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血清脂蛋白a(LPa)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分析

IT圈 admin 30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西门振锐)

血清脂蛋白a(LPa)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分析

华曹美芳

冷德国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自1963年被

挪威遗传学家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后,1974年Berg

Ⅻ、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HGF)。

Lp(a)的密度为1.03~1.10kg/L。采用密度梯

度超速离心可分为轻、重两种Lp(a)颗粒,前者富含

甘油三脂,后者富含胆固醇脂。密度不同是由于Lp

(a)分子中的Apo(a)的大小不同,而Apo(a)的大小

又是由Keingle

IV的数目决定,后者又是由位于染

色体6q2.6—2.7上的基因控制。此外Apo(a)的序

列多态性及Apo(a)的糖化程度也对LP(a)的结构乃

至理化性质产生影响。

目前,仅在人类、灵长类、刺猬和荷兰猪中发现

有Lp(a)。血浆Lp(a)水平个体差异很大,浓度范围

为0一1000mg/L。在人群分布呈偏态,而且Lp(a)的

浓度分布有种族差异,但在个体内血浆Lp(a)水平

相对稳定,浓度变化不受年龄、饮食、吸烟、酗酒及多

数降脂药物的影响。

Lp

又首次报道冠心病(c皿)患者血清Lp(a)浓度增高。

30多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从事流行病、临床医学、

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学者经过研究,对Lp(a)的结

构、功能、代谢及病理生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发现Lp(a)在化学组成、理化特性等许多方面与低

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不同,特别

是Mclean等人发现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

a)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阻G)有80%以上的同源

性后,陆续有许多研究提示了这个独特的高度多同

源性的脂蛋白变异体的基因结构和功能,也揭示了

高血浆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

生之间的可能机制,确认高Lp(a)为心脑血管疾病

(CCVD)十分重要、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

素。但是至今对Lp(a)的生理功能和致动脉粥样硬

化(As)的机理还未完全阐明,因此仍然是当今As研

究中最热门的脂蛋白之一。

a)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血浆Lp(a)水平300mg/L时,动脉粥样硬化发

生的危险性上升2倍,如果LDL和Lp(a)的血浆浓

1、Lp(a)的分子特点

Lp(a)由脂质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中性脂质部

分具有疏水性,位于核心;外周包绕蛋白复合物,由

一分子载脂蛋白B一100(apolipoPROtein

B一100,Apo

度均较高时,其相对危险陛可增至6倍,还有一前瞻

性研究指出,LP(a)高于450mg/L的人群中。心血管

病死亡多2.6倍,心血管病发作多4倍。

因而Lp(a)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肌梗塞

的独立危险因素。张丽霞等报道Lp(a)是一种急性

相反应产物(acute

phase

B一100)和一分子Apo

a通过二硫键共价连接,具有

亲水性。Apoa是Lp(a)的特征性糖蛋白成分,由单

体肽链组成,含有多个称作三环域(Kringle)的区域,

该区域是蛋白折叠区,依靠三个二硫键稳定,其氨基

酸排列及其cDNA的核苷酸排列与PLG有高度的同

源性和交叉反应。Kringle不仅存在于Apo

a和PLG

中,而且存在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其他蛋白质中,包

括凝血酶原(因子I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reactant,APR),只有排除急

性炎症状态的可能影响后,Lp(a)浓度才能作为冠心

病的危险因素加以考虑。

在Lp(a)结构中的LDL和Apo(a)分别来自功能

不同的两个系统,因此Lp(a)可能具有双重作用:

(1)与脂质代谢有关。(2)在凝血和纤溶系统中起调

节作用。因而Lp(a)致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性疾病

的机理十分复杂,涉及到诸多因素的作用。

2.1

2.1.1

activator,t—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activator,U—PA)、凝血因子

