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从农民利益出发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IT圈 admin 33浏览 0评论

2024年8月22日发(作者:剑良策)

I综合版块一农业抖教l 

IZong he ban kuai l 

从农民利益出发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文/孙静 

(集安市麻线乡人民政府134204)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有效的推进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本文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以围绕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针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形成了 

此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1.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农村社会救济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 

由于农村财政汲取能力低、社会集资能力低、个人支付能 

力低,从而使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大、筹集资金贫乏、社会保障 

的物质基础薄弱,虽然有关部门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做 

过种种努力,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农村社会救济依然 

存在种种问题: 

1.1.1农村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农村弱势群体是低收入 

农户或农民的集合,其中包括大量的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 

对贫困人口。其弱势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严重不平均的社会 

问题。在我国经济收入差距巨大、层次分明的社会结构中,最 

明显且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相对于城市居民而存在的农 

村居民。而农村居民中为温饱问题所困扰的人口,是社会结构 

中最底层的弱势群体。 

1.1.2农村五保户救济制度农村五保户救济制度是我国 

农村社会救济事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一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包统养的五保供养形式。近年 

来,我国的农村五保救济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农村经济形势、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五保供养 

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逐步解决。我 

国从20o1年就进入了老龄型阶段,6O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 

亿人,其中80%的老人在农村。五保对象的比例增加的可能性 

更大。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保对象的供给标准相应提 

高;五保供养形式与减轻农民负担有所矛盾。国家为稳定农村 

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强调乡镇统筹费不超过上年农 

民人均收入的5%,且统筹金额几年不变。而《农村五保供养工 

作条例》规定,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农民一般 

生活水平。在筹集五保对象供养钱粮的过程中,政策有矛盾, 

认识不统一,工作难度大,困难重重。 

1-2农业生产保障 

土地在农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 

子”。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 

保障实质上就是以土地保障为核心的。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 

会保障形式出现了新的特征,但土地保障的核心地位并没有 

改变。然而,目前土地保障功能正在的弱化,随着农村经济的 

发展,土地保障作用已日渐减弱,土地这一最后保障因而出现 

“虚化”。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 

\4 皿匝 奠 业 

1.2.1农业收入比重下降,非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 

来源考察土地保障功能的强弱,可以从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 

中所占的比重分析得出。从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结构看,农民 

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非农业收入的增加,并且非农业收入对 

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可见农业收入比重的下降,并 

且在一定程度上所表现的持续下降趋势,反映了土地保障功 

能的弱化。 

1.2.2工业化、城镇化导致耕地减少,失地农民增加农村 

社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一种普遍 

流行趋势。但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另一结果是耕 

地的减少。 

1.2.3土地提供的就业保障不充分,农村居民失业风险产 

生且加剧我国人多地少,土地为农村居民所提供的就业保障 

不充分。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必然越积越多。而加入WTO后,在农村就业方面,总体影响 

是负面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1.3农村医疗保障现状 

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主要是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以及 

基于亲情、友情而形成的社会网络资源所提供的非正式保障, 

这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共同构筑了~个健全的 

社会医疗保障网络。然而在农村,长期以来一直是依靠家庭的 

互助互济来提供医疗保障,随着家庭小型化以及农民所面对 

的医疗风险日益增多,家庭的保障能力显得力不从心,所以迫 

切需要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然而建立社会医疗保险的条 

件尚不成熟,在现阶段只能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 

适应的合作医疗制度,来解决农民就医看病难的问题。但合作 

医疗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3.1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与每日的吃饭、穿衣不同, 

侥幸的心理广泛地存在于农民之中,看病的花费不属于刚性 

支出,这些随机潜在的风险尚不能使没有多少余钱的他们产 

生固定的医疗消费投入意识。刚刚开始宣传的时侯,农民的积 

极性非常之高。但是,叫农民真正拿钱的时候却非常困难。 

1.3.2合作医疗报账难、程序复杂这一直是困扰农村合作 

医疗发展重要瓶颈之一。 

1.3.3农民与医疗机构间的信任危机许多群众对卫生院、 

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职业道德和乡镇一级医院的管理服务 

水平缺乏信任,认为尽管国家给了补助,但定点后,医生可以 

小病开大处方,随便多开药,最终付出的药费比不参加合作医 

疗的费用还要多,得不偿失。如果这种歪风不禁止,农民微薄 

的合作医疗报销资金势必在短期内可能消耗殆尽,农民参加 

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同样受到影响。 

2.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机制的措施 

2.1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管、乡村联办、乡办乡管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是广大 

