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初中生物学中有关“膜”、“质”和“壁”的知识梳理

IT圈 admin 78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哀梦秋)

初中生物学中有关“膜”、“质”和“壁”的知识梳理

北师大版《生物学》

一、“膜”

1.细胞膜:动物细胞最外面的一层极薄的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开,对细胞具有保护

作用。(七上P39)

2.黏膜:黏膜主要分泌于人或动物体各种管腔的内表面,分布有神经和血管。黏膜最重要的

作用是起屏障作用(七下P112)。教材七下提到“黏膜”的页码如下:消化管黏膜(P14),

鼻黏膜(P52),鼻腔上部黏膜(P53),鼻腔内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和黏液腺。口腔黏膜(P75),口腔黏膜里有许多小唾液腺;教材八下也有一处提到黏膜,

即肠黏膜(P51)。

3.瓣膜:一些静脉管腔中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七下P36)

4.外膜:眼球壁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

球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七下P82)

5.中膜: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是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

使眼球内成为“暗室”;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虹膜,中央围成瞳孔,膜内平滑肌活动控制着

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七下P82)

6.内膜:眼球壁内膜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感光细胞,所以视网

膜就是光感受器。(七下P82)

7.鼓膜: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七下P85)

8.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膜里,胚胎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再由组织形成各种

器官、系统。(八上P67)

9.羊膜:胎儿在母体内被称做羊膜的膜状物包绕,羊膜

10.内壳膜:紧贴卵白外面的一层膜,也称蛋白膜。内、外壳膜有保护蛋内部不受细菌、霉

菌等微生物的侵袭的作用。(八上P83图)

11.卵黄膜:紧贴卵黄外有一层极薄而透明的膜。(八上P83图)

12.壳膜: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下行的过程中,被输卵管壁分泌的蛋白、壳膜和卵壳所包裹。

(八上P83)

13.外套膜: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包有

贝壳。(八下P52)内充满着羊水。(八上P68)

14.卵细胞膜:当一个精子的头部接触卵细胞膜后,其他精子就不能再进入卵内。(八上P67)

15.外壳膜:紧贴卵壳厚而粗糙的一层膜称外壳膜。八上P83图)

16.荚膜:有些细菌生有能够转动的鞭毛,可以使细菌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还

有荚膜,有保护作用。(八下P62)

黏膜对人和动物体其实是很重要的结构,黏膜黏膜就是带有黏性的膜,因为其中都分布

有黏液腺,能分泌黏液,所以有黏性。教材没有专门讲黏膜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不过我们

可以通过相关的内容推测黏膜的主要特点和主要作用。黏膜主要分泌于人或动物体各种管腔

的内表面,分布有神经和血管。黏膜最重要的作用是起屏障作用(七下P112)。教材七下提

到“黏膜”的页码如下:消化管黏膜(P14),鼻黏膜(P52),鼻腔上部黏膜(P53),口腔

黏膜(P75),教材八下也有一处提到黏膜,即肠黏膜(P51),很明显,口腔黏膜和肠黏膜

与消化管黏膜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另外,在女性的阴道和子宫内表面也分布有黏膜,分别

叫阴道黏膜和子宫黏膜,这些只需教师了解一二即可

二、“质”

1.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细胞质。在细胞质内有许多微细结构,细胞的

许多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质中完成。(七上P39)

2.染色质:在细胞核内,有染色质等微细的结构。它是细胞核中,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

色的物质,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它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

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七上P39)

3.牙骨质:安东尼.范.列文胡克对蚤、蚜虫、蚂蚁的生活史,动物的骨骼肌组织、牙骨质、

消化物等做过研究。(七上P44)

4.细胞间质: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质。人体

组织内的细胞都浸润在细胞间质液中。上皮组织细胞的细胞间质最少,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

间质较多。(七上P59表)

5.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如

果人体缺乏蛋白质,儿童会发生发育不良,生长迟滞。成人会出现贫血、肌肉萎缩等现象。

蛋白质也可以提供少量能量,但供能并不是主要的功能。(七下P6)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

现色反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蛋白质。(七下P4)

