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南门虹颖)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七中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
1.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
如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自然条件
B.
生活习惯
C.
生产工具
D.
劳动技术
3.
下面结构图中①②处应填( )
A.
世袭制、禅让制
C.
分封制、郡县制
B.
禅让制、世袭制
D.
郡县制、分封制
4.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5.
纪录片《文明》于2018
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
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页,共12页
A.
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
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
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
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6.
据《论语》描述,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做主决。这表明春秋时期( )
①周王室日益衰落
②周天子名义上也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诸侯操控政治局面
④分封制逐步瓦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B.
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C.
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
D.
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
8.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是( )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兼并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诸侯争霸
C.
商鞅变法
B.
百家争鸣
D.
铁器与牛耕的出现
10.
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奖励农耕
B.
按军功授爵位
C.
推行县制
D.
抑制商业贸易
11.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第2页,共12页
A.
三人行必有吾师
C.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D.
以“德”教化人
12.
下列对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发生在秦朝大泽乡
②起义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③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
④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3.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颁布“推恩令”
C.
休养生息
B.
重用人才
D.
严刑峻法
14.
西汉初年,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实行( )
A.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C.
行推恩令,加强集权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15.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 )
A.
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
C.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B.
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
D.
东汉王朝短暂而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16.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最先制造并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请写出种植水稻和粟的居民分别是谁?
原始农业的发展促成了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3页,共12页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封建”制度的作用。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
18.
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第4页,共12页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材料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说一说秦统一中国的意义。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这两项措施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5页,共1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题干“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100多种野兽化石,器,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可知,北京人遗址出土10万多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会制造石器,北京人遗址发现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故选:A。
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解析】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因此说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原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
故选:A。
本题以《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知识。
本题以《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之间更替部落联盟首领位置采用的是禅让制。故①处应填禅让制;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②处应填世袭制。故B符合题意;①处是禅让制,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结构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有第6页,共12页
关内容。
4.【答案】C
【解析】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故选:C。
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历经能力。
5.【答案】D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而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故选:D。
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识记能力。
6.【答案】B
【解析】春秋时期,周天子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第7页,共12页
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7.【答案】A
【解析】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西周时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已经得到推广。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生产工具的变化。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要注意识记生产工具开始使用的时间,注意准确识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影响等知识点。
8.【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历史大变革的时期,即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我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因此说百家争鸣、商鞅变法和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兼并战争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
故选:A。
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特征的知识。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特征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9.【答案】D
【解析】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进步,表现为铁器牛耕普遍使用,铁器牛耕普遍使用从而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各国开始进行社会变革。因而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第8页,共12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的表现。
10.【答案】B
【解析】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该法令的实行,使秦国人“勇于公战”。
故选:B。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知识。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影响的记忆、理解能力。
11.【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孔子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表明孔子注意“因材施教”。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2.【答案】C
【解析】据“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可知,这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但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推翻了秦朝统治,推翻秦朝统治的刘邦的起义军.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第9页,共12页
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3.【答案】C
【解析】据西汉刚建立时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的认识。识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解析】由材料“直如弦,死道边”可知,这反映的是正直的官员被排挤致死的内容,由材料“曲如钩,反封侯”可知,这说明善于谄媚的官员得到重用,这造成政治混乱,导致了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故选:C。
本题考查东汉末年的政治状况,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第10页,共12页
16.【答案】【小题1】北京人、河姆渡人;打制、磨制。
【小题2】河姆渡人;半坡人。
【小题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任意答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以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答案】【小题1】①东周;②战国。
【小题2】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小题3】周王室衰微,诸侯力量崛起。
【小题4】利: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地区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解析】(1)本题考查东周的建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理解分封制的影响。
(3)本题考查周王和诸侯的地位的变化。结合分封制的影响理解。
(4)开放性题目,分析合理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度以及影响、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等知识。
18.【答案】【小题1】分封制;郡县制。
【小题2】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小题3】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同点:都是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不同点:手段不同:秦:残暴;汉:温和采纳思想不同:秦:法家;汉:儒家取得的效果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秦朝灭亡;汉武帝则从思想上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任答两点即可)
第11页,共12页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郡县制度、秦统一中国的意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郡县制度、秦统一中国的意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
第12页,共12页
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南门虹颖)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七中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
1.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
如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自然条件
B.
