1256

潘 1236

于 1163

宣 1065

石 1047

樊 944

孟 912

葛 896

范 873

滕 842

杜 787

支 117

严 110

姜 106

裘 83

查 81

钟 81

魏 78

过 77

康 75

汤 74

梅 73

齐 72

庞 66

甘 63

祝 63

凌 63

尹 62

占 53

池 52

邱 52

戴 52

顾 48

寿 46

郦 46

袁 46

萧 45

邓 44

来 43

邹 43

郑 4954

鲍 4378

沈 3651

施 3563

俞 3182

盛 3038

卜 34

史 34

戎 33

乔 33

储 31

历 30

田 30

詹 30

庄 29

牛 28

祁 27

苏 24

郭 753

华 720

邵 700

程 666

厉 487

柯 472

谷 24

相 23

彭 23

边 22

关 22

廖 22

瞿 21

曾 20

舒 20

潭 19

费 18

莫 18

高 165

董 158

包 157

戚 146

申屠136

孔 128

桑 18

文 17

茹 17

麻 17

鲁 16

饶 15

柴 15

席 14

宁 13

易 13

娄 13

谈 13

屠 40

羊 39

梁 38

段 37

诸 36

仰 35

干 12

双 12

申 12

乐 12

信 12

计 11

仇 11

崔 11

尉 11

一姓10人的,有7姓:伍、辛、侯、贺、涂、薛、聂。

一姓人数9~1人的有158姓:左、白、兰、桂、常、雷、谬、丰、毕、闵、连、符、阎、

赖、黎、吉、岑、郎、藏、纪、励、佘、郁、秦、耿、翟、穆、龙、芮、武、卓、闻、游、

古、花、吾、沙、慕、管、僮、司马、卫、元、车、竹、利、茅、具、竺、封、郝、荆、荀、

崇、木、尤、月、艾、朴、年、向、师、米、安、劳、巫、迟、英、尚、呼、和、岳、宝、

官、欧、轩、奚、浦、斜、粘、超、景、温、满、裴、操、刀、刁、广、习、五、壬、亓、

户、以、玉、区、卡、仪、汉、列、仲、全、邬、庆、汝、阳、贡、步、时、呈、狄、杭、

昔、其、明、朋、居、屈、终、荣、茶、贵、钮、皇、律、殷、浩、雪、盘、淮、寇、启、

随、续、粟、银、善、焦、富、颍、蒙、蓝、路、裔、靳、嵇、慈、窦、漆、暨、潜、镜、

蹇、露、司徒、欧阳、皇甫。

主要姓氏源流

陈 ①唐时从福建迁居上溪乡云门、后溪,分支住夏演乡上杨村。②唐末避乱,从山东

迁居杭畴乡缸窑、陈店。②宋绍兴年间,从东阳迁居廿三里乡埠头、后乐等村。④南宋时,

从福建迁居黄山乡西瓜坪,后裔蕃居黄山、周村、横塘10余村落;分支有塘李乡陈宅、后

宅乡全备、前店乡屋基、柳青乡游览亭等。⑤南宋时,东阳陈道隆、陈道兴兄弟从东阳逃荒

到大陈,子孙分居附近36个村落。⑥稠城镇二支:西门陈(又称绣川陈),南宋时从永康迁

来,分支居官塘乡杨梅院;湖清门陈(又称山东陈),北宋末避金兵从山东迁来。⑦宋时从东

阳官桥迁居赤岸乡雅端、新屋。⑧宋时从东阳根溪迁入何里乡深里、分水塘,分支居东河乡

杨塘、前洪乡前园。⑨从东阳安头分迁倍磊、葛仙,分支居前洪乡畈东、宇宅口,徐村乡前

流供店

王 ①五代末,山东临清王彦超任吴越节度使,“宋初自会稽避地家于凤林(今尚阳乡),

族大以衍,世称凤林王氏”。分支居福田乡清塘下、前店乡前店、平畴乡下王、王宅乡王宅、

江湾乡崇山、赤岸乡青口、徐村乡后园及稠城镇(此支分迁官塘)。②宋末由东阳画溪迁居

田心乡田心。③南宋淳熙年间自长山迁居蜀墅塘。

吴 ①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从苏州迁居平畴乡大元村,繁衍为“吴姓十八村”;后裔分

