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肌钙蛋白Ⅰ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陆香之)
2010年第3期
No.3,2010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m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总第90期)
(Sum No.9o)
肌钙蛋自I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卢 娟 胡志红
(1九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A0611班;2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部 江西九江332000)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 542.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9545(2010)03-0090一(03)
各类型的心肌损伤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部分(约30%)为可溶性的,游离于胞质中;大
(AMI)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
病。目前临床对于不典型症状或心电图提示AMI
者的诊断更多依赖于心肌酶学,而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
(LDH)及其同工酶(LDH1—5)等的非组织特异
性给临床诊断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就需要一种特
异度好,灵敏度高的诊断指标。肌钙蛋白(eTnI)
作为新的诊断心肌梗死的手段,具有准确、早期、
特异的性高特点。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是近年来推出的可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
指标,国内外有不少实验证实其在诊断急性心肌
梗死具有准确、特异的特点。本文就肌钙蛋白I
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
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l eTnI
部分为不溶性,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原纤维
上。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的状态下,eTnI不能透过
细胞膜进入血循环,血液中cTnI含量很低。当胞
膜完整性因缺氧或缺血等原因受到破坏时,游离
部分可迅速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为心肌损伤的
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而后结合部分也逐渐分解释
放出来,使血中cTnI浓度长时间持续在较高水
平,从而有效的延长了诊断窗口时间。
1.2检测方法检测cTnI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主
要介绍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ELISA法是1971
年瑞士学者Engrall等首次报道的一种酶标固相免
疫测定技术。Cummins、Larue、Cho等 相继对
ELISA法测定血清cTnI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在
前人的基础上对测定方法作出了各自的改进,如
以单克隆抗体取代多克隆抗体包被固相载体,以
辣根过氧化物(HRP)取代碱性磷酸酶(ALP)
结构收缩蛋白,由三种不同基因编码的亚单位构 作为标记酶,使检测灵敏度由4ug/L精确至0.1—
成,分别为肌钙蛋白C(TnC)、肌钙蛋白T
0.2ug/L。李志梁、李瑞等 将生物素一亲和素
(TnT)和肌钙蛋白I(TnI)。TnI有3种亚型,即 放大技术引入ELISA法中,用以检测肌钙蛋白,
快骨骼肌亚型(frnI)、慢骨骼肌亚型(sTnI)、
实现灵敏度的提高。但是,由于cTnI血清含量偏
1.1生物学特性肌钙蛋白(Tn)是心肌的主要
心肌亚型(eTnI)。在婴幼儿期sTnI占主导地位,
以后会逐渐减少,至出生9个月后,心肌中仅存
在cTnI,而无任何其他亚型。在个体发育的全过
程,无论骨骼肌受到何种病理刺激,均不表达cT_
nI,故cTnI是一种理想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
同时cTnI相对于两种骨骼肌亚型约有40%的不同
低,临床需快速检测,而ELISA法存在着测定周
期偏长、灵敏度相对较低、线型范围偏窄等诸多
不足,因而限制了该法在cTnI检测方面的进一步
应用。化学发光法是将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
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标记
免疫分析技术。以该法检测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
源性,其N端有31个额外的氨基酸残基,从而避
免了与骨骼肌TnI的交叉反应…。
eTnI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其中小
收稿日期:2010一l一16
通讯作者:胡志红,hzh66990076@sina.com
美国Bayer公司的ACS一18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系统,它以细小的顺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以电
化学发光吖啶酯标记抗体,待加人氧化剂和NaOH
卢娟,等:肌钙蛋白I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9l・
