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莫友芝生平人品与主要学术成就评介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空听枫)

教育文化论坛2oloff-2期 

莫友芝生平人品与主要学术成就评介 

梁光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555800) 

摘要: 莫友芝是晚清以来,闻名于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和目录版本学家,也是“沙滩文化”的 

代表人物之一。文章除搜读了莫友芝原著之外,广纳各家之说,对莫友芝的人品、文学、文化和学术进行了较为系统 

全面的评介,旨在撩拨黔学之光,仰推内涵丰富的“沙滩文化”。 

关键词: 沙滩文化;莫友芝;生平人品;学术成就;评介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0)02—0120—06 

文为证:“独山州北三十五里兔场上街,友芝先人之 

莫氏家族简史与莫友芝生平人品 

庐在焉”。莫友芝的曾祖父莫佳能经商有道,积蓄 

评介 

渐多,家道日渐富庶。由于佳能在当地很有威望, 

被公推为乡约。他识字不多,但尊重读书人,也很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偬,自号鄙亭,晚号 

有远见,出资延请名师到兔场办学授徒。佳能的四 

珥叟,是我国晚清以来闻名于海内外的著名学者、 个儿子莫刚、莫灿、莫元、莫强都先后进入私塾就 

诗人和书法家,《清史稿・文苑传》誉之为“西南大 

学。从此,莫氏家族由行伍军旅之家变成了文教世 

师”。诗学书三绝的莫友芝先生是古代贵州文化的 

家、书香门第。同时,由于佳能延师办学,也开创了 

主要代表学者之一,其杰出的学术成就可谓是“黔 兔场、独山一带办学读书的良好风气,为兔场和独 

学之光”。在此,不揣冒昧,特就独山莫氏家族简 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对此,民国4年版《独 

史、莫友芝先生的生平人品与学术成就进行评介, 

山县志》有文记载。 

以侯方家赐教。 

读莫与俦《显考健行公家传》得知,友芝的祖父 

研读莫友芝《至都匀谒祖墓示彝儿三首》得知, 

莫强(七世祖)字健行。世称健行公。他入学后,未 

莫友芝先生的祖上原籍是江宁上元县(今属南京市) 考中乡试,便终身从事教育,设馆授徒,远近闻名, 

人。莫氏在诗中说:“吾家虽为儒,实起自行伍。”明朝 深得莫氏家人和乡里人的崇敬。 

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莫氏远祖名叫莫先,从 

友芝父亲莫与俦(八世祖,莫强之子),字猷人, 

军远征到黔南(以此为起点,我们称为莫氏家族在贵 

字杰夫,晚号寿民,世称“贞定先生”,清朝乾隆二 

州的第一世祖),后来留居都匀城南薛家堡。其后,莫 

十八年(1763年)生。嘉庆三年(1798年),与俦乡 

氏的二世祖莫廷美、三世祖莫尚文、四世祖莫如爵、五 

试中举,次年进京会试,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 

世祖莫云衢,有的虽然在外地行伍做官或经商,但最 

吉士。与俦是独山的第四位翰林!翰林院散馆后, 

后都回到祖墓所在的薛家堡定居。 

与俦被配到四川省盐源县任知县,颇有政绩,百姓 

莫氏六世祖莫佳能(莫友芝的曾祖父)经商到 

拥戴。1803年,其在知县任上娶了李氏夫人(原配 

独山,觉得兔场是个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便将全 

夫人为唐氏),这就是友芝的母亲。1804年,友芝祖 

家从都匀迁到独山兔场上街居住。莫氏一家从此 

父健行公去世,其父与俦回独山奔丧守孝。服丧期 

成为独山籍人士。莫友芝《影山草堂本末》开篇有 

满后,与俦不愿出任官职,以守孝和奉养老母之由 

收稿日期:2010—03—28 

作者简介:梁光华(1955一),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古文字学、莫友芝、古典诗词、地方文献等研究。 

梁光华:莫友芝生平人品与主要学术成就评介 

在家乡设馆授徒,主讲独山紫泉书院,还曾在丹寨 

等地任教,传授汉宋之学,培育儒学朴学人才。这 

晚清学者张裕钊在《莫子偬墓志铭》中称颂友芝“迹 

半天下,名从之驰”,“自通州大邑,至于山陬岭海, 

在当时偏僻落后的贵州,无疑是个创举。因之,《中 

国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志》赞誉“莫与俦是清代著名 

的教育家”。 

嘉庆二十六年(1821年),清廷吏部下文,命与 

俦进京选官。年近花甲的与俦决定弃政从教,自请 

改任教职。根据清朝官吏回避制度,1823年,清廷 

任命与俦为遵义府学教授。这样。与俦携李氏夫 

人和友芝、庭芝、生芝、瑶芝及两个女儿,启程赴遵 

义任教职。其原配夫人唐氏及长子希芝等众家小 

留居兔场家中。 

友芝1811年5月初生于兔场上街家中,随父亲 

到遵义那年13岁。在父兄塾师的教授之下,在独山 

紫泉书院、在兔场家中,友芝对四书五经、对儒学朴 

学已经有了较为深厚的基础,而且才华过人。例如 

他7岁时曾受晋代著名诗人谢玄晖(眺)“竹外山有 

影”之诗句的启发,并把家中的读书堂取名“影山草 

堂”,深得父亲的好评。友芝行迹遍天下,无论走到 

哪里,都把自己的书屋叫做“影山草堂”。其在《影 

山草堂本末》一文中说:“友芝昔者久侨暂居,必寓 

斯名以存先泽”。这就是誉满海内外的“影山草堂” 

的来历。独山影山文化(与遵义沙滩文化相呼应) 

由此得以命名。友芝是影山文化的旗手和主将。 

道光六年(1826年),友芝16岁,他从遵义返回 

独山,考中秀才,得补州学弟子员。 

道光九年(1829年),友芝从遵义回到独山,为 

嫡母办理丧事。其间,兔场“奎星楼”落成,乡人众 

推友芝写《奎星楼序》。这是莫友芝先生一生中最 

早一篇公开面世的文章,收入《鄙亭遗文》之中。 

道光十一年(1831年),友芝先生21岁,在贵阳 

乡试考中举人,从此文名远播。从1835年至1860 

年,友芝在这25年中,先后六次进京会试,都未考中 

进士。从水平上讲,莫友芝是公认的才华横溢的举 

子。翰林院侍讲学士、权倾朝野的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曾国藩第一次在北京琉璃厂书肆与莫友芝见 

面(道光二十七年,即1847年),就惊叹“不意黔中 

有此宿学耶!”于是“心敬其人”;写诗赞誉友芝是 

“黔南莫夫子,志事无匹双”;晚年在咸丰十一年七 

月初三所写的《日记》中评价友芝“学问淹博,操行 

不苟”。晚清学者薛福成在《祭莫子但文》中谓友芝 

“翳我之师”。晚清著名外交家、学者黎庶昌《全黔 

国故颂・莫征君》谓莫氏“优游江左,名满四裔”。 

公卿举人,学士大夫,咸推子倔以为不可及;下逮武 

夫小吏,间巷学徒,语君名字无不知;朝士贵人争与 

之交”。张之洞也评价友芝“蚤年高名动帝都”。这 

样一位令人倾倒的饱学举子,就是考不上进士,真 

是个难以揭开的谜团。从主观愿望上讲,50岁之前 

的莫友芝是希望考中进士及第显身的,因为参加科 

举,及第显身,这是中国封建时代读书人都具有的 

功名思想,也是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历代封建统 

治者为读书人所铺设的唯一出路。在封建时代,读 

书、科举、做官三位一体。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如果 

不入科举,那是没有出路的,也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旦科举及第,即可身价百倍,官运亨通,光宗耀 