徙义亭乡西吴、后畈,吴店乡吴店,王阡乡白塔塘、吴村,溪华乡里美山、深塘,下宅乡萧

皇塘、仇宅。②北宋末年,避金兵入侵,自河南迁居前洪乡前洪。③宋绍兴年间,从苏州孙

岭迁入义亭乡石塔。④宋、元间,从温州迁入江湾、殿口商,后裔分徙上溪乡祥贝、寺西,

杨村乡龙回,徐村乡江南、供店,夏演乡吴坎头,义亭乡白塘等村。

朱 ①西晋永兴中,河南平陵朱汎任东阳郡(今金华)太守,秩满居乌伤蒲墟(今赤岸),

后裔繁衍,世称朱姓十八派,居毛店乡上吴,稠城镇朱店街、莲塘、上下里角塘及塔山、东

朱、畈田朱、杭畴、廿三里、徐村、桥东等乡,郡望称沛国。②由诸姓改姓朱姓,住今毛店

乡山盘、下水碓、后金宅,尚阳乡朱店、三丫塘等村,郡望称紫阳。③洛阳朱宗儒避金兵入

侵,随宋室南渡,迁居泮塘(大塘下与银店间),后裔居后宅乡后宅、马踏石、马交塘、寺

前,湖门乡苏界,稠城镇大塘下等村。

楼 汉顺帝时,楼日乞任太卿麒麟阁护军都监,从会稽郡迁入县西竹里(今夏演乡),

分支居桥头、夏演,稠城东门,苏溪乡东青、齐山楼,楂林乡溪后、善坑,联合乡西山下、

畈田,上溪乡宅山、樟村、楼宅,王阡乡王阡,巧溪乡殿下等村。

金 五代末,越州刺史刘昕的姓与吴越王钱鏐的名字同音,改刘为金,故有刘金同属一

姓,互不通婚的族规。①宋绍兴年间,从桥头乡青岩刘改姓入赘平畴乡下朱,下骆宅乡麻车、

江北下朱属同支。②南宋末,从永康始迁廿八都西金,后迁官塘乡金村。③元时从东阳迁入,

散居苏溪乡密溪、徐界岭、油碑塘等村。④元时从金华迁入下宅,分支居萧皇塘,溪华乡白

岩、山塘下。⑤明洪武初年,从稠城石鼓金迁后宅乡寺前、杜元。⑥明宣德年间,从诸暨迁

入东塘乡岭下金(今红峰)。

何 ①北宋宣和年间,何仕英避方腊兵起,自睦州白岭上何村迁隐义乌。长子继美居官

塘乡何泮山,后裔迁东河乡井头徐、雅留村、五星塘;次子继贤居今杭畴乡何店(柯山);