后,吖啶酯则可在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分解、
主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胃腺体的壁
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中亦有,少量存在于肾脏、
白骨骼肌、肾上腺、脑,但肝脏、脂肪组织内无
H—FABP分布。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约占心脏
全部可溶性蛋白的4~8%,正常人每克湿重心肌
含H—FABP约(O.52 4-0.06)嘲。免疫电镜观察
示 :H—FABP的亚细胞分布主要在可溶性的胞
发光,发光的强度与待测定的浓度成正比。该系
统灵敏度接近0.15ng/mL,回收率为96.97~
102.60%,交叉污染率为0.19%,用于检测cTnI
更为精确。
1.3临床应用 肌钙蛋白是心肌坏死敏感而特异
的标志,被广泛用于确定或否定心肌受损或坏死
的诊断。cTnI在骨骼肌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不表达,
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更优于磷酸肌酸激酶同
工酶(CK—MB),CK—MB曾是AMI早期诊断的
“金标准”,但是在正常情况下骨骼肌组织中也存
在少量的CK—MB。此外多肌炎、皮肌炎和肾功
能不全等引起的肌病均可出现血清CK—MB升高,
因此CK—MB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所以传统的血
清酶学标志物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已不能满足
今天的临床要求,而cTnI的高度的心肌特异性使
得它取代CK—MB成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
准”。它具有以下优点:①出现时间早,在血液中
持续时间长,从而有效地延长了诊断窗口时间。
AMI发生后,cTnI很快释放到血液中,4~8h开
始升高,l2~48h达到高峰,在3~10d内维持较
高浓度。②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即使轻微的心
肌损伤也可以在外周血液中检测到cTnI的升
高 j。定量检测cTnI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分别为98.O%和100.0%,明显高于CK—MB
(95.09%和91.0%)、MB(81.1%和92.0%) 。J。
重度骨骼肌损伤无心肌损伤患者血清CK—MB达
279.0g/L(正常6.7g/L)时,但cTnI仍不能测
出 。这也证实cTnI在AMI的早期诊断、延迟性
诊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cTnI连续
多次的测定和峰值时间的检测,还可估计心肌损
伤或坏死范围的大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判断具有
重要的临床价值。
2 H—FABP
2.1生物学特性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
族多源性的低分子量的胞浆蛋白(分子量为l2—
16KD),属于细胞内小的疏水基配合体结合蛋白
家族,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细胞中,
各种组织细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结构不同。
FABP主要有结合和转运长链脂肪酸,调节脂肪酸
的代谢,调节脂肪酸对各种代谢酶、受体和细胞
内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作用。目前已发现的
FABP有9种类型,其中心脏型FABP(H—
FABP)较特异地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红骨骼肌、
浆内,极少量在胞核里。当心肌细胞缺血或缺氧
时,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高度敏感性,动
员脂肪酸供能,导致心肌细胞内的H—FABP迅速
升高。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后,由于H—FABP的相
对分子量小,可快速从心肌细胞内漏出,因此可
用于早期评定心肌损害的程度。
2.2检测方法检测血清和血浆中H—FABP的含
量,主要采用改良的双抗体一步法(夹心法
ELISA)。Wodzig等证实这种方法能确定检测血清
和血浆中FABP可以得到一致的结果。实验检测
的灵敏度为1.25ng/mL,而ELSIA的标准范围为0
~
250ug/mL。实验内和实验间的误差率<10%。
但是ELISA法虽然能定量检测H—FABP,但存在
检测时间长(>lh)、需要特殊的仪器、操作复
杂、不能单份测定等缺点,不适合床边和急诊室
的快速检测。目前多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
制出的H—FABP定性检测试剂盒。FABP快速检
测试剂盒是一种高度特异灵敏的双抗体夹心免疫
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采用特异的单克隆抗体,
运用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在5—15min可得到结
果。在检测过程中将全血加人样品孔中,如标本
中含有H—FABP(5.0ng/mL以上),可与胶体金
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结合物可通过毛细血管
作用移动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测试线附近,并可
被该处所含有的另一种未标记的抗FABP抗体捕
捉,形成一条可见的色带,为阳性结果。与
ELISA方法比较更快速、简便,更有利于心梗的
早期诊断,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3%)。