6.皮质:切开肾脏,从纵剖面可以看到颜色较深的外周部分是皮质,皮质中毛细血管丰富。

(七下P61)

7.髓质:皮质内侧颜色较浅的结构是髓质。(七下P61)

8.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称为灰质。(七下P72)

9.白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七下P72)

10.嗅细胞脂质:如果在某种材料上涂一层嗅细胞脂质,当气味分子与脂质结合后会引起材

料产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通过敏感的电子元件分析,可能会辨别出气味分子的性质,这种

“人造鼻”可能会较长时间地“闻味”而不易产生“适应”型迟钝。(七下P91)

11.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称为骨松质。(八上P10)

12.骨密质:骨干外周部的骨组织致密,成为骨密质。(八上P10)

三、“壁”

1.细胞壁: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它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七上P42)

2.子房壁:子房壁发育成保护种子的果皮,由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七上P119)

3.胃壁:胃腺是分布于胃壁上的微小腺体,能分泌胃液。(七下P9)

4.小肠壁: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腔内。(七下P15)

5.皱襞: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朝向肠腔

的一侧,还有一些微绒毛。(七下P15)

6.小肠绒毛壁: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

构成。(七下P15)

7.肺泡壁: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七下P54)

8.膀胱壁:当膀胱内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会使膀胱壁内感受器感受到刺激,进而通过神

经调节使膀胱壁平滑肌收缩、尿道内口周围控制尿道开放的肌肉舒张,尿液就从膀胱经尿道

排出体外。(七下P74)

9.眼球壁: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内膜。(七下P82)

10.骨质壁: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

管三部分。(七下P85)

11.阴道内壁:性交时,阴茎将2~4ml精液射入女性的阴道内,精液中的精子沿着湿润的阴

道内壁游向子宫,最后进入输卵管。(八下P67)

12.子宫内壁:受精卵在由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形成多细胞胚胎。

胚胎到达子宫后,植入子宫内壁。(八下P67)

13.输卵管壁: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下行的过程中,被输卵管壁分泌的蛋白、壳膜和卵壳所包

裹。(八上P83)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哀梦秋)

初中生物学中有关“膜”、“质”和“壁”的知识梳理

北师大版《生物学》

一、“膜”

1.细胞膜:动物细胞最外面的一层极薄的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开,对细胞具有保护

作用。(七上P39)

2.黏膜:黏膜主要分泌于人或动物体各种管腔的内表面,分布有神经和血管。黏膜最重要的

作用是起屏障作用(七下P112)。教材七下提到“黏膜”的页码如下:消化管黏膜(P14),

鼻黏膜(P52),鼻腔上部黏膜(P53),鼻腔内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和黏液腺。口腔黏膜(P75),口腔黏膜里有许多小唾液腺;教材八下也有一处提到黏膜,

即肠黏膜(P51)。

3.瓣膜:一些静脉管腔中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七下P36)

4.外膜:眼球壁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

球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七下P82)

5.中膜: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是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

使眼球内成为“暗室”;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虹膜,中央围成瞳孔,膜内平滑肌活动控制着

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七下P82)

6.内膜:眼球壁内膜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感光细胞,所以视网

膜就是光感受器。(七下P82)

7.鼓膜: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七下P85)

8.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膜里,胚胎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再由组织形成各种

器官、系统。(八上P67)

9.羊膜:胎儿在母体内被称做羊膜的膜状物包绕,羊膜

10.内壳膜:紧贴卵白外面的一层膜,也称蛋白膜。内、外壳膜有保护蛋内部不受细菌、霉

菌等微生物的侵袭的作用。(八上P83图)

11.卵黄膜:紧贴卵黄外有一层极薄而透明的膜。(八上P83图)

12.壳膜: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下行的过程中,被输卵管壁分泌的蛋白、壳膜和卵壳所包裹。

(八上P83)

13.外套膜: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包有

贝壳。(八下P52)内充满着羊水。(八上P68)

14.卵细胞膜:当一个精子的头部接触卵细胞膜后,其他精子就不能再进入卵内。(八上P67)