祖。友芝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翰林院庶吉士,有 

科举及第的功名思想,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友芝 

先生没有科举致仕的功名思想,他怎么会先后八次 

(从16岁到50岁的34年问)参加三种级别(秀才、 

举人、进士)的科举考试呢?有人不深入研究友芝, 

只是从现代意义上简单说友芝一辈子没有做过官, 

没有功名思想,说他鄙弃科举,鄙弃官场,绝意仕 

途,“荣利泊如”(《清史稿・文苑传》语)。这是不 

符合历史事实的(详细论证,可参看拙文《论莫友芝 

的功名仕途观》,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 

期)。友芝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介儒生,他父亲的老 

师、同学身居高官(如洪亮吉、朱硅、阮元、王念孙 

等),他的知己曾国藩,他所结识的朝中大臣祁隽 

藻、端华、肃顺等人,都是名重朝野的高官仕宦,只 

要友芝相请,他们都可以鼎力相助,但是友芝不愿 

投靠权贵,不去奔走科场捷径要津,不随封建世俗 

俯仰。《清史稿・文苑传》谓友芝“在京师远迹权 

贵”,始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堂堂正正地一次又一次 

地进京参加进士考试而希望金榜题名。尽管每次 

都是落第而归,但他仍然坚持初衷而不改。按照清 

朝吏治的规定,举人进京会试三次,不管中与否,均 

有“截取”县官(候补县官)的资格。《清史稿・文苑 

传》说:“咸丰时,尝选取县令。”但这不是堂堂正正 

考取的官位,友芝对此“意有不乐,弃去不复顾”(张 

裕钊《莫子但墓志铭》)。 

研读友芝的诗文,我们得知,莫氏几十年间连岁 

进京会试的经历,使他洞悉科场作弊的黑暗和科举考 

试不能全面培养和发现、任用人才的弊端。像他这样 

有才华的人在进士考试中搏击摔打了三十多年而不 

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第2期 

能如愿,反而一次次遭受打击。对这样的科举制度, 

还能存什么希望呢?四十九岁那年(1859年)在京最 

后一次会试落第,莫氏对科举致仕心灰意冷了,所以 

他对朝廷赐予的“截取”官位“意有不乐,弃去不复 

顾”。友芝的九弟莫祥芝说他“庚申(1860年)选缺有 

日矣,而先生意漠如也”,就是最好的证明。 

后来在友芝52岁时(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 

章、祁隽藻等大臣向朝廷密荐保奏,清廷下诏征友 

芝、郑珍、邓瑶等14人为知县,仕民倾慕,光耀在即。 

但是50岁以后的友芝,已经全身心投入了搜求、整 

理古籍、进行学术研究的事业之中,他已经无意于 

仕宦功名了。《清史稿・文苑传・莫友芝》记载: 

“咸丰时尝选取县令,弃去。至是中外大臣密疏荐 

其学行,有诏征至,复谢不就”。面对朝廷的征诏, 

友芝给郑珍的一封信中表明自己的态度:“吾曹索 

漠荒岸,久无意于用世”。如果此时他要出仕官职, 

就犹如“以不嫁之老女,忽而强之适人,须是心肠面 

目,举止行色,妆点改换一番。安有不凿枘者?”莫 

氏邀请同被征诏的郑珍到江南聚首研究学术,且风 

趣地说:“官不官在兄自决,绝不至将去断送头皮 

也”。可见友芝此时确实绝意仕进,不像50岁以前 

那样追求仕宦功名了。对于友芝这一情操,《清史 

稿》评价说:“介特内含,在京师远迹权贵,评骘书史 

外,荣利泊如也。”晚清学者萧光远 撰文评价说: 

“不入吏朝,晚节弥高。”友芝一生不入仕途,古人今 

人评价甚高。他行迹半天下,一生没有置办任何田 

产家业,没有雇佣奴仆农人,没有纳妾娶小,一妻而 

终,拥有的是渊博的知识智慧、过人的才华和丰富 

的影山草堂藏书,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过去 

有人不了解这一点,说友芝是封建地主,这是不正 

确的观点。我们应当根据历史事实予以正名。友 

芝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呢?纵观莫氏的一生,友芝靠 

他的教书收入,靠他为人撰写文章书稿、整理校勘 

古籍、创作书法篆刻作品所得的润笔费来维持生 

计;靠他杰出的才华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来赢得 

社会贤达和仕民百姓对他的倾慕支持,对他的捐赠 

赞助。莫氏晚年在江南吴越搜求、整理古籍,精研 

学术,也得到了曾国藩和九弟莫祥芝的资助支持。 

友芝把他所获得的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回报给 

了社会。他节衣缩食奔波所换来的数以万计的价 

值连城的“影山草堂”藏书留给了后世;可谓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例如同治十年九月十四日(1871年9 

月14日),友芝辞世这一天,仍在扬州兴化县里下 

JlaO YU、一,en HHO Lun 广Qn 

河整理古籍,编纂《黔诗纪略》。不幸病发于舟次, 

医治无效而辞世,享年6l岁。兴化县县令甘绍盘前 

往料理丧事,派人将子倔先生灵柩运到金陵莫愁 

湖,其门生故旧、社会贤达、百姓武夫前往吊唁。当 

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亲到莫愁湖哭祭宿友之音, 

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幅感人的挽联: 

京华一见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早 

钦宿学; 

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 

吊诗人。 

薛福成《祭莫子倔文》:“胸怀超淡,繁我之师。” 

黎庶昌《全黔国故颂・莫征君》日:“毋敛独山,汉县 

所际。崛起莫君,博闻强识。藏书满家,麟麟毳毳。 

目录金石,专门技艺。叩某沿革,如与游肆。分篆 

高骞,冰斯雄睨。优游江左,名满四裔。” 

为了使友芝灵柩归葬其父旁,其九弟祥芝特辞去 

江宁知县之职,偕同侄儿莫绳孙于次年(1872年)春, 

亲送灵柩回遵义青天山安葬。曾国藩特发文书到沿 

途各地,各地官员亲自迎送友芝灵柩。一个从蛮荒西 

部贵州走到繁华富庶发达的江淮吴越之地的贫穷儒 

生,一个终生不人仕途的文人学子,死后能受到如此 

高的礼遇,在中国古代可能是极为少见的了。 

二、莫友芝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 

化史上的巨大影响 

友芝早年、中年虽然追求科举致仕,但晚年之 

时清廷征召赐仕,荣利泊如,穷尽了毕生心血从事 

教育文化事业工作,精研学术,创作诗文书法作品, 

著作等身,其主要学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事教育,执掌教坛,为贵州边远落后的少数 