2.3临床应用H—FABP是近年应用的心肌损伤
早期的指标。在AMI早期,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
缺氧高度敏感,动员脂肪酸提供能量,导致心肌
细胞内H—FABP迅速升高,由于分子量小,H—
FABP从心肌细胞释放,迅速进入血循环。在心肌
损伤20rain血中H—FABP就开始升高,4~6h达
高峰,后随尿液排出体外,24h可恢复到正常水
平。因此,它不仅能迅速反应心肌损害的状况,
及早发现超急期的AMI患者,还可估测心肌梗死
的范围,,并发现心肌再梗死,而传统的心肌标志
・
92・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
物肌红蛋白(Myo)、CK~MB及cTnI对早期诊断
AMI虽有一定价值,但在早期灵敏度、特异性方
面存在缺陷。Myo是一种低分子细胞质蛋白,是
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中的一种色素蛋白,参
与葡萄糖的氧化。由于该物质分子量很低,所以,
心肌细胞被破坏时,Myo要比其他标志物释放到
前景。
3结语
在AMI的诊断过程中,H—FABP、cTnI二项
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其发病后的检测时间有
关。一般把诊断AMI的心脏标志物分为早期标志
物(胸痛出现6h内血液中浓度增高)和确诊标志
血中的速度快。但由于Myo存在于多组织中,故 物(胸痛出现6~9h血液中浓度增高)两类。陶
9]的试验证实:对于胸痛发作6h内的AMI
炎症、局部缺血、休克及皮肌炎亦可引起Myo升
日新等l
高,其作为AMI的诊断指标特异性较低。CK—
患者,H—FABP的诊断敏感性最高,达到78.26%。
MB和Myo类似,同时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 而在胸痛发作超过6h的AMI患者中,cTnI检测的
中,易受到干扰,而cTnI在骨骼肌不表达,特异 诊断敏感性有显著的上升,均达到了93.33%,所以
性比CK—Mb和Myo高,是AMI的良好指标,但
可以对AMI进行确诊。
其在AMI发生6h后才明显升高,故难作为早期
综上所述,在AMI的早期诊断中,H—FABP检
AMI的诊断指标。总之,H—FABP作为一种心肌
测比cTnI检测能更早地提示心肌损害,尤其是在
损伤后的生化标志物,其检测和定量对于AMI的
准确性和特异性方面。而H—FABP、cTnI二项指
早期诊断尤其是超急期的AMI诊断很有价值,由
标的阳性率跟AMI的病程有关,所以如将二者结合
于其高诊断性及有效性,已经证明它是常规心肌 起来合理互补监测也许是将来一种临床诊治缺血
标记物中一种较好的选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性心肌病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Elliott K,Watkins H,Redwood CS.Altered regulatory properties of human cardiac troponin I mu—
rants that caus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0,275(29):
22069.
[2]Cho JH,Han SM,Pack EH,et a1.Plastic ELISA~on—a—chip based on sequenfiM CroSS—flow
chrom a ̄graphy[J].Annal Chemistry,2006,78(3):793.
[3]李志梁,焦宝明,陆青,等.链霉亲和素一生物素ELISA检测人心肌肌钙蛋白T[J].第一军医大
学学报,2000,20(4):293.
[4]李瑞,朱乃硕.心肌肌钙蛋白I—C复合物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
报),2004,44(4):517.
[5]Alpert JS,Thygesen K,Antman E,et a1.Myocardial infarction redefined—a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Joint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the redefini—
lfora of myocardial Infraction[J].Journal of ht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0,36:959.
[6]@ole FS,Christenson RH,Valdes R J,et a1.Simultaneous rapid measurement fo whole blood myo—
globin,creatinekinase MB,and cardiac troponin I by the triage cardiac panel for detection of myo—
cardial infraction[J].Clinical Chemistry,1999,45(2):199.
[7]Muller BM,Hallermayer K,Schroder A,et a1.Improved tmponin TELISA speciifc for cardiac tropo—
nin Tisoform:assay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validation[J].Clinical Chemistry,1997,43(37):458.
[8]Glatz JFC,Schaap FG,Binas B,et a1.Cytoplasmic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faeilitiates fatty acid
utiilzation in skeletal muscle[J].Acta Physiological Scand,2003,178(4):367.
[9]陶目新,颜卫荣,杨振强,等.H—FABP与多项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检测中的比较
[J].临床医学杂志,2008,28(3):58.