三子继圣居今后宅乡西何。②北宋真宗天禧元年,何京自金华东乡金安桥迁官塘,后裔分居

下何宅、上宅,东河乡西河、东河、横山、何市头、井徐及杨村乡官清畈村。②宋末避元乱,

自金华迁隐廿三里乡何宅、陶店。④元至治元年何伯成自上何迁居何里乡何斯路。⑤明季,

从东阳迁入后宅乡何界。⑥从诸暨迁入柳青乡塘坦。

龚龚实自汴梁随宋室南渡,居县西松门里(今松门山),分支居杨村乡杨村、下门、楼下

村,徐村乡九联,桥东乡龚大塘,夏演乡溪干、荷村,下骆宅乡前王,尚经乡洛店,新新乡

龙祈山及东河乡高塘。

黄 宋时黄琳从浦江黄宅迁居稠城驿墈巷,分支居廿三里乡上社、派塘,尚经乡尚经,

下骆宅乡楼西塘、麻车,桥东乡山口,塘李乡黄宅及新新乡立山黄。

傅①晋时山东清河郡人傅喜任乌伤县令,后定居塔山乡。宋初,傅林分迁徐村乡青岩傅。

淳熙年间,傅芷徙湖门乡前傅,分支有后傅等村。②唐贞观年间,由福建入赘稠城南门刘氏,

建台门傅。后裔宋时迁双林,元时迁楂林乡芦柴。明洪武十九年傅藻建杜门书院,遂蕃其族

于今东塘乡杜门,分支居楂林乡婆姆、义门,东塘乡楼家坞、大路傅。②从福建莆田迁居桥

东乡下傅。

张 宋时,从江西(《[嘉庆]义乌县志》说自金华)迁居巧溪乡溪北,后有人入赘湖门乡

鹤田,子孙繁衍,分居上金、下金、新华、塘阁等村。②自金华潘村乡白渡村迁居上溪乡上

溪、水碓张,支派居何里乡先塘。

骆 东汉时,骆雍临从陕西骆谷迁入,分支居华溪乡李塘,下骆宅乡下骆宅、九如堂、

白岸头,尚经乡江村、清塘,楂林乡楂林,东塘乡双元、楼村及廿三里等处。

杨①北宋初,杨衡从金华安地奉父葬双林,定居赤岸。仁宗时,后裔杨诜徙居柳青乡杨

街,支派居柳村,另一支迁杭畴乡枧畴村。②明成化年间,杨进从江西景德镇迁夏演乡上杨

村。

刘东汉明帝时,刘辉之封乌伤郡王,从河南南阳迁稠城石鼓金(青溪),梁时与支派畈田

朱乡青肃、桥东乡青岩刘、稠城镇南门青村(吴越时改姓金)并称义乌“刘姓四青”。南宋理

宗时,石鼓金刘铎入赘柳青乡山口傅(又名山口富)傅姓家,子孙繁衍,此村今名青溪,分支

住新后傅;另一支元时刘荣迁湖门乡,分居下余山、俊塘、红糖畈、广口、三里店等村。

方北宋神宗元丰时,方沉从河南徙居稠岩川塘,分支居塘李乡塘下、李祖、杨畈田、倪

村、上方等村,外迁有后宅乡全备、东河乡新江村。

丁①北宋元丰中,江西新余丁奂任婺州录事,秩满居云黄山(今塔山乡)磐石谷,开禧中

分支迁合作乡稽亭塘、廿三里乡葛塘。②明洪武时,丁琼从诸暨枫桥迁稠城丁店,分支迁廿

三里丁店、下丰塘。

叶①北宋时,从括苍(松阳)迁叶塘(今湖门乡广口村南),分支居后宅乡黄龙、后宅、叶

宅、溪坦及楂林乡大畈。②从天台迁居佛堂镇南小吴溪,分支居杭畴乡叶前。

蒋 宋时从绍兴迁苏溪蒋宅,后裔分居苏溪乡新院,巧溪乡溪北、花厅,新新乡八里桥

头、塘里蒋,东塘乡宦塘,华溪乡里忠。

虞北宋初,虞元吉由东阳迁华溪乡华溪。

赵 ①宋末避元入侵,从山西汾阳迁入福田乡塘里赵、井头村,分支居赵宅、仓里,徐

村乡下赵,平畴乡西谷。②明中叶赵碧保从苏州迁徐村乡后房、红星等村。

周 宋时从浦江迁入徐村乡塔下洲。

李 ①祖籍陇西,随宋室护驾南渡,卜居楂林乡。②元,河南汴京安抚使李云禄自金华

避难迁徐村乡孔村,后裔有桥东乡鲇溪等村;③从金华傅村乡杨家村迁居溪华乡仙溪。

胡 ①南宋时从永康迁入杭畴乡上胡村。②明中叶从永康迁入苏溪乡胡宅,分支居邢宅、

后店、鹅毛山脚等村。

冯 南宋初从东阳冯家楼逃难定居赤岸,分支居赤岸乡江头、胡坑里,东朱乡乔亭、石

城、黄路,杭畴乡杭畴。

余宋时从常州迁入上溪乡余车、东余,分支居溪华乡溪华、余岭,吴店乡外苍黄、寺口

陈,后宅乡后余。

季南宋越州刺史季凤翔从龙泉迁东阳转徙倍磊,后裔迁杨村乡张村、黄杨梅、留雅、碧

楼、稠关,前洪乡马村、于宅及何里乡鲤鱼山、水涧等。

徐五代吴越时,从诸暨迁王宅乡徐塘下,南宋徐侨子孙一支迁后宅乡马交塘秀岩村。

贾①晋永和中,贾尚甫迁义乌松山南(今江湾乡姓贾村)。②相传祖籍山东,戍南定居合

作乡梅林,分支居徐村乡泽塘沿、上贾里,上溪乡贾伯塘、富塘下,何里乡黄山坞口。

郑①宋时从河南荥阳迁官塘乡柯山、王界,分支居徐村乡东山头、义亭乡仰科郑。②南

宋时郑肇基自浦江迁义乌郑宅,明洪武年间郑永明挈家避难迁今佛堂镇季村。

鲍 五代时,吴越太尉兼侍中鲍禄“阵亡乌伤,救葬蓬塘之源”。子鲍惠从崇德迁义乌,

后裔分居义亭乡义亭、鲍宅、后宅、全村、龙华院,王阡乡铜山前。

俞 ①五代吴越户部尚书俞公帛自钱塘迁居义乌凤林,后裔分迁前洪乡茂后(《[嘉庆]