民族地区传播文化、培育英才。自1842年至1859 

年,友芝追慕贵州汉代教育家尹珍,继其父受聘担 

任遵义湘川书院、培英书院讲席,长达l7年之久 

(《续遵义府志》有文记载)。1989年3月30日《贵 

州日报》载文称赞莫友芝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 

化教育开拓者之一”。莫氏在执教中撰作并传授的 

《声韵略考》、《韵学源流》二书,前者失传;《韵学源 

流》则成为我国音韵学史的名著。《韵学源流》最早 

由遵义赵幼愚传赠给刘师培(申叔)。民国七年 

(1918年)康宝忠据刘师培校本刊印传世。1923年 

贵阳文通书局刊印(杨恩元跋)。1929年罗常培再 

校印于广州。1933年中华书局据罗常培本重印(章 

锡琛复校)。学术界评价很高,且无异议。台湾“国 

立中央图书馆”藏有莫友芝《韵学源流》手稿。手稿 

首页钤有“莫氏子倔”阳文朱印,尾页钤有“莫友芝 

印”阴文白印。笔者根据台湾所藏莫氏《韵学源流》 

手稿,对传世的《韵学源流》各种版本进行互堪研 

究,现已版就面世。 

2。实事求是,秉笔写信史。友芝27岁便与郑珍 

受聘修撰《遵义府志》,历时4年。这部书共分48 

卷,80多万字。修撰《遵义府志》,莫氏有一个令人 

敬佩的故事: 

道光时,侍先生君教授遵义,己亥、庚子间有 

《府志》之役,于犍,不狼诸山……延诸水,并钩讨粗 

就绪,惟“鄙亭”失收。乃“鄙亭”自号以志过。(莫 

友芝《呈寿阳相国乞篆书鄙亭旁》) 

以“鄙亭”自号,且请祁隽藻篆书以榜书房门 

首。“鄙亭”之号自此随友芝先生行迹、作品流布天 

下,终身志过。此足见史学家友芝改正错误的勇气 

和修身、治学的严谨。由于莫氏郑氏的创作贡献, 

《遵义府志》名扬海内外。我国著名学者梁启超在 

其《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中高 

度评价说:“郑子尹(珍)、莫友芝之《遵义府志》,或 

为府志中第一。”史学界认为《遵义府志》可与《华阳 

国志》、《水经注》比翼齐名。这是历史学家友芝和 

郑珍为贵州史学界创造的殊荣。 

3.莫氏集几十年之功,颠沛流离,历尽千辛万 

苦,竭尽全力收集贵州明代地方诗歌与文献资料, 

详作传正注解,编成名扬海内外的著名诗集《黔诗 

纪略》33卷。这是贵州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断代诗歌 

集和地方文献集,堪称贵州明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莫氏采编传证之功永垂青史。目前有贵州师范大 

学关贤柱教授在贵州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较为 

简略的《黔诗纪略校注》以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点 

校,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黔诗纪略》。现建在贵 

州黔南民族师院的贵州省重点学科——中国古典 

文学学科研究组研究人员已完成了上海图书馆藏 

莫氏《黔诗纪略》稿本的校审工作,并由贵州人民出 

版社出版,共计80万字。 

4.莫氏在漫长的教书生涯和学术研究中,纵横 

驰骋其奇特的形象思维,为后人创作了1500多首诗 

歌。其刊刻面世诗集有《部亭诗钞》6卷,《部亭遗 

诗》8卷,《影山词》2卷,《鄙亭遗文》4卷。2003年, 

当代学者龙先绪、付均出版了《鄙亭诗钞笺注》(三 

秦出版社)。莫氏这些刊刻面世的诗还不到1000 

梁光华:莫友芝生平人品与主要学术成就评介 

首,约有500多首诗乏人整理刊刻,或疑其失传,或 

湮没在浩瀚的历史文献中,或散佚在私人的家藏 

中。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有莫氏《山 

影草堂学吟稿》钞本四卷391首诗,独山万大章所 

藏《鄙亭遗诗》(江宁初刻本)天头有莫氏遗诗钞本 

18首诗,等等,均为莫氏各种传世刊本诗集所失收 

之诗。友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晚清宋诗 

派代表诗人。著名学者郭绍虞在其著名的《中国文 

学批评史》(上海古籍文献出版社,1979年12月版) 

中评价说:“当时海禁已开,国家多故,具有敏锐感 

的文人更觉得前途黯淡不安,于是言愁欲愁,其表 

现力量,也就更加能深刻而真挚。黔中诗人莫友芝 

和郑珍,尤足为代表。”姚永概《书郑子尹试后》云: 

“生平怕读郑莫诗,字字酸人心肝脾”。整理研读莫 

氏之诗词,今人不仅能够直接把握晚清宋诗运动的 

文学规律和特点,而且还能够深化对晚清文学史的 

研究,因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主编陶文鹏、张 

剑联合收集校勘的《莫友芝诗文全集》已于2009年 

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为海内外研究友芝 

的学人同行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版本。 

5.莫氏是我国晚清著名的书法家、篆刻艺术家 

和藏书家。《清史稿・文苑传》谓莫氏“真行篆隶书 

不类唐以后人,世争宝贵。”1919年上海有正书局出 

版《莫友芝真草隶篆墨迹》、篆刻作品《鄙亭印存》行 

世。莫氏书法作品广传民间,国内各大图书馆、博 

物馆几乎都有收藏。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黄宾虹在 

《鄙亭印存》附录中高度评价说:“晖叟喜金石,工篆 

隶,其所镌印章,使刀如使笔,波磔有法,纯任自然, 

于新安、西泠各派之外,独开生面。”著名书法家沙 

孟海《今三百年书学》中说:“学邓石如篆书的,莫友 

芝最好,赵之谦、吴熙载其次。”刘毅翔在《贵州近代 

士林三杰》中评价说:“莫友芝博采众家之长,所书 

真行隶篆,笔体劲利,高古飘逸,金石味特浓。在名 

家林立的清代书坛上,他因能别构一体而享有盛 

名。”《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墨迹》评价说:“友芝工 

书法,真行隶篆皆精,篆隶皆古拙有金石气,不以姿 

致取容,篆书学《少室碑》,取法甚高,学者交推崇 

之”。国家文化部在网上公布,为保护供国家文化 

遗产,1759年至1949年著名书法家精品和各时期 

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共193人,诗学书三绝的友芝 

名列其中。 

6.莫氏是著名的目录版本学家。黄万机研究员 

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第2期 

的《莫友芝评传》说:“莫友芝《鄙亭知见传本目录》 

等著作,是清代考订异本的目录学专著中最高的代 

表作。他和邵位西(懿辰)是清代版本目录学的代 

表人物,不愧为清代最有成就的目录学家之一。”黎 

铎在《贵州文化发展概观》(2003)中称:“莫(友芝) 

邵(懿辰)二人为我国古籍版本目录学的奠基人。” 