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有关血管受损是动

(urokinase—plasminogen

万方数据 

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前提,内皮细胞是动脉粥样

硬化的危险的重要靶细胞,当有冠状动脉疾病危险

因素存在时,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将导致心

肌缺血的病理改变,并且发生于所有冠状动脉动脉

疾病发生、发展之前,因此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

硬化的一个早期指标。Tsmumi等最近报道在日本

人群中,在动脉硬化发生之前,人冠脉循环中的内皮

功能失调与Lp(a)有关。Schachinger等报道Lp(a)导

致内皮功能失调是通过选择性地破坏人冠脉循环中

的受体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揭

示有关受体介导刺激引起的心肌缺血及Lp(a)在致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病的机制。

2.1.2参与泡沫细胞的形成

2.1.2.1一种推测认为Lp(a)通过一些途径穿过血

管内皮细胞而累及在动脉内膜处,参与泡沫细胞的

形成:Lp(a)可通过清道夫受体途径、VLDL受体途

径、_j3—2糖蛋白I受体途径、以及非受体途径,如与

纤维蛋白结合而被巨噬细胞摄取,致使细胞内胆固

醇堆积变成泡沫细胞。此外,Lp(a)的赖氨酸结合特

性与Lp(a)在血管内聚集有关。

2.1.2.2

Mahmoud等通过对OX—Lp(a)的特性和

功能活力的研究发现,OX—Lp(a)同OX—LDL一

样,一是通过清道夫受体、二是通过诱导单核细胞黏

附于动脉内皮和刺激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进

而被巨噬细胞摄取和降解导致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蓄

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

2.1.3在白细胞防御素作用下在血管内皮下定位

与保留Higazi等人发现白细胞防御素(又称杀菌素,

是一种富含Arg的阳离子蛋白)与内皮细胞和平滑

肌细胞结合后,使Lp(a)与内皮细胞结合增强4倍,

与平滑肌细胞结合增强6倍,而且防御素还能使这

些细胞内吞Lp(a)的量明显增加,提示从活化的或

衰老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出的防御素有助于Lp(a)在

血管内皮内的定位和保留,因而促进了动脉硬化的

发展。Lp(a)在血管中的聚集造成一种抗纤溶环境,

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脂肪斑块的生成和平滑肌细

胞增生,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

理变化。

2.2

Lp(a)与血栓形成有关

2.2.1激活PLT及其PKC,促进早期血栓形成已

有研究报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死(ABI)

万 方数据

时,血浆Lp(a)水平增高,血小板数目、PLT40kD蛋白

磷酸化反应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LTPKC活性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膜PKC活性明显增高,浆