15.外壳膜:紧贴卵壳厚而粗糙的一层膜称外壳膜。八上P83图)

16.荚膜:有些细菌生有能够转动的鞭毛,可以使细菌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还

有荚膜,有保护作用。(八下P62)

黏膜对人和动物体其实是很重要的结构,黏膜黏膜就是带有黏性的膜,因为其中都分布

有黏液腺,能分泌黏液,所以有黏性。教材没有专门讲黏膜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不过我们

可以通过相关的内容推测黏膜的主要特点和主要作用。黏膜主要分泌于人或动物体各种管腔

的内表面,分布有神经和血管。黏膜最重要的作用是起屏障作用(七下P112)。教材七下提

到“黏膜”的页码如下:消化管黏膜(P14),鼻黏膜(P52),鼻腔上部黏膜(P53),口腔

黏膜(P75),教材八下也有一处提到黏膜,即肠黏膜(P51),很明显,口腔黏膜和肠黏膜

与消化管黏膜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另外,在女性的阴道和子宫内表面也分布有黏膜,分别

叫阴道黏膜和子宫黏膜,这些只需教师了解一二即可

二、“质”

1.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细胞质。在细胞质内有许多微细结构,细胞的

许多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质中完成。(七上P39)

2.染色质:在细胞核内,有染色质等微细的结构。它是细胞核中,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

色的物质,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它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

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七上P39)

3.牙骨质:安东尼.范.列文胡克对蚤、蚜虫、蚂蚁的生活史,动物的骨骼肌组织、牙骨质、

消化物等做过研究。(七上P44)

4.细胞间质: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质。人体

组织内的细胞都浸润在细胞间质液中。上皮组织细胞的细胞间质最少,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

间质较多。(七上P59表)

5.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如

果人体缺乏蛋白质,儿童会发生发育不良,生长迟滞。成人会出现贫血、肌肉萎缩等现象。

蛋白质也可以提供少量能量,但供能并不是主要的功能。(七下P6)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

现色反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蛋白质。(七下P4)

6.皮质:切开肾脏,从纵剖面可以看到颜色较深的外周部分是皮质,皮质中毛细血管丰富。

(七下P61)

7.髓质:皮质内侧颜色较浅的结构是髓质。(七下P61)

8.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称为灰质。(七下P72)

9.白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七下P72)

10.嗅细胞脂质:如果在某种材料上涂一层嗅细胞脂质,当气味分子与脂质结合后会引起材

料产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通过敏感的电子元件分析,可能会辨别出气味分子的性质,这种

“人造鼻”可能会较长时间地“闻味”而不易产生“适应”型迟钝。(七下P91)

11.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称为骨松质。(八上P10)

12.骨密质:骨干外周部的骨组织致密,成为骨密质。(八上P10)

三、“壁”

1.细胞壁: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它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七上P42)

2.子房壁:子房壁发育成保护种子的果皮,由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七上P119)

3.胃壁:胃腺是分布于胃壁上的微小腺体,能分泌胃液。(七下P9)

4.小肠壁: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腔内。(七下P15)

5.皱襞: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朝向肠腔

的一侧,还有一些微绒毛。(七下P15)

6.小肠绒毛壁: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

构成。(七下P15)

7.肺泡壁: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七下P54)

8.膀胱壁:当膀胱内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会使膀胱壁内感受器感受到刺激,进而通过神

经调节使膀胱壁平滑肌收缩、尿道内口周围控制尿道开放的肌肉舒张,尿液就从膀胱经尿道

排出体外。(七下P74)

9.眼球壁: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内膜。(七下P82)

10.骨质壁: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

管三部分。(七下P85)

11.阴道内壁:性交时,阴茎将2~4ml精液射入女性的阴道内,精液中的精子沿着湿润的阴

道内壁游向子宫,最后进入输卵管。(八下P67)

12.子宫内壁:受精卵在由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形成多细胞胚胎。

胚胎到达子宫后,植入子宫内壁。(八下P67)

13.输卵管壁: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下行的过程中,被输卵管壁分泌的蛋白、壳膜和卵壳所包

裹。(八上P83)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