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环氧乙烷

IT圈 admin 28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在娟丽)

第一节 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

一 环氯乙烷的性质与用途

环氧乙烷(简称EO)是最简单最重要的环氧化物,在常温下为气体。沸点

10.4℃,可与水、醇、醚及大多数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在空气中的爆炸限

(体积分数)为2.6%~100%,有毒。环氧乙烷易自聚,尤其当有铁、酸、碱、醛

等杂质或高温下更是如此,自聚时放出大量热,甚至发生爆炸,因此存放环氧乙

烷的贮槽必须清洁,并保持在0℃以下。

由于环氧乙烷具有含氧三元环结构,性质非常活泼,极易发生开环反应,在

一定条件下,可与水、醇、氢卤酸、氨及氨的化合物等发生加成反应,其通式为

其中与水发生水合反应生成乙二醇,是制备乙二醇的主要方法。与氨反应可

生成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环氧乙烷本身还可开环聚合生成聚乙二醇。

环氧乙烷是以乙烯为原料产品中的第三大品种,仅次于聚乙烯和苯乙烯。环

氧乙烷的主要用途是生产乙二醇,约占全球环氧乙烷总消费量的60%,它是生

产聚酯纤维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次是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乙醇胺类、

乙二醇醚类、二甘醇、三甘醇等。

二 环氧乙烷的生产方法

环氧乙烷的工业生产有氯醇法和乙烯直接氧化法。氯醇法是早期的工业生产

方法,分两步完成,首先由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与乙烯反应生成氯

乙醇,然后氯乙醇与氢氧化钙皂化生成环氧乙烷。尽管氯醇法乙烯利用率高,但

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氯气,腐蚀设备,污染环境,产品纯度底,现已基本被淘汰。

直接氧化法又可分为空气氧化法和氧气氧化法。1931年法国催化剂公司的Lefort

发现乙烯在银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直接氧化成环氧乙烷,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形成乙烯空气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技术,1937年美国U(℃公司首次采用此法

建厂生产。1958年美国Shell公司首次建成了氧气直接氧化法工业装置,氧气直

接氧化法技术先进,适宜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产品纯度可达99.99%,此

外设备体积小,放空量少,氧气氧化法排出的废气量只相当于空气氧化法的2%,

相应的乙烯损失也少;另外,氧气氧化法流程比空气氧化法短,设备少,建厂投

资可减少15%~30%,考虑空分装置的投人,总投资会比空气氧化法高一些,

但用纯氧作氧化剂可提高进料浓度和选择性,生产成本大约为空气氧化法的

90%;同时,氧气氧化法比空气氧化法反应温度低,有利于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

命。因此,近年来新建的大型装置均采用纯氧作氧化剂,逐渐取代了空气法而成

为占绝对优势的工业生产方法。目前环氧乙烷的物耗、能耗水平以UCC技术为

例,每生产1 t乙二醇,需乙烯626.7kg,氧气696.1 kg,甲烷5.6 kg,电134 kW·h,

蒸汽1.226t。

三 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的反应。

乙烯在银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包括选择氧化和深度氧化,除生成目的产物环

氧乙烷外,还生成副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及少量甲醛和乙醛。

主反应

平行副反应

串联副反应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和水主要由乙烯直接氧化生成,反应的选择性主要取决

于平行副反应的竞争,环氧乙烷串联副反应是次要的。环氧乙烷的氧化可能是先

异构化为乙醛,再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乙醛在反应条件下易氧化,所以产物

中只有少量乙醛存在。由于这些氧化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具有较大的平衡常数,

尤其是深度氧化,为选择性氧化反应放热的十多倍,因此为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提高选择性,催化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否则会因副反应进行而引起操作条件的恶

化,甚至变得无法控制,造成反应器内发生“飞温”事故。

1

乙烯直接环氧化催化剂与反应机理

催化剂

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工业催化剂为银催化剂。在乙烯直接氧化制

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原料乙烯消耗的费用占EO生产成本的70%左右,因此,

降低乙烯单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最佳措施是开发高性能催化剂。工业上使

用的银催化剂由活性组分银、载体和助催化剂组成。

(1)载体 主要功能是提高活性组分银的分散度,防止银的微小晶粒在高温

下烧结。银的熔点比较低(961.93℃),银晶粒表面原子在约500℃时即可具有流

动性,所以银催化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烧结,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受热后银