PKC活性明显降低。Lp(a)水平的增高使其能与更

多的PLT结合并作为PKC的激动剂诱导PLT活化、

促进血栓形成;而PLT数目的增多一方面能与更多

的Lp(a)结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血栓的形成;PKC

是PLT活化的标志,PKC活性增高反映PLT被活化,

P"膜PKC活性的明显增高不仅表达P岍被活化,

而且更有利于PLT的黏附、聚集、释放等生物活性作

用的发挥,从而促进早期血栓形成及促进血凝。

2.2.2抑制纤溶活性,防止血栓溶解Apo(a)与PLG

具有结构同源性,其在第560位的精氨酸(arg)被丝

氨酸(ser)所取代,因而不能尿激酶(uronase,UK)和t

—PA所激活,不具有纤溶酶的催化活性,但能抑制

PLG在纤溶过程中的活性。

2.2.2.1

Apo(a)可能通过竞争PLG受体,干扰PLG

和生理功能而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体外实验表

明,Apo(a)可干扰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纤溶酶

产生减少,减少血凝块溶解,同时抑制或竞争纤维蛋

白原、纤维蛋白及其分解产物、血小板、内皮细胞、巨

噬细胞上的纤溶酶原受体,导致高状态和血栓形成

前状态,抑制血栓溶解,促进血栓形成。体内实验

中,仅在转基因鼠和猕猴体内证明了Lp(a)与PLG

的这种竞争。OX—Lp(a)与纤溶酶原受体的结合能

力更强。

2.2.2.2减少纤溶酶产生,使活化的TGF一】13减少。

研究还发现Lp(a)或Apo(a)可通过减少纤溶酶产

生,而使活化的TGF—lg减少,从而刺激平滑肌细胞

的增殖;Lp(a)诱导巨噬细胞的增殖可能也是同样机

制。

2.2.2.3

Lp(a)还可诱导t—PA受体抑制物(plas—

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

PAI)的产生,OX—Lp(a)的

诱导PAl产生作用更强,从而更加加强了对纤溶的

干扰。另外,Lp(a)在体外不仅直接减少内皮细胞分

泌t—PA,而且还能抑制t—PA、UK、链激酶介导的

纤溶作用。

2.2.3因子xⅢa介导的Lp(a)与纤维蛋白的有效

交联能增加Lp(a)在纤维斑中的浓度,同型半胱氨

酸也促进Lp(a)与纤维蛋白的结合,阻碍纤溶过程。

2.3

Lp(a)致血栓性疾病及As作用不仅与Lp(a)

浓度有关,而且与Lp(a)分子大小有关。Kraft等人

研究发现Lp(a)的Kringle

IV重复数与冠心病呈负

相关。因为小分子Lp(a)血浆浓度高,比大分子Lp

(a)更易于定位于动脉壁上。因此,Lp(a)对心血管

的致病性不仅仅依赖于Lp(a)的浓度,还应包括对

其功能的评价。后来的研究发现小分子Lp(a)比大

分子L0(a)对巨噬细胞亲和力更大,小分子Lp(a)有

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4

Apo(a)的降解片段F’有更强的的致病作用

3小结

3.1

Lp(a)具有以下特征(1)Lp(a)在人群中呈偏

态分布。(2)L0(a)水平主要受Apo(a)基因位点决

定,很少受饮食影响。(3)Lp(a)是富含糖的蛋白质,

与纤溶酶原有高度同源性。(4)Lp(a)的合成部位主

要是肝脏,其分解可通过LDL受体和其他受体或非

受体途径。

3.2

Lp(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

子(1)Lp(a)通过一些途径进人内皮,促进巨噬细

胞迁移和吞噬Lp(a)变成泡沫细胞,防御素可促进

Lp(a)在血管内皮的定位和保留。(2)干扰纤溶系

统,抑制纤溶活性,抑制血栓溶解,促进血栓形成和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3)Lp(a)的致病性不仅与其

浓度有关,还与其分子大小有关,小分子Lp(a)有更

强的致AS作用。(4)在Apo(a)的酶降解片段中,F2

的致病性更强。

4临床选用LP(a)测定的指征

临床上LP(a)增高常见于CCVD,还有妊娠、妇

女绝经期、服用生长激素、长距离跑、终末期肾病、。肾

病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外科、癌肿等,LP(a)不受

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练和降胆固醇药物影

万 方数据

响。12(a)测定主要作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度

的估计及血脂调节药物治疗中的观察指标。下列情

况下,有必要测定LP(a)浓度:

(1)末确定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规

血脂项目(TG、TC、HDL—C、LDL—C)正常者。

(2)中、青年心脑管疾病患者。

(3)早发As者。

(4)血脂水平异常,尤其是LDL—C升高者。

(5)家族成员中有高LP(a)。

LP(a)正常参考值

LP(a)水平与其它脂类检测指标不相关,个体差

异很大,低者可低于10meCL,高者可达1000mg/L以

上,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一般认为300mg/L是一临界水平,有人称

大于300mg/L为病理水平。同时,LP(a)小于

300mg/L是判别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的界限,并不反映血清LP(a)值下降的临床意义;而

部分人血清LP(a)大于300mg/L,亦并非异常。一般

引起足够重视。可参考其它血脂指标对心脑血管病

风险度作出判断。

参考文献

l奚伟红,等.血清脂蛋白(a)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临床检验杂

志》,1999,17(3):180.

2张丽霞,等.心肌梗塞和脑梗塞脂蛋白(a)、血小板、蛋白激酶C变

化.《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5),269.

3庄一义.疯清脂蛋白(a)的检测及其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全国

临床血脂检测和应用进展学习班.2001,5.

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年第2l卷第5期.