(责任编辑胡安娜)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陆香之)
2010年第3期
No.3,2010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m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总第90期)
(Sum No.9o)
肌钙蛋自I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卢 娟 胡志红
(1九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A0611班;2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部 江西九江332000)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 542.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9545(2010)03-0090一(03)
各类型的心肌损伤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部分(约30%)为可溶性的,游离于胞质中;大
(AMI)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
病。目前临床对于不典型症状或心电图提示AMI
者的诊断更多依赖于心肌酶学,而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
(LDH)及其同工酶(LDH1—5)等的非组织特异
性给临床诊断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就需要一种特
异度好,灵敏度高的诊断指标。肌钙蛋白(eTnI)
作为新的诊断心肌梗死的手段,具有准确、早期、
特异的性高特点。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是近年来推出的可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
指标,国内外有不少实验证实其在诊断急性心肌
梗死具有准确、特异的特点。本文就肌钙蛋白I
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
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l eTnI
部分为不溶性,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原纤维
上。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的状态下,eTnI不能透过
细胞膜进入血循环,血液中cTnI含量很低。当胞
膜完整性因缺氧或缺血等原因受到破坏时,游离
部分可迅速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为心肌损伤的
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而后结合部分也逐渐分解释
放出来,使血中cTnI浓度长时间持续在较高水
平,从而有效的延长了诊断窗口时间。
1.2检测方法检测cTnI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主
要介绍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ELISA法是1971
年瑞士学者Engrall等首次报道的一种酶标固相免
疫测定技术。Cummins、Larue、Cho等 相继对
ELISA法测定血清cTnI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在
前人的基础上对测定方法作出了各自的改进,如
以单克隆抗体取代多克隆抗体包被固相载体,以
辣根过氧化物(HRP)取代碱性磷酸酶(ALP)
结构收缩蛋白,由三种不同基因编码的亚单位构 作为标记酶,使检测灵敏度由4ug/L精确至0.1—
成,分别为肌钙蛋白C(TnC)、肌钙蛋白T
0.2ug/L。李志梁、李瑞等 将生物素一亲和素
(TnT)和肌钙蛋白I(TnI)。TnI有3种亚型,即 放大技术引入ELISA法中,用以检测肌钙蛋白,
快骨骼肌亚型(frnI)、慢骨骼肌亚型(sTnI)、
实现灵敏度的提高。但是,由于cTnI血清含量偏
1.1生物学特性肌钙蛋白(Tn)是心肌的主要
心肌亚型(eTnI)。在婴幼儿期sTnI占主导地位,
以后会逐渐减少,至出生9个月后,心肌中仅存
在cTnI,而无任何其他亚型。在个体发育的全过
程,无论骨骼肌受到何种病理刺激,均不表达cT_
nI,故cTnI是一种理想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
同时cTnI相对于两种骨骼肌亚型约有40%的不同
低,临床需快速检测,而ELISA法存在着测定周
期偏长、灵敏度相对较低、线型范围偏窄等诸多
不足,因而限制了该法在cTnI检测方面的进一步
应用。化学发光法是将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
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标记
免疫分析技术。以该法检测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
源性,其N端有31个额外的氨基酸残基,从而避
免了与骨骼肌TnI的交叉反应…。
eTnI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其中小
收稿日期:2010一l一16
通讯作者:胡志红,hzh66990076@sina.com
美国Bayer公司的ACS一18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系统,它以细小的顺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以电
化学发光吖啶酯标记抗体,待加人氧化剂和NaOH
卢娟,等:肌钙蛋白I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9l・