农民通过互助救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好办法。需要注意以 

下两点:正确选择合作医疗的形式及内容;合理补偿医疗费用 

卫生系统在相关政策、运作机制、公示制度、报帐规程等方面 

的工作还有待完善。 

2.3.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注意以下两点:正确规 

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缴纳方式;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 

的管理及保值增值工作。 

2.4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完善土地保障功能,再造土地保障能力,首先就是要改变 

土地保障功能的持续弱化状态,而土地保障功能呈持续弱化 

状态的深层次原因是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农村土地 

制度决定土地保障功能的发挥,进而决定农村社会保障状况。 

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对于土地利用 

上侧重于公平而忽视效益,导致土地的利用效率低下、生产功 

能不高,农民通过劳动而取得生产性土地收益有限;对土地的 

实际价值反映不利,农民基本上不能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而 

取得土地的财产性收益。现行的土地制度导致农民不能获得 

应有的土地收益,土地收益的低下使得土地不能发挥应有的 

保障功能,土地保障功能呈现弱化状态。土地的生产功能是土 

地保障功能的基础,土地生产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土地保 

障功能发挥,完善的土地制度应该能够合理协调二者关系。完 

善现行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要本着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引入市 

场机制,将农村土地资源定位为一种可资本化的生产要素,以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2积极探索资金筹措的有效途径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的 

工作,只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这项事业的 

顺利发展。从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 

途径主要有:建立稳定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筹 

集资金要从单一主体化走向多元化;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 

保障基金的财政投入力度;要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安排和政 

策框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改变目前政府财政对农村社会 

保障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要引导和鼓励农民自身积极投入 

参保,完善补贴政策;要提高政府和集体对农民参保的补助比 

例,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 

2-3健全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等三项制度 

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需要建设的具体制度很多,但就 

目前而言,广大农民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是实现“生有所靠、病 

有所医、老有所养”,因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和 

农村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建设是重点。 

2.3.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它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 

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 

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科学确定最 

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正确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据调查,需 

要保障的对象一般占农村人口的5%~6%。 

2.3.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致 

有合作医疗、统筹解决住院费、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 

中合作医疗是最为普遍的形式。实践表明,村办村管、村办乡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要从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国 

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依 

靠社会力量和社区组织来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进社 

会保障社会化,强化农民积极参与意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 

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长远目标应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 

保障体系,近期既要正视这种现实差别的存在,又要努力缩小 

差别,特别在制定农村社会保障办法时,应对参保农民转移到 

城镇后,其社会保障关系如何向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做出 

明确规定;保障项目、保障办法、保障水平等要切实可行,既与 

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又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水平;物质保障与服务保障的关系。既要保障物质上的基本生 

活,又要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规 

范透明的农村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应处理好社会保障制 

度与其他转移支付之间的关系,国家财政可以根据财力的状 

况,在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加大转移支付力 

度:一方面将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以提高农 

民整体素质,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方面要不 

断增加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 

业机会。实际上,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政府在这两 

方面所做的工作,其本身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种 

有效的财政政策手段。 

2.5大办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 

社会保险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和核心,是以 

强制性为基本特征的,而社会保险的这一强制性又必须通过 

国家立法才能得到保证。目前,社会保险在农村进展不力,举 

步维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保险立法滞后,因 

此,必须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 

设,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项工作:要抓好单项法规的建设,如 

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法、农民医疗社会保险法、农村工伤社会保 

险法、农村扶贫法与灾害救济社会保险法和农村残疾人保险 

法等;要抓好地方性法规的建设,鼓励与提倡各地方政府根据 

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保障办法。 

’ 

总之,社会保障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于国于民都意义 

重大,是社会进步和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建设农 

村社会保障事业,对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社会都必须深刻认识、系统思考、积极探索、最终建立起适 