认为,LP(a)>300mg/L者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应

4孙艳虹.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国外医学临床

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西门振锐)

血清脂蛋白a(LPa)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分析

华曹美芳

冷德国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自1963年被

挪威遗传学家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后,1974年Berg

Ⅻ、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HGF)。

Lp(a)的密度为1.03~1.10kg/L。采用密度梯

度超速离心可分为轻、重两种Lp(a)颗粒,前者富含

甘油三脂,后者富含胆固醇脂。密度不同是由于Lp

(a)分子中的Apo(a)的大小不同,而Apo(a)的大小

又是由Keingle

IV的数目决定,后者又是由位于染

色体6q2.6—2.7上的基因控制。此外Apo(a)的序

列多态性及Apo(a)的糖化程度也对LP(a)的结构乃

至理化性质产生影响。

目前,仅在人类、灵长类、刺猬和荷兰猪中发现

有Lp(a)。血浆Lp(a)水平个体差异很大,浓度范围

为0一1000mg/L。在人群分布呈偏态,而且Lp(a)的

浓度分布有种族差异,但在个体内血浆Lp(a)水平

相对稳定,浓度变化不受年龄、饮食、吸烟、酗酒及多

数降脂药物的影响。

Lp

又首次报道冠心病(c皿)患者血清Lp(a)浓度增高。

30多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从事流行病、临床医学、

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学者经过研究,对Lp(a)的结

构、功能、代谢及病理生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发现Lp(a)在化学组成、理化特性等许多方面与低

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不同,特别

是Mclean等人发现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

a)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阻G)有80%以上的同源

性后,陆续有许多研究提示了这个独特的高度多同

源性的脂蛋白变异体的基因结构和功能,也揭示了

高血浆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

生之间的可能机制,确认高Lp(a)为心脑血管疾病

(CCVD)十分重要、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

素。但是至今对Lp(a)的生理功能和致动脉粥样硬

化(As)的机理还未完全阐明,因此仍然是当今As研

究中最热门的脂蛋白之一。

a)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血浆Lp(a)水平300mg/L时,动脉粥样硬化发

生的危险性上升2倍,如果LDL和Lp(a)的血浆浓

1、Lp(a)的分子特点

Lp(a)由脂质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中性脂质部

分具有疏水性,位于核心;外周包绕蛋白复合物,由

一分子载脂蛋白B一100(apolipoPROtein

B一100,Apo

度均较高时,其相对危险陛可增至6倍,还有一前瞻

性研究指出,LP(a)高于450mg/L的人群中。心血管

病死亡多2.6倍,心血管病发作多4倍。

因而Lp(a)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肌梗塞

的独立危险因素。张丽霞等报道Lp(a)是一种急性

相反应产物(acute

phase

B一100)和一分子Apo

a通过二硫键共价连接,具有

亲水性。Apoa是Lp(a)的特征性糖蛋白成分,由单

体肽链组成,含有多个称作三环域(Kringle)的区域,

该区域是蛋白折叠区,依靠三个二硫键稳定,其氨基

酸排列及其cDNA的核苷酸排列与PLG有高度的同

源性和交叉反应。Kringle不仅存在于Apo

a和PLG

中,而且存在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其他蛋白质中,包

括凝血酶原(因子I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reactant,APR),只有排除急

性炎症状态的可能影响后,Lp(a)浓度才能作为冠心

病的危险因素加以考虑。

在Lp(a)结构中的LDL和Apo(a)分别来自功能

不同的两个系统,因此Lp(a)可能具有双重作用:

(1)与脂质代谢有关。(2)在凝血和纤溶系统中起调

节作用。因而Lp(a)致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性疾病

的机理十分复杂,涉及到诸多因素的作用。

2.1

2.1.1

activator,t—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activator,U—PA)、凝血因子