在胡林翼、曾国藩的幕府、在金陵书局、在丁日昌持 

静斋及丁氏开办的江南书局,莫氏长期专心致志地 

从事学术研究和收集、校勘、点评古籍的工作。《清 

史稿・文苑传》为友芝这一时期“评骘史书外,荣利 

泊如也”。莫氏所撰《鄙亭知见传本目录》和《宋元 

旧书经眼录》二巨著在我国版本目录学史上享有崇 

高的地位,是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 

必读著作。《鄙亭知见传本目录》民国初年由张剑 

点校出版。《书画经演录》和《宋元旧书经眼录》现 

也由张剑点校,中华书局出版。 

7.莫氏是著名的语言文学家、说文学家。莫氏 

同治元年在安徽安庆考鉴《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 

卷》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所见《说文解字》的最早残 

本,学术界评价极高。此残卷后来流入日本内藤虎 

氏之手,1935年日本国政府定为国宝。莫氏所作的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一书,是我国《说文》研 

究、文字学研究的一部名著。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周 

祖谟教授等专家学者评价甚高,笔者曾耗时十年注 

评莫氏的《笺异》,作为省级社科课题成果,贵州人 

民出版社1998年列入《贵州古籍精粹丛书》出版发 

行。2006年,作家出版社将拙著《唐写本说文解字 

木部笺异注评》收入《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中再 

版发行。评声甚高。 

8.莫氏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发现的研究水书的第 

位专家。莫友芝在其《红崖古刻歌并序》中指出: 

“吾独山土著家有水家一种。其师师相传,有《医》、 

《历法》二书,云自三代。……且云其初本皆从竹简 

过录,其声读迥与今异,而多含古音,核其字画,疑 

斯籀前最简古文也。”莫氏此说对我们研究水书具 

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三、结论、期待与启示 

今天,我们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莫友芝”进 

行搜索,立即找到了大约77100个有关的网页。现 

代高科技的互联网广泛传播友芝的成果信息,文化 

部网站公布严禁友芝手稿作品出境,这都说明友芝 

JIao Yu Won Huo Lun Tan 

确实是一位名扬海内外的诗学书三绝的文化巨匠。 

研究友芝,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为我们服务。 

莫友芝先生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贵州社 

会科学院黄万机研究院撰著的《莫友芝评传》、莫友 

芝研究会1991年出版的《莫友芝研究文集》均有较 

为全面的评介。本文所评介的八个方面的学术成 

就仅仅是举例性的。但就以上八方面的学术成就 

看来,至今仍然没有学者做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整 

理。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加人莫学研究行列,宣传、 

继承并光大友芝的学术成就。 

为筹办莫友芝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8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遗产》编辑部、独山县就筹办事宜商定并实施 

“八个一工程”,即:树一尊莫友芝塑像、建一个莫友 

芝书法碑林、出一本《莫友芝诗文精品选编》、出一 

部莫友芝纪录片、编一本莫友芝文史传记、建一个 

莫友芝网站、建一个莫友芝资料中心、办一个莫友 

芝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现这些工作正在逐步 

落实和开展中。 

贵州南有“影山文化”,北有“沙滩文化”,交相辉 

映,光耀古今。独山有“莫友芝纪念馆”且广泛开展 

传承工作,遵义有“郑莫祠”,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建立 

了全国第一个“莫友芝研究所”。友芝成为“影山文 

化”和“沙滩文化”的主将之一,可以说,是物华天宝、 

地灵人杰的独山和遵义培育了友芝,积淀厚实悠久的 

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哺育出了友芝这样一位闻名于海 

内外的大学问家、大诗人、大教育家、大书法家、大藏 

书家和目录版本学家。友芝的学术成就就是贵州学 

术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黔学之光。 

在1990年2月2日成立的莫友芝研究会开幕 

式上,著名历史学家、原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吴雁南 

教授指出:“莫友芝先生著述丰富,成就卓越,为我 

们留下了多方面的宝贵文化遗产。莫友芝先生及 

其珍贵遗产,不仅属于独山,属于贵州,而且属于整 

个中华民族,而且应该把莫友芝的研究拓向全国!” 

(见《莫友芝研究文集》)今天研究友芝,作为后学, 

应当学习他淡泊名利,不随封建时俗俯仰的高尚节 

操;学习他一生安贫乐教、弘扬民族文化的奉献精 

神;学习他潜心学问、精研学术的严谨学风;学习他 

节衣缩食搜求、保存和整理古籍图书的传统美德; 

学习他敢于冲出蛮荒西部,走向繁华开放,广交贤 

达朋友,宣传贵州的开拓精神。同时我们要勤于学 

习、整理、研究和继承友芝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古 

梁光华:莫友芝生平人品与主要学术成就评介 

为今用,把他丰硕而杰出的学术成就运用于落实科 

纪念馆撰写的一付对联作为文章之结尾: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运用到传 

黔学之光 

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事业之中,运 

影山蕴玉,草堂墨润古今中外 

用到繁荣贵州文化经济发展之中,运用到为贵州、 

刚水卧龙,毋敛书香南北东西 

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建设人才中。 

搁笔之际,笔者谨用1994年为独山莫友芝先生 

(责任编辑杨军昌) 

A Review on Mo You—chi’S Life.Character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Liang Guang-hua 

(Qiannan Normal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Duyun Guizhou,555800) 

Abstract: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Shatan Culture,Mo You—zhi was a well~kown 

scholar,poet,calligrapher,and educator of late Qing Dynasty.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al works 

by Mo You—zhi and gives a systematic and all—round review on his character,literatur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It aims to inspire the Qian Study and pays tribute to Shatan Culture of abundant intension. 

Key words: Shatan Culture,Mo You—zhi,life and character,academic achievements,review 

(上接第109页) 

诗文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2. 

参考文献: 

[7] 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 

1996:1. 

[1] 

郑珍.鄙亭诗钞序[D]//郑珍.巢经巢文集・卷三. 

[8]钱仲联.梦苕庵诗词[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j匕京市中国 

2004:284—289. 

书店,1985:399. 

[9] 吴汝纶.答莼斋【J]//黄万机.黎庶昌评传.贵阳:贵州 

[3] 

《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遵义市志[M].北京:中华书 

人民出版社,1989:248—249. 

局。1998:1919. 

[10]姚华.弗堂类稿・题释孟英篆书千字文[J]//黄万 

[4]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191—192. 

机.莫友芝评传.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99. 

[5] 陈衍.石遗室诗话[J]//钱仲联.梦苕庵清代文学论 

[11]陈田.黔诗纪略补・郑珍传证. 

集.济南:齐鲁书社,1983:138. 

(责任编辑杨军昌) 

[6] 

汪辟疆.近代诗人述评[J]//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 

Miracle in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Yelang Old Haunt 

——

O Zu ̄yi Shatan Culture 

Hmang Wan-ji 

(1.Guizhou Academy ofSocial Sciences,Guiyang Guizhou 550002; 

2.Guizhou Institute ofLocal Cul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Originating from Dongxiang,Zuny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Shatan Culture is the regional 

culture created by the three families of Li,Zheng and Mo.Over hundreds of years,tens of poets and 

scholars owning a position of prestige have emerged from the three families.Examples are Zheng Zhen, 

Mo Youzhi and Li Shuchang.Zheng and Mo earned hte reputation of Southwest Great Scholars.Li was a 

famous diplomat and essayist. 