应我国农村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 

古翟 业 皿困 9/ 

2024年8月22日发(作者:剑良策)

I综合版块一农业抖教l 

IZong he ban kuai l 

从农民利益出发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文/孙静 

(集安市麻线乡人民政府134204)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有效的推进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本文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以围绕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针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形成了 

此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1.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农村社会救济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 

由于农村财政汲取能力低、社会集资能力低、个人支付能 

力低,从而使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大、筹集资金贫乏、社会保障 

的物质基础薄弱,虽然有关部门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做 

过种种努力,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农村社会救济依然 

存在种种问题: 

1.1.1农村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农村弱势群体是低收入 

农户或农民的集合,其中包括大量的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 

对贫困人口。其弱势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严重不平均的社会 

问题。在我国经济收入差距巨大、层次分明的社会结构中,最 

明显且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相对于城市居民而存在的农 

村居民。而农村居民中为温饱问题所困扰的人口,是社会结构 

中最底层的弱势群体。 

1.1.2农村五保户救济制度农村五保户救济制度是我国 

农村社会救济事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一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包统养的五保供养形式。近年 

来,我国的农村五保救济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农村经济形势、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五保供养 

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逐步解决。我 

国从20o1年就进入了老龄型阶段,6O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 

亿人,其中80%的老人在农村。五保对象的比例增加的可能性 

更大。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保对象的供给标准相应提 

高;五保供养形式与减轻农民负担有所矛盾。国家为稳定农村 

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强调乡镇统筹费不超过上年农 

民人均收入的5%,且统筹金额几年不变。而《农村五保供养工 

作条例》规定,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农民一般 

生活水平。在筹集五保对象供养钱粮的过程中,政策有矛盾, 

认识不统一,工作难度大,困难重重。 

1-2农业生产保障 

土地在农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 

子”。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 

保障实质上就是以土地保障为核心的。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 

会保障形式出现了新的特征,但土地保障的核心地位并没有 

改变。然而,目前土地保障功能正在的弱化,随着农村经济的 

发展,土地保障作用已日渐减弱,土地这一最后保障因而出现 

“虚化”。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 

\4 皿匝 奠 业 

1.2.1农业收入比重下降,非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 

来源考察土地保障功能的强弱,可以从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 

中所占的比重分析得出。从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结构看,农民 

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非农业收入的增加,并且非农业收入对 

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可见农业收入比重的下降,并 

且在一定程度上所表现的持续下降趋势,反映了土地保障功 

能的弱化。 

1.2.2工业化、城镇化导致耕地减少,失地农民增加农村 

社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一种普遍 

流行趋势。但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另一结果是耕 

地的减少。 

1.2.3土地提供的就业保障不充分,农村居民失业风险产 

生且加剧我国人多地少,土地为农村居民所提供的就业保障 

不充分。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必然越积越多。而加入WTO后,在农村就业方面,总体影响 

是负面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1.3农村医疗保障现状 

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主要是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以及 

基于亲情、友情而形成的社会网络资源所提供的非正式保障, 

这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共同构筑了~个健全的 

社会医疗保障网络。然而在农村,长期以来一直是依靠家庭的 

互助互济来提供医疗保障,随着家庭小型化以及农民所面对 

的医疗风险日益增多,家庭的保障能力显得力不从心,所以迫 

切需要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然而建立社会医疗保险的条 

件尚不成熟,在现阶段只能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 

适应的合作医疗制度,来解决农民就医看病难的问题。但合作 

医疗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3.1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与每日的吃饭、穿衣不同, 

侥幸的心理广泛地存在于农民之中,看病的花费不属于刚性 

支出,这些随机潜在的风险尚不能使没有多少余钱的他们产 

生固定的医疗消费投入意识。刚刚开始宣传的时侯,农民的积 

极性非常之高。但是,叫农民真正拿钱的时候却非常困难。 

1.3.2合作医疗报账难、程序复杂这一直是困扰农村合作 

医疗发展重要瓶颈之一。 

1.3.3农民与医疗机构间的信任危机许多群众对卫生院、 

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职业道德和乡镇一级医院的管理服务 

水平缺乏信任,认为尽管国家给了补助,但定点后,医生可以 

小病开大处方,随便多开药,最终付出的药费比不参加合作医 

疗的费用还要多,得不偿失。如果这种歪风不禁止,农民微薄 

的合作医疗报销资金势必在短期内可能消耗殆尽,农民参加 

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同样受到影响。 

2.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机制的措施 

2.1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管、乡村联办、乡办乡管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是广大 