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有关血管受损是动

(urokinase—plasminogen

万方数据 

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前提,内皮细胞是动脉粥样

硬化的危险的重要靶细胞,当有冠状动脉疾病危险

因素存在时,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将导致心

肌缺血的病理改变,并且发生于所有冠状动脉动脉

疾病发生、发展之前,因此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

硬化的一个早期指标。Tsmumi等最近报道在日本

人群中,在动脉硬化发生之前,人冠脉循环中的内皮

功能失调与Lp(a)有关。Schachinger等报道Lp(a)导

致内皮功能失调是通过选择性地破坏人冠脉循环中

的受体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揭

示有关受体介导刺激引起的心肌缺血及Lp(a)在致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病的机制。

2.1.2参与泡沫细胞的形成

2.1.2.1一种推测认为Lp(a)通过一些途径穿过血

管内皮细胞而累及在动脉内膜处,参与泡沫细胞的

形成:Lp(a)可通过清道夫受体途径、VLDL受体途

径、_j3—2糖蛋白I受体途径、以及非受体途径,如与

纤维蛋白结合而被巨噬细胞摄取,致使细胞内胆固

醇堆积变成泡沫细胞。此外,Lp(a)的赖氨酸结合特

性与Lp(a)在血管内聚集有关。

2.1.2.2

Mahmoud等通过对OX—Lp(a)的特性和

功能活力的研究发现,OX—Lp(a)同OX—LDL一

样,一是通过清道夫受体、二是通过诱导单核细胞黏

附于动脉内皮和刺激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进

而被巨噬细胞摄取和降解导致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蓄

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

2.1.3在白细胞防御素作用下在血管内皮下定位

与保留Higazi等人发现白细胞防御素(又称杀菌素,

是一种富含Arg的阳离子蛋白)与内皮细胞和平滑

肌细胞结合后,使Lp(a)与内皮细胞结合增强4倍,

与平滑肌细胞结合增强6倍,而且防御素还能使这

些细胞内吞Lp(a)的量明显增加,提示从活化的或

衰老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出的防御素有助于Lp(a)在

血管内皮内的定位和保留,因而促进了动脉硬化的

发展。Lp(a)在血管中的聚集造成一种抗纤溶环境,

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脂肪斑块的生成和平滑肌细

胞增生,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

理变化。

2.2

Lp(a)与血栓形成有关

2.2.1激活PLT及其PKC,促进早期血栓形成已

有研究报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死(ABI)

万 方数据

时,血浆Lp(a)水平增高,血小板数目、PLT40kD蛋白

磷酸化反应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LTPKC活性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膜PKC活性明显增高,浆