Key words: Shatan Culture,form,development,achievements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空听枫)

教育文化论坛2oloff-2期 

莫友芝生平人品与主要学术成就评介 

梁光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555800) 

摘要: 莫友芝是晚清以来,闻名于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和目录版本学家,也是“沙滩文化”的 

代表人物之一。文章除搜读了莫友芝原著之外,广纳各家之说,对莫友芝的人品、文学、文化和学术进行了较为系统 

全面的评介,旨在撩拨黔学之光,仰推内涵丰富的“沙滩文化”。 

关键词: 沙滩文化;莫友芝;生平人品;学术成就;评介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0)02—0120—06 

文为证:“独山州北三十五里兔场上街,友芝先人之 

莫氏家族简史与莫友芝生平人品 

庐在焉”。莫友芝的曾祖父莫佳能经商有道,积蓄 

评介 

渐多,家道日渐富庶。由于佳能在当地很有威望, 

被公推为乡约。他识字不多,但尊重读书人,也很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偬,自号鄙亭,晚号 

有远见,出资延请名师到兔场办学授徒。佳能的四 

珥叟,是我国晚清以来闻名于海内外的著名学者、 个儿子莫刚、莫灿、莫元、莫强都先后进入私塾就 

诗人和书法家,《清史稿・文苑传》誉之为“西南大 

学。从此,莫氏家族由行伍军旅之家变成了文教世 

师”。诗学书三绝的莫友芝先生是古代贵州文化的 

家、书香门第。同时,由于佳能延师办学,也开创了 

主要代表学者之一,其杰出的学术成就可谓是“黔 兔场、独山一带办学读书的良好风气,为兔场和独 

学之光”。在此,不揣冒昧,特就独山莫氏家族简 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对此,民国4年版《独 

史、莫友芝先生的生平人品与学术成就进行评介, 

山县志》有文记载。 

以侯方家赐教。 

读莫与俦《显考健行公家传》得知,友芝的祖父 

研读莫友芝《至都匀谒祖墓示彝儿三首》得知, 

莫强(七世祖)字健行。世称健行公。他入学后,未 

莫友芝先生的祖上原籍是江宁上元县(今属南京市) 考中乡试,便终身从事教育,设馆授徒,远近闻名, 

人。莫氏在诗中说:“吾家虽为儒,实起自行伍。”明朝 深得莫氏家人和乡里人的崇敬。 

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莫氏远祖名叫莫先,从 

友芝父亲莫与俦(八世祖,莫强之子),字猷人, 

军远征到黔南(以此为起点,我们称为莫氏家族在贵 

字杰夫,晚号寿民,世称“贞定先生”,清朝乾隆二 

州的第一世祖),后来留居都匀城南薛家堡。其后,莫 

十八年(1763年)生。嘉庆三年(1798年),与俦乡 

氏的二世祖莫廷美、三世祖莫尚文、四世祖莫如爵、五 

试中举,次年进京会试,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 

世祖莫云衢,有的虽然在外地行伍做官或经商,但最 

吉士。与俦是独山的第四位翰林!翰林院散馆后, 

后都回到祖墓所在的薛家堡定居。 

与俦被配到四川省盐源县任知县,颇有政绩,百姓 

莫氏六世祖莫佳能(莫友芝的曾祖父)经商到 

拥戴。1803年,其在知县任上娶了李氏夫人(原配 

独山,觉得兔场是个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便将全 

夫人为唐氏),这就是友芝的母亲。1804年,友芝祖 

家从都匀迁到独山兔场上街居住。莫氏一家从此 

父健行公去世,其父与俦回独山奔丧守孝。服丧期 

成为独山籍人士。莫友芝《影山草堂本末》开篇有 

满后,与俦不愿出任官职,以守孝和奉养老母之由 

收稿日期:2010—03—28 

作者简介:梁光华(1955一),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古文字学、莫友芝、古典诗词、地方文献等研究。 

梁光华:莫友芝生平人品与主要学术成就评介 

在家乡设馆授徒,主讲独山紫泉书院,还曾在丹寨 

等地任教,传授汉宋之学,培育儒学朴学人才。这 

晚清学者张裕钊在《莫子偬墓志铭》中称颂友芝“迹 

半天下,名从之驰”,“自通州大邑,至于山陬岭海, 

在当时偏僻落后的贵州,无疑是个创举。因之,《中 

国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志》赞誉“莫与俦是清代著名 

的教育家”。 

嘉庆二十六年(1821年),清廷吏部下文,命与 

俦进京选官。年近花甲的与俦决定弃政从教,自请 

改任教职。根据清朝官吏回避制度,1823年,清廷 

任命与俦为遵义府学教授。这样。与俦携李氏夫 

人和友芝、庭芝、生芝、瑶芝及两个女儿,启程赴遵 

义任教职。其原配夫人唐氏及长子希芝等众家小 

留居兔场家中。 

友芝1811年5月初生于兔场上街家中,随父亲 

到遵义那年13岁。在父兄塾师的教授之下,在独山 

紫泉书院、在兔场家中,友芝对四书五经、对儒学朴 

学已经有了较为深厚的基础,而且才华过人。例如 

他7岁时曾受晋代著名诗人谢玄晖(眺)“竹外山有 

影”之诗句的启发,并把家中的读书堂取名“影山草 

堂”,深得父亲的好评。友芝行迹遍天下,无论走到 

哪里,都把自己的书屋叫做“影山草堂”。其在《影 

山草堂本末》一文中说:“友芝昔者久侨暂居,必寓 

斯名以存先泽”。这就是誉满海内外的“影山草堂” 

的来历。独山影山文化(与遵义沙滩文化相呼应) 

由此得以命名。友芝是影山文化的旗手和主将。 

道光六年(1826年),友芝16岁,他从遵义返回 

独山,考中秀才,得补州学弟子员。 

道光九年(1829年),友芝从遵义回到独山,为 

嫡母办理丧事。其间,兔场“奎星楼”落成,乡人众 

推友芝写《奎星楼序》。这是莫友芝先生一生中最 

早一篇公开面世的文章,收入《鄙亭遗文》之中。 

道光十一年(1831年),友芝先生21岁,在贵阳 

乡试考中举人,从此文名远播。从1835年至1860 

年,友芝在这25年中,先后六次进京会试,都未考中 

进士。从水平上讲,莫友芝是公认的才华横溢的举 

子。翰林院侍讲学士、权倾朝野的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曾国藩第一次在北京琉璃厂书肆与莫友芝见 

面(道光二十七年,即1847年),就惊叹“不意黔中 

有此宿学耶!”于是“心敬其人”;写诗赞誉友芝是 

“黔南莫夫子,志事无匹双”;晚年在咸丰十一年七 

月初三所写的《日记》中评价友芝“学问淹博,操行 

不苟”。晚清学者薛福成在《祭莫子但文》中谓友芝 

“翳我之师”。晚清著名外交家、学者黎庶昌《全黔 

国故颂・莫征君》谓莫氏“优游江左,名满四裔”。 

公卿举人,学士大夫,咸推子倔以为不可及;下逮武 

夫小吏,间巷学徒,语君名字无不知;朝士贵人争与 

之交”。张之洞也评价友芝“蚤年高名动帝都”。这 

样一位令人倾倒的饱学举子,就是考不上进士,真 

是个难以揭开的谜团。从主观愿望上讲,50岁之前 

的莫友芝是希望考中进士及第显身的,因为参加科 

举,及第显身,这是中国封建时代读书人都具有的 

功名思想,也是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历代封建统 

治者为读书人所铺设的唯一出路。在封建时代,读 

书、科举、做官三位一体。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如果 

不入科举,那是没有出路的,也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旦科举及第,即可身价百倍,官运亨通,光宗耀 