农民通过互助救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好办法。需要注意以 

下两点:正确选择合作医疗的形式及内容;合理补偿医疗费用 

卫生系统在相关政策、运作机制、公示制度、报帐规程等方面 

的工作还有待完善。 

2.3.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注意以下两点:正确规 

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缴纳方式;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 

的管理及保值增值工作。 

2.4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完善土地保障功能,再造土地保障能力,首先就是要改变 

土地保障功能的持续弱化状态,而土地保障功能呈持续弱化 

状态的深层次原因是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农村土地 

制度决定土地保障功能的发挥,进而决定农村社会保障状况。 

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对于土地利用 

上侧重于公平而忽视效益,导致土地的利用效率低下、生产功 

能不高,农民通过劳动而取得生产性土地收益有限;对土地的 

实际价值反映不利,农民基本上不能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而 

取得土地的财产性收益。现行的土地制度导致农民不能获得 

应有的土地收益,土地收益的低下使得土地不能发挥应有的 

保障功能,土地保障功能呈现弱化状态。土地的生产功能是土 

地保障功能的基础,土地生产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土地保 

障功能发挥,完善的土地制度应该能够合理协调二者关系。完 

善现行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要本着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引入市 

场机制,将农村土地资源定位为一种可资本化的生产要素,以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2积极探索资金筹措的有效途径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的 

工作,只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这项事业的 

顺利发展。从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 

途径主要有:建立稳定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筹 

集资金要从单一主体化走向多元化;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 

保障基金的财政投入力度;要打破城乡分治的制度安排和政 

策框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改变目前政府财政对农村社会 

保障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要引导和鼓励农民自身积极投入 

参保,完善补贴政策;要提高政府和集体对农民参保的补助比 

例,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 

2-3健全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等三项制度 

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需要建设的具体制度很多,但就 

目前而言,广大农民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是实现“生有所靠、病 

有所医、老有所养”,因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和 

农村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建设是重点。 

2.3.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它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 

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 

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科学确定最 

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正确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据调查,需 

要保障的对象一般占农村人口的5%~6%。 

2.3.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致 

有合作医疗、统筹解决住院费、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 

中合作医疗是最为普遍的形式。实践表明,村办村管、村办乡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要从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国 

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依 

靠社会力量和社区组织来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进社 

会保障社会化,强化农民积极参与意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 

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长远目标应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 

保障体系,近期既要正视这种现实差别的存在,又要努力缩小 

差别,特别在制定农村社会保障办法时,应对参保农民转移到 

城镇后,其社会保障关系如何向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做出 

明确规定;保障项目、保障办法、保障水平等要切实可行,既与 

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又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水平;物质保障与服务保障的关系。既要保障物质上的基本生 

活,又要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规 

范透明的农村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应处理好社会保障制 

度与其他转移支付之间的关系,国家财政可以根据财力的状 

况,在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加大转移支付力 

度:一方面将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以提高农 

民整体素质,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方面要不 

断增加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 

业机会。实际上,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政府在这两 

方面所做的工作,其本身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种 

有效的财政政策手段。 

2.5大办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 

社会保险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和核心,是以 

强制性为基本特征的,而社会保险的这一强制性又必须通过 

国家立法才能得到保证。目前,社会保险在农村进展不力,举 

步维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保险立法滞后,因 

此,必须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 

设,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项工作:要抓好单项法规的建设,如 

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法、农民医疗社会保险法、农村工伤社会保 

险法、农村扶贫法与灾害救济社会保险法和农村残疾人保险 

法等;要抓好地方性法规的建设,鼓励与提倡各地方政府根据 

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保障办法。 

’ 

总之,社会保障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于国于民都意义 

重大,是社会进步和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建设农 

村社会保障事业,对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社会都必须深刻认识、系统思考、积极探索、最终建立起适 

应我国农村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 

古翟 业 皿困 9/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