PKC活性明显降低。Lp(a)水平的增高使其能与更

多的PLT结合并作为PKC的激动剂诱导PLT活化、

促进血栓形成;而PLT数目的增多一方面能与更多

的Lp(a)结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血栓的形成;PKC

是PLT活化的标志,PKC活性增高反映PLT被活化,

P"膜PKC活性的明显增高不仅表达P岍被活化,

而且更有利于PLT的黏附、聚集、释放等生物活性作

用的发挥,从而促进早期血栓形成及促进血凝。

2.2.2抑制纤溶活性,防止血栓溶解Apo(a)与PLG

具有结构同源性,其在第560位的精氨酸(arg)被丝

氨酸(ser)所取代,因而不能尿激酶(uronase,UK)和t

—PA所激活,不具有纤溶酶的催化活性,但能抑制

PLG在纤溶过程中的活性。

2.2.2.1

Apo(a)可能通过竞争PLG受体,干扰PLG

和生理功能而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体外实验表

明,Apo(a)可干扰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纤溶酶

产生减少,减少血凝块溶解,同时抑制或竞争纤维蛋

白原、纤维蛋白及其分解产物、血小板、内皮细胞、巨

噬细胞上的纤溶酶原受体,导致高状态和血栓形成

前状态,抑制血栓溶解,促进血栓形成。体内实验

中,仅在转基因鼠和猕猴体内证明了Lp(a)与PLG

的这种竞争。OX—Lp(a)与纤溶酶原受体的结合能

力更强。

2.2.2.2减少纤溶酶产生,使活化的TGF一】13减少。

研究还发现Lp(a)或Apo(a)可通过减少纤溶酶产

生,而使活化的TGF—lg减少,从而刺激平滑肌细胞

的增殖;Lp(a)诱导巨噬细胞的增殖可能也是同样机

制。

2.2.2.3

Lp(a)还可诱导t—PA受体抑制物(plas—

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

PAI)的产生,OX—Lp(a)的

诱导PAl产生作用更强,从而更加加强了对纤溶的

干扰。另外,Lp(a)在体外不仅直接减少内皮细胞分

泌t—PA,而且还能抑制t—PA、UK、链激酶介导的

纤溶作用。

2.2.3因子xⅢa介导的Lp(a)与纤维蛋白的有效

交联能增加Lp(a)在纤维斑中的浓度,同型半胱氨

酸也促进Lp(a)与纤维蛋白的结合,阻碍纤溶过程。

2.3

Lp(a)致血栓性疾病及As作用不仅与Lp(a)

浓度有关,而且与Lp(a)分子大小有关。Kraft等人

研究发现Lp(a)的Kringle

IV重复数与冠心病呈负

相关。因为小分子Lp(a)血浆浓度高,比大分子Lp

(a)更易于定位于动脉壁上。因此,Lp(a)对心血管

的致病性不仅仅依赖于Lp(a)的浓度,还应包括对

其功能的评价。后来的研究发现小分子Lp(a)比大

分子L0(a)对巨噬细胞亲和力更大,小分子Lp(a)有

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4

Apo(a)的降解片段F’有更强的的致病作用

3小结

3.1

Lp(a)具有以下特征(1)Lp(a)在人群中呈偏

态分布。(2)L0(a)水平主要受Apo(a)基因位点决

定,很少受饮食影响。(3)Lp(a)是富含糖的蛋白质,

与纤溶酶原有高度同源性。(4)Lp(a)的合成部位主

要是肝脏,其分解可通过LDL受体和其他受体或非

受体途径。

3.2

Lp(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

子(1)Lp(a)通过一些途径进人内皮,促进巨噬细

胞迁移和吞噬Lp(a)变成泡沫细胞,防御素可促进

Lp(a)在血管内皮的定位和保留。(2)干扰纤溶系

统,抑制纤溶活性,抑制血栓溶解,促进血栓形成和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3)Lp(a)的致病性不仅与其

浓度有关,还与其分子大小有关,小分子Lp(a)有更

强的致AS作用。(4)在Apo(a)的酶降解片段中,F2

的致病性更强。

4临床选用LP(a)测定的指征

临床上LP(a)增高常见于CCVD,还有妊娠、妇

女绝经期、服用生长激素、长距离跑、终末期肾病、。肾

病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外科、癌肿等,LP(a)不受

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练和降胆固醇药物影

万 方数据

响。12(a)测定主要作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度

的估计及血脂调节药物治疗中的观察指标。下列情

况下,有必要测定LP(a)浓度:

(1)末确定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规

血脂项目(TG、TC、HDL—C、LDL—C)正常者。

(2)中、青年心脑管疾病患者。

(3)早发As者。

(4)血脂水平异常,尤其是LDL—C升高者。

(5)家族成员中有高LP(a)。

LP(a)正常参考值

LP(a)水平与其它脂类检测指标不相关,个体差

异很大,低者可低于10meCL,高者可达1000mg/L以

上,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一般认为300mg/L是一临界水平,有人称

大于300mg/L为病理水平。同时,LP(a)小于

300mg/L是判别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的界限,并不反映血清LP(a)值下降的临床意义;而

部分人血清LP(a)大于300mg/L,亦并非异常。一般

引起足够重视。可参考其它血脂指标对心脑血管病

风险度作出判断。

参考文献

l奚伟红,等.血清脂蛋白(a)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临床检验杂

志》,1999,17(3):180.

2张丽霞,等.心肌梗塞和脑梗塞脂蛋白(a)、血小板、蛋白激酶C变

化.《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5),269.

3庄一义.疯清脂蛋白(a)的检测及其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全国

临床血脂检测和应用进展学习班.2001,5.

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年第2l卷第5期.

认为,LP(a)>300mg/L者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应

4孙艳虹.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国外医学临床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