晶粒长大,活性表面减少,使催化剂活性降低,从而缩短使用寿命。而乙烯环氧

化过程存在的副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因此,载体的表面结构、孔结构及导热性能,

对催化剂颗粒内部的温度分布、催化荆上银晶粒的大小及分布、反应原料气体及

生成气体的扩散速率等有非常大的影响,从而显著影响其活性和选择性。载体比

表面积大,有利于银晶粒的分散,催化剂初始活性高,但比表面积大的催化剂孔

径较小,反应产物环氧乙烷难以从小孔中扩散出来,脱离表面的速度慢,从而造

成环氧乙烷深度氧化,选择性下降。因此,工业上选用比表面积小、无孔隙或粗

孔隙型的惰性物质作载体,常用的有α-氧化铝、碳化硅、刚玉一氧化铝一二氧化

硅等,一般载体比表面积在0.3~0.4 m

2

/g。近期专利报道,载体比表面积有提高

的趋势,如Shell、SD等公司已试用0.5~2 m

2

/g的载体,空隙率50%左右,

平均孔径4.4 μm左右。载体中的钠含量对载体表面酸碱性有一定影响,一般要

求将钠含量控制在0.05%~1%以内。

Halcon公司研制出由无孔内核和多孔外层构成的双层结构的载体。内核使

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无孔材料,如SiC等,外壳由能形成多孔结构的小颗粒材料涂

覆在核上构成,活性组分集中在外层。双层结构复合载体由于孔深度有限,反应

产物在孔内停留时间短,深度氧化少,传质传热效果好,反应选择性高,还可减

少活性组分用量。

载体的形状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也有影响。早期的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负载

型催化剂的载体为球形,尽管球形载体的流动性好,但催化剂微孔内的气体不易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在娟丽)

第一节 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

一 环氯乙烷的性质与用途

环氧乙烷(简称EO)是最简单最重要的环氧化物,在常温下为气体。沸点

10.4℃,可与水、醇、醚及大多数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在空气中的爆炸限

(体积分数)为2.6%~100%,有毒。环氧乙烷易自聚,尤其当有铁、酸、碱、醛

等杂质或高温下更是如此,自聚时放出大量热,甚至发生爆炸,因此存放环氧乙

烷的贮槽必须清洁,并保持在0℃以下。

由于环氧乙烷具有含氧三元环结构,性质非常活泼,极易发生开环反应,在

一定条件下,可与水、醇、氢卤酸、氨及氨的化合物等发生加成反应,其通式为

其中与水发生水合反应生成乙二醇,是制备乙二醇的主要方法。与氨反应可

生成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环氧乙烷本身还可开环聚合生成聚乙二醇。

环氧乙烷是以乙烯为原料产品中的第三大品种,仅次于聚乙烯和苯乙烯。环

氧乙烷的主要用途是生产乙二醇,约占全球环氧乙烷总消费量的60%,它是生

产聚酯纤维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次是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乙醇胺类、

乙二醇醚类、二甘醇、三甘醇等。

二 环氧乙烷的生产方法

环氧乙烷的工业生产有氯醇法和乙烯直接氧化法。氯醇法是早期的工业生产

方法,分两步完成,首先由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与乙烯反应生成氯

乙醇,然后氯乙醇与氢氧化钙皂化生成环氧乙烷。尽管氯醇法乙烯利用率高,但

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氯气,腐蚀设备,污染环境,产品纯度底,现已基本被淘汰。

直接氧化法又可分为空气氧化法和氧气氧化法。1931年法国催化剂公司的Lefort

发现乙烯在银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直接氧化成环氧乙烷,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形成乙烯空气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技术,1937年美国U(℃公司首次采用此法