祖。友芝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翰林院庶吉士,有 

科举及第的功名思想,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友芝 

先生没有科举致仕的功名思想,他怎么会先后八次 

(从16岁到50岁的34年问)参加三种级别(秀才、 

举人、进士)的科举考试呢?有人不深入研究友芝, 

只是从现代意义上简单说友芝一辈子没有做过官, 

没有功名思想,说他鄙弃科举,鄙弃官场,绝意仕 

途,“荣利泊如”(《清史稿・文苑传》语)。这是不 

符合历史事实的(详细论证,可参看拙文《论莫友芝 

的功名仕途观》,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 

期)。友芝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介儒生,他父亲的老 

师、同学身居高官(如洪亮吉、朱硅、阮元、王念孙 

等),他的知己曾国藩,他所结识的朝中大臣祁隽 

藻、端华、肃顺等人,都是名重朝野的高官仕宦,只 

要友芝相请,他们都可以鼎力相助,但是友芝不愿 

投靠权贵,不去奔走科场捷径要津,不随封建世俗 

俯仰。《清史稿・文苑传》谓友芝“在京师远迹权 

贵”,始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堂堂正正地一次又一次 

地进京参加进士考试而希望金榜题名。尽管每次 

都是落第而归,但他仍然坚持初衷而不改。按照清 

朝吏治的规定,举人进京会试三次,不管中与否,均 

有“截取”县官(候补县官)的资格。《清史稿・文苑 

传》说:“咸丰时,尝选取县令。”但这不是堂堂正正 

考取的官位,友芝对此“意有不乐,弃去不复顾”(张 

裕钊《莫子但墓志铭》)。 

研读友芝的诗文,我们得知,莫氏几十年间连岁 

进京会试的经历,使他洞悉科场作弊的黑暗和科举考 

试不能全面培养和发现、任用人才的弊端。像他这样 

有才华的人在进士考试中搏击摔打了三十多年而不 

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第2期 

能如愿,反而一次次遭受打击。对这样的科举制度, 

还能存什么希望呢?四十九岁那年(1859年)在京最 

后一次会试落第,莫氏对科举致仕心灰意冷了,所以 

他对朝廷赐予的“截取”官位“意有不乐,弃去不复 

顾”。友芝的九弟莫祥芝说他“庚申(1860年)选缺有 

日矣,而先生意漠如也”,就是最好的证明。 

后来在友芝52岁时(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 

章、祁隽藻等大臣向朝廷密荐保奏,清廷下诏征友 

芝、郑珍、邓瑶等14人为知县,仕民倾慕,光耀在即。 

但是50岁以后的友芝,已经全身心投入了搜求、整 

理古籍、进行学术研究的事业之中,他已经无意于 

仕宦功名了。《清史稿・文苑传・莫友芝》记载: 

“咸丰时尝选取县令,弃去。至是中外大臣密疏荐 

其学行,有诏征至,复谢不就”。面对朝廷的征诏, 

友芝给郑珍的一封信中表明自己的态度:“吾曹索 

漠荒岸,久无意于用世”。如果此时他要出仕官职, 

就犹如“以不嫁之老女,忽而强之适人,须是心肠面 

目,举止行色,妆点改换一番。安有不凿枘者?”莫 

氏邀请同被征诏的郑珍到江南聚首研究学术,且风 

趣地说:“官不官在兄自决,绝不至将去断送头皮 

也”。可见友芝此时确实绝意仕进,不像50岁以前 

那样追求仕宦功名了。对于友芝这一情操,《清史 

稿》评价说:“介特内含,在京师远迹权贵,评骘书史 

外,荣利泊如也。”晚清学者萧光远 撰文评价说: 

“不入吏朝,晚节弥高。”友芝一生不入仕途,古人今 

人评价甚高。他行迹半天下,一生没有置办任何田 

产家业,没有雇佣奴仆农人,没有纳妾娶小,一妻而 

终,拥有的是渊博的知识智慧、过人的才华和丰富 

的影山草堂藏书,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过去 

有人不了解这一点,说友芝是封建地主,这是不正 

确的观点。我们应当根据历史事实予以正名。友 

芝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呢?纵观莫氏的一生,友芝靠 

他的教书收入,靠他为人撰写文章书稿、整理校勘 

古籍、创作书法篆刻作品所得的润笔费来维持生 

计;靠他杰出的才华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来赢得 

社会贤达和仕民百姓对他的倾慕支持,对他的捐赠 

赞助。莫氏晚年在江南吴越搜求、整理古籍,精研 

学术,也得到了曾国藩和九弟莫祥芝的资助支持。 

友芝把他所获得的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回报给 

了社会。他节衣缩食奔波所换来的数以万计的价 

值连城的“影山草堂”藏书留给了后世;可谓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例如同治十年九月十四日(1871年9 

月14日),友芝辞世这一天,仍在扬州兴化县里下 

JlaO YU、一,en HHO Lun 广Qn 

河整理古籍,编纂《黔诗纪略》。不幸病发于舟次, 

医治无效而辞世,享年6l岁。兴化县县令甘绍盘前 

往料理丧事,派人将子倔先生灵柩运到金陵莫愁 

湖,其门生故旧、社会贤达、百姓武夫前往吊唁。当 

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亲到莫愁湖哭祭宿友之音, 

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幅感人的挽联: 

京华一见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早 

钦宿学; 

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 

吊诗人。 

薛福成《祭莫子倔文》:“胸怀超淡,繁我之师。” 

黎庶昌《全黔国故颂・莫征君》日:“毋敛独山,汉县 

所际。崛起莫君,博闻强识。藏书满家,麟麟毳毳。 

目录金石,专门技艺。叩某沿革,如与游肆。分篆 

高骞,冰斯雄睨。优游江左,名满四裔。” 

为了使友芝灵柩归葬其父旁,其九弟祥芝特辞去 

江宁知县之职,偕同侄儿莫绳孙于次年(1872年)春, 

亲送灵柩回遵义青天山安葬。曾国藩特发文书到沿 

途各地,各地官员亲自迎送友芝灵柩。一个从蛮荒西 

部贵州走到繁华富庶发达的江淮吴越之地的贫穷儒 

生,一个终生不人仕途的文人学子,死后能受到如此 

高的礼遇,在中国古代可能是极为少见的了。 

二、莫友芝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 

化史上的巨大影响 

友芝早年、中年虽然追求科举致仕,但晚年之 

时清廷征召赐仕,荣利泊如,穷尽了毕生心血从事 

教育文化事业工作,精研学术,创作诗文书法作品, 

著作等身,其主要学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事教育,执掌教坛,为贵州边远落后的少数 