后,吖啶酯则可在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分解、
主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胃腺体的壁
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中亦有,少量存在于肾脏、
白骨骼肌、肾上腺、脑,但肝脏、脂肪组织内无
H—FABP分布。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约占心脏
全部可溶性蛋白的4~8%,正常人每克湿重心肌
含H—FABP约(O.52 4-0.06)嘲。免疫电镜观察
示 :H—FABP的亚细胞分布主要在可溶性的胞
发光,发光的强度与待测定的浓度成正比。该系
统灵敏度接近0.15ng/mL,回收率为96.97~
102.60%,交叉污染率为0.19%,用于检测cTnI
更为精确。
1.3临床应用 肌钙蛋白是心肌坏死敏感而特异
的标志,被广泛用于确定或否定心肌受损或坏死
的诊断。cTnI在骨骼肌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不表达,
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更优于磷酸肌酸激酶同
工酶(CK—MB),CK—MB曾是AMI早期诊断的
“金标准”,但是在正常情况下骨骼肌组织中也存
在少量的CK—MB。此外多肌炎、皮肌炎和肾功
能不全等引起的肌病均可出现血清CK—MB升高,
因此CK—MB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所以传统的血
清酶学标志物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已不能满足
今天的临床要求,而cTnI的高度的心肌特异性使
得它取代CK—MB成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
准”。它具有以下优点:①出现时间早,在血液中
持续时间长,从而有效地延长了诊断窗口时间。
AMI发生后,cTnI很快释放到血液中,4~8h开
始升高,l2~48h达到高峰,在3~10d内维持较
高浓度。②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即使轻微的心
肌损伤也可以在外周血液中检测到cTnI的升
高 j。定量检测cTnI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分别为98.O%和100.0%,明显高于CK—MB
(95.09%和91.0%)、MB(81.1%和92.0%) 。J。
重度骨骼肌损伤无心肌损伤患者血清CK—MB达
279.0g/L(正常6.7g/L)时,但cTnI仍不能测
出 。这也证实cTnI在AMI的早期诊断、延迟性
诊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cTnI连续
多次的测定和峰值时间的检测,还可估计心肌损
伤或坏死范围的大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判断具有
重要的临床价值。
2 H—FABP
2.1生物学特性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
族多源性的低分子量的胞浆蛋白(分子量为l2—
16KD),属于细胞内小的疏水基配合体结合蛋白
家族,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细胞中,
各种组织细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结构不同。
FABP主要有结合和转运长链脂肪酸,调节脂肪酸
的代谢,调节脂肪酸对各种代谢酶、受体和细胞
内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作用。目前已发现的
FABP有9种类型,其中心脏型FABP(H—
FABP)较特异地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红骨骼肌、
浆内,极少量在胞核里。当心肌细胞缺血或缺氧
时,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高度敏感性,动
员脂肪酸供能,导致心肌细胞内的H—FABP迅速
升高。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后,由于H—FABP的相
对分子量小,可快速从心肌细胞内漏出,因此可
用于早期评定心肌损害的程度。
2.2检测方法检测血清和血浆中H—FABP的含
量,主要采用改良的双抗体一步法(夹心法
ELISA)。Wodzig等证实这种方法能确定检测血清
和血浆中FABP可以得到一致的结果。实验检测
的灵敏度为1.25ng/mL,而ELSIA的标准范围为0
~
250ug/mL。实验内和实验间的误差率<10%。
但是ELISA法虽然能定量检测H—FABP,但存在
检测时间长(>lh)、需要特殊的仪器、操作复
杂、不能单份测定等缺点,不适合床边和急诊室
的快速检测。目前多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
制出的H—FABP定性检测试剂盒。FABP快速检
测试剂盒是一种高度特异灵敏的双抗体夹心免疫
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采用特异的单克隆抗体,
运用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在5—15min可得到结
果。在检测过程中将全血加人样品孔中,如标本
中含有H—FABP(5.0ng/mL以上),可与胶体金
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结合物可通过毛细血管
作用移动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测试线附近,并可
被该处所含有的另一种未标记的抗FABP抗体捕
捉,形成一条可见的色带,为阳性结果。与
ELISA方法比较更快速、简便,更有利于心梗的
早期诊断,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3%)。
2.3临床应用H—FABP是近年应用的心肌损伤