生活习惯
C.
生产工具
D.
劳动技术
3.
下面结构图中①②处应填( )
A.
世袭制、禅让制
C.
分封制、郡县制
B.
禅让制、世袭制
D.
郡县制、分封制
4.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5.
纪录片《文明》于2018
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
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页,共12页
A.
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
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
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
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6.
据《论语》描述,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做主决。这表明春秋时期( )
①周王室日益衰落
②周天子名义上也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诸侯操控政治局面
④分封制逐步瓦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B.
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C.
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
D.
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
8.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是( )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兼并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诸侯争霸
C.
商鞅变法
B.
百家争鸣
D.
铁器与牛耕的出现
10.
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奖励农耕
B.
按军功授爵位
C.
推行县制
D.
抑制商业贸易
11.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第2页,共12页
A.
三人行必有吾师
C.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D.
以“德”教化人
12.
下列对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发生在秦朝大泽乡
②起义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③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
④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3.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颁布“推恩令”
C.
休养生息
B.
重用人才
D.
严刑峻法
14.
西汉初年,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实行( )
A.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C.
行推恩令,加强集权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15.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 )
A.
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
C.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B.
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
D.
东汉王朝短暂而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16.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最先制造并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请写出种植水稻和粟的居民分别是谁?
原始农业的发展促成了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3页,共12页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封建”制度的作用。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
18.
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第4页,共12页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材料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说一说秦统一中国的意义。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这两项措施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5页,共1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题干“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100多种野兽化石,器,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可知,北京人遗址出土10万多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会制造石器,北京人遗址发现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故选:A。
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解析】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因此说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原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
故选:A。
本题以《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知识。
本题以《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之间更替部落联盟首领位置采用的是禅让制。故①处应填禅让制;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②处应填世袭制。故B符合题意;①处是禅让制,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结构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有第6页,共12页
关内容。
4.【答案】C
【解析】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故选:C。
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历经能力。
5.【答案】D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而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故选:D。
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识记能力。
6.【答案】B
【解析】春秋时期,周天子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第7页,共12页
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7.【答案】A
【解析】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西周时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已经得到推广。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生产工具的变化。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要注意识记生产工具开始使用的时间,注意准确识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影响等知识点。
8.【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历史大变革的时期,即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我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因此说百家争鸣、商鞅变法和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兼并战争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
故选:A。
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特征的知识。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特征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9.【答案】D
【解析】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进步,表现为铁器牛耕普遍使用,铁器牛耕普遍使用从而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各国开始进行社会变革。因而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第8页,共12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的表现。
10.【答案】B
【解析】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该法令的实行,使秦国人“勇于公战”。
故选:B。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知识。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影响的记忆、理解能力。
11.【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孔子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表明孔子注意“因材施教”。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2.【答案】C
【解析】据“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可知,这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但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推翻了秦朝统治,推翻秦朝统治的刘邦的起义军.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第9页,共12页
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3.【答案】C
【解析】据西汉刚建立时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的认识。识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解析】由材料“直如弦,死道边”可知,这反映的是正直的官员被排挤致死的内容,由材料“曲如钩,反封侯”可知,这说明善于谄媚的官员得到重用,这造成政治混乱,导致了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故选:C。
本题考查东汉末年的政治状况,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第10页,共12页
16.【答案】【小题1】北京人、河姆渡人;打制、磨制。
【小题2】河姆渡人;半坡人。
【小题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任意答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以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答案】【小题1】①东周;②战国。
【小题2】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小题3】周王室衰微,诸侯力量崛起。
【小题4】利: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地区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解析】(1)本题考查东周的建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理解分封制的影响。
(3)本题考查周王和诸侯的地位的变化。结合分封制的影响理解。
(4)开放性题目,分析合理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度以及影响、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等知识。
18.【答案】【小题1】分封制;郡县制。
【小题2】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小题3】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同点:都是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不同点:手段不同:秦:残暴;汉:温和采纳思想不同:秦:法家;汉:儒家取得的效果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秦朝灭亡;汉武帝则从思想上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任答两点即可)
第11页,共12页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郡县制度、秦统一中国的意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郡县制度、秦统一中国的意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
第12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