义乌县志》说迁自金华琴山),东河乡西俞。②明中叶,由诸暨湖头村迁入楂林乡里娄山。

宋 五代后周广顺中,宋荣自会稽迁县西覆釜山下(今下宅乡萧皇塘),后裔居沿华。另

一支次子宋南于宋淳化年间,迁今倍磊乡平望,分支居尚阳乡五柳。

孙 宋皇祐三年,孙瑞由永康古山迁入下骆宅乡如娄、前孙,分支居廿三里乡钱塘。路

东乡高岭。

宗 五代后晋时,从河南南阳迁居普济寺。北宋时迁今联合乡新厅、石板塘,南宋时后

裔宗嗣尹迁福田乡宗宅,支派居桥东乡宗塘。

陶 从江西浔阳迁居路东乡上西陶、下西陶。

成 元时从开封迁居毛店乡上清溪、下清溪,分支居桥东乡前成、后成。

喻宋初从富阳迁官塘乡喻宅,分支居前洪乡王高畈。

马 明时从东阳安田畈迁入徐村乡马村。

应 从永康芝英迁入路东乡塘头应、东陶。里宅应姓从天台迁入。

斯 祖籍山东兖州,北宋末避金兵南迁金华斯家巷(酒坊巷),后徙居溪华乡溪华、斯何、

长富、乔里何。

曹 宋太宗端拱二年曹绍从金华含香迁塘李乡曹村,分支居稠城镇曹道村。

罗①宋末避元兵由河南新城迁居稠城,罗全福迁尚经乡罗店。②元末,罗宏由江西迁居

尚经乡全宅。

翁 ①宋翁文进由青浦(今上海市郊)迁王宅乡翁村。⑧宋翁文通由青浦迁东河乡山翁。

③从青田迁入巧溪乡翁界。

洪 明季从浦江海塘迁入,分居后宅乡洪华、上洪,柳青乡后明堂。

宣 明嘉靖年间,从诸暨红桥乡山殿后村迁居本县东塘乡朱岭,分支居章宅、宣德里、

横店。楂林乡杨塘岭、西岸、溪后。清康熙时,一支由诸暨红桥乡宣何界迁芦柴等村。

樊 宋太宗雍熙元年,樊季达从缙云迁入桥东乡樊村,分支居鲇溪。

贝 北宋末,避金兵入侵,从河南迁入杨村乡贝村,分支居溪华乡贝家。

颜 周赧王时,颜凤“避乱南行,寓浙江会稽郡南界,遘疾身亡,子负土葬于本境”,

为“义邑故家”。后裔今居新新乡颜村、颜坞。

江 太平天国时,从安徽宁国县迁入湖门乡鹤田。

本县古代人口稀少,汉代以后外地人陆续迁入。历史上宗族家系不断发生兴衰续绝、赘

继融合的变化,故世居土著人口比重不大。汉末群雄争霸,西晋、五代和北宋末年,中原多

战乱,从北方避乱南来在义乌定居的不少。晚唐黄巢部一度据闽,清初三藩作乱,闽东北居

民大批迁入浙南,一部再迁义乌。明季倭寇滋扰宁、台沿海,有人西迁来本县。上述迁入本

县形成宗族的,以北方迁入者居多,也因此带来较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义乌的开发和兴盛。

建国前后因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人口流动增多,姓氏添加不少。历来从外地迁入本县的,除

避乱、逃难、逃荒者外,尚有因婚姻嫁娶迁入,当官退隐后卜筑定居,因游学游历爱山川秀

丽而留住,因业工营商而置产落籍者。无论是世居居民及其后裔,或外来户及其宗族世系,

也不论其居留时间的长短和人数的多少,都对义乌的开发和文明昌盛作出了贡献。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束家欣)

义乌县姓氏

1985年夏,根据本县城乡户口登记册1984年底的人口,逐一作了姓氏调查,并多方查

询其源流。调查对象共587238人,统计有350个姓氏,人数情况如表:

姓氏 人数 姓氏 人数 姓氏

商 472

夏 464

经 454

贝 437

颜 437

倪 399

江 376

卢 365

陆 348

韩 330

林 303

蔡 286

谢 281

邢 250

缪 240

项 233

章 232

熊 226

汪 201

单 195

唐 193

卢 190

姚 189

谭 185

诸葛182

韦 180

柳 179

苗 178

阮 171

人数 姓氏 人数

陈 56445

王 48893

吴 44179

朱 42935

楼 36991

金 25787

何 21691

龚 16877

黄 16781

傅 16662

张 16313

骆 15554

杨 14695

刘 12073

方 11941

丁 10757

叶 9388

蒋 9129

虞 8008

赵 7872

周 7839

李 7288

毛 7197

胡 6643

冯 6201

余 5840

季 5837

徐 5353

贾 5241

宋 2939

孙 2875

吕 2616

许 2613

宗 2456

陶 2308

成 2229

万 1963

喻 1887

马 1799

应 1792

斯 1770

任 1767

童 1693

曹 1623

罗 1491

钱 1475

翁 1332

洪 1256

潘 1236

于 1163

宣 1065

石 1047

樊 944

孟 912

葛 896

范 873

滕 842

杜 787

支 117

严 110

姜 106

裘 83

查 81

钟 81

魏 78

过 77

康 75

汤 74

梅 73

齐 72

庞 66

甘 63

祝 63

凌 63

尹 62

占 53

池 52

邱 52

戴 52

顾 48

寿 46

郦 46

袁 46

萧 45

邓 44

来 43

邹 43

郑 4954

鲍 4378

沈 3651

施 3563

俞 3182

盛 3038

卜 34

史 34

戎 33

乔 33

储 31

历 30

田 30

詹 30

庄 29

牛 28

祁 27

苏 24

郭 753

华 720

邵 700

程 666

厉 487

柯 472

谷 24

相 23

彭 23

边 22

关 22

廖 22

瞿 21

曾 20

舒 20

潭 19

费 18

莫 18

高 165

董 158

包 157

戚 146

申屠136

孔 128

桑 18

文 17

茹 17

麻 17

鲁 16

饶 15

柴 15

席 14

宁 13

易 13

娄 13

谈 13

屠 40

羊 39

梁 38

段 37

诸 36

仰 35

干 12

双 12

申 12

乐 12

信 12

计 11

仇 11

崔 11

尉 11

一姓10人的,有7姓:伍、辛、侯、贺、涂、薛、聂。

一姓人数9~1人的有158姓:左、白、兰、桂、常、雷、谬、丰、毕、闵、连、符、阎、

赖、黎、吉、岑、郎、藏、纪、励、佘、郁、秦、耿、翟、穆、龙、芮、武、卓、闻、游、

古、花、吾、沙、慕、管、僮、司马、卫、元、车、竹、利、茅、具、竺、封、郝、荆、荀、

崇、木、尤、月、艾、朴、年、向、师、米、安、劳、巫、迟、英、尚、呼、和、岳、宝、

官、欧、轩、奚、浦、斜、粘、超、景、温、满、裴、操、刀、刁、广、习、五、壬、亓、

户、以、玉、区、卡、仪、汉、列、仲、全、邬、庆、汝、阳、贡、步、时、呈、狄、杭、

昔、其、明、朋、居、屈、终、荣、茶、贵、钮、皇、律、殷、浩、雪、盘、淮、寇、启、

随、续、粟、银、善、焦、富、颍、蒙、蓝、路、裔、靳、嵇、慈、窦、漆、暨、潜、镜、

蹇、露、司徒、欧阳、皇甫。

主要姓氏源流

陈 ①唐时从福建迁居上溪乡云门、后溪,分支住夏演乡上杨村。②唐末避乱,从山东

迁居杭畴乡缸窑、陈店。②宋绍兴年间,从东阳迁居廿三里乡埠头、后乐等村。④南宋时,

从福建迁居黄山乡西瓜坪,后裔蕃居黄山、周村、横塘10余村落;分支有塘李乡陈宅、后

宅乡全备、前店乡屋基、柳青乡游览亭等。⑤南宋时,东阳陈道隆、陈道兴兄弟从东阳逃荒

到大陈,子孙分居附近36个村落。⑥稠城镇二支:西门陈(又称绣川陈),南宋时从永康迁

来,分支居官塘乡杨梅院;湖清门陈(又称山东陈),北宋末避金兵从山东迁来。⑦宋时从东

阳官桥迁居赤岸乡雅端、新屋。⑧宋时从东阳根溪迁入何里乡深里、分水塘,分支居东河乡

杨塘、前洪乡前园。⑨从东阳安头分迁倍磊、葛仙,分支居前洪乡畈东、宇宅口,徐村乡前

流供店

王 ①五代末,山东临清王彦超任吴越节度使,“宋初自会稽避地家于凤林(今尚阳乡),

族大以衍,世称凤林王氏”。分支居福田乡清塘下、前店乡前店、平畴乡下王、王宅乡王宅、

江湾乡崇山、赤岸乡青口、徐村乡后园及稠城镇(此支分迁官塘)。②宋末由东阳画溪迁居

田心乡田心。③南宋淳熙年间自长山迁居蜀墅塘。

吴 ①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从苏州迁居平畴乡大元村,繁衍为“吴姓十八村”;后裔分