早期的指标。在AMI早期,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
缺氧高度敏感,动员脂肪酸提供能量,导致心肌
细胞内H—FABP迅速升高,由于分子量小,H—
FABP从心肌细胞释放,迅速进入血循环。在心肌
损伤20rain血中H—FABP就开始升高,4~6h达
高峰,后随尿液排出体外,24h可恢复到正常水
平。因此,它不仅能迅速反应心肌损害的状况,
及早发现超急期的AMI患者,还可估测心肌梗死
的范围,,并发现心肌再梗死,而传统的心肌标志
・
92・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
物肌红蛋白(Myo)、CK~MB及cTnI对早期诊断
AMI虽有一定价值,但在早期灵敏度、特异性方
面存在缺陷。Myo是一种低分子细胞质蛋白,是
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中的一种色素蛋白,参
与葡萄糖的氧化。由于该物质分子量很低,所以,
心肌细胞被破坏时,Myo要比其他标志物释放到
前景。
3结语
在AMI的诊断过程中,H—FABP、cTnI二项
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其发病后的检测时间有
关。一般把诊断AMI的心脏标志物分为早期标志
物(胸痛出现6h内血液中浓度增高)和确诊标志
血中的速度快。但由于Myo存在于多组织中,故 物(胸痛出现6~9h血液中浓度增高)两类。陶
9]的试验证实:对于胸痛发作6h内的AMI
炎症、局部缺血、休克及皮肌炎亦可引起Myo升
日新等l
高,其作为AMI的诊断指标特异性较低。CK—
患者,H—FABP的诊断敏感性最高,达到78.26%。
MB和Myo类似,同时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 而在胸痛发作超过6h的AMI患者中,cTnI检测的
中,易受到干扰,而cTnI在骨骼肌不表达,特异 诊断敏感性有显著的上升,均达到了93.33%,所以
性比CK—Mb和Myo高,是AMI的良好指标,但
可以对AMI进行确诊。
其在AMI发生6h后才明显升高,故难作为早期
综上所述,在AMI的早期诊断中,H—FABP检
AMI的诊断指标。总之,H—FABP作为一种心肌
测比cTnI检测能更早地提示心肌损害,尤其是在
损伤后的生化标志物,其检测和定量对于AMI的
准确性和特异性方面。而H—FABP、cTnI二项指
早期诊断尤其是超急期的AMI诊断很有价值,由
标的阳性率跟AMI的病程有关,所以如将二者结合
于其高诊断性及有效性,已经证明它是常规心肌 起来合理互补监测也许是将来一种临床诊治缺血
标记物中一种较好的选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性心肌病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Elliott K,Watkins H,Redwood CS.Altered regulatory properties of human cardiac troponin I mu—
rants that caus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0,275(29):
22069.
[2]Cho JH,Han SM,Pack EH,et a1.Plastic ELISA~on—a—chip based on sequenfiM CroSS—flow
chrom a ̄graphy[J].Annal Chemistry,2006,78(3):793.
[3]李志梁,焦宝明,陆青,等.链霉亲和素一生物素ELISA检测人心肌肌钙蛋白T[J].第一军医大
学学报,2000,20(4):293.
[4]李瑞,朱乃硕.心肌肌钙蛋白I—C复合物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
报),2004,44(4):517.
[5]Alpert JS,Thygesen K,Antman E,et a1.Myocardial infarction redefined—a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Joint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the redefini—
lfora of myocardial Infraction[J].Journal of ht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0,36:959.
[6]@ole FS,Christenson RH,Valdes R J,et a1.Simultaneous rapid measurement fo whole blood myo—
globin,creatinekinase MB,and cardiac troponin I by the triage cardiac panel for detection of myo—
cardial infraction[J].Clinical Chemistry,1999,45(2):199.
[7]Muller BM,Hallermayer K,Schroder A,et a1.Improved tmponin TELISA speciifc for cardiac tropo—
nin Tisoform:assay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validation[J].Clinical Chemistry,1997,43(37):458.
[8]Glatz JFC,Schaap FG,Binas B,et a1.Cytoplasmic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faeilitiates fatty acid
utiilzation in skeletal muscle[J].Acta Physiological Scand,2003,178(4):367.
[9]陶目新,颜卫荣,杨振强,等.H—FABP与多项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检测中的比较
[J].临床医学杂志,2008,28(3):58.
(责任编辑胡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