民族地区传播文化、培育英才。自1842年至1859 

年,友芝追慕贵州汉代教育家尹珍,继其父受聘担 

任遵义湘川书院、培英书院讲席,长达l7年之久 

(《续遵义府志》有文记载)。1989年3月30日《贵 

州日报》载文称赞莫友芝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 

化教育开拓者之一”。莫氏在执教中撰作并传授的 

《声韵略考》、《韵学源流》二书,前者失传;《韵学源 

流》则成为我国音韵学史的名著。《韵学源流》最早 

由遵义赵幼愚传赠给刘师培(申叔)。民国七年 

(1918年)康宝忠据刘师培校本刊印传世。1923年 

贵阳文通书局刊印(杨恩元跋)。1929年罗常培再 

校印于广州。1933年中华书局据罗常培本重印(章 

锡琛复校)。学术界评价很高,且无异议。台湾“国 

立中央图书馆”藏有莫友芝《韵学源流》手稿。手稿 

首页钤有“莫氏子倔”阳文朱印,尾页钤有“莫友芝 

印”阴文白印。笔者根据台湾所藏莫氏《韵学源流》 

手稿,对传世的《韵学源流》各种版本进行互堪研 

究,现已版就面世。 

2。实事求是,秉笔写信史。友芝27岁便与郑珍 

受聘修撰《遵义府志》,历时4年。这部书共分48 

卷,80多万字。修撰《遵义府志》,莫氏有一个令人 

敬佩的故事: 

道光时,侍先生君教授遵义,己亥、庚子间有 

《府志》之役,于犍,不狼诸山……延诸水,并钩讨粗 

就绪,惟“鄙亭”失收。乃“鄙亭”自号以志过。(莫 

友芝《呈寿阳相国乞篆书鄙亭旁》) 

以“鄙亭”自号,且请祁隽藻篆书以榜书房门 

首。“鄙亭”之号自此随友芝先生行迹、作品流布天 

下,终身志过。此足见史学家友芝改正错误的勇气 

和修身、治学的严谨。由于莫氏郑氏的创作贡献, 

《遵义府志》名扬海内外。我国著名学者梁启超在 

其《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中高 

度评价说:“郑子尹(珍)、莫友芝之《遵义府志》,或 

为府志中第一。”史学界认为《遵义府志》可与《华阳 

国志》、《水经注》比翼齐名。这是历史学家友芝和 

郑珍为贵州史学界创造的殊荣。 

3.莫氏集几十年之功,颠沛流离,历尽千辛万 

苦,竭尽全力收集贵州明代地方诗歌与文献资料, 

详作传正注解,编成名扬海内外的著名诗集《黔诗 

纪略》33卷。这是贵州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断代诗歌 

集和地方文献集,堪称贵州明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莫氏采编传证之功永垂青史。目前有贵州师范大 

学关贤柱教授在贵州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较为 

简略的《黔诗纪略校注》以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点 

校,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黔诗纪略》。现建在贵 

州黔南民族师院的贵州省重点学科——中国古典 

文学学科研究组研究人员已完成了上海图书馆藏 

莫氏《黔诗纪略》稿本的校审工作,并由贵州人民出 

版社出版,共计80万字。 

4.莫氏在漫长的教书生涯和学术研究中,纵横 

驰骋其奇特的形象思维,为后人创作了1500多首诗 

歌。其刊刻面世诗集有《部亭诗钞》6卷,《部亭遗 

诗》8卷,《影山词》2卷,《鄙亭遗文》4卷。2003年, 

当代学者龙先绪、付均出版了《鄙亭诗钞笺注》(三 

秦出版社)。莫氏这些刊刻面世的诗还不到1000 

梁光华:莫友芝生平人品与主要学术成就评介 

首,约有500多首诗乏人整理刊刻,或疑其失传,或 

湮没在浩瀚的历史文献中,或散佚在私人的家藏 

中。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有莫氏《山 

影草堂学吟稿》钞本四卷391首诗,独山万大章所 

藏《鄙亭遗诗》(江宁初刻本)天头有莫氏遗诗钞本 

18首诗,等等,均为莫氏各种传世刊本诗集所失收 

之诗。友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晚清宋诗 

派代表诗人。著名学者郭绍虞在其著名的《中国文 

学批评史》(上海古籍文献出版社,1979年12月版) 

中评价说:“当时海禁已开,国家多故,具有敏锐感 

的文人更觉得前途黯淡不安,于是言愁欲愁,其表 

现力量,也就更加能深刻而真挚。黔中诗人莫友芝 

和郑珍,尤足为代表。”姚永概《书郑子尹试后》云: 

“生平怕读郑莫诗,字字酸人心肝脾”。整理研读莫 

氏之诗词,今人不仅能够直接把握晚清宋诗运动的 

文学规律和特点,而且还能够深化对晚清文学史的 

研究,因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主编陶文鹏、张 

剑联合收集校勘的《莫友芝诗文全集》已于2009年 

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为海内外研究友芝 

的学人同行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版本。 

5.莫氏是我国晚清著名的书法家、篆刻艺术家 

和藏书家。《清史稿・文苑传》谓莫氏“真行篆隶书 

不类唐以后人,世争宝贵。”1919年上海有正书局出 

版《莫友芝真草隶篆墨迹》、篆刻作品《鄙亭印存》行 

世。莫氏书法作品广传民间,国内各大图书馆、博 

物馆几乎都有收藏。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黄宾虹在 

《鄙亭印存》附录中高度评价说:“晖叟喜金石,工篆 

隶,其所镌印章,使刀如使笔,波磔有法,纯任自然, 

于新安、西泠各派之外,独开生面。”著名书法家沙 

孟海《今三百年书学》中说:“学邓石如篆书的,莫友 

芝最好,赵之谦、吴熙载其次。”刘毅翔在《贵州近代 

士林三杰》中评价说:“莫友芝博采众家之长,所书 

真行隶篆,笔体劲利,高古飘逸,金石味特浓。在名 

家林立的清代书坛上,他因能别构一体而享有盛 

名。”《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墨迹》评价说:“友芝工 

书法,真行隶篆皆精,篆隶皆古拙有金石气,不以姿 

致取容,篆书学《少室碑》,取法甚高,学者交推崇 

之”。国家文化部在网上公布,为保护供国家文化 

遗产,1759年至1949年著名书法家精品和各时期 

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共193人,诗学书三绝的友芝 

名列其中。 

6.莫氏是著名的目录版本学家。黄万机研究员 

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第2期 

的《莫友芝评传》说:“莫友芝《鄙亭知见传本目录》 

等著作,是清代考订异本的目录学专著中最高的代 

表作。他和邵位西(懿辰)是清代版本目录学的代 

表人物,不愧为清代最有成就的目录学家之一。”黎 

铎在《贵州文化发展概观》(2003)中称:“莫(友芝) 

邵(懿辰)二人为我国古籍版本目录学的奠基人。” 