徙义亭乡西吴、后畈,吴店乡吴店,王阡乡白塔塘、吴村,溪华乡里美山、深塘,下宅乡萧

皇塘、仇宅。②北宋末年,避金兵入侵,自河南迁居前洪乡前洪。③宋绍兴年间,从苏州孙

岭迁入义亭乡石塔。④宋、元间,从温州迁入江湾、殿口商,后裔分徙上溪乡祥贝、寺西,

杨村乡龙回,徐村乡江南、供店,夏演乡吴坎头,义亭乡白塘等村。

朱 ①西晋永兴中,河南平陵朱汎任东阳郡(今金华)太守,秩满居乌伤蒲墟(今赤岸),

后裔繁衍,世称朱姓十八派,居毛店乡上吴,稠城镇朱店街、莲塘、上下里角塘及塔山、东

朱、畈田朱、杭畴、廿三里、徐村、桥东等乡,郡望称沛国。②由诸姓改姓朱姓,住今毛店

乡山盘、下水碓、后金宅,尚阳乡朱店、三丫塘等村,郡望称紫阳。③洛阳朱宗儒避金兵入

侵,随宋室南渡,迁居泮塘(大塘下与银店间),后裔居后宅乡后宅、马踏石、马交塘、寺

前,湖门乡苏界,稠城镇大塘下等村。

楼 汉顺帝时,楼日乞任太卿麒麟阁护军都监,从会稽郡迁入县西竹里(今夏演乡),

分支居桥头、夏演,稠城东门,苏溪乡东青、齐山楼,楂林乡溪后、善坑,联合乡西山下、

畈田,上溪乡宅山、樟村、楼宅,王阡乡王阡,巧溪乡殿下等村。

金 五代末,越州刺史刘昕的姓与吴越王钱鏐的名字同音,改刘为金,故有刘金同属一

姓,互不通婚的族规。①宋绍兴年间,从桥头乡青岩刘改姓入赘平畴乡下朱,下骆宅乡麻车、

江北下朱属同支。②南宋末,从永康始迁廿八都西金,后迁官塘乡金村。③元时从东阳迁入,

散居苏溪乡密溪、徐界岭、油碑塘等村。④元时从金华迁入下宅,分支居萧皇塘,溪华乡白

岩、山塘下。⑤明洪武初年,从稠城石鼓金迁后宅乡寺前、杜元。⑥明宣德年间,从诸暨迁

入东塘乡岭下金(今红峰)。

何 ①北宋宣和年间,何仕英避方腊兵起,自睦州白岭上何村迁隐义乌。长子继美居官

塘乡何泮山,后裔迁东河乡井头徐、雅留村、五星塘;次子继贤居今杭畴乡何店(柯山);