建厂生产。1958年美国Shell公司首次建成了氧气直接氧化法工业装置,氧气直

接氧化法技术先进,适宜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产品纯度可达99.99%,此

外设备体积小,放空量少,氧气氧化法排出的废气量只相当于空气氧化法的2%,

相应的乙烯损失也少;另外,氧气氧化法流程比空气氧化法短,设备少,建厂投

资可减少15%~30%,考虑空分装置的投人,总投资会比空气氧化法高一些,

但用纯氧作氧化剂可提高进料浓度和选择性,生产成本大约为空气氧化法的

90%;同时,氧气氧化法比空气氧化法反应温度低,有利于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

命。因此,近年来新建的大型装置均采用纯氧作氧化剂,逐渐取代了空气法而成

为占绝对优势的工业生产方法。目前环氧乙烷的物耗、能耗水平以UCC技术为

例,每生产1 t乙二醇,需乙烯626.7kg,氧气696.1 kg,甲烷5.6 kg,电134 kW·h,

蒸汽1.226t。

三 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的反应。

乙烯在银催化剂上的氧化反应包括选择氧化和深度氧化,除生成目的产物环

氧乙烷外,还生成副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及少量甲醛和乙醛。

主反应

平行副反应

串联副反应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和水主要由乙烯直接氧化生成,反应的选择性主要取决

于平行副反应的竞争,环氧乙烷串联副反应是次要的。环氧乙烷的氧化可能是先

异构化为乙醛,再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乙醛在反应条件下易氧化,所以产物

中只有少量乙醛存在。由于这些氧化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具有较大的平衡常数,

尤其是深度氧化,为选择性氧化反应放热的十多倍,因此为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提高选择性,催化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否则会因副反应进行而引起操作条件的恶

化,甚至变得无法控制,造成反应器内发生“飞温”事故。

1

乙烯直接环氧化催化剂与反应机理

催化剂

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工业催化剂为银催化剂。在乙烯直接氧化制

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原料乙烯消耗的费用占EO生产成本的70%左右,因此,

降低乙烯单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最佳措施是开发高性能催化剂。工业上使

用的银催化剂由活性组分银、载体和助催化剂组成。

(1)载体 主要功能是提高活性组分银的分散度,防止银的微小晶粒在高温

下烧结。银的熔点比较低(961.93℃),银晶粒表面原子在约500℃时即可具有流

动性,所以银催化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烧结,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受热后银

晶粒长大,活性表面减少,使催化剂活性降低,从而缩短使用寿命。而乙烯环氧

化过程存在的副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因此,载体的表面结构、孔结构及导热性能,

对催化剂颗粒内部的温度分布、催化荆上银晶粒的大小及分布、反应原料气体及

生成气体的扩散速率等有非常大的影响,从而显著影响其活性和选择性。载体比

表面积大,有利于银晶粒的分散,催化剂初始活性高,但比表面积大的催化剂孔

径较小,反应产物环氧乙烷难以从小孔中扩散出来,脱离表面的速度慢,从而造

成环氧乙烷深度氧化,选择性下降。因此,工业上选用比表面积小、无孔隙或粗

孔隙型的惰性物质作载体,常用的有α-氧化铝、碳化硅、刚玉一氧化铝一二氧化

硅等,一般载体比表面积在0.3~0.4 m

2

/g。近期专利报道,载体比表面积有提高

的趋势,如Shell、SD等公司已试用0.5~2 m

2

/g的载体,空隙率50%左右,

平均孔径4.4 μm左右。载体中的钠含量对载体表面酸碱性有一定影响,一般要

求将钠含量控制在0.05%~1%以内。

Halcon公司研制出由无孔内核和多孔外层构成的双层结构的载体。内核使

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无孔材料,如SiC等,外壳由能形成多孔结构的小颗粒材料涂

覆在核上构成,活性组分集中在外层。双层结构复合载体由于孔深度有限,反应

产物在孔内停留时间短,深度氧化少,传质传热效果好,反应选择性高,还可减

少活性组分用量。

载体的形状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也有影响。早期的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负载

型催化剂的载体为球形,尽管球形载体的流动性好,但催化剂微孔内的气体不易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