在胡林翼、曾国藩的幕府、在金陵书局、在丁日昌持 

静斋及丁氏开办的江南书局,莫氏长期专心致志地 

从事学术研究和收集、校勘、点评古籍的工作。《清 

史稿・文苑传》为友芝这一时期“评骘史书外,荣利 

泊如也”。莫氏所撰《鄙亭知见传本目录》和《宋元 

旧书经眼录》二巨著在我国版本目录学史上享有崇 

高的地位,是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 

必读著作。《鄙亭知见传本目录》民国初年由张剑 

点校出版。《书画经演录》和《宋元旧书经眼录》现 

也由张剑点校,中华书局出版。 

7.莫氏是著名的语言文学家、说文学家。莫氏 

同治元年在安徽安庆考鉴《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 

卷》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所见《说文解字》的最早残 

本,学术界评价极高。此残卷后来流入日本内藤虎 

氏之手,1935年日本国政府定为国宝。莫氏所作的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一书,是我国《说文》研 

究、文字学研究的一部名著。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周 

祖谟教授等专家学者评价甚高,笔者曾耗时十年注 

评莫氏的《笺异》,作为省级社科课题成果,贵州人 

民出版社1998年列入《贵州古籍精粹丛书》出版发 

行。2006年,作家出版社将拙著《唐写本说文解字 

木部笺异注评》收入《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中再 

版发行。评声甚高。 

8.莫氏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发现的研究水书的第 

位专家。莫友芝在其《红崖古刻歌并序》中指出: 

“吾独山土著家有水家一种。其师师相传,有《医》、 

《历法》二书,云自三代。……且云其初本皆从竹简 

过录,其声读迥与今异,而多含古音,核其字画,疑 

斯籀前最简古文也。”莫氏此说对我们研究水书具 

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三、结论、期待与启示 

今天,我们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莫友芝”进 

行搜索,立即找到了大约77100个有关的网页。现 

代高科技的互联网广泛传播友芝的成果信息,文化 

部网站公布严禁友芝手稿作品出境,这都说明友芝 

JIao Yu Won Huo Lun Tan 

确实是一位名扬海内外的诗学书三绝的文化巨匠。 

研究友芝,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为我们服务。 

莫友芝先生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贵州社 

会科学院黄万机研究院撰著的《莫友芝评传》、莫友 

芝研究会1991年出版的《莫友芝研究文集》均有较 

为全面的评介。本文所评介的八个方面的学术成 

就仅仅是举例性的。但就以上八方面的学术成就 

看来,至今仍然没有学者做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整 

理。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加人莫学研究行列,宣传、 

继承并光大友芝的学术成就。 

为筹办莫友芝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8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遗产》编辑部、独山县就筹办事宜商定并实施 

“八个一工程”,即:树一尊莫友芝塑像、建一个莫友 

芝书法碑林、出一本《莫友芝诗文精品选编》、出一 

部莫友芝纪录片、编一本莫友芝文史传记、建一个 

莫友芝网站、建一个莫友芝资料中心、办一个莫友 

芝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现这些工作正在逐步 

落实和开展中。 

贵州南有“影山文化”,北有“沙滩文化”,交相辉 

映,光耀古今。独山有“莫友芝纪念馆”且广泛开展 

传承工作,遵义有“郑莫祠”,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建立 

了全国第一个“莫友芝研究所”。友芝成为“影山文 

化”和“沙滩文化”的主将之一,可以说,是物华天宝、 

地灵人杰的独山和遵义培育了友芝,积淀厚实悠久的 

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哺育出了友芝这样一位闻名于海 

内外的大学问家、大诗人、大教育家、大书法家、大藏 

书家和目录版本学家。友芝的学术成就就是贵州学 

术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黔学之光。 

在1990年2月2日成立的莫友芝研究会开幕 

式上,著名历史学家、原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吴雁南 

教授指出:“莫友芝先生著述丰富,成就卓越,为我 

们留下了多方面的宝贵文化遗产。莫友芝先生及 

其珍贵遗产,不仅属于独山,属于贵州,而且属于整 

个中华民族,而且应该把莫友芝的研究拓向全国!” 

(见《莫友芝研究文集》)今天研究友芝,作为后学, 

应当学习他淡泊名利,不随封建时俗俯仰的高尚节 

操;学习他一生安贫乐教、弘扬民族文化的奉献精 

神;学习他潜心学问、精研学术的严谨学风;学习他 

节衣缩食搜求、保存和整理古籍图书的传统美德; 

学习他敢于冲出蛮荒西部,走向繁华开放,广交贤 

达朋友,宣传贵州的开拓精神。同时我们要勤于学 

习、整理、研究和继承友芝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古 

梁光华:莫友芝生平人品与主要学术成就评介 

为今用,把他丰硕而杰出的学术成就运用于落实科 

纪念馆撰写的一付对联作为文章之结尾: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运用到传 

黔学之光 

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事业之中,运 

影山蕴玉,草堂墨润古今中外 

用到繁荣贵州文化经济发展之中,运用到为贵州、 

刚水卧龙,毋敛书香南北东西 

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建设人才中。 

搁笔之际,笔者谨用1994年为独山莫友芝先生 

(责任编辑杨军昌) 

A Review on Mo You—chi’S Life.Character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Liang Guang-hua 

(Qiannan Normal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Duyun Guizhou,555800) 

Abstract: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Shatan Culture,Mo You—zhi was a well~kown 

scholar,poet,calligrapher,and educator of late Qing Dynasty.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al works 

by Mo You—zhi and gives a systematic and all—round review on his character,literatur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It aims to inspire the Qian Study and pays tribute to Shatan Culture of abundant intension. 

Key words: Shatan Culture,Mo You—zhi,life and character,academic achievements,review 

(上接第109页) 

诗文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2. 

参考文献: 

[7] 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 

1996:1. 

[1] 

郑珍.鄙亭诗钞序[D]//郑珍.巢经巢文集・卷三. 

[8]钱仲联.梦苕庵诗词[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j匕京市中国 

2004:284—289. 

书店,1985:399. 

[9] 吴汝纶.答莼斋【J]//黄万机.黎庶昌评传.贵阳:贵州 

[3] 

《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遵义市志[M].北京:中华书 

人民出版社,1989:248—249. 

局。1998:1919. 

[10]姚华.弗堂类稿・题释孟英篆书千字文[J]//黄万 

[4]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191—192. 

机.莫友芝评传.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99. 

[5] 陈衍.石遗室诗话[J]//钱仲联.梦苕庵清代文学论 

[11]陈田.黔诗纪略补・郑珍传证. 

集.济南:齐鲁书社,1983:138. 

(责任编辑杨军昌) 

[6] 

汪辟疆.近代诗人述评[J]//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 

Miracle in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Yelang Old Haunt 

——

O Zu ̄yi Shatan Culture 

Hmang Wan-ji 

(1.Guizhou Academy ofSocial Sciences,Guiyang Guizhou 550002; 

2.Guizhou Institute ofLocal Cul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Originating from Dongxiang,Zuny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Shatan Culture is the regional 

culture created by the three families of Li,Zheng and Mo.Over hundreds of years,tens of poets and 

scholars owning a position of prestige have emerged from the three families.Examples are Zheng Zhen, 

Mo Youzhi and Li Shuchang.Zheng and Mo earned hte reputation of Southwest Great Scholars.Li was a 

famous diplomat and essayist. 

Key words: Shatan Culture,form,development,achievements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