三子继圣居今后宅乡西何。②北宋真宗天禧元年,何京自金华东乡金安桥迁官塘,后裔分居

下何宅、上宅,东河乡西河、东河、横山、何市头、井徐及杨村乡官清畈村。②宋末避元乱,

自金华迁隐廿三里乡何宅、陶店。④元至治元年何伯成自上何迁居何里乡何斯路。⑤明季,

从东阳迁入后宅乡何界。⑥从诸暨迁入柳青乡塘坦。

龚龚实自汴梁随宋室南渡,居县西松门里(今松门山),分支居杨村乡杨村、下门、楼下

村,徐村乡九联,桥东乡龚大塘,夏演乡溪干、荷村,下骆宅乡前王,尚经乡洛店,新新乡

龙祈山及东河乡高塘。

黄 宋时黄琳从浦江黄宅迁居稠城驿墈巷,分支居廿三里乡上社、派塘,尚经乡尚经,

下骆宅乡楼西塘、麻车,桥东乡山口,塘李乡黄宅及新新乡立山黄。

傅①晋时山东清河郡人傅喜任乌伤县令,后定居塔山乡。宋初,傅林分迁徐村乡青岩傅。

淳熙年间,傅芷徙湖门乡前傅,分支有后傅等村。②唐贞观年间,由福建入赘稠城南门刘氏,

建台门傅。后裔宋时迁双林,元时迁楂林乡芦柴。明洪武十九年傅藻建杜门书院,遂蕃其族

于今东塘乡杜门,分支居楂林乡婆姆、义门,东塘乡楼家坞、大路傅。②从福建莆田迁居桥

东乡下傅。

张 宋时,从江西(《[嘉庆]义乌县志》说自金华)迁居巧溪乡溪北,后有人入赘湖门乡

鹤田,子孙繁衍,分居上金、下金、新华、塘阁等村。②自金华潘村乡白渡村迁居上溪乡上

溪、水碓张,支派居何里乡先塘。

骆 东汉时,骆雍临从陕西骆谷迁入,分支居华溪乡李塘,下骆宅乡下骆宅、九如堂、

白岸头,尚经乡江村、清塘,楂林乡楂林,东塘乡双元、楼村及廿三里等处。

杨①北宋初,杨衡从金华安地奉父葬双林,定居赤岸。仁宗时,后裔杨诜徙居柳青乡杨

街,支派居柳村,另一支迁杭畴乡枧畴村。②明成化年间,杨进从江西景德镇迁夏演乡上杨

村。

刘东汉明帝时,刘辉之封乌伤郡王,从河南南阳迁稠城石鼓金(青溪),梁时与支派畈田

朱乡青肃、桥东乡青岩刘、稠城镇南门青村(吴越时改姓金)并称义乌“刘姓四青”。南宋理

宗时,石鼓金刘铎入赘柳青乡山口傅(又名山口富)傅姓家,子孙繁衍,此村今名青溪,分支

住新后傅;另一支元时刘荣迁湖门乡,分居下余山、俊塘、红糖畈、广口、三里店等村。

方北宋神宗元丰时,方沉从河南徙居稠岩川塘,分支居塘李乡塘下、李祖、杨畈田、倪

村、上方等村,外迁有后宅乡全备、东河乡新江村。

丁①北宋元丰中,江西新余丁奂任婺州录事,秩满居云黄山(今塔山乡)磐石谷,开禧中

分支迁合作乡稽亭塘、廿三里乡葛塘。②明洪武时,丁琼从诸暨枫桥迁稠城丁店,分支迁廿

三里丁店、下丰塘。

叶①北宋时,从括苍(松阳)迁叶塘(今湖门乡广口村南),分支居后宅乡黄龙、后宅、叶

宅、溪坦及楂林乡大畈。②从天台迁居佛堂镇南小吴溪,分支居杭畴乡叶前。

蒋 宋时从绍兴迁苏溪蒋宅,后裔分居苏溪乡新院,巧溪乡溪北、花厅,新新乡八里桥

头、塘里蒋,东塘乡宦塘,华溪乡里忠。

虞北宋初,虞元吉由东阳迁华溪乡华溪。

赵 ①宋末避元入侵,从山西汾阳迁入福田乡塘里赵、井头村,分支居赵宅、仓里,徐

村乡下赵,平畴乡西谷。②明中叶赵碧保从苏州迁徐村乡后房、红星等村。

周 宋时从浦江迁入徐村乡塔下洲。

李 ①祖籍陇西,随宋室护驾南渡,卜居楂林乡。②元,河南汴京安抚使李云禄自金华

避难迁徐村乡孔村,后裔有桥东乡鲇溪等村;③从金华傅村乡杨家村迁居溪华乡仙溪。

胡 ①南宋时从永康迁入杭畴乡上胡村。②明中叶从永康迁入苏溪乡胡宅,分支居邢宅、

后店、鹅毛山脚等村。

冯 南宋初从东阳冯家楼逃难定居赤岸,分支居赤岸乡江头、胡坑里,东朱乡乔亭、石

城、黄路,杭畴乡杭畴。

余宋时从常州迁入上溪乡余车、东余,分支居溪华乡溪华、余岭,吴店乡外苍黄、寺口

陈,后宅乡后余。

季南宋越州刺史季凤翔从龙泉迁东阳转徙倍磊,后裔迁杨村乡张村、黄杨梅、留雅、碧

楼、稠关,前洪乡马村、于宅及何里乡鲤鱼山、水涧等。

徐五代吴越时,从诸暨迁王宅乡徐塘下,南宋徐侨子孙一支迁后宅乡马交塘秀岩村。

贾①晋永和中,贾尚甫迁义乌松山南(今江湾乡姓贾村)。②相传祖籍山东,戍南定居合

作乡梅林,分支居徐村乡泽塘沿、上贾里,上溪乡贾伯塘、富塘下,何里乡黄山坞口。

郑①宋时从河南荥阳迁官塘乡柯山、王界,分支居徐村乡东山头、义亭乡仰科郑。②南

宋时郑肇基自浦江迁义乌郑宅,明洪武年间郑永明挈家避难迁今佛堂镇季村。

鲍 五代时,吴越太尉兼侍中鲍禄“阵亡乌伤,救葬蓬塘之源”。子鲍惠从崇德迁义乌,

后裔分居义亭乡义亭、鲍宅、后宅、全村、龙华院,王阡乡铜山前。

俞 ①五代吴越户部尚书俞公帛自钱塘迁居义乌凤林,后裔分迁前洪乡茂后(《[嘉庆]

义乌县志》说迁自金华琴山),东河乡西俞。②明中叶,由诸暨湖头村迁入楂林乡里娄山。

宋 五代后周广顺中,宋荣自会稽迁县西覆釜山下(今下宅乡萧皇塘),后裔居沿华。另

一支次子宋南于宋淳化年间,迁今倍磊乡平望,分支居尚阳乡五柳。

孙 宋皇祐三年,孙瑞由永康古山迁入下骆宅乡如娄、前孙,分支居廿三里乡钱塘。路

东乡高岭。

宗 五代后晋时,从河南南阳迁居普济寺。北宋时迁今联合乡新厅、石板塘,南宋时后

裔宗嗣尹迁福田乡宗宅,支派居桥东乡宗塘。

陶 从江西浔阳迁居路东乡上西陶、下西陶。

成 元时从开封迁居毛店乡上清溪、下清溪,分支居桥东乡前成、后成。

喻宋初从富阳迁官塘乡喻宅,分支居前洪乡王高畈。

马 明时从东阳安田畈迁入徐村乡马村。

应 从永康芝英迁入路东乡塘头应、东陶。里宅应姓从天台迁入。

斯 祖籍山东兖州,北宋末避金兵南迁金华斯家巷(酒坊巷),后徙居溪华乡溪华、斯何、

长富、乔里何。

曹 宋太宗端拱二年曹绍从金华含香迁塘李乡曹村,分支居稠城镇曹道村。

罗①宋末避元兵由河南新城迁居稠城,罗全福迁尚经乡罗店。②元末,罗宏由江西迁居

尚经乡全宅。

翁 ①宋翁文进由青浦(今上海市郊)迁王宅乡翁村。⑧宋翁文通由青浦迁东河乡山翁。

③从青田迁入巧溪乡翁界。

洪 明季从浦江海塘迁入,分居后宅乡洪华、上洪,柳青乡后明堂。

宣 明嘉靖年间,从诸暨红桥乡山殿后村迁居本县东塘乡朱岭,分支居章宅、宣德里、

横店。楂林乡杨塘岭、西岸、溪后。清康熙时,一支由诸暨红桥乡宣何界迁芦柴等村。

樊 宋太宗雍熙元年,樊季达从缙云迁入桥东乡樊村,分支居鲇溪。

贝 北宋末,避金兵入侵,从河南迁入杨村乡贝村,分支居溪华乡贝家。

颜 周赧王时,颜凤“避乱南行,寓浙江会稽郡南界,遘疾身亡,子负土葬于本境”,

为“义邑故家”。后裔今居新新乡颜村、颜坞。

江 太平天国时,从安徽宁国县迁入湖门乡鹤田。

本县古代人口稀少,汉代以后外地人陆续迁入。历史上宗族家系不断发生兴衰续绝、赘

继融合的变化,故世居土著人口比重不大。汉末群雄争霸,西晋、五代和北宋末年,中原多

战乱,从北方避乱南来在义乌定居的不少。晚唐黄巢部一度据闽,清初三藩作乱,闽东北居

民大批迁入浙南,一部再迁义乌。明季倭寇滋扰宁、台沿海,有人西迁来本县。上述迁入本

县形成宗族的,以北方迁入者居多,也因此带来较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义乌的开发和兴盛。

建国前后因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人口流动增多,姓氏添加不少。历来从外地迁入本县的,除

避乱、逃难、逃荒者外,尚有因婚姻嫁娶迁入,当官退隐后卜筑定居,因游学游历爱山川秀

丽而留住,因业工营商而置产落籍者。无论是世居居民及其后裔,或外来户及其宗族世系,

也不论其居留时间的长短和人数的多少,都对义乌的开发和文明昌盛作出了贡献。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